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规范监测和研究展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青壮年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更新,但是,达标治疗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围绕近年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研究团队的我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结果... 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青壮年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更新,但是,达标治疗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围绕近年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研究团队的我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以期为今后该类疾病的探索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遗传学 监测和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和磁共振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敏菁 林智明 +3 位作者 张萍萍 王晓红 魏秋静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初次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患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119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确诊为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患者59例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60例,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骶髂关节X线及MRI检查等进行分析,比较nr-ax Sp A患者和AS患者在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和影像学改变的差异。【结果】59例nr-ax Sp A患者和60例AS患者经确诊后纳入研究,nr-ax Sp A组男性患者比率(66.1%)显著低于于AS组(86.7%)(P=0.008)。与AS组相比,nr-ax Sp A组的病程较短(P=0.001)。Nr-ax Sp A组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I)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均高于AS组(分别为P<0.001,P=0.002),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优于AS组(P<0.001)。MRI检查结果显示nr-ax Sp A的骶髂关节骨髓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AS组(P=0.004),而侵蚀、脂肪沉积、强直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S组(分别为P=0.002,P=0.049,P<0.001)。【结论】Nr-ax Sp 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骶髂关节炎症表现显著高于AS患者,骨髓水肿合并骨侵蚀可作为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 A)早期诊断的MRI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阴性脊柱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 脊柱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腹部折叠畸形程度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稳 崔西龙 +6 位作者 张伟 翟云雷 郑国辉 孙乐乐 王康康 张旭 于海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及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4年1月31例行胸腰椎CT检查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28例,女3例,平均年龄45.0±8.9岁。在胸腰椎CT正中矢状面上测量胸腹折叠角(thoracoabdominal folded angle,TAFA)及剑突-耻骨联合距离(the distances between xiphoid process and superior edge of the pubis,XP),同时在脊柱全长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胸椎后凸Cobb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Cobb角(lumbar lordosis,LL)及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根据CT矢状面腰椎生理曲度对腹腔容积变化的影响创新性提出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CT影像学分型,腰椎存在生理前凸时为Ⅰ型,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时为Ⅱ型,腰椎后凸畸形时为Ⅲ型。根据TAFA将Ⅲ型患者分为两个亚型,TAFA>90°为A亚型,TAFA≤90°为B亚型。由5名经过培训的脊柱外科医师先后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独立评估与分型(间隔10d),采用Kendall′s W检验分析多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比较各型间上述测量参数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胸腹部折叠畸形Ⅰ型5例、Ⅱ型8例、ⅢA型12例、ⅢB型6例。观察者间分型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为0.954(P<0.001)。患者平均GK、TK、LL、SVA、TAFA及XP分别为83.7°±29.9°、48.7°±21.3°、-13.9°±25.3°、22.8±14.9cm、128.1°±50.5°及16.8±8.9cm;各组TAFA、XP测量数值间Kendall′s W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6(P<0.001)和0.979(P<0.001);各分型间TAFA及XP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T影像学分型可以客观评价AS胸腹部折叠畸形情况,剑突-耻骨联合距离及胸腹折叠角是评估AS胸腹部折叠畸形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胸腰椎后凸畸形 胸腹部折叠畸形 胸腹折叠角 剑突-耻骨联合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方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牛晶晶 孟庆良 +2 位作者 杜敏 展俊平 陈雪萍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23-2927,共5页
目的探讨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方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和柳氮磺胺吡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 目的探讨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方对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和柳氮磺胺吡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方,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VAS评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炎性因子(IL-6、CRP、TNF-α)、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GP、BALP)、中医证候评分、体征测量指标(指地距、枕墙距、腰椎活动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炎性因子、中医证候评分、指地距、枕墙距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腰椎活动度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督灸联合补肾祛寒化湿方可提高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补肾祛寒化湿方 强直性脊柱 肾虚督寒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和强直性脊柱炎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5
