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祁媛媛 许致玉 +3 位作者 李春实 张智健 李胜 张立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急性期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57例157眼,其中视网...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组织形态及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单眼急性期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57例157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66例6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91例91眼,均采用雷珠单抗3+pro re nata(PRN)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于注射前及每次注射后1个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使用OCT加强深度扫描模式获得清晰的脉络膜图像,并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鼻侧1500μm处脉络膜厚度(CT N1.5 mm)、黄斑中心凹颞侧1500μm处脉络膜厚度(CT T1.5 mm),计算黄斑中心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CT Mean);使用ImageJ软件对脉络膜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定量分析脉络膜血管管腔面积(LA)、脉络膜基质面积(S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结果RVO患眼基线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LA、SA、TCA、CVI均较对侧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VO组患眼基线CT Mean为(326.99±64.92)μm,大于BRVO组的(299.80±73.08)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CRVO组和BRVO组基线CVI值分别为(72.50±5.62)%和(72.33±5.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85)。在RVO、CRVO或BRVO患者中,每次注射后SFCT、CT T1.5 mm、CT N 1.5 mm、CT Mean、LA、SA、TCA、CVI均较基线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RVO患眼第2次注射后LA和CVI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SA、TCA均低于第1次注射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RVO患眼第2次注射后SA和CVI与第1次注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LA、TCA均低于第1次注射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类型RVO患眼第2次注射与第3次注射后SFCT、CT T1.5 mm、CT N1.5 mm、CT Mean、SA、TCA、C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RVO继发黄斑水肿患眼脉络膜厚度变薄、CVI减小,并在第2次注射后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眼底微循环参数的量化分析
2
作者 马金兰 陈丽 +2 位作者 许琪 罗一青 余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480,485,共6页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所有纳入者均行OCTA扫描和SD-OCT扫描,使用ImageJ软件量化眼底图像,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眼底微循环参数。视网膜微循环参数包括:视网膜血流密度(RVD)、视网膜血管骨架密度(RSD)、分形维数(FD)、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GCC)厚度;脉络膜微循环参数包括: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血管腔面积(L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流指数(CVI)。结果超高海拔组居民RVD为(32.52±3.57)%,RSD为(15.05±4.24)%,FD为1.68±0.08,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超高海拔组居民GCC平均厚度为(98.76±10.26)μm,较对照组GCC平均厚度显著变薄(P<0.001);超高海拔组TCA为(2.15±0.49)mm^(2),LA为(1.17±0.36)mm^(2),SFCT为(318.12±76.50)μm,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但是超高海拔组居民CV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而中高海拔组居民眼底微循环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超高海拔环境暴露会引起眼底发生以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下降为主要特点的缺血缺氧改变,而长期中高海拔环境暴露不会引起眼底微循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密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