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光谱干扰机制及其修正方法研究
1
作者 陈伟泽 喻子彧 +2 位作者 覃淮青 卢志民 姚顺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3,共7页
为解决脉冲放电击穿颗粒流的等离子体光谱(PF-SIBS)中钨电极激发引起的谱线干扰问题,研究了基于等离子体信号探测优化的谱线干扰修正方法。搭建PF-SIBS测量实验系统,以化学纯石墨的颗粒流为研究对象,根据电极间等离子体产生和消亡过程... 为解决脉冲放电击穿颗粒流的等离子体光谱(PF-SIBS)中钨电极激发引起的谱线干扰问题,研究了基于等离子体信号探测优化的谱线干扰修正方法。搭建PF-SIBS测量实验系统,以化学纯石墨的颗粒流为研究对象,根据电极间等离子体产生和消亡过程、各特征谱线在等离子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特征谱线信号强度在电极间的变化规律,解析了放电等离子体内各特征元素蒸发、解离和激发的过程,并据此优化光谱探测位置以减弱谱线干扰。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在阴极斑点生成,向阳极发射的过程中与电极金属、石墨颗粒流和电极间空气介质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更多的电子发射,从而形成并维持从阴极向阳极的放电通道。在阴极区域,高能电场产生的焦耳热促使阴极尖端钨金属蒸发溅射,膨胀产生的冲击使得颗粒和空气被排出阴极区域,钨金属的原子及电子占据在阴极区域;在放电通道中部,电子与密集的石墨颗粒流发生碰撞电离;在阳极区域,剩余的放电能量难以蒸发阳极金属,电子主要电离空气介质。可将阴极到阳极的区域划分为阴极金属激发区、中部颗粒激发区和阳极空气激发区。被电离的电极金属、石墨颗粒、空气介质的离子和中性原子占据各自的激发区域,形成等离子体并辐射出对应的特征谱线。从阴极到阳极的特征谱线强度变化呈现了与上述相同的结果,W 247.78 nm谱线强度在阴极区域较强并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C 247.86 nm谱线强度先增后减,在电极间距中心处达到最大;N 744.23 nm谱线强度逐步增强,在阳极尖端处达到最大。以C-W信号强度比作为C-W谱线干扰程度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光谱探测位置为距阳极0.5 mm处。相比于常见的光谱探测位置(电极间距中心),C-W信号强度比从1.200提升至1.348,C 247.86 nm的分峰拟合值与观测值之比从86.02%提升到94.93%,C-W谱线干扰效应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谱线干扰 颗粒流 等离子体特性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慧娟 郭贺 +3 位作者 赵文信 耿聪 吴春笃 储金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12-3517,共6页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以芘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建立了针对芘污染土壤的针–网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考察了主要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粒径、土壤初...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以芘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建立了针对芘污染土壤的针–网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考察了主要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粒径、土壤初始p H值、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土壤中芘降解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mm粒径土壤中的芘降解速率常数比2 mm粒径土壤中的芘降解速率常数高;土壤初始p H值是影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土壤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酸性土壤比中性和碱性土壤更利于其中芘的降解,酸性土壤条件下的芘降解速率常数为0.059 76;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增加导致土壤孔隙减少,不利于活性物质的传输而降低了修复效果;随着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加,芘降解速率常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土壤粒径 土壤初始p H值 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 芘初始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炭协同降解染料废水及过氧化氢的生成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慧娟 郭贺 +3 位作者 杨文明 孙晨静 李洋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1408,共8页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以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协同的循环脱色体系,即PDP/AC协同体系。研...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以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协同的循环脱色体系,即PDP/AC协同体系。研究考察了PDP/AC协同体系中AC的添加、AC粒径、电极间距、溶液p H值、载气种类、载气体积流量等关键参数对AO7降解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相同操作参数条件下以去离子水为介质且放电60 min时间后PDP/AC协同体系中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生成浓度,以说明各参数变化对系统活性物种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P/AC协同体系降解AO7废水的效果优于PDP单独体系;粒径为1-2 mm的AC添加更有利于AO7降解,降解率可以提高20.4%,但此时AC损耗较大;同时,PDP/AC协同体系的H2O2生成浓度高于PDP单独体系的H2O2生成浓度,且粒径为1-2 mm的AC添加体系中可以产生更多的H2O2;15 mm电极间距比8 mm电极间距更不利于系统中AO7的降解和H2O2的生成;酸性溶液条件下AO7降解率较高且相应的H2O2生成浓度较高;载氧气体积流量为2 L/min时,AO7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81.5%,该条件下水溶液中的H2O2生成浓度可达0.531 6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活性炭 酸性橙II 协同体系 降解率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溶液中苯酚的降解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方铮 李杰 +2 位作者 吴彦 王慧娟 李国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为了满足有机物难生化降解的特殊处理要求,研究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苯酚作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苯酚降解的因素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苯酚降解... 