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胸腰弯型脊柱侧凸矫形器修型的量化分析
1
作者 孙亚龙 王磊 +6 位作者 胡泽里龙 王新宇 杨洁萌 张莹莹 赵立伟 都承斐 莫中军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目的研究矫形器修型量对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及支撑界面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模拟矫形器装配效果。矫形器简化为4个施力区(左肋区、右肋区、左前区和右后区),模拟6种修型工况:模型1、2、3左前、右后区修型量保持20 mm,... 目的研究矫形器修型量对脊柱侧弯矫正效果及支撑界面压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脊柱侧弯有限元模型模拟矫形器装配效果。矫形器简化为4个施力区(左肋区、右肋区、左前区和右后区),模拟6种修型工况:模型1、2、3左前、右后区修型量保持20 mm,左、右肋区均分别施加20、25、30 mm位移载荷;模型4、5、6左、右肋区修型量保持25 mm,左前、右后区均分别施加15、20、25 mm位移载荷,计算侧凸脊柱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和支撑界面压力。结果模型1、2、3中Cobb角矫正度数分别为8.94°、15.62°、17.91°,AVR矫正度数分别为7.53°、6.69°、5.87°;模型4、5、6 Cobb角矫正度数分别为14.55°、15.62°、16.09°,AVR矫正度数分别为5.25°、6.69°、8.63°。模型6的Cobb角和AVR矫正率分别为45.48%和41.22%,综合矫形效果最明显,其最大支撑界面压力为26.51 kPa。结论修型量对脊柱侧凸Cobb角和AVR的矫正具有积极影响;左、右肋区施力对Cobb角的矫正起主要作用,左前、右后区施力对脊柱去旋转起主要作用;各区域修型量为25 mm可产生较好的矫正效果。本研究可为临床矫形器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生物力学建模仿真 修型量 COBB角 椎体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佩蓉 马宇 熊源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纳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P、C两组.脊柱矫形内固定完成后,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或0.8 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毕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纳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P、C两组.脊柱矫形内固定完成后,P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或0.8 m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毕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术后2、6、12、24和48 h的VAS评分和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术后12、24和48 h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P组术后2、6、12和24 hVAS评分、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及术后12、24和48 h芬太尼用量均少于C组(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可增强芬太尼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芬太尼 术后镇痛 效果 脊柱侧凸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七氟醚对儿童脊柱侧凸矫形术唤醒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郝唯 张建敏 朱慧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舒芬太尼 七氟醚 儿童 镇痛效果 临床应用 临床意义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对患者术后综合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53-654,共2页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脊柱侧凸的矫正标准和影响脊柱侧凸矫正的因素,并提出在治疗中应注意躯干的平衡,全面评估矫形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综合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同时改善美观和功能的目的。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发,对脊柱侧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生活质量 特发性脊柱 术后 固定技术 椎弓螺钉 医疗结局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51-653,共3页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脊柱侧凸的矫正标准和影响脊柱侧凸矫正的因素,并提出在治疗中应注意躯干的平衡,全面评估矫形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综合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同时改善美观和功能的目的。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发,对脊柱侧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肺功能 畸形 轴向旋转 骨性结构 呼气流速 呼吸功能 冠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生物力学模拟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顾苏熙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1-633,共3页
脊柱侧凸的手术矫形策略包括诸多方面.如手术融合范围选择、内固定类型及位置等。正确的选择对获得最佳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手术策略的制定不仅要根据术者自身的经验及水平,更与患者侧凸类型,主弯Cobb角... 脊柱侧凸的手术矫形策略包括诸多方面.如手术融合范围选择、内固定类型及位置等。正确的选择对获得最佳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至关重要。然而,手术策略的制定不仅要根据术者自身的经验及水平,更与患者侧凸类型,主弯Cobb角大小、僵硬度和代偿弯的特征等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由于侧凸手术治疗本身的不可逆性,目前关于各种手术矫形的策略、理论仍纷争不断,尚缺乏一种客观的、公认的治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模拟技术 生物力学 计算机 手术矫形 COBB角 融合范围 术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入路对肺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0-271,共2页
对Cobb角大于45°、支具治疗失败且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凸患者需行矫形手术,其主要目的在于矫正畸形、控制进展和预防肺功能恶化。然而,手术虽能改善患者的外观,但本身亦可对肺功能造成损害。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手术入路 肺功能 COBB角 进行性加重 矫形手术 治疗失败 矫正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脊柱侧凸矫形围手术期肺功能监测和肺功能损害预防
8
作者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73,共1页
