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06年新疆玛纳斯大震区的多层次逆冲构造与深部结构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晓平 顾梦林 +2 位作者 孙振国 赵成斌 周庆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通过对天山北麓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区的浅层地震探测资料、石油地震反射剖面、二维电性结构剖面、深地震反射剖面的研究 ,发现玛纳斯地震区多层次活动构造系统的根带 ,它通过脆 -韧转换带与天山活动构造块体内上地壳中的低速、高... 通过对天山北麓 190 6年玛纳斯 7 7级地震区的浅层地震探测资料、石油地震反射剖面、二维电性结构剖面、深地震反射剖面的研究 ,发现玛纳斯地震区多层次活动构造系统的根带 ,它通过脆 -韧转换带与天山活动构造块体内上地壳中的低速、高导层连为一体。低速、高导层可能是天山地壳内正在活动的韧性剪切带 ,而齐古逆断裂 -褶皱带下的脆 -韧转换带是连接深部活动韧性剪切带与地壳浅部脆性破裂的枢纽 ,也是现今孕育和发生大地震的重要构造部位。 190 6年玛纳斯地震发生在脆韧转换带的底部 ,地震区的活动逆断裂和褶皱只是部分记录了深部韧性剪切带活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6年 新疆 浅层构造 深部结构 脆-韧转换带 性剪切 玛纳斯地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及邻区地震的重新定位及其与活动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霞 刘希强 +2 位作者 李亚军 董晓娜 张慧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1-392,共12页
对山东及其邻区1975~2010年发生的地震经震相到时数据校正后,用双差定位(Hypodd)和Hypoinverse 2000定位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重新定位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与区域构造结合更为紧密,震源深度的分布与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测的断... 对山东及其邻区1975~2010年发生的地震经震相到时数据校正后,用双差定位(Hypodd)和Hypoinverse 2000定位法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重新定位的地震在空间分布上与区域构造结合更为紧密,震源深度的分布与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测的断裂相吻合;研究区地震多发生在5~25km深度范围内,分别在10km和16km左右存在两个明显的优势分布层,推断为这两个优势分布层分别位于上地壳底面和中地壳;地震活动图像表明中强震易发生在上下地壳交界的脆-韧转换带内,是区域应力作用下深部构造动力与浅层断裂运动变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法 地震构造 震源深度 地震优势分布 脆-韧转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