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艳红 杨璞 +1 位作者 陈晓鸣 徐冬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5,共4页
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FAR1)参与了体表蜡泌物的形成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FAR1的功能,通过预测分析基因far1编码的蛋白结构,选取亲水性强、特异性好的一段合成多肽作为抗原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BCA蛋白浓度试剂盒测... 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FAR1)参与了体表蜡泌物的形成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FAR1的功能,通过预测分析基因far1编码的蛋白结构,选取亲水性强、特异性好的一段合成多肽作为抗原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BCA蛋白浓度试剂盒测定抗体浓度,通过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纯化抗体的纯度,以ELISA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纯化所得的多克隆抗体纯度高,抗体浓度0.7 mg·mL-1,抗体效价为1:512 000,为后续FAR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辅酶a还原酶(far1)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侯维海 王建林 +1 位作者 旦巴 胡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5,共9页
【目的】分别克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1(cinnamoyl-CoA reductase 1,CCR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基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转录组测序信息,分别从... 【目的】分别克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L.)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1(cinnamoyl-CoA reductase 1,CCR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基于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转录组测序信息,分别从contig文库中获得了一个CCR1基因mRNA转录本片段,利用RACE技术分别获得一个CCR1基因的cDNA全长,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CCR1基因在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开花期根、茎、叶、花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所克隆的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CCR1基因序列经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后,将其分别命名为BnCCR1(登录号:KX138521)和BrCCR1(登录号:KX138522)。BnCCR1全长1 388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 032bp,编码34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11.56ku,等电点4.99;BrCCR1全长1 366bp,ORF长为1 026bp,编码34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1.36ku,等电点5.0。2物种CCR1编码蛋白质二级结构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在细胞质中存在的可能性最大。CCR蛋白多重比对分析显示,BnCCR1和BrCCR1均具有CCR蛋白典型的一个NAD(P)结合域和一个底物结合域(NWYCY)。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nCCR1和BrCCR1与同属十字花科的菘蓝、亚麻荠、拟南芥CCR形成了一个独立分支,且亲缘关系较近;其蛋白质三级结构均与矮牵牛CCR1(PDB:4r1t.1A)蛋白质三级结构相似,结构稳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CR1基因在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根、茎、叶、花各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根和茎中表达丰度明显高于叶和花。【结论】从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中分别克隆到CCR1基因cDNA全长,该基因主要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根和茎器官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肉桂辅酶a还原酶1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反式-2-烯酰辅酶A还原酶1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晓轲 储稳 +3 位作者 徐立新 宋小凯 李祥瑞 严若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反式-2-烯酰辅酶A还原酶1(TER1)对大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旋毛虫TER 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TER1)并检测其酶活性,用Western blot分析rTER1的反应原性。将大鼠外周血单...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反式-2-烯酰辅酶A还原酶1(TER1)对大鼠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旋毛虫TER 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蛋白(rTER1)并检测其酶活性,用Western blot分析rTER1的反应原性。将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rTER1共孵育,用免疫荧光试验(IFA)检验rTER1与大鼠PBMC的结合情况,分析rTER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大鼠腹腔注射rTER1后,测定血清中IFN-γ、IL-4、IL-9、IL-17和TGF-β等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体外试验表明,rTER1能够促进大鼠PBMC的增殖与迁移,增强细胞NO分泌和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凋亡比例;体内试验显示,rTER1能促进大鼠IFN-γ分泌,抑制IL-17分泌,但对IL-4、IL-9和TGF-β的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旋毛虫反式-2-烯酰辅酶A还原酶1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反式-2-烯辅酶a还原酶1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柳伟 安佳琪 +1 位作者 高熹 杨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3-752,共10页
【目的】对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以泌蜡昆虫白蜡虫作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白蜡虫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结果】在白蜡虫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0个far候选... 【目的】对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以泌蜡昆虫白蜡虫作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白蜡虫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结果】在白蜡虫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0个far候选基因,其中22个FAR结构域包含完整的1个NAD(P)H结合结构域和1个FAR C结构域。基序分析表明:多数白蜡虫FAR含有13个保守基序。白蜡虫far基因有6~11个外显子、5~10个内含子。白蜡虫FAR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白蜡虫FAR成员聚为2类。对不同物种FAR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AR聚类主要与物种亲缘关系有关,与功能的相关性不大。共线性分析与氨基酸相似性分析显示: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FAR相似性更高,一般同物种内FAR相似性最高。【结论】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白蜡虫far基因家族的进化,为深入研究白蜡虫far基因家族参与不同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虫 辅酶a还原酶 基因家族 结构域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进展与合理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石革 干小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818-820,共3页
