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久卉 刘玉昌 +4 位作者 王宣 罗军忠 李亚洲 曹进超 王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717,共7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据Winter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后凸顶椎均位于T10~L2之间。5例伴神经系统畸形。8例行后路椎体切除(PVCR),5例行经椎弓根截骨(PSO),4例行Ponte截骨,截骨后均采用后路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观察矫形效果、内固定并发症、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210±46min(130~300min),出血量650±330ml(200~1300ml);固定融合节段4.9±0.8个(4~6个)。随访34.7±10.4个月(24~51个月),矢状面节段性后凸Cobb角由术前61.5°±14.3°(42°~92°)矫正至术后20.7°±9.0(5°~42°),矫正率为(66.3±8.7)%,末次随访时为17.5°±9.5°(1°~36°),矫正率为(71.5±10.7)%,手术后Cobb角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矢状面平衡术前为-41.3±31.8mm,术后为-43.5±30.4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为-25.6±26.7m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1例,排尿困难1例,术后2周恢复。术前腰背痛5例、排尿异常1例,术后6个月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后凸畸形,但术后不能立即达到脊柱矢状面平衡,而是在术后随生长发育逐渐恢复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术 后路矫形 先天性畸形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李书刚 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术 脊柱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脊柱矫形手术 被引量:6
3
作者 尹稳 于海洋 +6 位作者 郑国辉 崔西龙 翟云雷 王宏亮 董磊 张旭 盛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脊柱圆弧状后凸畸形,躯体重心向前下移位。患者早期出现骨盆后倾、髋关节过伸代偿体位,当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时,部分患者髋关节会发生屈曲失代偿现象。有关AS...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脊柱圆弧状后凸畸形,躯体重心向前下移位。患者早期出现骨盆后倾、髋关节过伸代偿体位,当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时,部分患者髋关节会发生屈曲失代偿现象。有关AS脊柱后凸畸形(kyphosis deformity secondar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KDSAS)与髋关节活动改变、截骨方案的研究已经较多,但目前仍无针对KDSAS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脊柱矫形手术的专门报道。我院于2017年8月~2019年3月对3例KDSAS合并髋关节屈曲强直患者行脊柱矫形手术,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 脊柱矫形手术 髋关节活动 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结报告 失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颈椎过伸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1例报道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国权 王天昊 +2 位作者 宋迪煜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0-943,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累及中轴骨及关节,常从骶髂关节向头侧逐渐进展,晚期常易出现胸腰段后凸畸形。部分AS患者常常累及整个脊柱的强直,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颈椎畸形多为颈椎后凸畸形,如颌-胸畸形(chin-on-chest deformity),而颈椎过伸畸形相对较为少见,畸形不严重者多无需外科干预。我们在临床中可以遇到某些极特殊的病例,胸腰段后凸畸形很大,但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增大幅度不大,甚至仍然在正常范围。究其原因在于人是直立动物,当存在严重胸腰段后凸畸形时,需要伸髋或屈膝(关节未融合)以获得相对的平视功能,而极少数人则通过过渡抬头,即颈椎过伸来获取平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中轴骨 外科干预 颈椎畸形 颈椎后凸畸形 患者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冯乐玲 刘观燚 马维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6期56-57,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对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截骨 脊柱后凸畸形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巧平 包凌燕 +2 位作者 王健菲 黄文君 吴丽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 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 截骨矫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全脊椎楔形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83例
7
作者 王承波 王辉 +4 位作者 姜洪和 钟菁芸 梅继文 王宏伟 黄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8-658,共1页
关键词 多节段全脊椎楔形截骨 治疗 脊柱后凸畸形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凸畸形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行全麻剖宫产术1例
8
作者 金菊英 梁小民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26-926,930,共2页
