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20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例,女20例,平均年龄7.3岁,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进行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入院宣教、加强营养、减少禁食禁饮时间、优化麻醉方案、多模式镇痛等。收集患者手术与饮食情况、血糖、疼痛评分、并发症等资料。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2.6 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术中失血量524.8 mL,侧弯矫正率77.9%。围手术期平均禁食禁饮时间9.0 h,多数患者术后早期可进食和饮水。围手术期血糖相对平稳。术后3天疼痛评分有一定波动,但整体疼痛程度较低。术后第1天白细胞介素-6水平最高,主要与术前血糖、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进食量等因素相关。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高,主要与患者术前营养状态、术后补液量、术后体温等因素相关。术后共7例患者(8人次)出现并发症,以轻度腹痛、腹胀多见,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无一例发生呛咳、误吸、伤口感染、呕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ERAS管理模式安全有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147)和正常体温组(n=53)。比较...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147)和正常体温组(n=53)。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实施脊柱侧弯矫形术200例,其中147例(147/200,73.5%)发生低体温。低体温组中,男64例,女83例,年龄6(3,12)岁;正常体温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6(3,1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弯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节段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输注异体血、单位输液量、基线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输液量大(OR=1.070,95%CI:1.010~1.133)、手术节段多(OR=1.117,95%CI:1.018~1.227)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基线体温(OR=0.064,95%CI:0.021~0.199)是预防低体温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输注液体多、手术节段多的患儿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更高,维持高的基线体温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147)和正常体温组(n=53)。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实施脊柱侧弯矫形术200例,其中147例(147/200,73.5%)发生低体温。低体温组中,男64例,女83例,年龄6(3,12)岁;正常体温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6(3,11)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脊柱侧弯类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节段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输注异体血、单位输液量、基线体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输液量大(OR=1.070,95%CI:1.010~1.133)、手术节段多(OR=1.117,95%CI:1.018~1.227)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基线体温(OR=0.064,95%CI:0.021~0.199)是预防低体温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输注液体多、手术节段多的患儿低体温的发生风险更高,维持高的基线体温有助于减少低体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