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压缩在超宽带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蔚建斌 齐晓慧 陈自力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89,共3页
超宽带(UWB)雷达是一种新体制的雷达系统,其极大的带宽和分辨率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典型的超宽带雷达系统发射的是冲激脉冲信号,具有很大的带宽,但限制了系统的作用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将脉冲压缩应用于超宽带雷达系统中,... 超宽带(UWB)雷达是一种新体制的雷达系统,其极大的带宽和分辨率使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典型的超宽带雷达系统发射的是冲激脉冲信号,具有很大的带宽,但限制了系统的作用距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将脉冲压缩应用于超宽带雷达系统中,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脉冲压缩使系统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雷达 脉冲压缩 脉冲压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瓦级脉冲供电用间歇整流装置技术研究(一):新型晶闸管触发策略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强 胡安 +2 位作者 何娜 周亮 马伟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58-64,10,共7页
脉冲间歇整流装置负载功率变化迅速、交流供电频率变化范围大、交流电压/电流畸变严重,对其晶闸管触发策略的研究鲜见报道。以输出侧为直流电容的兆瓦级脉冲间歇整流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实现一种适用于此种应用的新型晶闸管触发策略... 脉冲间歇整流装置负载功率变化迅速、交流供电频率变化范围大、交流电压/电流畸变严重,对其晶闸管触发策略的研究鲜见报道。以输出侧为直流电容的兆瓦级脉冲间歇整流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并实现一种适用于此种应用的新型晶闸管触发策略。所提出的触发策略根据晶闸管阳极—阴极端电压的变化来实时调整晶闸管的触发脉冲,较好地克服了现有触发策略在脉冲间歇整流应用中的不足。策略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性强。设计中同时集成一种实时的晶闸管触发状态诊断机制,完了触发策略的执行构架。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出的触发策略下,装置运行正常,在负载突变的情况下,所提出的触发策略仍表现出色;脉冲运行中,触发状态实时诊断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可为控制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整流装置 晶闸管触发策略 脉冲应用 兆瓦级应用 晶闸管触发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脉冲催化色谱技术对几种甲苯歧化催化剂的研究
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5年第1期61-70,共10页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基础上,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石油馏分的重整和裂解装置不断建立,合成纤维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将石油芳烃生产中所获得的大量甲苯和C9芳烃转化...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基础上,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石油馏分的重整和裂解装置不断建立,合成纤维的需要量日益增加,将石油芳烃生产中所获得的大量甲苯和C9芳烃转化为苯和二甲苯,对于调节芳烃生产平衡,扩大甲苯和C9芳烃化工利用,提供合成材料,特别是合成纤维原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层 二甲苯 收率 烷基转移反应 甲苯歧化反应 色谱技术 丝光沸石 应用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催化性能——CO及不饱和气相烃在LaNi_(5)上的加氢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豫 周建略 +2 位作者 陈树滋 张孟成 王文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2年第3期403-408,共6页
本文应用脉冲色谱微型反应器研究了CO,C_(2)H_(4),C_(2)H_(2)和C_(6)H_(6)在稀土金属间化合物LaNi_(5)上的催化加氢作用,并且在同一装置上与纯Ni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LaNi_(5)的催化活性与被加氢物质的性质有关。与纯Ni相比,LaN... 本文应用脉冲色谱微型反应器研究了CO,C_(2)H_(4),C_(2)H_(2)和C_(6)H_(6)在稀土金属间化合物LaNi_(5)上的催化加氢作用,并且在同一装置上与纯Ni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LaNi_(5)的催化活性与被加氢物质的性质有关。与纯Ni相比,LaNi_(5)对被加氢物质所显示的催化效率按下面次序变小:CO>C_(2)H_(4)>C_(2)H_(2)>C_(6)H_(6),但对苯而言,LaNi_(5)的活性却比纯Ni低。(2)在H2中经升温处理过的LaNi_(5)比未经升温处理的LaNi_(5)具有更大的催化活性。(3)CO甲烷化反应在LaNi_(5)及纯Ni上均遵从一级反应速度规律,其活化能分别为15.5Kcal/mole和31Kcal/m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间化合物 催化活性 微型反应器 加氢 催化效率 应用脉冲 活化能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技术 第一讲
5
作者 雷逵 《电信科学》 1958年第4期59-64,共6页
§1.脉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脉冲技术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新的、有广泛发展前途的重要分支。电视、雷达、导航、电子计算机、遥控和脉冲无线电通信等都以脉冲技术作为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的手段。在系统地介绍脉冲技术的具体内容以前... §1.脉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脉冲技术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新的、有广泛发展前途的重要分支。电视、雷达、导航、电子计算机、遥控和脉冲无线电通信等都以脉冲技术作为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的手段。在系统地介绍脉冲技术的具体内容以前,先给脉冲下一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技术 应用脉冲 稠格 输出脉冲 电路形式 主波 脉冲 功率脉冲 波阻抗 电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中金属丝电爆炸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若愚 李柳霞 +6 位作者 钱盾 刘毅 周海滨 姚伟博 孙滢 李元 黄逸凡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6-777,共12页
液体中金属丝电爆炸(丝爆)不同于介质电击穿过程,涉及复杂金属相变,可产生具有更高能量效率的冲击波,已在化石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也凸显出在地质勘探、矿山与安全工程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文中回顾了电爆炸冲击波技术的发展... 液体中金属丝电爆炸(丝爆)不同于介质电击穿过程,涉及复杂金属相变,可产生具有更高能量效率的冲击波,已在化石能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也凸显出在地质勘探、矿山与安全工程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文中回顾了电爆炸冲击波技术的发展历程,基础研究方面分别从丝爆物理过程与冲击波产生机理、测量诊断和评估方法、冲击波特性与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并从理论与实验角度提出了现阶段面临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应用研究方面简述了液体中丝爆在石化能源开发、物性研究装置、纳米材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与工程实践,给出了当前电爆炸冲击波技术在应用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和方向。最后,归纳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路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电爆炸 脉冲功率应用 液中放电 放电等离子体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左室腔内血流空间类型预测血栓形成
