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长尾喷管多层热防护结构传热烧蚀特性
1
作者 何振川 李映坤 +2 位作者 武炎 陈雄 薛海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12,共13页
针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长尾喷管热防护结构的传热烧蚀问题,提出了由C/C抗烧蚀层、碳/酚醛相变吸热层和钢壳体结构组成的多层热防护结构,建立了基于热物性参数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传热烧蚀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隐式格式进行求解。在... 针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长尾喷管热防护结构的传热烧蚀问题,提出了由C/C抗烧蚀层、碳/酚醛相变吸热层和钢壳体结构组成的多层热防护结构,建立了基于热物性参数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传热烧蚀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隐式格式进行求解。在验证了多层防热结构传热烧蚀计算框架准确性的基础上,开展了长尾喷管多层热防护结构传热烧蚀响应过程仿真研究,分析了脉冲间隔时间对多层热防护结构传热烧蚀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多脉冲发动机工作时碳/酚醛层内热物性参数与热解反应变化较大,导致多层结构内能量分布更加均匀,使得钢壳体外表面温度显著升高,同时C/C抗烧蚀层表面烧蚀量显著下降;随着脉冲间隔时长的增加,C/C抗烧蚀层烧蚀量逐渐下降,碳/酚醛层内热解程度逐渐降低,钢壳体外表面温度先升高后下降,脉冲间隔时长60 s时钢外壳表面温度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传热 烧蚀 热防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Ⅰ脉冲燃烧室壁面烧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沈人杰 李映坤 陈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针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Ⅰ脉冲燃烧室壁面烧蚀热防护问题,基于热解动力学和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芳纶/三元乙丙橡胶(EPDM)变热物性传热烧蚀模型,结合Ⅰ脉冲燃烧室绝热层工作过程的热载荷环境分布特征,开展了Ⅰ脉冲绝热材料与钢壳体... 针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Ⅰ脉冲燃烧室壁面烧蚀热防护问题,基于热解动力学和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芳纶/三元乙丙橡胶(EPDM)变热物性传热烧蚀模型,结合Ⅰ脉冲燃烧室绝热层工作过程的热载荷环境分布特征,开展了Ⅰ脉冲绝热材料与钢壳体一体化传热烧蚀研究,分析了不同脉冲间隔时间、不同脉冲工作时间对绝热层烧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流作用初期绝热材料表面升温迅速,但温度上升速率和炭化层厚度增长速率随能量扩散不断降低;Ⅱ脉冲工作时,Ⅰ脉冲绝热层烧蚀严重区域与气流剪切力极大值区域对应;不考虑炭化层整体剥落的前提下,脉冲间隔时间越长,Ⅰ脉冲绝热层烧蚀厚度越小,但Ⅰ脉冲燃烧室壳体温度越高,越容易影响发动机结构完整性;脉冲工作时间越长,烧蚀厚度增加速率越小;双脉冲发动机工作时间一定时,Ⅱ脉冲工作时间占比越大,烧蚀厚度越大。炭化层厚度在24 s左右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变热物性 烧蚀 三元乙丙橡胶(EPDM)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空导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能量分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志健 何国强 +1 位作者 魏祥庚 刘佩进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针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以扩大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攻击距离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导弹的最远射程和末端速度,借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双脉冲和三脉冲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导弹综合性能最优的发... 针对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在空空导弹上的应用,以扩大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攻击距离作为主要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导弹的最远射程和末端速度,借用遗传优化算法,对双脉冲和三脉冲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导弹综合性能最优的发动机能量分配方案,为空空导弹多脉冲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空导弹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能量分配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尹自宾 房雷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为了研究隔离装置对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影响,文中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针对三种隔离装置方案,进行了二、三脉冲工作状态下的三维内流场数值仿真,给出了流场物理参数分布并与试验结果验证。计算分析了隔离装置的开孔结构型式对燃烧室和... 为了研究隔离装置对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影响,文中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针对三种隔离装置方案,进行了二、三脉冲工作状态下的三维内流场数值仿真,给出了流场物理参数分布并与试验结果验证。计算分析了隔离装置的开孔结构型式对燃烧室和隔离装置绝热层烧蚀的影响,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计算结果可为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隔离装置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流场 隔离装置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脉冲隔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梅开 李军伟 +1 位作者 王中 王宁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766,共9页