脊柱侧凸患者在畸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合并呼吸功能的损害。众多研究表明,脊柱侧凸尤其是胸椎的畸形越严重,出现肺功能损害的几率越大,损害的程度也越大。重度脊柱侧凸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情况并非罕见。理论上,手术矫形可以改... 脊柱侧凸患者在畸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合并呼吸功能的损害。众多研究表明,脊柱侧凸尤其是胸椎的畸形越严重,出现肺功能损害的几率越大,损害的程度也越大。重度脊柱侧凸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情况并非罕见。理论上,手术矫形可以改善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但在以往的文献报道和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肺功能损害 肺功能监测 围手术期 呼吸功能衰竭 预防 重度脊柱 手术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腹主动脉瘤1例报道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强 雷雪 +3 位作者 梁孟秋 陈涛 梁益建 郑传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极重度脊柱侧凸是指Cobb角大于110°~130°的脊柱畸形,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方式,直接影响着手术疗效及预后。我院收治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136°),矫形术后并发腹主动脉瘤... 极重度脊柱侧凸是指Cobb角大于110°~130°的脊柱畸形,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极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方式,直接影响着手术疗效及预后。我院收治1例极重度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136°),矫形术后并发腹主动脉瘤,国内外文献未见同类报道,现总结报道如下。患者女,28岁,因"发现脊柱侧后凸畸形23年,伴活动后心慌气促14年"入院。入院时,患者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COBB角 重度脊柱 腹主动脉瘤 脊柱侧凸矫形 呼吸困难 极重度 疗效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置钉上棒矫形顺序的研究
10
作者 林徐苗 陈锴 +5 位作者 邵杰 杨明园 刘佳昊 张国友 石志才 白玉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双侧组)、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患者20例(凸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等)、术前及术后2年时患者的影像学参数、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凸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8±13.1)min vs(198.4±16.5)min,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凸侧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优于双侧组[(8.0±2.3)°vs(9.9±3.2)°,P=0.03;(81.9±5.4)%vs(77.8±5.8)%,P=0.02)];双侧组和凸侧组的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5.4%(17/312)和1.4%(4/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双侧组生活质量评估的治疗满意度为(4.61±1.38)分,凸侧组为(4.50±1.44)分,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电生理监测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Lenke 5C型AIS患者,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5C型 脊柱侧凸矫形 矫形顺序 矫形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秋兰 叶芳 +7 位作者 舒海华 李梅娜 刘卫锋 李桥波 杨军林 黄紫房 徐康清 黄文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respiratory complication, R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一院2006年7月-2011年12月行后路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共306例,其中男98例,女208...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respiratory complication, R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一院2006年7月-2011年12月行后路矫形术的脊柱侧凸患者共306例,其中男98例,女208例,年龄6~35岁,平均16.3±5.8岁。记录患者术前相关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主胸弯程度(主胸弯Cobb角)、病程、肺功能、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等;术中变量,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皮至缝皮结束)、麻醉时间(诱导至停止麻醉)、带气管导管时间、是否全凭静脉麻醉、输入液体的晶胶比、最低收缩压、血红蛋白(Hb)丢失量、体温、气道峰压、椎弓根螺钉数、融合节段数及应用甲强龙情况等;术后变量,包括术后血制品输入、镇痛方式、镇痛药物选择、术后进ICU、术后谵妄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发生术后RC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58例(19.0%)患者术后发生R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程、术前主胸弯Cobb角、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带气管导管时间、术中输液晶胶比、失血量、椎弓根螺钉数、融合节段数、全凭静脉麻醉、大剂量甲强龙、术后谵妄、术后进ICU、镇痛方式等因素对术后RC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麻醉时间(x1)、全凭静脉麻醉(X2)、主胸弯Cobb角(X3)、融合节段数(X4)、术后谵妄(X5)和手术失血量(X6)是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后发生RC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模型为P=1/[1+exp(0.020X1—1.407X2—0.060X3+0.574X4+4.023X5+0.087X6—8.742)1。结论:术前主胸弯Cobb角大、手术融合节段数多、术中失血量大及术后出现谵妄的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术后容易发生RC,麻醉时间长、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可能增加术后RC的风险,应加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脊柱侧凸矫形 呼吸系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后冠状面失代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旗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平衡和维持脊柱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各种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矫形术后失代偿(decompensation)的...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的平衡和维持脊柱的稳定。近年来,随着各种矫形技术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矫形术后失代偿(decompensation)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术后失代偿可以发生在冠状面、矢状面或水平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策略等进行了探讨。笔者就冠状面失代偿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矫形术后 失代偿 冠状面 三维 脊柱侧凸矫形 手术治疗 矫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报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东 田天 +1 位作者 刘涛 谭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 传统的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效果确切。但同时也牺牲了融合节段的运动功能,尤其是以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腰椎运动丢失更多。Dynesys系统是一种经椎弓根固定的动态内固定系统。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具有重建脊柱稳定、限制节段过度屈伸的同时保留一定活动度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作为一种半坚强固定系统,Dynesys系统也具有一定矫形作用,有学者尝试将其应用于轻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否将Dynesys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腰段为主弯的AIS患者,文献中尚未有相关报道。