作者 路仁杰 石文俊 +3 位作者 刘少杨 葛硕 刘广跃 石继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55-2060,共6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肠道菌群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211种肠道菌群和AS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肠道菌群与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211种肠道菌群和AS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MR-Egger、加权中值法进行两样本MR分析,OR值评估系肠道菌群与AS的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和多效性检验。结果:IVW分析显示,11种肠道菌群与AS风险存在显著因果关系,其中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疣微菌目(Verrucomicrobiales)、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丹毒荚膜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霍尔德曼氏菌属(Holdemania)、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AS风险有正向因果效应,而戴阿利斯特杆菌属(Dialister)、霍华德氏菌属(Howardella)、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对AS风险有负向因果效应。不同方法(MREgger、加权中值法)得到的因果效应估计方向一致,敏感性检验未发现明显水平多效性及异质性。结论:肠道菌群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肠道菌群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关系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慢性疼痛潜在类别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倩倩 马凯蒂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慢性疼痛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77例AS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人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AS病人慢性疼痛潜在类别...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慢性疼痛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77例AS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人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AS病人慢性疼痛潜在类别,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根据AS病人的慢性疼痛可将其分为高-疼痛稳定组(35例,19.8%)和低-疼痛降低组(142例,80.2%)。决策树模型显示,性别、焦虑抑郁、病程、每周运动天数、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合并外周关节炎以及合并附着点炎均为AS病人慢性疼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其中,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为影响AS病人慢性疼痛潜在类别的最重要因素。结论:AS病人的慢性疼痛可分为2种潜在类别,性别、焦虑抑郁、病程、每周运动天数、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合并外周关节炎以及合并附着点炎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慢性疼痛 潜在类别分析 影响因素 决策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构建实践
7
作者 巩仪凡 刘宏潇 +1 位作者 马小霞 石金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疑难重大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但至今仍缺乏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制约着AS中医诊疗方案研制、应用与推广。针对AS中医诊疗长期缺乏标准化证候诊断体系的现状,通过系统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疑难重大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但至今仍缺乏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制约着AS中医诊疗方案研制、应用与推广。针对AS中医诊疗长期缺乏标准化证候诊断体系的现状,通过系统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构建具有行业共识性的中医证候标准,为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标准化依据。方法: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组织全国中医领域专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建立强直性脊柱炎证候标准。参照国际相关标准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研制规范,采取循证医学研究办法,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专家咨询等环节,集成专家意见形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结果:全国共42名各领域专家参与本共识的研制。本研制的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类型分为肾督亏虚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共5个中医证候类型。同时,对病名、病位、病性、证候特征、临床辨治及处方进行了共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权威度,可供国内外同道在临证和科学研究参考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中医 诊疗方案 证候 专家共识 标准化 构建过程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在强直性脊柱炎机制研究中的紧迫感与切入点
8
作者 陈悦宁 刘宏潇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3,共7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世界性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既往研究普遍重视T细胞在AS发病中的地位,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世界性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在AS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既往研究普遍重视T细胞在AS发病中的地位,随着对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均会引发AS,并与其炎症、骨破坏和新骨形成三个核心病理环节紧密相关。基于此,本文全面讨论了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AS发病中的相关机制,以期为治疗AS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联