1临床资料 孕妇,28岁,因停经34周,双下肢水肿20+天,活动后心悸、气促10+天,不能平卧6天入院.患者自幼为"驼背",在家从事轻体力劳动,平素体健.查体:身高120cm,体重40Kg.心率(HR)108次/分,呼吸(RR)22次/分,血压(BP)118/80mmHg;... 1临床资料 孕妇,28岁,因停经34周,双下肢水肿20+天,活动后心悸、气促10+天,不能平卧6天入院.患者自幼为"驼背",在家从事轻体力劳动,平素体健.查体:身高120cm,体重40Kg.心率(HR)108次/分,呼吸(RR)22次/分,血压(BP)118/80mmHg;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下肺闻及湿音,心界临界大小,各瓣膜区未闻及确切杂音;腹膨隆,肝肋下2cm扪及;双下肢Ⅱ度水肿;胸椎后凸畸形.实验室检查:Hb101g/L,WBC6.1×109/L,Plt157×109/L;肝功示白蛋白降低,肾功和电解质正常;动脉血气结果见表1;ECG示窦速,原发ST-T改变;心脏彩超示房间隔中部4.7mm缺损,肺动脉高压(中度),左室EF55%.入院诊断:1.G1P034周孕;2.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脏长大,心衰,心功能Ⅳ级;3.肺部感染;4.呼吸衰竭;5.脊柱后凸畸形.入院后采用抗生素、速尿、西地兰、氨茶碱等治疗1周,患者心悸、气促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夜间仍有发作.拟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剖宫产术 双下肢水肿 全麻 活动后心悸 轻体力劳动 颈静脉怒张 临床资料 不能平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式骨科手术架在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矫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丁亚 董磊 +4 位作者 崔西龙 吴子祥 刁文博 于海洋 王宏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患者长期处于脊柱后凸畸形及下肢关节非功能位强直[4],造成手术体位摆放困难,且AS常伴有中轴骨骨质疏松及周围韧带骨化[5],在体位摆放过程中,轻微外力亦会造成医源性骨折发生[6],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在截骨端闭合过程易造成脊髓剪切、螺钉拔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 慢性炎症性疾病 关节强直 脊柱畸形 中轴骨 下肢关节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连接素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脊柱后凸畸形和骨质疏松症的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茹德文 颜玉峰 +6 位作者 李炳 谢强 汤日 沈晓 余果 杜嘉瑞 王尔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3,169,共6页
目的研究四连接素(tetranectin,TN)基因敲除对小鼠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探究该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缺失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出TN基因敲除(TN^(-/-))小鼠模型,分别对2月龄和8月龄的TN^(-/-)雄性小鼠(n=10... 目的研究四连接素(tetranectin,TN)基因敲除对小鼠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探究该基因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缺失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出TN基因敲除(TN^(-/-))小鼠模型,分别对2月龄和8月龄的TN^(-/-)雄性小鼠(n=10)和同龄野生型(wild-type,WT)雄性小鼠(n=10)进行全身正侧位X线摄片和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测量,并对8月龄TN^(-/-)雄性小鼠(n=10)和WT雄性小鼠(n=10)的多部位骨骼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测定和病理切片检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N^(-/-)小鼠与同龄WT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2月龄及8月龄TN^(-/-)小鼠Cobb角均较同龄WT小鼠显著增大(P<0.01),且随月龄增加,Cobb角显著增大(P<0.01);8月龄TN^(-/-)小鼠的胸椎椎间盘结构不对称,外侧纤维环呈增大、疏松改变;与同龄WT小鼠相比,8月龄TN^(-/-)小鼠全身、腰3椎体和左侧股骨BMD及BMC显著降低(P<0.05),股骨及腰椎在组织学上也呈现出骨小梁变细、稀疏、排列紊乱或断裂等特点,且骨小梁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结论TN^(-/-)小鼠表现出脊柱后凸畸形和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提示TN与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关系密切。TN^(-/-)小鼠作为一种潜在的脊柱后凸畸形或骨质疏松症疾病动物模型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连接素 基因敲除 脊柱后凸畸形 骨质疏松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极重度脊柱后凸畸形矫治术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立纲 韩磊 +2 位作者 张瑞博 梁潇 孙焱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6-778,共3页
患者,男,45岁,110 cm,49.5 kg,BMI 40.9 kg/m^(2),ASAⅢ级。因“驼背27年,加重2年伴行走困难”入院。现病史:患者2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踝及右膝关节疼痛,当地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肌注青霉素、右膝关节封闭后疼痛加重,抽出淡黄色积... 患者,男,45岁,110 cm,49.5 kg,BMI 40.9 kg/m^(2),ASAⅢ级。因“驼背27年,加重2年伴行走困难”入院。现病史:患者2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踝及右膝关节疼痛,当地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肌注青霉素、右膝关节封闭后疼痛加重,抽出淡黄色积液,对症治疗2年后膝关节积液消失,开始出现驼背,进行性加重,10年前开始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现驼背严重,胸壁与下腹部皮肤粘连,皮肤多处溃疡灶、活动受限。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治疗信息不详。查体:P 100次/分,BP 143/89 mmHg。头颈活动受限,面部贴近右侧大腿上方,鼻尖距右腿1.86 cm,颏紧贴于胸骨,胸骨紧贴于耻骨,躯干呈折叠状态(图1),胸腹部皮肤多处溃疡灶。双下肢肌力因关节活动受限无法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肌注青霉素 双下肢肌力 颈部活动受限 进行性加重 胸腹部皮肤 脊柱后凸畸形 右侧大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并发脊椎滑脱6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东卯 姜洪和 +3 位作者 王长纯 高吉昌 张承敏 商广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90-190,共1页