关键词 羟甲戊二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 血症 研究进展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卫华(综述) 杨佳欣(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31-1134,共4页
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人们对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作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其特殊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 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人们对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作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其特殊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增殖迅速的肿瘤细胞的一个代谢特点为脂质生成增多。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是催化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变的限速酶,与肥胖、脂肪性肝脏病变、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SCD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将为肿瘤患者化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a去饱和酶1 肪酸合成酶 代谢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桐β-酮脂酰-ACP还原酶(KA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7
作者 刘美兰 谭晓风 +3 位作者 龙洪旭 张琳 周俊琴 王建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2-969,共8页
以葡萄桐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根据油桐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2条KAR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Vf_KAR1和Vf_KAR2(GenBank登录号:KF025646,KF025647)。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Vf_KAR1和Vf_KAR2基因的CDS长... 以葡萄桐近成熟种子为材料,根据油桐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2条KAR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Vf_KAR1和Vf_KAR2(GenBank登录号:KF025646,KF025647)。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Vf_KAR1和Vf_KAR2基因的CDS长度分别为993 bp和900 bp,分别编码331个和300个氨基酸;与其它物种的KAR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Vf_KAR1与蓖麻的相似度最高,达82%;Vf_KAR2基因与花生、辣椒的相似度高达76%;2条KAR基因的多肽都含叶绿体转运肽,但是都没有信号肽;Vf_KAR1有1个明显的跨膜螺旋拓扑结构和1个疑似跨膜螺旋拓扑结构,Vf_KAR2有2个疑似的跨膜螺旋拓扑结构;肽链都表现为疏水性,都有典型的活化中心三联体(Ser-Tyr-Lys);三级结构都有典型的Rossmann折叠特征。因此,初步推测Vf_KAR1和Vf_KAR2是油桐β-酮脂酰-ACP还原酶KAR基因家族的两个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β-酮-ACP还原酶 Vf_KAR1 Vf_KAR2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激活HMGCoA还原酶促进HepG2细胞脂质积聚
8
作者 邹阳 赵蕾 +3 位作者 杨萍 韦莉 阮雄中 陈压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HepG2细胞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 A)还原酶及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200μg/m 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负荷下的He...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HepG2细胞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 A)还原酶及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200μg/m 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负荷下的HepG2细胞分别给予0 ng/m L(对照组)、20 ng/m L(炎症组)IL-1β处理24 h。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 blot分别测定HMGCo A还原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薄层层析法检测HMGCo A还原酶活性;同位素标记法评估胆固醇合成情况;油红O染色及酶法定量检测细胞内脂质。结果:IL-1β处理下,HepG2细胞HMGCo A还原酶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54±0.04)倍(t=5.619,P=0.001)、蛋白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92±0.12)倍(t=7.745,P=0.002),且HMGCo A还原酶的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73±0.25)倍(t=2.476,P=0.048)。IL-1β处理使HepG2细胞的胆固醇合成增多为对照组的(1.32±0.11)倍(t=2.316,P=0.036)。IL-1β处理的HepG2细胞内红染的脂滴显著多于对照组,且IL-1β处理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22.43±1.62)为对照组(14.90±1.11)的1.51倍(t=3.845,P=0.018),胆固醇酯的含量(3.84±0.20)为对照组(1.41±0.05)的2.72倍(t=11.730,P=0.000)。结论:IL-1β可以上调HepG2细胞HMGCo A还原酶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增强其酶活性,促进HepG2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和脂质积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HEPG2细胞 胆固醇 羟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 非酒精性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1通过调控CyclinD1/CDK4影响肾透明细胞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婧 倪月莉 +9 位作者 AGBANA Yannick Luther 云芳 杨晖 赵雷 李小渝 张雪丹 张巧 杨哲 况应敏 朱月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3-751,共9页