为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效率,设计了一种以堵板、塞子为主体结构的脉冲隔离装置(PSD),该装置不同于传统的PSD,堵板选材为钨渗铜,塞子选用聚甲醛(POM)、聚己内酰胺(MC)工程塑料,PSD组件以其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发动机燃烧室的分... 为提高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效率,设计了一种以堵板、塞子为主体结构的脉冲隔离装置(PSD),该装置不同于传统的PSD,堵板选材为钨渗铜,塞子选用聚甲醛(POM)、聚己内酰胺(MC)工程塑料,PSD组件以其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发动机燃烧室的分隔。通过水压试验,测试了不同材料塞子的爆破压力,对比理论计算的爆破压力值,发现其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POM和MC材料可以承受20MPa以上的压力冲击,并在二脉冲工作时顺利打开,其中,POM的爆破压力为39.8MPa。试验结果证明,PSD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可行且具有优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脉冲隔离装置 水压试验 能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孔隔板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隔板传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修明 王一白 +2 位作者 李海涛 曹熙炜 刘宇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57-60,74,共5页
采用一维烧蚀模型和二维Ansys简化模型分别对内孔隔板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隔板热载荷进行了传热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下隔板内侧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在初期温度变化很小,基本稳定;经过一段时间,温度开始快速爬升;隔板越... 采用一维烧蚀模型和二维Ansys简化模型分别对内孔隔板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隔板热载荷进行了传热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下隔板内侧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在初期温度变化很小,基本稳定;经过一段时间,温度开始快速爬升;隔板越厚,温度爬升的时间点越靠后,温度爬升的速率越小。不同点在于,同样厚度的隔板,一维烧蚀模型温度爬升的速率比二维Ansys模型要大,即在同样的设计条件下,采用前者的隔板安全厚度要大于后者,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内孔隔板 传热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隔舱式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堵膜打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鑫鑫 孟红磊 +1 位作者 罗一智 刘鎏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2-336,共5页
为提高隔舱式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堵膜设计的可靠性,针某隔舱式双脉冲发动机,采用显式动力学仿真方法就金属堵膜材料及部分结构参数对发动机堵膜打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设计了堵膜打开试验装置,分别对铝制圆形翻折边堵膜... 为提高隔舱式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堵膜设计的可靠性,针某隔舱式双脉冲发动机,采用显式动力学仿真方法就金属堵膜材料及部分结构参数对发动机堵膜打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设计了堵膜打开试验装置,分别对铝制圆形翻折边堵膜结构和紫铜制八边形翻折边堵膜结构进行堵膜打开验证试验。计算结果表明:金属堵膜打开时,延伸率较高的紫铜堵膜断裂飞出的极限角度约为铝堵膜的1.7倍,可以更好防止膜片打开过程中的碎片飞出;金属堵膜预制削弱槽深度也会影响其打开性能,预制削弱槽越深,金属堵膜打开压强越低;相对圆形翻折边结构,采用正八边形翻折边的堵膜结构断裂飞出的极限角度更大,约提高14%左右,且结构更加完整。堵膜打开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隔舱 金属堵膜 预制削弱槽 打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固体火箭脉冲发动机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涵 李旭昌 王宏宇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对某弹用微型固体火箭脉冲发动机进行两相流模拟,建立了三维空间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了纯气相和1~50μm不同直径颗粒对脉冲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相的惯性作用使发动机内流场呈现不均... 应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对某弹用微型固体火箭脉冲发动机进行两相流模拟,建立了三维空间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研究了纯气相和1~50μm不同直径颗粒对脉冲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相的惯性作用使发动机内流场呈现不均匀分布,不同直径的颗粒在内流场中的分布情况不一样。在同一质量分数下,颗粒直径越大,对气相的传热和阻碍作用就越小,颗粒直径越小,粒子的随流性越好,与气相能量和动量的交换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固体火箭脉冲发动机 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固体发动机隔板预紧载荷数值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亚冰 王长辉 +1 位作者 刘宇 林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3-577,共5页
针对装配预紧力载荷容易导致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陶瓷隔板破坏的问题,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陶瓷隔板组件的平面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陶瓷隔板与其支撑紧固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陶瓷隔板与紧固件之间接触压力引起的翘曲变形是引起... 针对装配预紧力载荷容易导致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陶瓷隔板破坏的问题,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陶瓷隔板组件的平面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陶瓷隔板与其支撑紧固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陶瓷隔板与紧固件之间接触压力引起的翘曲变形是引起破坏的直接因素,发现等厚度设计形式的陶瓷隔板对预紧载荷的承受能力不足,难以保证其安全装配。计算分析了各结构设计参数对提高陶瓷隔板预紧载荷承受能力的影响,发现修改紧固件结构成效不理想,较合理的方法是优化陶瓷隔板的设计形式,提高其预紧力载荷承载能力的同时兼顾较好的易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陶瓷隔板 预紧载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对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打开过程影响的试验设计