全脊椎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并发脊椎滑脱6例报告王东卯,姜洪和,王长纯,高吉昌,张承敏,商广友脊椎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并发脊椎滑脱文献报道较少见,因其容易压迫脊髓致瘫,故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我科1985年5月~1993... 全脊椎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并发脊椎滑脱6例报告王东卯,姜洪和,王长纯,高吉昌,张承敏,商广友脊椎截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并发脊椎滑脱文献报道较少见,因其容易压迫脊髓致瘫,故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我科1985年5月~1993年5月应用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各类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脊椎截骨术 脊椎滑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姚子明 郑国权 +1 位作者 王征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部分患者伴有髋关...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以全身广泛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疾病后期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腰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胸腰段后凸,颈胸段后凸),部分患者伴有髋关节强直,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行走等功能,脊柱后凸严重时会导致消化及呼吸功能受损,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往往需要进行手术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 手术矫正 慢性炎症疾病 脊柱后凸畸形 骶髂关节 髋关节强直 韧带骨化 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的矢状面重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3 位作者 冯建翔 李伟 应江炜 俞怡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92-694,共3页
目的:介绍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矢状面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18例胸腰椎陈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14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年,... 目的:介绍脊柱陈旧骨折后凸畸形矢状面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18例胸腰椎陈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14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4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Z-plate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个月~3年,无骨不连等发生,有1例TSRH固定患者2枚螺钉发生松动.无脊髓损伤并发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提高,术后矢状指数平均6°.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短节段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前路截骨内固定,可有效地矫正胸腰椎陈旧骨折遗留的脊柱矢状面畸形,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陈旧骨折 脊柱后凸畸形 矢状面 功能重建 胸腰椎 椎体截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帆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广泛的脊柱关节和韧带骨化最终导致脊柱的完全融合僵直。在骨化过程中,患者逐渐发...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病变常从骶髂关节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脊柱。广泛的脊柱关节和韧带骨化最终导致脊柱的完全融合僵直。在骨化过程中,患者逐渐发展成严晕的脊柱后凸畸形,胸腰段是最常受影响的部位,但颈椎和上胸段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累及,导致颈胸段后凸畸形,表现为视野显著受限,平视功能丧失;严审者出现张口困难,呈“颌触胸”畸形,甚至出现吞嘣困难和发作性窒息[1、2]。截骨矫形手术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干预措施[1]。现就AS颈胸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手术 强直性脊柱 颈胸段 慢性炎症疾病 韧带骨化 骶髂关节 脊柱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颈胸段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顺序的选择 被引量:6
16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3-674,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晚期患者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根据后凸畸形的顶椎位置,AS后凸畸形可分为五种类型:腰椎后凸、胸腰椎后凸、胸椎后凸、颈胸段后凸、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圈。重度AS颈胸段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晚期患者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根据后凸畸形的顶椎位置,AS后凸畸形可分为五种类型:腰椎后凸、胸腰椎后凸、胸椎后凸、颈胸段后凸、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圈。重度AS颈胸段后凸畸形会形成“颌触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功能.甚至造成呼吸、吞咽困难等。然而,对As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者,两处畸形是否均需矫正.应先行颈椎还是胸腰椎截骨,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 颈胸段 截骨 形合 脊柱后凸畸形 晚期患者 胸椎后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晓曦 范天奇 +4 位作者 陈光辉 张保良 曾岩 李危石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7-354,共8页
强直性脊柱炎(an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率约为0.1%~1.4%,是以中轴脊椎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部分AS后期可进展为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脊柱矢状位失衡以及水平视角受限,影响呼吸及消化功能,严重降... 强直性脊柱炎(an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率约为0.1%~1.4%,是以中轴脊椎关节韧带骨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部分AS后期可进展为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导致脊柱矢状位失衡以及水平视角受限,影响呼吸及消化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在AS脊柱关节骨化过程中,胸腰段最常受累,但颈椎和上胸段也不可避免受影响,传统物理治疗或矫形支具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截骨矫形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截骨矫形 脊柱后凸畸形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上胸段 矫形支具 消化功能 矢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椎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患者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梁邦恒 李劼 +5 位作者 徐辉 范昌盛 蔡银琦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4-800,共7页