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1,ACC1)是脂肪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ACC1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和癌症密切相关。然而,ACC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却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肾透明细胞癌7... 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1,ACC1)是脂肪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ACC1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和癌症密切相关。然而,ACC1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作用及机制却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Caki-1细胞为对象,探讨ACC1异常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红油-O-染色发现,相比HK2(human kidney-2)细胞,786-O和Caki-1细胞中的脂肪含量明显增加。检索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ACC1的蛋白质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01)。由分期分级分析发现,临床TNM各期的ACC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ACC1表达水平越高,病理分级越高。而ACC1的mRNA水平高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病人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HK2细胞相比,在786-O和Caki-1细胞中,ACC1的表达明显增加。通过慢病毒载体构建ACC1敲低的稳转细胞株,由红油-O-染色结果显示,ACC1敲低可显著降低786-O和Caki-1细胞的脂肪含量。CCK-8和平板克隆结果显示,ACC1低表达可显著降低786-O和Caki-1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ACC1敲低可使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并且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CDK4表达。以上结果表明,ACC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异常高表达,并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和CDK4表达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促进肿瘤增殖,提示不良预后,ACC1有望成为ccRCC干预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a羧化酶1 代谢 肾透明细胞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羧化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效应与机制
10
作者 简阿妮 白雪霞 +1 位作者 杨南飞 沈萍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3-794,共12页
为了探究巨噬细胞如何促进肝癌细胞的脂滴囤积,并深入研究脂滴的关键代谢酶在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中的作用,利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上清液诱导Hepa1-6脂滴(lipid droplets,LDs)生成,发现TAMs中的白细... 为了探究巨噬细胞如何促进肝癌细胞的脂滴囤积,并深入研究脂滴的关键代谢酶在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中的作用,利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上清液诱导Hepa1-6脂滴(lipid droplets,LDs)生成,发现TAMs中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能够促进脂滴的积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lpha,ACC1)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影响着肝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发现,ACC1在LDhigh Hepa1-6中高表达,之后通过ACC1的小分子抑制剂、siRNA干扰和CRISPR-cas9敲除等手段阻断ACC1的活性,发现Hepa1-6脂滴积累降低,同时减少了Hepa1-6增殖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了Hepa1-6发生凋亡事件。综上所述,TAMs释放的IL-10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脂滴形成,导致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与凋亡。ACC1在TAMs促进肝癌细胞脂滴积累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可能受TAMs释放的IL-10的调控,这些发现可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代谢重编程 辅酶a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肝功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璇 黄德斌 +1 位作者 严米娅 彭世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4-870,共7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β-氧化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HFD组、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干预组(LDG、MDG及HDG)及阳性药物熊去氧胆酸钠治疗组(PDT)。HFD 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脏β-氧化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HFD组、人参皂苷Rg1低、中、高剂量干预组(LDG、MDG及HDG)及阳性药物熊去氧胆酸钠治疗组(PDT)。HFD 8周后成功复制NAFLD模型,之后用相应药物治疗,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处死大鼠各半,收集肝脏做切片HE染色,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和血脂指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脏脂酰Co A合成酶1(Co ASH1)、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CATI)及脂酰Co A氧化酶1(ACOX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肝脏HE染色除HDG组有改善外,PDT组、LDG组及MDG组的脂肪肝浸润现象没有改善;治疗8周后,PDT组与LDG组仍有少量脂肪颗粒聚集,而MDG组和HDG组则看不到脂滴浸润现象;治疗4周后,PDT组、LDG组、MDG组及HDG组与HFD组相比,肝功能指标AST、ALT、AKP以及血脂指标TC、TG、LDLC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治疗4周后,4个治疗组HDL-C均明显升高,8周后几乎恢复到CON组的水平;治疗4周后4个治疗组肝脏组织的Co ASH1、CACTI及ACOX1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8周后改善更为明显,同时MDG组与HDG组表达要高于PDT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调节大鼠β-氧化相关的酶改善脂肪代谢对NAFLD大鼠的肝损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非酒精性肪肝病 辅酶a合成酶1 肉毒碱转移酶I 辅酶a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SREBP-1/ACC1信号通路探讨雄激素诱导金黄地鼠皮脂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威威 薛兵 +5 位作者 方惠敏 王迪 任艳青 杨彩瑞 薛思思 成秀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AR/SREBP-1/ACC1信号通路与雄激素诱导的皮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来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天生具有雄激素依赖特性的雄性金黄地鼠为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组,每组10只,两组金黄地鼠内耳... 目的通过研究AR/SREBP-1/ACC1信号通路与雄激素诱导的皮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来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天生具有雄激素依赖特性的雄性金黄地鼠为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组,每组10只,两组金黄地鼠内耳廓分别用无水乙醇和0.1 mg/mL的DHT溶液进行干预。