2019年11月我科采用Dynesys矫形动态内固定术治疗1例胸腰段AIS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退变性脊柱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融合术 胸腰段 脊柱侧凸矫形 融合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珂 高强 +2 位作者 张留巧 焦文娟 支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住院的48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住院的48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清创术后置管引流并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口服治疗,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比较。比较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1)治疗3周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和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显著下降;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周后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显著下降;治疗3周后研究组PT、APTT、PLT显著高于对照组,FIB、D-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较治疗前研究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水平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第1周、2周、3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能抑制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疼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清创术后置管 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限元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学松 孙伟方 +2 位作者 沈万祥 赵嘉懿 邱贵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15-3717,共3页
有限元分析法是把整个结构看作有限个单元依靠不同的节点相互连接而成的几何实体.每个小单元的力学特性的总体效果反映出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有限元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测试得不到... 有限元分析法是把整个结构看作有限个单元依靠不同的节点相互连接而成的几何实体.每个小单元的力学特性的总体效果反映出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技术是现代生物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有限元研究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测试得不到的结构内部的力学反应的参数,应用于脊柱侧凸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椎体外部表面的生物力学变化,而且可以了解椎体的内在生物力学特性,并可以用于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方案的优化。周内外脊柱侧凸有限元分析的进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 有限元分析法 生物力学变化 生物力学特性 脊柱侧凸矫形 力学性能 力学反应 实验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平衡原则与美学理念 被引量:9
16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5-647,共3页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脊柱畸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医生仍然将冠状面上的Cobb角纠正程度作为脊柱侧凸治疗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因而,临床上常出现Cobb角矫正了,但患者术后外观较术前更差的情况。本期讨论中,五位著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脊柱侧凸的矫正标准和影响脊柱侧凸矫正的因素,并提出在治疗中应注意躯干的平衡,全面评估矫形手术对患者肺功能和术后综合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同时改善美观和功能的目的。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启发,对脊柱侧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平衡 COBB角 治疗效果 美学 矫治 术后外观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在小儿脊柱侧凸矫正术唤醒试验中的应用
17
作者 林福清 邓小明 熊源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脊柱矫正术 雷米芬太尼 唤醒试验 地氟醚 小儿 复合 脊柱侧凸矫形 血气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1脊柱侧凸伴肋骨头脱位:肋骨头切除还是保留?
18
作者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486,共2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导致的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影像学上常常表现为椎体扇贝样变、肋骨铅笔征、硬脊膜扩张和肋骨头脱位并突入椎管。引起肋骨头脱位的原因是骨发育不良,椎间孔扩大,椎体严重旋转。使肋椎复合体出现不稳。脱位一...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导致的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影像学上常常表现为椎体扇贝样变、肋骨铅笔征、硬脊膜扩张和肋骨头脱位并突入椎管。引起肋骨头脱位的原因是骨发育不良,椎间孔扩大,椎体严重旋转。使肋椎复合体出现不稳。脱位一般发生在侧凸的顶椎区域,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任何节。多数情况下肋骨头脱位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但是一些少见情况下,可能会压迫脊髓导致不完全瘫痪。亦有学者报道过脊柱侧凸矫形术后,脱位的肋骨头进一步压迫脊髓引起迟发性神经损伤刚。由于切除肋骨头是一个简单操作。并没有太多的副损伤和并发症,却能够避免很多潜在的脊髓损伤风险,因此传统观点建议在脊柱侧凸矫形前首先切除侵入椎管内的肋骨头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矫形 骨头 脱位 NF-1 1型神经纤维瘤病 迟发性神经损伤 压迫脊髓 营养不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胸椎侧凸上胸弯的认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胸椎 上胸 临床意义 HARRINGTON 脊柱侧凸矫形 代偿能力 King 失代偿 下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外科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邱勇 刘兴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0-672,共3页
在脊柱外科的手术中,神经并发症是临床医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各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引入及成熟,可明显降低包括脊髓、马尾及神经根损害的发生率。由于每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脊柱外科手术要求对脊髓及神经根的... 在脊柱外科的手术中,神经并发症是临床医师不可回避的问题。各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引入及成熟,可明显降低包括脊髓、马尾及神经根损害的发生率。由于每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脊柱外科手术要求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完整功能进行有效的监测,笔者将着重介绍脊柱外科常用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及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 体感诱发电位 临床医师 椎弓根螺钉 脊髓后柱 肌肉松弛剂 EVOKED 麻醉深度 脊柱侧凸矫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