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VIS支架辅助栓塞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武 祝斐 +3 位作者 陈志华 宋书欣 祝新根 朱健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 分析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栓塞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1例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目的 分析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栓塞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31例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Raymo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31例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中,破裂动脉瘤22例,未破动脉瘤9例,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均获得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颅脑DSA结果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25例(完全栓塞),Ⅱ级(次全栓塞)4例,Ⅲ级(部分栓塞)2例,载瘤动脉均通畅;术后发生缺血并发症4例。术后6~9个月复查颅脑DSA,Raymond分级Ⅰ级27例,Ⅱ级3例,Ⅲ级1例;1例患者脉络膜前动脉轻度狭窄,余脉络膜前动脉均无明显狭窄或闭塞。29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2例患者预后不良(mRS评分均为3分)。破裂组与未破组患者术后缺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9个月完全闭塞率及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再出血,均未进行再治疗。结论 LVIS支架辅助栓塞宽颈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仍需更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及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LVIS支架 治疗性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缺血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向祥 何朝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1-1014,共4页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2%~5%,破裂率为26.7%。由于脉络膜前动脉管径相对狭小、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夹闭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脉络膜前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脉络...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发生率占颅内动脉瘤的2%~5%,破裂率为26.7%。由于脉络膜前动脉管径相对狭小、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夹闭治疗难度大、风险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常见。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脉络膜前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的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拟通过文献回顾,对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缺血并发症的诱因及预防保护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 脉络膜动脉综合征 术后缺血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伟 卢亦成 +5 位作者 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成惠林 马驰原 印红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Ach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例。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2~2.7mm(即导航系统显示病灶位置与病灶实际位置的距离),平均1.83mm。在神经导航引导下,术中采用显微及微侵袭技术,成功暴露并夹闭动脉瘤。术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3例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复查无病灶残留。随访3个月以上,3例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1例患者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术前Ⅲ级),另外2例患者四肢肌力均为Ⅴ级(同术前)。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的AchA,避免术后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是微侵袭处理AchA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脉络膜动脉远段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