通过HE染色观察耳廓组织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及比色法检测耳廓组织中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ree fatty acids,NEFA)、甘油三酯(TG)含量,分析金黄地鼠耳廓皮脂分泌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金黄地鼠耳廓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SREBP-1)、乙酰辅酶A羟化酶1(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 1,ACC1)蛋白表达水平,探讨皮脂代谢与AR/SREBP-1/ACC1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HT组耳廓皮脂腺组织腺叶增大,排列更加紧密,NEFA和TG分泌增多(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R、SREBP-1、ACC1阳性表达均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SREBP-1、ACC1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1)。结论雄激素通过AR/SREBP-1/ACC1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使NEFA和TG分泌增多,其可能是痤疮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代谢 雄激素受体(AR) 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 辅酶a羟化酶1(ACC1)R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促进CCl_4诱导的小鼠肝细胞脂质集聚与SREBP-1-HMGCR通路活化有关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琳 谢友红 刘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73,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促进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所致的小鼠单纯性脂肪变性进一步脂肪集聚的分子机制。方法:12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炎症组(n=6)。2组均CCl。皮下注射2周后,再分别给予皮下... 目的:探讨炎症促进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所致的小鼠单纯性脂肪变性进一步脂肪集聚的分子机制。方法:12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炎症组(n=6)。2组均CCl。皮下注射2周后,再分别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酪蛋白16周,1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称量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计算肝指数评估肝脏受损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使用化学酶促比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的脂质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脂质集聚J晴况,real—timePCR检测小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1,SREBP-1)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SREBP-1和HMGC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组IL-6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升高(f=8.434,P=0.000)。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的SREBP-1和HMGCR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t=10.612,P=0.000;t=12.749,P=-0.000),Western blot显示SREBP-1和HMGCR的蛋白表达趋势与基因一致。肝脏脂质检测显示炎症组比对照组的肝脏脂质明显升高(t=6.148,P=0.000;t=7.288。P=0.000)。肝指数提示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的肝指数明显升高(t=8.452,P= .000),油红0染色显示炎症组的脂质集聚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炎症因子可能通过促进SREBP-1-HMGCR表达使CCL所致的小鼠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内源性合成增加,加重肝脏脂质的异常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四氯化碳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3-羟基-3-甲基戊二辅酶a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CD1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慧敏 杨勇 +2 位作者 魏英 王靳琎 陈琴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研究SCD1基因沉默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SCD1基因,RT-PCR检测SCD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D1蛋白表达量;MTT法检...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研究SCD1基因沉默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SCD1基因,RT-PCR检测SCD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D1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转染MCF-7细胞增殖活性改变;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MCF-7细胞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生成水平。结果:SCD1-siRNA转染MCF-7细胞后,可显著抑制SCD1 mRNA和蛋白表达;MTT实验显示,转染SCD1-siRNA后MCF-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Annexin V-FITC/PI染色显示,沉默SCD1基因能显著增加MCF-7细胞凋亡;SCD1-siRNA转染后MCF-7细胞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与NC-siRN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SCD1基因可明显降低MCF-7细胞脂质代谢水平,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a去饱和酶1 MCF-7细胞 质代谢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SL1促进肝脏脂质积累与炎症发生并参与疾病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可瑞 雷晨怡 +1 位作者 熊钟珉 李冬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ACSL)属于多基因家族编码的酶,位于内质网和线粒体外膜上的ACSL主要催化脂肪酸形成脂酰辅酶A(acyl-CoA),参与脂肪酸代谢、膜修饰等多种生理过程。ACSL家族在不同细胞的脂肪酸代谢...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ACSL)属于多基因家族编码的酶,位于内质网和线粒体外膜上的ACSL主要催化脂肪酸形成脂酰辅酶A(acyl-CoA),参与脂肪酸代谢、膜修饰等多种生理过程。ACSL家族在不同细胞的脂肪酸代谢中发挥不同作用,其功能异常可导致如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的发生。ACSL家族成员1(ACSL family member 1,ACSL1)作为ACSL家族在肝脏中的主要亚型,主要参与维持胆固醇稳定、脂肪酸活化以及胆汁酸代谢,同时与某些肝脏疾病如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ACSL家族各成员的生理功能、作用特点,并阐释了ACSL1对脂质代谢、调节细胞铁死亡的影响以及在相关疾病如肝纤维化、肝细胞癌、恶病质、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状腺癌以及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辅酶a合成酶(ACSL) ACSL1 肪酸代谢 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降血脂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晓 吴成爱 +2 位作者 王伟 刘舒 王绿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8期1687-1689,共3页