为了满足有机物难生化降解的特殊处理要求,研究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苯酚作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苯酚降解的因素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有邻苯酚二酚、对苯二酚、对苯醌和间苯二酚;在相同脉冲电压下,电极间距、曝气量和溶液的电导率等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有影响,溶液初始pH值影响很小;在脉冲电压20kV、脉冲频率50 Hz、电极间距15 mm、pH6.4、电导率10 mS/m、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水样循环流量100 mL/min的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放电60min对苯酚降解率可达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板电极 苯酚 降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协同Mn/TiO_2-分子筛、Fe/TiO_2-分子筛、Cu/TiO_2-分子筛催化剂降解甲醛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冰岩 施志勇 +4 位作者 何俊文 王晖 周海金 张鹏 聂亚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337-3344,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降解甲醛的效率,增加CO2选择性,降低O3产生量,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体和催化剂协同技术。实验以分子筛为载体,分别制备了Mn/TiO2-分子筛、Fe/TiO2-分子筛和Cu/TiO2-分子筛3种催化剂,并利用XRD、SEM、EDS、FT-I... 为进一步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降解甲醛的效率,增加CO2选择性,降低O3产生量,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体和催化剂协同技术。实验以分子筛为载体,分别制备了Mn/TiO2-分子筛、Fe/TiO2-分子筛和Cu/TiO2-分子筛3种催化剂,并利用XRD、SEM、EDS、FT-IR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进行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协同3种催化剂降解甲醛的研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协同等离子体对甲醛去除率、CO2选择性、O3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都存在协同作用,并能有效地提高甲醛去除率,增加CO2选择性,降低O3产生量。当脉冲电压为20k V、放电频率为40Hz、气体流量为0.5L/min时,Mn/TiO2-分子筛催化剂协同效果最佳,甲醛去除率为94.4%,CO2选择性为42.2%。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Mn/TiO2-分子筛的活性组分颗粒分布均匀,锐钛矿相的TiO2和微晶状态的Mn Ox的存在有效促进了甲醛的氧化分解。研究还对放电等离子体协同Mn/TiO2-分子筛催化剂降解甲醛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TiO2-分子筛 催化剂 甲醛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协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甲硫醚气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铭书 李胜利 +2 位作者 李东 刘欣 吴鹏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2-467,共6页
为了探讨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恶臭气体的效果,采用V2O5/γ-Al2O3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了恶臭气体甲硫醚,并探讨了反应中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协同性及工艺参数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为了探讨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恶臭气体的效果,采用V2O5/γ-Al2O3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了恶臭气体甲硫醚,并探讨了反应中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协同性及工艺参数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具有改变催化剂气-固相吸附平衡、减少吸附容量的作用,处理恶臭气体时可通过添加催化剂吸附-气体浓缩环节来提高降解反应的能量利用率;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比单一脉冲放电等离子具有更高的甲硫醚去除率,同时催化剂的填充通过改变介电性及电场强度使反应获得更大的能量,催化剂颗粒表面发生的强烈放电促进了降解反应的进行;在一定电压范围内,通过提高峰值电压、增加气体停留时间可有效提高甲硫醚去除率;当峰值电压为22 k V、甲硫醚体积分数为315×10-6、体积流量为550 m L/min时,甲硫醚去除率可达84.12%。催化剂协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能够有效处理恶臭气体甲硫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线-筒反应器 催化剂 甲硫醚 恶臭气体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黏土矿物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 被引量:7
7
作者 储金宇 戈照轶 +2 位作者 王慧娟 耿聪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60,共7页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建立了多针–网状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与黏土矿物(高岭土)相联合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选取芘作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制成了模拟芘污染土壤...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建立了多针–网状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与黏土矿物(高岭土)相联合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选取芘作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制成了模拟芘污染土壤。