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络膜血管指数联合血清CTRP9水平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杨来庆 罗广娥 +4 位作者 张沧霞 王庆金 刘文 葛含笑 马元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联合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56例(156眼)并发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DR组,根据是否发生DME分为DME组69例(眼)和非DME组87例(... 目的探讨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联合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56例(156眼)并发DR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DR组,根据是否发生DME分为DME组69例(眼)和非DME组87例(眼),另选取同期87例未合并DR的T2DM患者为非DR组。通过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度成像技术计算CV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患者DME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VI联合血清CTRP9水平对DME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DR组相比,DR组CVI和血清CTRP9水平降低(P均<0.05)。与非DME组比较,DME组CVI和血清CTRP9水平降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增生型DR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DR患者DME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CVI和CTRP9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VI和血清CTRP9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DME发病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86、0.893,CVI联合血清CTRP9水平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CVI和血清CTRP9水平降低与DME发病风险独立相关,CVI联合血清CTRP9水平对预测DME发病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黄斑水肿 脉络膜血管指数 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指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沙艳会 李爽 +2 位作者 王薇 王敬敬 王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87-1593,共7页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及特点。方法:选取2017-01/12于我院就诊的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68眼作为DR组,同时纳入同期体检的无糖尿病病史健康人群34例34眼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及特点。方法:选取2017-01/12于我院就诊的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68眼作为DR组,同时纳入同期体检的无糖尿病病史健康人群34例34眼作为对照组。通过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术(EDI-OCT)获取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RT),并将黄斑区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黄斑区脉络膜总面积(TCA)、血管区面积(LA)及间质区面积(SA),计算CVI。结果:对照组和DR组受检者TCA(0.53±0.14mm2 vs 0.49±0.15mm2)、LA(0.35±0.09mm2 vs 0.32±0.10mm2)、SA(0.17±0.05mm2 vs 0.17±0.06mm2)及SFCT(347.9±76.9μm vs 325.9±92.9μm)均无差异(P>0.05),但DR组患者CVI明显低于对照组(64.33%±3.25%vs 67.04%±2.46%,P<0.001),二者临界值为63.59%。结论:CVI可以直观反映脉络膜内部结构的变化,较SFCT更加稳定可靠,合并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CVI较健康人群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 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术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血管指数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治疗预后评估中价值初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郎需强 王康 +2 位作者 李爽 杨杨 郭祈涵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比较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测量稳定性与一致性,并观察在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过程中,SFCT和C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单眼... 目的比较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测量稳定性与一致性,并观察在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过程中,SFCT和C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单眼非缺血型CRVO患者17例(17只眼),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5.66±12.33)岁,以及正常人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46±18.22)岁。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0.5mg,0.05ml),每个月注射1次,共注射2次。分别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2个月,采集CRVO患眼(17只眼)、对侧眼(17只眼)及年龄相匹配正常眼(17只眼)的OCT黄斑中心凹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眼SFCT值为(281.39±79.20)μm,患眼和正常眼不同时间的SFC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VO患眼抗VEGF治疗前SFCT平均为(362.14±65.12)μm,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280.12±55.92)μm和(271.73±50.16)μm,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SFCT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抗VEGF治疗前CVI值为(65.77±4.12)%,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62.03±5.11)%、(60.94±5.82)%,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的CVI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RVO眼平均BCVA为0.74±0.25(20/83±20/62),治疗后1、2个月BCVA分别为0.49±0.26(20/43±20/52)、0.48±0.31(20/48±20/56),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I计算方法的波动性相比较于SFCT较小,变异程度低。结论CVI可能成为CRVO患者接受抗VEGF治疗之后短期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一种稳定的生物学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脉络膜血管指数 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抗VEGF治疗患者脉络膜血管指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少龙 孙艳 +2 位作者 侯宁 高丽煜 邓爱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单眼BRVO患者50例(50只眼),向玻璃体腔缓慢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射液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前及...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单眼BRVO患者50例(50只眼),向玻璃体腔缓慢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射液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视力表、OCT检查,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量黄斑中央凹1500μm范围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另取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BRVO组CVI为(67.38±5.92)%、CMT为(531.35±171.32)μm、SFCT为(269.65±55.25)μm,对照组分别为(61.58±1.26)%、(231.18±18.31)μm、(234.55±37.87)μm;两组CVI、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SF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患者治疗前BCVA为0.30±0.23,抗VEGF后1个月BCVA为0.50±0.35,治疗后BCVA明显改善(P<0.05)。BRVO患者治疗后CVI(60.52±3.14)%、CMT(296.40±113.05)μm、SFCT(223.45±18.35)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VI变异系数(CV)为8.79%,SFCT的CV为20.50%,与SFCT比较,CVI的CV低。