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史雪辉 魏文斌 +2 位作者 杨丽红 王光璐 王诏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5-948,951,共5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choroidal hemangioma,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DT治疗的13例(13眼)C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CCH...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choroidal hemangioma,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DT治疗的13例(13眼)C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CCH)10例(10眼),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diffused choroidal hemangioma,DCH)3例(3眼)。PDT治疗采用维替泊芬6mg.m-2体表面积剂量10min内匀速静脉注射,5min后激光照射,功率密度600mW.cm-2,曝光时间83~166s,能量强度50~100J.cm-2。照射1~3个光斑以完全覆盖整个CCH瘤体;治疗前后进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眼部超声检查。结果 PDT治疗后3~6个月,10眼CCH中,3眼视力提高,达到0.4~0.8,瘤体均位于颞上或颞下血管弓旁;5眼患者视力无变化,其中2眼瘤体位于颞上或颞下血管弓旁,1眼位于视盘鼻下,2眼位于黄斑中部;2眼视力下降,瘤体位于黄斑中部。眼底检查部分患眼CCH橘红色病灶缩小,表面有少许色素。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荧光素渗漏减轻,部分消退。超声检查治疗前CCH瘤体平均厚度为(3.40±2.00)mm,治疗后平均厚度为(2.22±1.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治疗前,CCH瘤体平均最大直径为(8.97±3.12)mm,治疗后平均最大直径为(7.27±3.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0,P=0.07)。PDT治疗后,DCH3眼中,2眼视力无变化,1眼下降。PDT治疗前后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瘤体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PDT治疗CCH安全有效,可作为CCH的首选治疗方法,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CH瘤体的位置及厚度有关;单次PDT治疗DCH的疗效不确定,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光动力疗法 维替泊芬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2nm眼底激光对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融 胡甸萍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眼底激光 治疗观 血管发育不良 视网膜光凝 良性肿 常用方法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毛新帮 赵菊莲 游志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2-883,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光动力疗法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HEMANGIOMA 良性肿 P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併蝶鞍嵴内侧脑膜瘤1例
4
作者 刘少章 袁容娣 吴鸣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353-2353,2356,共2页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脉络膜血管瘤一例
5
作者 孙则红 王志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3-1004,共2页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0d于2011年3月23日至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5,矫正无助,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右眼黄斑区及颞侧桔黄色、椭圆形隆起,大小约为10个视盘直...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0d于2011年3月23日至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5,矫正无助,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右眼黄斑区及颞侧桔黄色、椭圆形隆起,大小约为10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左眼视盘鼻下方呈桔黄色、圆形隆起,大小约为6PD(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双眼 视力下降 眼科检查 眼底检查 椭圆形 眼视盘 沧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6
作者 孙则红 戴冬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99-3599,共1页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呈橘黄色椭圆形隆起,大小约10PD。20d,于2011年3月23日来我院就左眼视盘鼻下方呈橘黄色圆形隆起,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大小约6PD(见图1)。荧光素眼底血0.5,矫正视力不提,双眼前节无明显管造影... 患者女,4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呈橘黄色椭圆形隆起,大小约10PD。20d,于2011年3月23日来我院就左眼视盘鼻下方呈橘黄色圆形隆起,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大小约6PD(见图1)。荧光素眼底血0.5,矫正视力不提,双眼前节无明显管造影检查显示:双眼静脉期病变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双眼 视力下降 眼科检查 矫正视力 造影检查 椭圆形 眼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7
作者 刘洋 单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4期896-897,共2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应用PDT治疗CCH病人12例12只眼,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PDT治疗后12例病人(12只眼),视力提高者占66.7%,视力稳定者占33.3%,无... [目的]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应用PDT治疗CCH病人12例12只眼,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PDT治疗后12例病人(12只眼),视力提高者占66.7%,视力稳定者占33.3%,无视力下降;眼底观察可见瘤体萎缩呈白色、轻度色素紊乱,视网膜及脉络膜正常血管未见损害。[结论]PDT是治疗CCH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能使瘤体萎缩并促进渗出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光动力学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疗效观察
8