目的:分析后凸顶椎(kyphotic apical vertebra,KAV)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degenerative kyphosis,DK)患者矢状面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8例DK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分析后凸顶椎(kyphotic apical vertebra,KAV)位置对退变性脊柱后凸(degenerative kyphosis,DK)患者矢状面特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8例DK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性8例,女性60例,年龄46~76岁(60.6±6.5岁)。根据KAV位置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KAV位于L1及以上的38例患者纳入G1组;KAV位于L1以下的30例患者纳入G2组。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T1骨盆角(T1-pelvic angle,TPA)、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计算PI-LL。采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以及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矢状面参数和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矢状面参数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G1组GK、LL、TK、SVA、PI、PT、SS、TPA、PI-LL分别为61.3°±20.0°、26.9°±18.9°、32.3°±19.0°、53.5±48.1mm、40.4°±13.4°、24.8°±12.6°、17.0°±11.7°、23.0°±13.5°和21.6°±15.6°,G2组分别为38.8°±16.0°、14.4°±13.7、10.8±9.8°、96.5±67.8mm、44.8°±16.2°、30.1°±10.8°、14.7°±11.5°、32.6°±14.5°和33.8°±18.3°,G1组的GK、LL、TK显著性大于G2组(P<0.05),SVA、TPA、PI-LL显著性小于G2组(P<0.05);G1组VAS评分、ODI、SF-36生理功能总分(physical component score,PCS)、SF-36心理功能总分(mental component score,MCS)和SRS-22评分(功能情况、疼痛、自我形象、心理状况和亚总分)分别为4.2±1.6分、(37.9±15.2)%、45.8±11.3、48.6±12.7、(17.6±4.6、18.6±4.3、17.7±4.5、17.8±4.9、71.7±9.3),G2组分别为5.8±1.7分、(48.6±20.0)%、38.2±12.9、44.2±13.1、(15.6±4.5、16.0±3.6、16.6±4.9、17.1±4.3、65.4±11.1),G1组VAS评分、ODI显著性低于G2组(P<0.05);G1组SRS-22量表亚总分、疼痛评分、SF-36 PCS评分显著性高于G2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SVA与VAS评分和ODI均正相关(G1组r=0.437,P=0.006和r=0.356,P=0.028,G2组r=0.405,P=0.027和r=0.408,P=0.025),与SF-36 PCS评分均负相关(G1组r=-0.365,P=0.024,G2组r=-0.410,P=0.024);TPA与VAS评分均正相关(G1组r=0.343,P=0.035,G2组r=0.369,P=0.045)。G2组SVA与SRS-22量表亚总分负相关(r=-0.391,P=0.033),PI-LL与VAS评分正相关(r=0.390,P=0.033)。结论:KAV位置会显著影响DK患者的骨盆-脊柱矢状面形态,KAV位于L1以下的患者SVA、TPA、PL-LL明显大于KAV位于L1及以上的患者,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 后凸顶椎 生活质量 矢状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鸿飞 付君 +7 位作者 张永刚 宋凯 刘超 郑国权 张国莹 王征 崔赓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 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 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 VC%和Pred 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 肺功能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付君 张永刚 +7 位作者 王征 宋凯 刘超 郑国权 张国莹 崔赓 张雪松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龄21~50岁(39±10岁);病程5~27年(17±6年),术前后凸Cobb角45.5°~108.8°(63.8°±22.4°)。术前和术后1年时评测患者静息心率、活动能力评分(active capacity score,ACS),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中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on time,D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VRT),根据美国和欧洲超声学会指南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随访至术后1年,共有32例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11.1%。术后后凸Cobb角5.1°~34.5°(18.1°±10.9°),矫正率43.8%~94.4%[(74.8±15)%]。术前静息心率为85.9±12.5次/min,术后1年随访时降低至71.8±9.7次/min(P=0.0000);术前ACS为47.4±18.2分,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78.3±12.6分(P=0.0000)。术前14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术后1年随访时25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其中2例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障碍,临床改善率为72.2%(13/18)。E/A比值术前为1.02±0.36,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1.24±0.27(P=0.0075),术后1年随访时DT由术前234.84±32.46ms缩短至211.56±26.74ms(P=0.0027),术前IVRT为102.50±19.86ms,术后1年随访时减少至87.92±13.12ms(P=0.0010)。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LVEF和LVFS均正常,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1年随访时心功能较术前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 心功能 静息心率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