结论BRVO抗VEGF治疗后CVI减小;且CVI相对SFCT变化波动性小,更适合作为BRVO短期治疗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脉络膜血管指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血管指数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然 晏颖 陈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6-700,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发展迅猛的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在眼科应用广泛。目前通过扫频OCT(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 imaging o...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发展迅猛的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在眼科应用广泛。目前通过扫频OCT(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模式可以活体观察视网膜脉络膜横断面。视网膜脉络膜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脉络膜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尤其与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变化有关。因为CT受年龄、眼轴、屈光等多因素影响,所以单纯观察CT不能客观反映上述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运用二值化处理技术对EDI-OCT获取的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后,可得到测量区域脉络膜总面积、管腔面积、基质区面积、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ascularity index,CVI)等数据。SS-OCT以及衍生的图像处理技术无疑对分析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运用二值化处理SS-OCT获取的CVI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脉络膜血管指数日节律幅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及眼轴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杨叶 林志阳 +1 位作者 周子微 沈梅晓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858-862,共5页
目的:观察学龄儿童的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基础日节律幅度与年等效球镜度数(SE)及年眼轴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7/08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诊断为正视和近视屈光不正的7-12岁汉族学龄儿童共39例39眼... 目的:观察学龄儿童的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基础日节律幅度与年等效球镜度数(SE)及年眼轴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07/08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诊断为正视和近视屈光不正的7-12岁汉族学龄儿童共39例39眼,其中有6例未完成1 a随访,最终纳入33例33眼,将SE年增长量<0.5 D分为非进展组16例16眼,SE年增长量≥0.5 D分为进展组17例17眼。使用扫频源光学断层扫描技术和脉络膜量化分析软件,纵向观察参与者的CVI日节律幅度,并分析其与SE及眼轴年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非进展组脉络膜黄斑中心凹1 mm处CVI日节律幅度与SE年变化量无显著相关性(P=0.65),而进展组脉络膜黄斑中心凹1 mm处CVI日节律幅度与SE年变化量呈负相关性(P=0.048),两组CVI日节律幅度与眼轴年变化量无相关性(均P>0.05)。进展组脉络膜黄斑中心凹1 mm处CVI日节律幅度是SE年变化量的影响因素(P=0.039),而眼轴的日节律幅度及眼轴年变化量、CVI日最大值时间(峰时),日最小值时间(谷时)对SE年进展影响不显著(均P>0.05)。结论:学龄儿童的CVI日节律幅度与SE进展具有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理解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脉络膜相关的变化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指数 日节律 幅度 等效球镜度 眼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7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国龙 武炳慧 +3 位作者 巨欣 李婵 李英英 陆慧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探讨SS-OCTA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微循环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2-07/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例(高血压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57.11±3... 目的:探讨SS-OCTA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微循环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2-07/11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7例(高血压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57.11±3.36)岁。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且无高血压病史的正常人27名(对照组):男性12名,女性15名;年龄(55.74±2.95)岁。均行BCVA(LogMAR)、眼压、眼轴、裂隙灯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及SS-OCTA检查。采用SS-OCTA对受检者右眼黄斑区6mm×6mm范围进行扫描。将视网膜及脉络膜根据ETDRS分区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分别为0~1mm、1~3mm、3~6mm的3个同心圆。分析并记录黄斑区0~1mm、1~3mm、3~6mm的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VD)、灌注面积(P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血管容积(CVV)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对比观察两组之间VD、PA、CMT、CT、CVV及CVI的变化。两组之间VD、PA、CMT及CVI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CT、CVV及LogMAR视力采用独立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高血压组在黄斑区0~3mm区域内DCP的VD较对照组降低(0~1mm,t=-3.144;1~3mm,t=-3.611,P<0.05);3~6mm区域内的VD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t=1.715,P>0.05)。高血压组在黄斑区0~1mm区域内CMT较对照组降低(t=-2.624,P<0.05),两组之间CT、CVV及CV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组黄斑区0~3mm区域内DCP的VD降低,0~1mm区域内CMT降低。两组之间CT、CVV及CVI均无统计学差异。黄斑区DCP的VD及CMT可能成为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视网膜和脉络膜微循环改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密度 SS-OCTA 脉络膜血管指数 视网膜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脉络膜结构相关参数的改变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露 王康 +1 位作者 王薇 王艳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增强深度成像(EDI)技术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眼各项脉络膜结构相关参数的改变。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CRAO的21例单眼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增强深度成像(EDI)技术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眼各项脉络膜结构相关参数的改变。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CRAO的21例单眼患者临床资料。选取CRVO患眼及对侧健眼各项脉络膜结构相关参数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包括脉络膜总面积(total choroidal area,TCA)、脉络膜血管面积(luminal area,L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ascularity index,CVI)。结果CRAO患者患眼SFCT、TCA、LA和CVI分别为(210.95±36.43)μm、(1.01±0.27)mm^(2)、(0.64±0.18)mm^(2)、(63.52±3.11)%,对侧健眼分别为(293.33±57.99)μm、(1.40±0.24)mm^(2)、(0.93±0.16)mm^(2)、(66.76±3.93)%。21眼CRAO患眼与对侧健眼相比,SFCT变薄,TCA、LA、CV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RAO眼脉络膜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SFCT变薄,CVI减小,提示CRAO发生时除存在视网膜缺血外还伴有脉络膜供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及青少年的脉络膜参数比较及与眼球生物学参数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王志敏 戴维 王钦 李永蓉 廖荣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82-168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及青少年的脉络膜参数,探讨眼球生物学参数与脉络膜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3~18岁的121例儿童及青少年眼部资料,均取右眼入组。