10
作者 卞云龙 李海阳 +2 位作者 申志彬 朱洪兵 王志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针对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在工作过程中状态与规律无法准确描述等问题,设计了软质隔层打开试验系统,近似模拟了隔层在脉冲发动机中的工作历程,对比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打开特性,结合电镜扫描微观手段,从机理分析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变形规... 针对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在工作过程中状态与规律无法准确描述等问题,设计了软质隔层打开试验系统,近似模拟了隔层在脉冲发动机中的工作历程,对比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打开特性,结合电镜扫描微观手段,从机理分析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烧蚀模拟试验计算与某试验发动机隔层烧蚀率近似相当,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未烧蚀隔层变形呈“谷堆形”,烧蚀后隔层变形呈“灯泡形”。所建立的软质隔层打开试验系统可为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设计与试验验证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软质隔层 工作过程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脉冲发动机内流场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朱卫兵 张永飞 +1 位作者 陈宏 孙润鹏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研究级间孔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影响,文中采用k-ε模型、SIMPLE算法和PISO算法,对带级间孔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级间孔直径与第一燃烧室直径之比(di/D)的合理值为1/3到1/2,以及颗粒相在第... 为研究级间孔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影响,文中采用k-ε模型、SIMPLE算法和PISO算法,对带级间孔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级间孔直径与第一燃烧室直径之比(di/D)的合理值为1/3到1/2,以及颗粒相在第一燃烧室内的分布特点与颗粒对级间隔板的冲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内流场 级间孔 两相流 颗粒轨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发动机隔离装置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春光 刘洪超 杨德敏 《航空兵器》 2012年第5期48-51,60,共5页
分析了国外脉冲发动机隔离装置的结构,并按照各自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非金属易碎式、喷射棒式、金属膜片式、非金属材料隔舱、隔层式。详细阐述了国内双脉冲发动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隔离装置的优缺点及与国外的差距,最后为国... 分析了国外脉冲发动机隔离装置的结构,并按照各自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非金属易碎式、喷射棒式、金属膜片式、非金属材料隔舱、隔层式。详细阐述了国内双脉冲发动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隔离装置的优缺点及与国外的差距,最后为国内脉冲发动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脉冲隔离装置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脉冲发动机的级间隔离装置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跃峰 房雷 +1 位作者 莫展 尹自宾 《航空兵器》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设计一种用于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级间隔离装置。介绍了级间隔离装置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详细设计和仿真分析,对加工出的产品进行的承压试验、打开试验以及点火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级间隔离装置能够满足脉冲发动机的... 设计一种用于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级间隔离装置。介绍了级间隔离装置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详细设计和仿真分析,对加工出的产品进行的承压试验、打开试验以及点火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级间隔离装置能够满足脉冲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级间隔离装置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舱式脉冲发动机金属膜片破裂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康清 郭翔 +7 位作者 余小波 朱雯娟 汤亮 杨育文 王鹍鹏 王相宇 向进 李颖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实现隔舱式脉冲发动机的多脉冲开启功能,设计了十字型、V字星型、米字型、圆弧星型、矩形星型和星圆复合型金属膜片式隔舱结构。根据平板脆性断裂模型的表面裂纹参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得到了金属膜片裂纹深度b与临界应力σc的关系及临... 为实现隔舱式脉冲发动机的多脉冲开启功能,设计了十字型、V字星型、米字型、圆弧星型、矩形星型和星圆复合型金属膜片式隔舱结构。根据平板脆性断裂模型的表面裂纹参数的计算公式,分析得到了金属膜片裂纹深度b与临界应力σc的关系及临界应力σc、临界尺寸ac与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的关系;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发现了六种金属膜片应力均集中在膜片中心及沟槽部位,膜片将首先从这些部位裂开;探索了一种预估金属膜片打开压强的方法,即通过模拟不同峰值压强下膜片的最大主应力,得到最大主应力-峰值压强曲线,则该曲线与临界断裂应力直线的交点对应的压强值,就是金属膜片的打开压强。由此得到了六种结构类型金属膜片的Ⅱ脉冲打开压强预估值,用该方法预估的膜片打开压强1.25 MPa与实际发动机打开压强1.4 MPa相近,表明该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隔舱 金属膜片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层式多脉冲发动机点火延迟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春庆 魏志军 +1 位作者 张雷 王宁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4-522,共9页
