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微调手法基础上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洲 郑洁皎 +1 位作者 丁建伟 张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 探究在脊柱微调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脊柱微调... 目的 探究在脊柱微调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组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评定。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t> 5.751, P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2.051, 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χ^(2)=5.005,P=0.025)。结论 联合应用核心肌群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降低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紊乱 核心肌群训练 脊柱微调手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54
2
作者 周楠 房敏 +4 位作者 朱晴广 沈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刘鲲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system-Ⅲ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微调手法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腰部肌群生物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速测试 腰背伸肌 生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戴德纯 房敏 沈国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推拿和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X线测量法观察微调手法对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影响。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60%,对照组疗效优良率36.7%,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滑脱椎体前后向位移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大和减小的腰椎前凸角、腰骶角、骶骨水平角等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疗效优于屈膝屈髋垫枕整复手法;脊柱微调手法可动态调整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异常脊柱曲度和序列,改善脊柱承重力线,增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脊柱微调手法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联合传统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案的专家调查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周鑫 朱清广 +9 位作者 孔令军 程艳彬 姚斐 方磊 王宇峰 王立新 吕智桢 张帅攀 孙武权 房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3-447,共5页
目的:对脊柱微调手法联合传统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形成规范化的干预方案。方法:根据文献等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采用Delphi(德尔菲)法从专家积极系数、条目频数分析、专家意见集中、协调、权威程度等指标评价分析2... 目的:对脊柱微调手法联合传统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形成规范化的干预方案。方法:根据文献等编制专家问卷调查表,采用Delphi(德尔菲)法从专家积极系数、条目频数分析、专家意见集中、协调、权威程度等指标评价分析2轮调查问卷。结果:明确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流程和使用规范,筛选出云手牵伸脊柱法、霸王举鼎、搂膝拗步、倒撵猴四个传统功法动作。结论:专家积极性高,对问题熟悉,判断依据明确,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形成了脊柱微调手法联合传统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传统功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秀彬 李正祥 +6 位作者 王立新 张阳春 孙武权 沈国权 范炳华 朱国苗 吴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 目的:通过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探讨分析手法作用机理。方法:4家医院将1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组(77例)和牵引对照组(60例),测量治疗前后颈椎X片颈曲值。结果: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手法治疗组亦优于牵引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效的可能机理之一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柱微调手法 颈椎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安 戈才华 +2 位作者 曾宪辉 杨扬 杨博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西药氟...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西药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情况、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ADI)。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在治疗后的VA、B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是研究组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3.23,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仅颈椎动脉痉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另外,在治疗后,研究组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4.12,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改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穴位注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