9
作者 宋悦 舒晴 +3 位作者 赖郅昊 廖荣 李正发 田峻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 目的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以及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project数据平台、英国生物银行以及骨质疏松联盟网站等不同平台获得暴露与结局的GWAS汇总数据,借助于Two-Sample MR软件包中的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IVW)、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MR-Egger回归以及加权模型法来分析AS与OP以及不同部位BMD间的关系,其中IVW是主要分析方法,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遗传预测AS与OP之间呈正向因果关联(OR=1.003,P=0.004),但未发现AS与全身、腰椎、股骨颈、前臂、足跟等不同部位BMD具有因果关联。异质性、多效性结果肯定了本次研究的稳健性。结论AS与OP的发生存在因果关联,可能会增加OP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强直性脊柱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0
作者 魏明镜 邵钲超 +2 位作者 万昊悦 王奕恒 陈文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和强直性脊柱炎(AS)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方法:应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提取AD和AS的遗传数据,逆方差加权(IVW)分析用作主要分析,加权中位数、MR-Egger、加权模式等进行补充,并通过一...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和强直性脊柱炎(AS)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方法:应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MR),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提取AD和AS的遗传数据,逆方差加权(IVW)分析用作主要分析,加权中位数、MR-Egger、加权模式等进行补充,并通过一系列敏感性分析进行验证。结果:AS对AD的IVW分析结果:OR=1.015,95%CI:1.005~1.025,P=0.004。AD对AS的IVW分析结果:OR=1.001,95%CI:1.000~1.002,P=0.120。结论:AS对AD有统计学意义较小的因果关系,AD对AS没有因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特应性皮 强直性脊柱 因果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人群工作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余晴 陈悦宁 刘宏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6,共9页
目的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探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AS患者工作能力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结局提供帮助与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国9个中心10家医院的253例AS患者的人... 目的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探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AS患者工作能力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结局提供帮助与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国9个中心10家医院的253例A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工作能力及疾病相关信息,采用工作效率与活动影响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工作情况,分析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工作能力与疾病严重程度、自我评估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3例AS患者,其中197例(77.87%)在职,76例(30.04%)工作状态正常,177例(69.96%)存在工作能力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病程、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包括红细胞沉降率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健康指数、抑郁、焦虑、患者整体自我评价是影响患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中国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与工作能力现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工作能力 工作效率与活动影响调查问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俞慧子 王笑笑 +5 位作者 张国丽 王程 孔瑾璟 陈雪 武丽君 王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1,共6页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特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运动恐惧量表、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特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运动恐惧量表、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巴氏强直性脊柱炎躯体功能指数、多维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恐惧得分为43.00(37.25,47.00),其中75.00%存在运动恐惧;患者的运动恐惧水平存在3个类别,分别为低水平运动恐惧组(25.91%)、中等水平运动恐惧组(55.46%)和高水平运动恐惧组(18.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每周功能锻炼、每周参与体育运动、是否接受过运动相关健康教育或专业指导、疾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指数和运动自我效能是患者运动恐惧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恐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其分类特征受多因素影响。临床护理人员需根据不同类别人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精准化干预,以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提升运动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运动恐惧 疾病活动指数 躯体功能指数 运动自我效能 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全息论与肾藏象的互通性:基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考察
13
作者 陈悦宁 刘宏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3-827,832,共6页