目的:探讨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株,待细胞长满80%后无血清培养基饥饿细胞24h,分别加入1、10、100μM的二苯乙烯苷及10μM的阿托伐他汀,RT-PCR检测给药24h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 目的:探讨何首乌二苯乙烯苷(TSG)调节胆固醇代谢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株,待细胞长满80%后无血清培养基饥饿细胞24h,分别加入1、10、100μM的二苯乙烯苷及10μM的阿托伐他汀,RT-PCR检测给药24h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的基因表达。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二苯乙烯苷组能明显升高肝细胞表面LDLR的表达(P<0.05,P<0.01),二苯乙烯苷中、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二苯乙烯苷组与阳性药组均增加细胞HMGCOAR表达,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阿托伐他汀组降低ACAT的表达(P<0.05),二苯乙烯苷组则无明显作用;阿托伐他汀组Cyp7A1表达高于二苯乙烯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二苯乙烯苷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及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而起到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低密度蛋白受体 Bβ-羟基β-甲基戊二辅酶a还原酶 胆固醇7Α-羟化酶 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 胆固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显明 崔长琮 +2 位作者 黄若文 宋海凌 李晓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2,81,共3页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 45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 8周血脂康治疗 ,总胆固醇、LDL C、TG及CRP分别下降2 8.13 % (P <0 .0 1)、2 1.92 % (P <... 目的 研究血脂康对高脂血症患者C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方法 测定 45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血脂、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 8周血脂康治疗 ,总胆固醇、LDL C、TG及CRP分别下降2 8.13 % (P <0 .0 1)、2 1.92 % (P <0 .0 1)、13 .3 7% (P <0 .0 5 )及 13 .75 % (P <0 .0 5 ) ,而HDL C升高 9.2 5 %(P >0 .0 5 )。结论 血脂康不仅可调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血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汪晓红 范竹萍 +1 位作者 邱德凯 曾民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合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以软脂酸诱导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脂肪变性,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分别于实验第3、6天收集细胞,同期设不含软脂酸培养的细胞作对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RT-PCR法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靶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表达。结果软脂酸诱导第3天即可产生肝细胞脂肪变性,第6天脂肪变性加重。随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细胞内TG、TC含量逐渐增多,SREBP-2、HMGCR、LDLR mRNA表达逐渐增强;第3天和第6天细胞内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细胞内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和第6天HMGCR、LDLR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6天SREBP-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存在胆固醇积聚,其机制可能是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肪变性 胆固醇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羟甲基戊二酸单辅酶a还原酶 低密度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的调控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秋菊 黄金贤 +5 位作者 罗佳妮 刘培庆 陈少锐 潘雪刁 臧林泉 周四桂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目的:研究ERK1/2/PPARα/SCAD(短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信号途径对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调控的不同机制,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刺激心肌细胞,复制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p-ERK1/2和PPARα蛋白表达变化,SCAD mRNA、蛋白表达和酶活性变化,心肌细胞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和IGF-1刺激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均显著增大。与对照组相比,IGF-1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酶活性显著增高,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减少,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ERK1/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E刺激的心肌细胞SCAD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酶活性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且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p-ERK1/2/PPARα/SCAD在生理性和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呈现出不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ERK1/2/PPARα/SCAD信号途径对2种不同肌肥大的调控作用不同。SCAD可能作为2种不同心肌肥大的分子标志物及病理性心肌肥大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短链辅酶a脱氢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肪酸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二极管红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卢建丽 刘翠霞 +2 位作者 尹昱 安经克 贾子善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高脂模型组(n=24)。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成功后,再将高脂模型... 目的探讨发光二极管(LED)红光照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高脂模型组(n=24)。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6周。造模成功后,再将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n=12)和LED治疗组(n=12)。高脂对照组不给予照射,LED治疗组给予LED红光照射,波长(630±15)nm,每天30 min,连续照射28 d。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脂蛋白酯酶(LPL)和肝脂酶(HL)活性。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的表达。结果 LED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高脂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LED治疗组血清LPL和HL的活性明显高于高脂对照组(P<0.01),LED治疗组肝脏组织中HMG-CR的表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结论LED红光照射通过增强LPL、HL的活性及降低HMG-CR的表达,影响血清脂质的代谢,从而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照射 血症 蛋白酯酶 羟甲基戊二辅酶a还原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