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肥胖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卫虹 冯新恒 +2 位作者 李昭屏 冯杰莉 高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超重和单纯肥胖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以探讨单纯肥胖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根据体重指数将143例无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分为正常体重组(体重指数18.5~23.9kg/m2,n=57),超重组(体重指数2... 目的: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超重和单纯肥胖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以探讨单纯肥胖患者早期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根据体重指数将143例无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分为正常体重组(体重指数18.5~23.9kg/m2,n=57),超重组(体重指数24.0~27.9kg/m2,n=53),肥胖组(体重指数≥28.0kg/m2,n=33),比较各组间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IVS)厚度、左心室后壁(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和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Sm)及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m),E/A,E/Em的差异,并分析这些指标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左心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肥胖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均增加,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下降,而E/Em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变化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传统的表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超声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E/A与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峰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E/Em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单纯肥胖可导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内径增加,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检测出肥胖所致的亚临床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重指数 心脏功能 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局部与整体的收缩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尹家保 郭瑞强 +3 位作者 孙有刚 张峻 周立明 郝力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 ,2 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 2 DE及DTI。采用PW DTI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指标 :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Vs、射血前时... 目的 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PW DTI)定量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  16例健康人 ,2 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 2 DE及DTI。采用PW DTI分析血管重建术前、后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指标 :收缩期峰值收缩速度Vs、射血前时间PEP、射血前时间PEP与局部射血时间ET之比PEP/ET、二尖瓣环 4个位点平均收缩速度值Vmva。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 ,室壁运动异常节段Vs显著降低 (P <0 .0 1) ,PEP延长 (P <0 .0 5 ) ,PEP/ET值增大 (P <0 .0 1) ;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前后比较 ,室壁运动恢复节段Vs显著增高 (P <0 .0 1) ,PEP缩短 (P <0 .0 5 )、PEP/ET值减小 (P <0 .0 1) ,血管重建术后Vmva增高 ,且左室射血分数EF与Vmva呈显著正相关 (r=0 .81,P <0 .0 1)。结论 PW DTI可实时监测心肌运动变化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左室收缩功能 血管重建术 冠心病 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霞 王捷 杜凤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5例。其中25例除外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0例,依据狭窄程度...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非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5例。其中25例除外冠心病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50例,依据狭窄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组。所有入选者在行冠脉造影检查前行前降支供血相关室壁节段(即左室前壁、前间隔)心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查,测量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VE)、舒张晚期运动峰速度(VA)以及舒张早晚期速度比值(VE/VA)等速度指标,并分别比较结果。结果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加重,大部分前降支供血节段心肌的VS、VE和VE/VA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逐渐下降。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对VS判断前降支中重度狭窄的价值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前壁基底段,以VS≤7.5cm/s为诊断标准,诊断准确性较高,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7%;在前间壁基底段以VS≤7.0cm/s作为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2%,诊断的准确性也高。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同时建议,在前壁、前间壁基底段以VS≤7.0cm/s作为前降支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狭窄性病变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左前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左前降支内支架置入术后左心室局部功能
4
作者 宫剑滨 蒋建红 +5 位作者 江时森 孙晖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36-40,共5页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W-DTI技术,对26例IAD单支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3天,术后第7、30天检测左心室12节段...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W-DTI技术,对26例IAD单支病变并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3天,术后第7、30天检测左心室12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比较支架置人术后LAD对应节段的Sm、Em、Am以及Em/Am比值的变化。结果:LAD4个对应节段(前壁和前间隔)的Sm在术后第7天时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并在术后30天时进一步增高;大部分对应节段的Em在术后第7、30天时较术前增高。非LAD对应节段中,仅个别节段的速度测值在支架置入术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W-DTI技术通过检测局部室壁运动速度,能够客观地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支架置入术 左前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室局部功能
5
作者 蒋建红 宫剑滨 +5 位作者 江时森 孙晖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刘保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速度指标在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CAD组47例,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231 支冠脉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技术速度指标在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CAD组47例,正常对照组3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231 支冠脉分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采用PW-DTI技术检测左心室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侧壁以及后间隔各基底段和中间段共计12个节段的瞬时心肌运动速度,即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Am比值。结果:轻度狭窄组冠脉对应节段的Am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之间的Sm、Em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部分对应节段的Sm、Em、Am与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所有对应节段的Sm、Em、Am与正常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PW-DTI技术通过定量检测室壁运动速度,能够客观地反应左心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左心室局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结合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功能的评价
