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性能计算
被引量:7
- 1
-
-
作者
何龙
郑龙席
邱华
严传俊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
-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5-67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06072)
-
文摘
建立了一种基于爆震波ZND理论和循环分析的PDTE性能计算模型-ZND循环分析模型(模型-1)。将该模型及目前已有的推力壁模型(模型-2)分别与基于实验的PDC特性图模型(模型-3)进行对比,计算了模型PDTE的设计点性能,结果表明:模型-1计算得到的PDTE单位推力(FS)及单位燃油消耗率(sfc)的计算误差较模型-2分别减小了1.75%和4.04%,准确性有所提高。与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模型-3相比较,模型-1更简便,可用于PDTE性能的快速评估。应用模型-1计算了飞行状态改变时PDTE性能增益的变化趋势。
-
关键词
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
脉冲爆震燃烧室
性能
计算
-
Keywords
Pulse Detonation Turbo Engine
Pulse Detonation Combustor
Performance
Computation
-
分类号
V235.2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采用脉冲爆震外涵加力燃烧室的涡扇发动机性能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卢杰
郑龙席
王治武
彭畅新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
-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86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615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Q7005)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资助课题(20116102120027)
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NPU-FFR-JXY20130129)
-
文摘
为了研究带外涵加力脉冲爆震燃烧室(Pulse detonation combustor,PDC)的分开排气涡扇发动机性能,建立了其性能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带PDC外涵加力原理性试验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同时选取涡扇发动机对该发动机采用PDC外涵加力后的部件特性及整机性能进行研究,并比较了等燃油流量下外涵道装有PDC和传统等压燃烧室的发动机性能。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对比表明,加装合适的喷管结构能够大大提高该原理性试验模型的推力性能。算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PDC工作频率的提高,发动机总推力增加,耗油率增大;在同一工作频率下,PDC平均增压比、平均出口温度和发动机总推力在当量比1.1左右达到最大值,发动机总耗油率随着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加;当PDC工作频率超过50Hz时,外涵道装有PDC的发动机总推力大于外涵道装有传统等压燃烧室的发动机推力,且耗油率要小。
-
关键词
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
性能
部件特性
当量比
-
Keywords
Pulse detonation turbine engine
Performance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Equivalence ratio
-
分类号
V235.1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
-
题名脉冲爆震轴向载荷对双半内圈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胜远
郑龙席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
-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49-2357,共9页
-
文摘
针对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PDTE)中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可能导致滚珠轴承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应用损伤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建立了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了在脉冲爆震燃烧室(PDC)引入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作用下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双半内圈球轴承的两个半内圈均在接触区次表面最大切应力位置处萌生裂纹,随后裂纹逐渐扩展至表面导致轴承疲劳失效。在PDC爆震阶段,由于引起第一半内圈疲劳损伤的切应力范围较小,因此第一半内圈的疲劳寿命较高;而在PDC填充和排放阶段,由于接触摩擦作用以及滚珠滚过第二半内圈时产生较大的切应力范围,从而导致第二半内圈的疲劳寿命较低。在对PDC爆震阶段引入的峰值轴向载荷进行合理设计后,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主要由第二半内圈的接触状态和轴承的润滑条件决定。
-
关键词
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
非定常轴向载荷
双半内圈球轴承
损伤力学理论
疲劳寿命
-
Keywords
Pulse detonation turbine engine
Unsteady axial load
Split inner ring ball bearing
Damage mechanics theory
Fatigue life
-
分类号
V231.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