考察联合修复体系中黏土添加质量分数、黏土吸附时间、土壤初始p H值、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及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联合修复体系中芘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建立的芘污染土壤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黏土矿物联合修复体系中,增加黏土添加质量分数,可以提高芘降解率;黏土矿物添加后的土壤修复效果与黏土吸附时间不成正比关系,3 d吸附时间条件下的土壤修复效果较好;5%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下的芘降解率比15%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下的高31.5%,说明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的增加不利于联合修复体系中芘降解率的提高;土壤初始p H值为6时的弱酸性条件更利于芘的降解;当土壤中的芘初始质量分数由0.01%提高到0.03%时,修复体系中的芘降解量增加,但芘降解率降低,在添加黏土的联合修复体系中,芘初始质量分数为0.01%的芘污染土壤中的芘降解率可达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黏土矿物 联合修复 污染土壤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污染土壤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春笃 赵文信 +3 位作者 王慧娟 耿聪 吕坤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7-261,共5页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作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表现出高氧化性。土壤污染物中,多环芳烃具有高稳定性特征。为此,以典型多环芳烃——芘为目标物,建立了多针-网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土壤修复体系,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芘污染土壤修复时...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作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表现出高氧化性。土壤污染物中,多环芳烃具有高稳定性特征。为此,以典型多环芳烃——芘为目标物,建立了多针-网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土壤修复体系,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芘污染土壤修复时其主要电气参数如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和电极间距,以及系统空气载气速率等变化对修复体系中芘降解速率的影响规律。制成的模拟芘污染土壤中,芘的初始质量分数为0.01%。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芘污染土壤修复体系中,升高脉冲峰值电压和脉冲频率可以提高修复体系的输出功率,有利于修复体系中芘的降解;加大电极间距不利于修复体系中芘的降解,10 mm的电极间距条件下该修复体系中芘的降解速率较高;相较0和2 L/min,该修复体系采用1 L/min的空气体积流量时的芘降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网电极 土壤 修复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中水蒸气活化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杰 吴彦 +1 位作者 王宁会 张彦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7-270,共4页
在脉冲放电电极系统前端添加一套由芒刺状尖嘴和板电极构成的活化电极系统 ,对水蒸气进行活化处理 ,使在脉冲放电脱硫过程中产生更多与水有关的自由基 ,从而提高脉冲放电脱硫效率 .研究了活化电极系统的电晕放电特性 ,水蒸气对脉冲电极... 在脉冲放电电极系统前端添加一套由芒刺状尖嘴和板电极构成的活化电极系统 ,对水蒸气进行活化处理 ,使在脉冲放电脱硫过程中产生更多与水有关的自由基 ,从而提高脉冲放电脱硫效率 .研究了活化电极系统的电晕放电特性 ,水蒸气对脉冲电极系统放电波形的影响 ,活化电极系统的水蒸气活化脱硫作用 ,脉冲放电脱硫中水蒸气活化作用 ;并对活化作用的机理进行了简单探讨 .实验表明 ,水蒸气活化可使脉冲放电脱硫效率提高约 1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活化 脱硫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苯酚废水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银生 张新胜 袁渭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水中苯酚效果的影响。降低放电电极直径、放电距离、废水的电导率和提高废水的pH值以及向废水中通气体和加入硫酸亚铁等均可提高废水中苯酚的降解速率 ,而加入碳酸钠则会降低苯酚的降解速...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水中苯酚效果的影响。降低放电电极直径、放电距离、废水的电导率和提高废水的pH值以及向废水中通气体和加入硫酸亚铁等均可提高废水中苯酚的降解速率 ,而加入碳酸钠则会降低苯酚的降解速率。初始质量浓度为 10 0mg/L的苯酚废水经放电处理 180min后降解率达 5 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降解 苯酚 废水处理 放电电极 放电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红195废水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颖 孙亚兵 +3 位作者 徐建华 李振玉 王惠英 冯景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红195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极间距为10 mm、空气流量为0.10 m3/h、溶液初始pH为3.05,放电反应时间为21 min时,活性红195去除率为98.72%;废水中加入Cu2+时,随Cu2+加入量的增加,活性红195的...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红195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极间距为10 mm、空气流量为0.10 m3/h、溶液初始pH为3.05,放电反应时间为21 min时,活性红195去除率为98.72%;废水中加入Cu2+时,随Cu2+加入量的增加,活性红195的去除率先减小后增大;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可使活性红195去除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单针-板反应器 偶氮染料 活性红195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慧娟 李杰 全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22-225,共4页
研究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并研究脱色机 理.结果表明,实验中所采用的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 明显.在相同的脉冲电压下,系统的... 研究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并研究脱色机 理.结果表明,实验中所采用的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 明显.在相同的脉冲电压下,系统的脉冲频率、电极间距以及溶液初始pH值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溶液的脱色效 果影响显著.在脉冲电压为30 kV,脉冲频率为75 Hz,电极间距为2.5 cm的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放电60 min 对酸性橙Ⅱ的脱色率可达92.7%.此项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的 放电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板电极 酸性橙Ⅱ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催化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2,4-二硝基苯酚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祖赠 刘自力 +1 位作者 王燕华 杨克迪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3-206,共4页