作者 戴奕娟 梁丽 +1 位作者 徐斌 杨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经瞳孔温热疗法 疗效观察 治疗 先天血管发育不良 良性肿 后极部 T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引导下光动力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疗效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越 李甦雁 +2 位作者 刘亚鲁 孙永承 吴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观察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引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8年5月在徐州市立医院确诊并行PDT治疗的CCH患者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眼均行光... 目的观察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引导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8年5月在徐州市立医院确诊并行PDT治疗的CCH患者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同步ICGA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I)检查,根据ICGA图像确定病灶范围后进行PDT治疗。随访6~36个月,平均(23.3±11.8)个月,比较患眼PDT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OCT评估患眼治疗前后视网膜下积液(SRF)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变化,采用ICGA观察瘤体直径,采用CDI测量瘤体厚度。结果16例患者行单次PDT治疗,1例有PDT治疗史,1例有眼底激光光凝治疗史。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患眼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99±0.52、1.09±0.50、0.97±0.53、0.81±0.66和0.79±0.69,CRT分别为(440.76±281.34)、(329.18±175.02)、(274.24±169.55)、(271.53±150.00)和(291.06±201.41)μm,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65,P=0.006;F=8.784,P=0.002)。与治疗前比较,末次随访标准对数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9例,占52.9%;视力浮动在2行以内者7例,占41.2%;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者1例,占5.9%。患眼治疗前OCT示SRF均累及黄斑区;治疗后3个月,7眼SRF完全吸收,占41.2%,8眼SRF明显减少,占47.1%;末次随访,12眼SRF完全吸收,占70.6%,3眼SRF明显减少,占17.6%,2眼SRF未吸收,占11.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CRT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眼治疗前FFA及ICGA早期均显示类圆形强荧光,ICGA强荧光的范围大于FFA;末次随访瘤体最大直径较治疗前缩小者15眼,占88.2%。治疗前和末次随访瘤体厚度分别为(3.80±1.13)mm和(3.42±1.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1,P=0.010)。结论ICGA引导下的PDT治疗CCH可改善患眼视功能,促进SRF吸收,致瘤体萎缩。大多数患者经单次PDT治疗就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孤立性/治疗 光动力疗法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联合Avastin玻璃腔注射治疗脉络膜血管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荔 袁志兰 梁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2-27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左眼视力模糊1个月于2009年11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眼视力较右眼差,来院检查Vod 0.15矫正无明显提高;Vos 1.0。左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底未见异常;右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晶状体轻度浑浊,玻璃体可见... 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左眼视力模糊1个月于2009年11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眼视力较右眼差,来院检查Vod 0.15矫正无明显提高;Vos 1.0。左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底未见异常;右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晶状体轻度浑浊,玻璃体可见点状浑浊, 散瞳查眼底:视乳头与黄斑间下方见3PD大小橘红色隆起肿物,周边视网膜呈现浅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STIN 脉络膜血管瘤 P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一家系
11
作者 张慧颖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6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瘤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rge-Weber综合征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长征 余运娴 郑红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4,共1页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视网膜 脉络膜血管瘤样荧光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俊杰 胡天圣 +2 位作者 张承芬 王忠海 周婉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 探讨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 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上睑鼻侧葡萄酒色斑痣2 cm×3 cm,鼻上象限球结膜及巩膜浅层血管纡曲扩张,浆液性视网膜全脱离,内斜约10... 目的 探讨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 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上睑鼻侧葡萄酒色斑痣2 cm×3 cm,鼻上象限球结膜及巩膜浅层血管纡曲扩张,浆液性视网膜全脱离,内斜约10°。眼压:24 mmHg。B超示玻璃体轻度混浊,广泛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层广泛增厚。视网膜电图(ERG):熄灭型。局麻下行后巩膜冷凝术,联合巩膜外放液术及睫状体冷冻术。结果 术后5个月,患者左眼视力提高至0.3,眼压:15 mmHg,视网膜全部复位。ERG:强光刺激b波出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符合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随诊6年余,视力提高至0.8,眼压正常,视网膜复位。ERG检查基本正常。结论 颜面小血管瘤是诊断 Sturge-Weber综合征的重要线索,采用后巩膜冷凝、巩膜外放液及睫状体冷冻适当、有效的手术,使视网膜复位而获得良好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颜面血管 脉络膜血管瘤 巩膜外冷凝术 睫状体冷冻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