以生物全息论为代表的系统生物学可对肾藏象进行定量诠释。基因组学揭示肾藏精生物学基础,转录组学解析肾主天癸的调控机制,蛋白组学阐明肾主元气的物质基础,代谢组学解释肾主水的代谢机制,成骨与破骨细胞解读肾主骨的作用机制,免疫细... 以生物全息论为代表的系统生物学可对肾藏象进行定量诠释。基因组学揭示肾藏精生物学基础,转录组学解析肾主天癸的调控机制,蛋白组学阐明肾主元气的物质基础,代谢组学解释肾主水的代谢机制,成骨与破骨细胞解读肾主骨的作用机制,免疫细胞诠释肾生髓的生物内涵,彼此间相互作用共同绘制肾主脑的生命图谱。本文以肾虚为本的强直性脊柱炎为例,将肾藏象7大系统结构与生物全息结合,探讨基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全息论诠释肾藏象的互通性,以期阐释中医肾藏象的现代化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全息论 肾藏象 强直性脊柱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免疫细胞 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鞘内吗啡泵植入治疗癌痛合并强直性脊柱炎1例
14
作者 喻竞 朱剑 +5 位作者 王晓丰 鲁建 刘维 陈思娄 朱凯迪 甘永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5-638,共4页
晚期肿瘤病人中80%会经历疼痛折磨,其中约55%存在剧烈疼痛,而癌痛病人中33%~99%存在爆发痛,其中10%~20%为难治性癌痛,严重的癌痛以及爆发痛会对病人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1,2]。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有效控制难治性癌痛... 晚期肿瘤病人中80%会经历疼痛折磨,其中约55%存在剧烈疼痛,而癌痛病人中33%~99%存在爆发痛,其中10%~20%为难治性癌痛,严重的癌痛以及爆发痛会对病人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1,2]。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有效控制难治性癌痛的手术方式,因起效快、用量小、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晚期肿瘤 脊柱内镜 植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病情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15
作者 郜司名 刘伟 +2 位作者 满斯亮 李宏超 宋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2-557,564,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并比较它们在评估疾病活动度方面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使用Spearman相关或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活动度与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血清学指标在...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学指标与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并比较它们在评估疾病活动度方面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使用Spearman相关或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活动度与各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血清学指标在评估疾病活动度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炎症指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白蛋白、前白蛋白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且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血沉、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较好地判定疾病活动度。结论 不同血清学指标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相关,其中部分指标对疾病活动度具有较好的判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疾病活动度 血清学指标 特异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刘舒 程鹏 +6 位作者 沈逸 丁泓百 顾未未 朱丽雅 史正宏 孙红梅 朱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 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韧带骨赘评分(CTSS)及改良的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SASSS)测定。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两种评分在不同阅片者间的一致性差异,并分析两种评分所提示的韧带骨赘/骨桥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将颈胸腰段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结果提示,对于颈腰椎mSASSS及颈胸腰椎CTSS的总体分布情况,在两阅片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评价点或椎体单元逐个进行分析后显示:两阅片者对颈椎、胸椎和腰椎CT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极好,ICC值分别为0.998(95%CI 0.997~0.999)、0.998(95%CI 0.996~0.999)及0.997(95%CI 0.995~0.998);而对颈椎和腰椎mSAS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很好,分别为0.823(95%CI 0.705~0.897)及0.808(95%CI 0.682~0.888)。两阅片者通过全脊柱LDCT观测到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分别为106/144 vs 84/146、492/846 vs 412/856和360/232 vs 313/228,且大部分的韧带骨赘/骨桥均集中在胸椎;而通过X线观测到的颈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较少,分别为61/40 vs 55/36和96/46 vs85/68。通过对LDCT的数据进行分层后发现,AS患者的脊柱韧带骨赘的程度同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的患者无论在CTSS水平还是在骨赘数量方面,均高于病程较短者(病程≤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比X线片更优(P<0.05)。结论:与X线相比较,通过LDCT可以发现AS患者更多的脊柱韧带骨赘/骨桥(尤其是胸椎的韧带骨赘/骨桥),并且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可能更优;其CTSS结果在不同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低剂量CT 韧带骨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17