采用TiO2催化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的2,4-二硝基苯酚,对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TiO2催化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中,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过程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加入TiO... 采用TiO2催化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的2,4-二硝基苯酚,对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及TiO2催化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反应中,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过程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加入TiO2催化剂、提高放电电压均可提高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反应速率常数。在TiO2加入量为0.15%、放电电压为16kV时,2,4-二硝基苯酚的降解率为87.4%,TiO2的催化效应增强因子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2 4-二硝基苯酚 二氧化钛 降解 动力学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快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培南 郑家骠 +2 位作者 陈叔琦 潘崎 张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97-98,共2页
对氮气快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进行了光谱分析,并与其它放电方法进行了比较;对使用铝电极和石墨电极的放电光谱也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谱分析 石墨电极 脉冲放电 空心阴极放电 电光谱 氮原子离子 氮化物 氮气气压 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氧化酸性橙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朝华 王慧娟 +1 位作者 吴春笃 梅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0-3195,共6页
为了说明多针-板电极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DP)氧化酸性橙Ⅱ(AO7)过程中多种因素对AO7脱色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PDP氧化AO7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BP神经网络模拟多因素作用下PDP氧化AO7的反应过程,重点考察溶液条件,包括溶液初始浓度、初... 为了说明多针-板电极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DP)氧化酸性橙Ⅱ(AO7)过程中多种因素对AO7脱色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PDP氧化AO7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BP神经网络模拟多因素作用下PDP氧化AO7的反应过程,重点考察溶液条件,包括溶液初始浓度、初始电导率和初始pH等条件对AO7脱色效果的影响趋势。研究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AO7脱色效率的预测值与实际测定值的偏差在±5%范围内,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分析PDP这一复杂体系中各溶液条件对AO7脱色效率影响的规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DP水处理系统中,在一定的AO7溶液初始浓度条件下有较高的脱色效果;溶液电导率对AO7的脱色效果基本没有影响;酸性条件更有利于AO7的脱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酸性橙Ⅱ 脱色 BP神经网络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_2协同体系中氧自由基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慧娟 李杰 储金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基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的协同作用效果,研究利用脉冲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紫外光效应,建立以玻璃珠负载的TiO2膜作为光催化剂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协同体系,并从氧自由基(·O)光谱分析的角度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光催化的... 基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的协同作用效果,研究利用脉冲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紫外光效应,建立以玻璃珠负载的TiO2膜作为光催化剂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协同体系,并从氧自由基(·O)光谱分析的角度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光催化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O主要在777nm处形成特征发射光谱,对应跃迁为3p5P→3s5S;分别以空气和氧气为载气时,脉冲放电等离子体/TiO2协同体系中·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均高于单独脉冲放电体系中的相对强度,证明水溶液中脉冲放电过程形成的紫外光可以诱导体系中负载型TiO2的光催化活性;在单独脉冲放电体系和协同体系中,苯酚溶液中·O的相对发射光谱的强度均低于相同条件下纯水溶液中的相对强度,说明·O是促使苯酚降解的氧化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TIO2 氧自由基(·O)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炭联合体系中OH自由基的发射光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贺 王慧娟 +4 位作者 贾媛媛 孙晨静 周广顺 吴强顺 依成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135-4140,共6页