7
作者 侯家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2期51-51,共1页
一、左室(LV)腔内血流空间类型正常型:应用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其表现为:①二尖瓣(MV)和心尖水平的血流同时开始。方法为换能器置于心尖部,向右上扫查显示四腔切面,先用高脉冲重复频率(high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技术。
关键词 应用脉冲 心尖部 空间类型 取样容积 血栓形成 急性心肌梗塞 脉冲重复频率 REPETITION 负向波 正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并联金属丝阵列电爆炸等离子体自辐射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孟杨 申赛康 +3 位作者 王亚楠 丁卫东 张永民 闫家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71-2681,共11页
在空气中开展了平面丝阵的电爆炸实验,对比研究了非难熔金属铜丝阵列和难熔金属钽丝阵列在电爆炸过程中的能量沉积特性,重点分析了其等离子体通道演化过程及光辐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丝阵列或钽丝阵列根数(质量)的增加,丝阵列在... 在空气中开展了平面丝阵的电爆炸实验,对比研究了非难熔金属铜丝阵列和难熔金属钽丝阵列在电爆炸过程中的能量沉积特性,重点分析了其等离子体通道演化过程及光辐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丝阵列或钽丝阵列根数(质量)的增加,丝阵列在电压峰值前沉积的能量会有所增加且总体相变时间会变长。对于铜丝阵列,当其能量沉积速率较快时,电爆炸过程中的光辐射强度会随金属丝根数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光辐射持续时间相对于单丝较短。铜丝和铜丝阵列电爆炸等离子体通道膨胀过程较快,放电中心通道内的加热和电离过程不够集中。当铜丝根数增加时,放电过程中各丝之间的相变时刻不够同步,放电等离子体通道发展极不均匀。对于钽丝阵列,在储能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钽丝阵列根数(质量)的增加,其光辐射强度会有所下降。钽丝和钽丝阵列在相变过程中的气液混合通道能够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放电通道内热电离过程显著,等离子体通道易于发展,但放电通道膨胀速率要明显慢于铜丝。丝阵列放电过程中各丝之间相变时刻的不同步会影响电流的分布,进而导致各丝之间的能量沉积过程不同,使得丝阵列中各丝等离子体通道的建立过程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电爆炸 放电等离子体 沉积能量 光辐射 脉冲功率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非视域成像系统模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伟豪 苏秀琴 +4 位作者 汪书潮 朱文华 陈松懋 王定杰 邬京耀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169,共13页
为了研究现有非视域算法在不同反射特性下的性能,对非视域成像过程进行研究,选取基于物理渲染的双向分布函数,建立拟合真实环境的仿真系统.对目前非视域成像领域的频率波数域算法与光锥变换算法,进行仿真重建实验.研究了以上两种算法在... 为了研究现有非视域算法在不同反射特性下的性能,对非视域成像过程进行研究,选取基于物理渲染的双向分布函数,建立拟合真实环境的仿真系统.对目前非视域成像领域的频率波数域算法与光锥变换算法,进行仿真重建实验.研究了以上两种算法在不同粗糙度、入射角度、噪声等条件下重建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反射特性的变化对光锥变换算法影响较大;噪声对频率波数域算法影响较大.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改进频率波数域算法,仅利用测量数据的相位信息进行非视域重建.改进算法较好地重建了不同反射特性的目标物体,为进一步探究算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函数 仿真分析 图像重建 脉冲激光应用 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mmendation application for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based on fuzzy logic control 被引量:1
10
作者 NGUYEN Thi Anh Dao KIM Dae Young +3 位作者 LEE Sang Min KIM Kyu Sung Seong Ro Lee KWON Jang Wo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208-1214,共7页
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reflex that controls eye movement to ensure clear vision while the head is in motion.Nowadays,VOR measurement is commonly done with a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bas... 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 i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reflex that controls eye movement to ensure clear vision while the head is in motion.Nowadays,VOR measurement is commonly done with a video head impulse test based on a velocity gain algorithm or a position gain algorithm,in which velocity gain is a VOR calculation on head and eye velocity,whereas position gain is calculated from head and eye position.The aim of this work is first to compare the two algorithms' performance and to detect covert catch-up saccade,then to propose a stand-alone recommendation application for the patient's diagnosis.In the first experiment,for ipsilesional and contralesional sides,the calculated position gain(0.94±0.17) is higher than velocity gain(0.84±0.19).Moreover,gain asymmetry of both lesion and intact sides using velocity gain is most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using position gain(four out of five subjects).Consequently,for subjects who have unilateral vestibular neuritis diagnosed from clinical symptoms and a vestibular function test,vestibular weakness is depicted by velocity gain much better than by position gain.Covert catch-up saccade and position gain then are used as inputs for recommendat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tibulo-ocular response video head impulse velocity gain position gain desacca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