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频源OCT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微循环改变的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毕萌 樊芳 +4 位作者 夏会卡 梁福珍 季彤 张风肖 贾志旸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脉络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无明显眼部症状的SLE患...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及脉络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7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无明显眼部症状的SLE患者37例37眼作为SLE组,同时纳入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5例35眼作为对照组。采用扫频源OCT对受试者进行黄斑区9 mm×9 mm放射状扫描,获得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区域、旁中心凹区域(1~3 mm)、中心凹周围区域(3~6 mm)的平均脉络膜厚度。采用OCTA对受试者进行黄斑区3 mm×3 mm扫描,获得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丛(CC)血流密度及微血管血流图像,采用Image J软件对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Phansalkar法)并计算脉络膜毛细血管流空区域面积(FDa)及百分比(FD%)。结果SLE组黄斑中心凹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为(268.73±81.67)μm,较对照组的(230.14±68.14)μm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0,P=0.033)。SLE组黄斑中心凹区域视网膜SCP、视网膜DCP、CC血流密度值分别为(16.58±3.90)%、(14.25±3.15)%和(51.80±4.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5±4.41)%、(16.57±3.74)%和(54.33±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43、-2.851、-2.763,均P<0.05)。SLE组脉络膜毛细血管流空区域FDa及FD%分别为3.43(3.25,3.56)mm^(2)和38.11%(36.13%,39.52%),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25(3.21,3.32)mm^(2)和36.11%(35.64%,3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70、-3.476,均P<0.05)。结论OCTA可检测到无明显眼部症状SLE患眼脉络膜厚度的增加及CC层血流密度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脉络膜厚度 血管流空 脉络膜毛细血管丛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