基于OH自由基的强氧化性(2.8V)及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联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依托于光谱检测技术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利用发射光谱技术测量了以O_2作为载气的PDP/AC... 基于OH自由基的强氧化性(2.8V)及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联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依托于光谱检测技术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利用发射光谱技术测量了以O_2作为载气的PDP/AC联合体系中产生的OH自由基的相对发射光谱,用以表征体系中OH自由基相对生成量的变化。通过考察PDP水处理体系中不同AC添加量、脉冲峰值电压、电极间距对OH自由基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分析了影响OH自由基生成量的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去离子水和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溶液中OH自由基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规律,表征了OH自由基生成量的变化,以说明PDP/AC的协同作用机理及OH自由基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AC的添加量可以增强其在PDP体系中的催化效果,导致PDP/AC联合体系中OH自由基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增加;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升高,注入PDP体系中的能量增加,从而增加了体系中OH自由基的产量;电极间距增加导致PDP体系能量效率降低,降低了OH自由基的产生量;无论是以去离子水还是以AO7溶液为溶液相,PDP/AC联合体系中OH自由基的产量均高于其在单独PDP体系中的生成量,且在PDP/AC联合体系和单独的PDP作用体系中,去离子水中OH自由基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均高于其在AO7溶液中的强度值,这证明了AC对PDP体系中OH自由基生成的协同作用和有机物对OH自由基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活性炭 协同作用 OH自由基 发射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氧环境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自由基的发射光谱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广顺 王慧娟 +1 位作者 吴强顺 郭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6-901,共6页
基于发射光谱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以及在高级氧化降解体系中·OH和·O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发射光谱检测技术测定载氧环境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OH和·O相对发射光谱强度... 基于发射光谱检测方法的优越性以及在高级氧化降解体系中·OH和·O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发射光谱检测技术测定载氧环境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OH和·O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研究建立了针-网式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利用光谱仪检测该PDP体系在载氧环境下所生成的·OH和·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通过对比实验分别考察了不添加土壤、添加原土、添加有机污染土壤和添加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PDP体系中·OH和·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变化,同时考察了脉冲峰值电压、电极间距和O2体积流量变化对·OH和·O的相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土壤有利于放电的发生,进而提高了PDP体系中·OH和·O的生成;添加有机污染土壤的PDP体系中·OH和·O发射光谱强度较原土体系中低,证明了PDP体系中·OH和·O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重金属离子的加入对于PDP体系中有机物的降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脉冲峰值电压和O_2体积流量的增加有利于PDP体系中·OH和·O的产生,而电极间距的增加不利于PDP修复污染土壤体系中·OH和·O的生成。本研究在说明PDP用于污染土壤修复体系中·OH和·O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PDP用于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体系主要因素变化对体系中主要自由基含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修复污染土壤 ·OH ·O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催化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高效修复p-硝基酚污染土壤
19
作者 朱杰(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3-153,共1页
非热释放等离子体和TiO2光催化是2项能够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技术.Wang Tie Cheng等提出用联合了2种方法的TiO2催化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DPTC)技术来研究p-硝基苯酚(PNP)污染土壤的修复.在这项技术中,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污染土壤 TIO2 光催化 修复 硝基酚 体高 P-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缪尔三探针方法脉冲火花放电等离子体诊断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梦琦 杨勃行 +3 位作者 郝胜智 卢健 李伟 陈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1-416,共6页
根据强流脉冲电子束源结构及性能优化需求,准确测量脉冲等离子体的分布规律十分重要。基于脉冲火花放电等离子体产生机制和朗缪尔三探针工作原理,设计探针结构和诊断电路参数,满足空间分辨率7.5 mm^(3)。通过数字示波器采集存储原始测... 根据强流脉冲电子束源结构及性能优化需求,准确测量脉冲等离子体的分布规律十分重要。基于脉冲火花放电等离子体产生机制和朗缪尔三探针工作原理,设计探针结构和诊断电路参数,满足空间分辨率7.5 mm^(3)。通过数字示波器采集存储原始测量信号,利用Matlab软件编写数据处理程序,可计算得到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其时间分辨率为0.04μs。将探针置于束源出口位置进行测量,对应真空度7.0×10^(-3)Pa和放电电压8000 V条件下,等离子体峰值电子温度为3.8 eV,电子密度为4.0×10^(18)m^(-3)。在不同放电条件下测量,发现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随工作气压增大而减小,电子密度与之相反,提高放电电压时,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均出现增大,符合理论分析和实验规律。因此,本文所研制的诊断系统满足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源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朗缪尔三探针 电子温度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