隔层式多脉冲发动机点火过程较常规发动机有很多不同,为获得端燃型隔层式多脉冲发动机的点火延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MpCCI耦合器作为FLUENT与ANSYS的数据交换平台,模拟点火燃气填充隔层和隔层变形过程;采用FLUEN... 隔层式多脉冲发动机点火过程较常规发动机有很多不同,为获得端燃型隔层式多脉冲发动机的点火延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MpCCI耦合器作为FLUENT与ANSYS的数据交换平台,模拟点火燃气填充隔层和隔层变形过程;采用FLUENT计算多脉冲发动机火焰传播过程及填充过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在相同点火药量的情况下,多脉冲发动机的点火延迟大大增加;推进剂燃速越高,点火延迟越小;燃烧室自由容积越大,点火延迟越大;隔层材料对点火延迟影响较小。可以通过适当加大点火药量和提高燃速来减小点火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隔层 流固耦合 点火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层式双脉冲发动机尾部点火过程流固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伟星 李映坤 +1 位作者 陈雄 薛海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为研究隔层式双脉冲发动机Ⅰ脉冲尾部点火过程对隔层和Ⅱ脉冲药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k-ωSST湍流模型和固体推进剂热传导方程为基础,基于耦合传热方法建立推进剂点火与燃烧加质模型,同时结合流固耦合方法,... 为研究隔层式双脉冲发动机Ⅰ脉冲尾部点火过程对隔层和Ⅱ脉冲药柱结构完整性的影响,以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k-ωSST湍流模型和固体推进剂热传导方程为基础,基于耦合传热方法建立推进剂点火与燃烧加质模型,同时结合流固耦合方法,详细分析了点火过程中燃气的非定常流动特性以及燃气冲击作用下隔层和Ⅱ脉冲药柱结构的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尾部点火药气体喷射入药柱后端内孔和翼槽内形成回流区,导致翼槽侧表面首先点燃,同时迅速产生了二次着火点,加快了火焰传播过程,提高了升压速率;点火过程中燃烧室内初始低温气体被挤压至燃烧室头部,并与高温燃气持续相互作用,引起燃烧室头部压力剧烈振荡;点火冲击过程中,隔层表面压力差距较大,隔层外表面上等效应力最大值为3.7MPa,最大总变形量达10.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隔层 尾部点火 耦合传热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两相流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孙娜 娄永春 +1 位作者 孙长宏 沈铁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5-338,共4页
某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后出现一脉冲绝热层纵向烧蚀不均匀现象,一脉冲前段绝热层出现"凹坑"。为了解其原因,应用数值计算方法,采用FLUENT计算平台,对此发动机燃烧室内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双脉冲... 某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后出现一脉冲绝热层纵向烧蚀不均匀现象,一脉冲前段绝热层出现"凹坑"。为了解其原因,应用数值计算方法,采用FLUENT计算平台,对此发动机燃烧室内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双脉冲发动机级间通道的存在,使得燃气流在一脉冲燃烧室内出现后台阶流动,气流发生分离再附着过程,气流再附着点附近刚好为绝热层烧蚀较为剧烈的部位,同时颗粒相随气流撞击在绝热层壁面位置,也与"凹坑"部位重合。因此,气流再附着过程及颗粒相冲刷过程为影响一脉冲绝热层纵向烧蚀不均匀现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两相流 燃烧室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舱式双脉冲发动机金属膜片打开压强研究
18
作者 李赛赛 余陵 +2 位作者 张彤 卓长飞 甘语怀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3,共5页
根据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要求,设计一种隔舱金属膜片式的级间隔离装置,装置包括预制缺陷槽的金属膜片和支撑架,利用有限元法对隔舱金属膜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支撑架的作用下,金属膜片的承压能力大幅提高,能够满足Ⅰ... 根据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要求,设计一种隔舱金属膜片式的级间隔离装置,装置包括预制缺陷槽的金属膜片和支撑架,利用有限元法对隔舱金属膜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支撑架的作用下,金属膜片的承压能力大幅提高,能够满足Ⅰ脉冲承压要求。在Ⅱ脉冲40 ms建压15 MPa的条件下,厚度t=2 mm、凹槽深度h=1 mm的金属膜片经过8.2 ms打开,打开压强为3.075 MPa,初始裂痕大致沿着预置缺陷槽。通过四组不同建压时间仿真发现,增长建压时间,膜片打开时间变长,打开压强增大0.4 MPa后稳定在3.4 MPa左右;随着凹槽深度的增加,打开压强近似呈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隔舱 金属膜片 数值模拟 打开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防空导弹弹道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弫 郑时镜 于本水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07,369,共5页
远程防空导弹的弹道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关键。针对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的目标远离发射点的特点,讨论了远程防空导弹作战使命及主要技术途径的实现方案,即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双高抛弹道结合的优化弹道。对当前中远程防空导弹中使用的... 远程防空导弹的弹道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关键。针对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的目标远离发射点的特点,讨论了远程防空导弹作战使命及主要技术途径的实现方案,即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双高抛弹道结合的优化弹道。对当前中远程防空导弹中使用的弹道实现技术与所给出的方案弹道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验证了该方案在降低导弹发射质量和提高导弹性能方面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设计 远程防空导弹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双高抛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