作者 马小峰 周争旗 +6 位作者 赵凤霞 秦荐爵 张锡平 胡勇 谢梦 张真真 张继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AS患者68例,男61例,女7例,年龄35~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AS患者68例,男61例,女7例,年龄35~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实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使用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喷雾及2%利多卡因2 ml环甲膜穿刺注射实施表面麻醉。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的HR、MAP、SpO_(2)及BIS。评估插管时镇静和躁动评分(SAS),采用Cormark-Lehame(C-L)分级评估镜下声门暴露情况,采用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困难量表(NIDS)对插管条件进行量化评估。记录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鼻腔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插管次数、首次插管成功例数。记录插管时呛咳、喉痉挛、鼻黏膜出血、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插管前比较,插管时、插管后即刻对照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插管时、插管后即刻观察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SpO_(2)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SAS评分明显降低,C-L分级Ⅰ和Ⅱ级比例明显升高,Ⅳ级比例明显降低,插管无困难比例明显升高,轻度困难比例明显降低(P<0.05);鼻腔通过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明显缩短,插管1次和2次成功比例及首次插管成功比例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呛咳、喉痉挛、鼻黏膜出血、声音嘶哑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能更好满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表面麻醉的需要,改善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降低插管难度,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表面麻醉 清醒气管插管 雾化吸入 强直性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Th17细胞分化调控机制及其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余明阳 李甲 +2 位作者 冯新哲 毕晶晶 李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953-2960,共8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脊柱和骶髂关节为主要受累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化。辅助性T细胞亚群17(T helper 17 cells, Th17细胞)作为关键的免疫细胞亚群,在AS的炎症反应中备受关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以脊柱和骶髂关节为主要受累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慢性炎症和病理性骨化。辅助性T细胞亚群17(T helper 17 cells, Th17细胞)作为关键的免疫细胞亚群,在AS的炎症反应中备受关注。该文系统梳理了AS中Th17细胞分化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度剖析了Th17细胞在细胞因子微环境、转录因子协同网络以及代谢表观遗传调控等多层面的复杂调控机制,揭示了其在AS病理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重点明确了IL-23/STAT3信号、CCL20/CCR6轴以及RORγt等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分析了靶向代谢重编程(如丙酮酸激酶M2(pyruvate kinase M2, PKM2))、表观遗传修饰[如组蛋白修饰酶(jumonji domain containing 3, JMJD3)和H3K27甲基转移酶(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工程化外泌体递送系统及代谢酶调节剂等新兴干预策略。通过整合现有治疗药物的局限性分析,提出多靶点干预策略的未来研究方向,并强调个体化医疗(靶向治疗)对AS精准治疗的重要性。这些研究为调控Th17细胞分化提供了潜在的干预策略,旨在为A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 TH17细胞 IL-17/IL-23轴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转录调控 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表观弥散系数与SPARCC评分的相关性
19
作者 张紫微 王家维 +6 位作者 曾琪 眭贺 李语 梁晨 黄曌殊 朱霞 宋玲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0-1394,共5页
目的观察存在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对35例AS患者(AS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HC组)行骶髂关节MR检查;判断AS组骶髂关节炎分级和S... 目的观察存在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炎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对35例AS患者(AS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HC组)行骶髂关节MR检查;判断AS组骶髂关节炎分级和SPARCC评分,根据有无骶髂关节面下骨髓水肿(BMO)将其分为BMO亚组(n=19)与非BMO亚组(n=16),测量其骶髂关节ADC(ADC_(骶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DC_(骶髂)用于AS骶髂关节炎分级的效能;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不同骶髂关节炎分级AS患者ADC_(骶髂)与SPARC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MO亚组、非BMO亚组ADC_(骶髂)分别为(4.85±1.44)×10^(-4)及(4.30±0.64)×10^(-4)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HC组[ADC为(3.32±1.36)×10^(-4)mm^(2)/s,P均<0.05]。以ADC_(骶髂)评估AS骶髂关节炎的敏感度分别为49.44%、51.94%、73.06%及60.50%,特异度分别为75.00%、78.92%、83.33%及66.67%,AUC分别为0.613、0.712、0.837及0.645。AS骶髂关节炎Ⅱ、Ⅲ级患者ADC_(骶髂)分别与SPARCC评分呈中-高度正相关(r=0.580、0.933,P均<0.05),而Ⅰ、Ⅳ级患者ADC_(骶髂)与SPARCC评分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存在Ⅱ、Ⅲ级骶髂关节炎的AS患者的ADC_(骶髂)与其SPARCC评分呈正相关;ADC_(骶髂)可作为监测AS患者骶髂关节BMO的可靠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强直性 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主骨”理论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静 田雪梅 +5 位作者 王海东 王金海 杨会军 吴海娟 雷海桃 宁义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常见的风湿病之一,主要影响中轴关节,中晚期可能会发生中轴关节的骨化,导致脊柱关节的强直与畸形。骨质疏松症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继发症之一,会加重患者关节畸形或导致脊柱椎体骨折,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强直性脊柱炎继... 强直性脊柱炎是常见的风湿病之一,主要影响中轴关节,中晚期可能会发生中轴关节的骨化,导致脊柱关节的强直与畸形。骨质疏松症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继发症之一,会加重患者关节畸形或导致脊柱椎体骨折,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症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指南。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肾主骨,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有力,肾精不足则导致骨髓空虚,督脉不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骨髓失养,髓减骨枯进一步则继发骨质疏松症。故本文以“肾主骨”理论为指导对本病分期论治,在该理论视角下阐述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体现其临床指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 强直性脊柱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