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ognitive-behavior intervention,CBI)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青少年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20例),双号设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常...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ognitive-behavior intervention,CBI)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青少年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20例),双号设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常规的同时增加CBI治疗。术后第2、4天使用视觉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测量其疼痛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VAS评分较第2天的评分各组均有明显降低。术后第2天,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知重组干预和教导患者疼痛应对技巧,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柱侧弯矫形术206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118例,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柱侧弯矫形术206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118例,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组(n=76)和无CPSP组(n=130)。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CPSP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如内固定松动、连接棒断裂、螺钉拔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有76例(36.9%)患者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VAS疼痛评分>3分(OR=5.794,95%CI 2.224~15.097,P<0.001)、融合椎体数增加(每增加1个单位,OR=1.525,95%CI 1.256~1.853,P<0.001)、术后72 h VAS疼痛评分>3分(OR=3.022,95%CI 1.360~6.715,P=0.007)以及术后3个月内有并发症(OR=5.424,95%CI 1.058~27.800,P=0.043)是CPSP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 0.822~0.925,P<0.001),敏感性85.5%,特异性79.2%。结论术前VAS疼痛评分>3分、融合椎体数增加、术后72 h VAS疼痛评分>3分以及术后3个月有并发症是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CPSP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术CPSP发生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疗法(cognitive-behavior intervention,CBI)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青少年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20例),双号设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常规的同时增加CBI治疗。术后第2、4天使用视觉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测量其疼痛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VAS评分较第2天的评分各组均有明显降低。术后第2天,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知重组干预和教导患者疼痛应对技巧,能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
文摘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择期行后入路脊柱侧弯矫形术206例患者资料,男88例,女118例,ASAⅠ—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组(n=76)和无CPSP组(n=130)。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CPSP以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如内固定松动、连接棒断裂、螺钉拔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有76例(36.9%)患者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VAS疼痛评分>3分(OR=5.794,95%CI 2.224~15.097,P<0.001)、融合椎体数增加(每增加1个单位,OR=1.525,95%CI 1.256~1.853,P<0.001)、术后72 h VAS疼痛评分>3分(OR=3.022,95%CI 1.360~6.715,P=0.007)以及术后3个月内有并发症(OR=5.424,95%CI 1.058~27.800,P=0.043)是CPSP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 0.822~0.925,P<0.001),敏感性85.5%,特异性79.2%。结论术前VAS疼痛评分>3分、融合椎体数增加、术后72 h VAS疼痛评分>3分以及术后3个月有并发症是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CPSP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脊柱侧弯患者矫形术CPSP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