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计算等效球镜(... 目的:比较不同屈光状态儿童及青少年的脉络膜参数,探讨眼球生物学参数与脉络膜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3~18岁的121例儿童及青少年眼部资料,均取右眼入组。散瞳验光测量屈光度,计算等效球镜(SER),根据SER分为三组:正视组(-0.500.05)。矫正年龄后三组患者TCA、LA、SA、CT和CVI均有差异(均P<0.001),三组TCA、LA、SA、CT两两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均正视组中最高,中高度近视组最低。而三组CVI两两比较显示仅中高度近视组明显低于正视组(P=0.014)。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ER与LA显著相关(P=0.020),CT是影响眼轴长度(AL)的因素(P=0.028)。结论:较高的近视程度伴随脉络膜LA减少和CVI的下降,提示中心凹下脉络膜血流减少可能与近视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儿童和青少年 脉络膜血管指数 二值化 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I-OCT技术观察远视性弱视儿童脉络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雪英 秦程 +2 位作者 崔鲲龙 刘晓辉 覃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1457,共7页
目的:通过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技术比较远视性弱视与同龄正常儿童脉络膜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1/12就诊于我院的远视性弱视儿童35例50眼纳入弱视组,选取同期就诊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51眼纳入对照组,... 目的:通过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技术比较远视性弱视与同龄正常儿童脉络膜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1/12就诊于我院的远视性弱视儿童35例50眼纳入弱视组,选取同期就诊一般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0例51眼纳入对照组,均进行EDI-OCT检查,测量脉络膜厚度(CT),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后获取总脉络膜面积(TCA)、血管腔面积(LA)、基质面积(SA)、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结果:弱视组各区域TCA(下方除外)、SA(外环下方除外)、LA与CT(下方、颞侧除外)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除外环颞侧外,两组各区域CVI无明显差异(P>0.05);除鼻侧外,不同远视程度弱视儿童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存在脉络膜结构异常,随着远视度数增加,TCA、LA、SA有增大趋势,脉络膜结构改变与远视性弱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弱视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管腔面积 脉络膜基质面积 脉络膜面积 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灌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海跃 滕娟 朱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化。方法对90例(90眼)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分为3组:对照组(n=30)、无DR(NDR)组(n=30)和非增生型DR(NPDR)组(n=30)。比较不同组别受试者视盘周围视网膜血流灌注(RP)、视网膜血管密度(RV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厚度(C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DR组患者RP[(13.16±0.98)mm^(2)]、RVD[(61.80±5.29)%]、RNFL[(75.41±11.19)μm]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NPDR组患者RP[(11.70±1.53)mm^(2)]、RVD[(56.92±5.61)%]、RNFL[(68.77±9.61)μm]和CVI(0.16±0.05)均降低(均为P<0.05)。与NDR组相比,NPDR组患者RP、RVD、RNFL和CVI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NPDR期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已发生变化。扫频OCTA可以用于早期评估DR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和脉络膜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视网膜血管密度 神经纤维层厚度 脉络膜毛细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A评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魏科 李永蓉 戴维 王志敏 廖荣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检查,采用系统内置分析软件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并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2(平均9.72±6.67)mo,末次随访时,纳入患者PPV术眼鼻侧旁中心凹区域中层毛细血管层(ICP)灌注面积(FA)(0.31±0.06mm^(2))较对侧眼(0.38±0.05mm^(2))明显减少,颞侧旁中心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FA(0.19±0.08mm^(2))较对侧眼(0.27±0.07mm^(2))明显减少(均P<0.05),除颞侧旁中心凹区域,PPV术眼其他旁中心凹区域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均较对侧眼显著降低(P<0.05)。PPV术眼术后BCVA与视网膜中、深层血管密度和灌注面积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严重PDR患者患眼PPV术后较对侧眼可能更易出现旁中心凹区域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血流灌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 灌注面积 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pelin水平联合CVI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包欣 臧涵怡 林菁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爱帕琳肽(Apelin)水平联合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CRVO患者123例(观察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45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 目的探讨血清爱帕琳肽(Apelin)水平联合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CRVO患者123例(观察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45例(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pelin。同时,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脉络膜基质面积和脉络膜管腔面积,计算CVI。CRVO患者均接受2次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末次治疗后随访1年,按最佳矫正视力评估视力预后情况,其中视力预后良好(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86例、视力预后不良(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37例。收集CR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对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视力预后不良者年龄、CRVO病程、合并高血压比例、非缺血型CRVO比例、持续黄斑水肿比例以及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均高于视力预后良好者,而基线最佳矫正视力、基线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CMT)均低于视力预后良好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elin水平和CVI是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基线CMT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Apelin水平、CVI单独和联合预测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0.757、0.882,血清Apelin水平和CVI联合预测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P均<0.05)。结论CRVO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和CVI显著升高;血清Apelin水平和CVI均可作为CRVO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视力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二者联合时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力 爱帕琳肽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