6
作者 沈晓棠 周长钰 +3 位作者 蔡金荣 郑成环 叶岚 王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通过心电图(ECG)QRS波记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坏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测量二维超声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心脏收缩指标,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梗死面积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ECGQRS记分将101例首发AMI患者分为... 目的通过心电图(ECG)QRS波记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坏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测量二维超声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DTI)心脏收缩指标,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梗死面积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ECGQRS记分将101例首发AMI患者分为两组。记分≤3分为小面积梗死组(G1组),共43例。记分>3分为大面积梗死组(G2组),共58例。于AMI后1周记录二维超声图象及PW-DTI速度频谱,并在梗死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复测。结果(1)再灌注治疗(溶栓及PCI)3个月时G1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波波峰速度(Vs)、S波速度时间积分(VTIs)及S波加速度(ACCs)均优于G2组,表明梗死面积大则心功能受损明显,虽经再灌注治疗亦不能完全消除梗死面积带来的影响。(2)指标LVEF、Vs、VTIs、ACCs多在梗死3个月时方显现差异,表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发生在梗死1个月以后。(3)在PCI治疗的G2组ΔLVEF、瓣环ΔVs、ΔVTIs均较G1组者改善更明显,而经溶栓治疗的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大面积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获益更大。结论(1)PW-DTI指标能准确反映心脏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变化,Vs、ACCs可作为判定AMI后心脏功能的指标,ACCs能较Vs更好的表现收缩功能的变化。(2)较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在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更多,大面积心肌梗死选择PCI治疗可能更优于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晖 杨斌 +3 位作者 曹鄂洪 傅宁华 刘萍 王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而对于OSAS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早期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OSAS患者心脏功能。方法:OSAS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5例。应用脉...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多合并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而对于OSAS患者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早期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OSAS患者心脏功能。方法:OSAS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5例。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PW-TDI)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上取样并显示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侧、室间隔侧及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侧运动频谱,测量相应取样位置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及舒张早(Em)、晚期(Am)峰值速度。结果:OSAS组二尖瓣环左心室侧壁侧Sm(P<0.05),二尖瓣环室间隔侧Sm、Em、Em/Am(P<0.05)及三尖瓣环右心室侧壁侧Sm、Em、Am、Em/Am(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TDI技术可以检测出OSAS患者早期心脏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薛莉 李东野 +2 位作者 陈清枝 王晓萍 吴兰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技术几个量化指标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该技术对 32例正常人和 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进行测量 ,测量指标 :s波峰值速度 (s)、持续时间(s D)及时间速...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PW DTI)技术几个量化指标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该技术对 32例正常人和 34例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进行测量 ,测量指标 :s波峰值速度 (s)、持续时间(s D)及时间速度积分 (s TVI)。结果 正常组s、s TVI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降低 (P <0 .0 5 ) ;冠心病组病变节段s、s TVI低于正常组的相应节段 (P <0 .0 5 ) ,而s D差异不显著。结论 s ,s TVI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局部收缩功能的较好指标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冠心病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法和血流多普勒测量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姚凤娟 林红 +3 位作者 刘东红 谢晓燕 吕明德 陆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Tei指数,与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作对比性研究,探讨QTVI法测量Tei指数在临床评价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病例:肺动脉高压患者9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正常对照组52例... 目的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Tei指数,与传统血流多普勒方法作对比性研究,探讨QTVI法测量Tei指数在临床评价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病例:肺动脉高压患者91例,分为轻、中、重三组;正常对照组52例。分别利用脉冲血流多普勒成像(PW)和QTVI技术,测算研究对象的Tei指数。结果①QTVI和PW法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W法测得正常人与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Tei指数分别为0.28±0.07,0.29±0.12,0.48±0.14,0.70±0.30;QTVI法分别为0.32±0.10,0.41±0.15,0.56±0.13,0.84±0.21,P<0.05)。②QTVI与PW法所测研究对象的右室Tei指数相比,QTVI所测值均高于相对应的PW方法,(正常组0.32±0.10与0.28±0.07,肺高压组分别为0.41±0.15与0.29±0.12,0.48±0.14与0.56±0.13,0.70±0.30与0.84±0.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QTVI法测得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力相关系数较PW高,评价右心功能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PW高(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与r=0.61,评价心功能的敏感度分别为86.7%、75.9%;特异度为80.0%、65.5%)。结论利用QTVI测算Tei指数可准确评价心脏整体和局部功能,为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的、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脉冲多普勒 TEI指数 肺动脉高压 右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被引量:6
10
作者 邹勤 周启昌 +3 位作者 章鸣 彭青海 龙湘党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对产前检查发现有心律失常的 5 7例胎儿应用DTI的二维和脉冲方式观察四腔心切面的房室瓣环运动 ,分析其图像特征 ,并与传统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 (PW )进行比...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对产前检查发现有心律失常的 5 7例胎儿应用DTI的二维和脉冲方式观察四腔心切面的房室瓣环运动 ,分析其图像特征 ,并与传统的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 (PW )进行比较。结果  5 7例胎儿DTI全部当次获得满意图像 ,并能根据其图像特征进行分类诊断 ;应用PW有 3例胎龄小于 18周的胎儿因无法显示五腔心切面不能进行分类诊断。同一胎儿DTI与PW对比诊断结果一致 ,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DTI脉冲方式与PW的图像特征一致。结论 DTI可以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胎儿心律失常 产前诊断 脉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T_(E-e’)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晶晶 陈韵岱 +3 位作者 王晶 智光 穆洋 徐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开始时间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e’波开始时间差值TE-e’,评估TE-e’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准确性。方法连续入组冠心病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测量左心室... 目的探讨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开始时间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e’波开始时间差值TE-e’,评估TE-e’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准确性。方法连续入组冠心病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压力(LVEDP);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瓣环峰值速度e’,计算E/e’与TE-e’,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压力与TE-e’相关性及E/e’、TE-e’与TE-e’联合E/e’,诊断左心室舒张末功能不全[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12 mmHg(1 mmHg=0.133 kPa)]的准确性。结果 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与TE-e’,E/e’相关性分别为r=0.42和r=0.79,P<0.001;2、TE-e’≥38 ms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79%,ROC曲线下面积0.71。E/e’≥9.2时,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1%,ROC曲线下面积0.87;3、联合E/e’≥9.2,TE-e’≥38 ms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2%,ROC曲线下面积0.96。结论双脉冲多普勒技术测量TE-e’为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联合E/e’能够提高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冠心病 左室舒张功能 左室舒张末压力 脉冲多普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和血流多普勒测量左室Tei指数比较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孟素云 李越 +1 位作者 李岩密 温朝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频谱测算二尖瓣环局部心肌Tei指数,并与血流多普勒测算左心室Tei指数比较,观察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受检者40例,心功能正常组和心衰竭组各20例.组织多普勒在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频谱测算二尖瓣环局部心肌Tei指数,并与血流多普勒测算左心室Tei指数比较,观察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受检者40例,心功能正常组和心衰竭组各20例.组织多普勒在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测算Tei指数及求2个部位平均值,并与血流多普勒Tei指数测值比较.结果:组织多普勒在室间隔和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测算的Tei指数,心衰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组织多普勒在各组的Tei指数值,均略高于血流多普勒的测值;2种多普勒测值相关性,室间隔二尖瓣环处相关性较好(r=0.74~0.78),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无相关性.结论:组织多普勒可以快捷地测算Tei指数,并准确反映左心室功能;但测值略高于血流多普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血流脉冲多普勒成像 TEI指数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同步性研究(英文)
13
作者 易娜 张赛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评价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心室重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的关系。方法:应用PW-DTI技术测量47例DCM慢性心力衰... 目的:运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技术评价QRS波宽度正常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心室重构、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的关系。方法:应用PW-DTI技术测量47例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CM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左室壁12个节段的收缩达峰间期(Ts),计算Ts的极差(Ts-maxD)和标准差(Ts-SD)。结果:DCM组Ts-SD和Ts-maxD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组中Ts-maxD大于100ms或Ts-SD大于34.4ms患者有14人,即不同步率为29.8%(14/47),收缩延迟的部位以左室下壁多见;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s-SD,Ts-max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1),与左室舒张未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未容积(LVESV),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部分QRS波宽度正常的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存在机械收缩不同步;左室机械收缩不同步加重心功能损害,与左室重构亦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是DCM患者FMR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慢性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不同步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WDTI对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方案治疗后局部室壁运动的评估
14
作者 蔡伟 周长钰 +2 位作者 蔡金荣 郑成环 叶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ulse-wave doppler yissue imaging,PWD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同治疗方案后局部室壁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AMI 患者72例,分为3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目的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ulse-wave doppler yissue imaging,PWD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同治疗方案后局部室壁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AMI 患者72例,分为3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30例,溶栓组27例,保守治疗组15例。采用PWDTI 定量测定患者治疗一周时局部室壁运动速度同时结合常规16节段超声心动图资料,并在梗死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72例中共出现异常室壁运动节段382个,3组间异常室壁节段,PCI 和溶栓组在1周时收缩波峰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收缩波加速度(acceleration of S wave,ACCs)及舒张早期峰速度/舒张晚期峰速度(E/A)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到3个月时 Vs、收缩波时间速度积分(systolic velocity-timeintegral,VTIs)、ACCs 及 E/A 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但 PCI 组各项指标与溶栓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WDTI 评估 AMI 不同治疗对心脏局部室壁功能的影响,提示 PCI 或溶栓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 局部室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第30卷主题索引 被引量:1
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13-936,共24页
关键词 实时剪切弹性成像 文献复习 磁共振弹性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 胎儿唇腭裂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局部收缩功能 肢体-体壁综合征 高频超声诊断 三维超声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斑点追踪技术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影像学表现 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主题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