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转移蛋白SiLTP1基因参与谷子耐盐响应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凡花 刘敏 +1 位作者 沈傲 刘炜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通过提高植物耐盐性进行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脂质转移蛋白是一类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能够参与植株生长、信号转导以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通过提高植物耐盐性进行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脂质转移蛋白是一类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能够参与植株生长、信号转导以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前期本课题组克隆到一个谷子中编码脂质转移蛋白的基因SiLTP1,本研究通过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和植物双元过表达载体,获得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及同源转化过表达阳性植株,经进一步筛选获得4个纯合株系。体外耐盐性试验显示, SiLTP1的原核表达蛋白具有一定耐盐性;转基因植株苗期耐盐生理指标测定显示,SiLTP1过表达植株在遭受盐胁迫时,植株体内MDA积累减少,抗氧化酶含量升高,可积累更少的过氧化氢,从而降低胁迫对植株的氧化损伤,显示基因过表达植株具有更好的耐盐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 SiLTP1可正向调控谷子的耐盐性,其在谷子耐盐抗逆方面具有潜在功能,为耐盐谷子品种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蛋白 SiLTP1 盐胁迫 谷子 耐盐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薰衣草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nsLTP2-1和nsLTP2-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2
作者 张夏夏 陈凌娜 +2 位作者 杨扬 赵旌汝 陈永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43,共10页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在植物脂质转运和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中克隆到2个II型nsLTP基因,命名为nsLTP2-1和nsLTP2-2,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生信分析...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在植物脂质转运和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中克隆到2个II型nsLTP基因,命名为nsLTP2-1和nsLTP2-2,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生信分析表明,nsLTP2-1和ns LTP2-2分别编码119个和117个氨基酸,具有脂转移蛋白(LTP,lipid transfer proteins)保守结构域和8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它们处于两个分支,与同科的紫苏(Perilla frutescens)相似性最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2个基因均在花蕾中高表达,在叶片、茎和花瓣中几乎不表达,在花萼中的表达存在差异,nsLTP2-1和nsLTP2-2分别在成熟花萼和幼嫩花萼中表达量更高;2个基因在花蕾和叶片中的表达均受到强光诱导,且在花蕾中的表达均受脱落酸诱导,而叶片中nsLTP2-1和nsLTP2-2的表达分别受茉莉酸甲酯和乙烯诱导。亚细胞定位显示2个nsLTPs均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壁上,可能与次生代谢物的转运有关。过表达nsLTP2-1和nsLTP2-2烟草叶片经尼罗红染色后,经485~543 nm激发光激发,叶片腺毛头部的荧光显示多于野生型,说明本研究中的nsLTPs可能在脂类的合成和转运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明确薰衣草脂转移蛋白在脂类及萜类转运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激素处理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亚细胞定位 尼罗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PsnsLTP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蔚 曲春浦 +2 位作者 许志茹 刘春 刘关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7-553,共7页
通过在农杆菌介导下,利用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OKII-PsnsLTP)对烟草进行遗传转化,经卡那霉素抗性分化筛选及PCR鉴定,获得6个转基因烟草株系。接种烟草炭疽病病菌和猝倒病病菌后观察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的... 通过在农杆菌介导下,利用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ROKII-PsnsLTP)对烟草进行遗传转化,经卡那霉素抗性分化筛选及PCR鉴定,获得6个转基因烟草株系。接种烟草炭疽病病菌和猝倒病病菌后观察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的表型差异,在Na Cl、Cd Cl2、7.5%PEG6000的胁迫下进行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烟草相比,T1代转基因植株已具有较强的耐烟草炭疽病和猝倒病的能力;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丙二醛(MAD)含量显著降低,且幼苗具有较好的生长性状。由此证明,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PsnsLTP增加了转基因烟草抵御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PsnsLTP基因的抗逆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蓼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转基因烟草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PsLT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问荣荣 苏钰 +3 位作者 高泽芳 徐梦宇 何雯雯 王步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了解牡丹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LTP的基因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生物功能。[方法]运用Blast、ORF-Finder、ProtParam、SignalP 4.1、ProtScale和TMHMM 2.0 Serv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牡丹nsLTP基因序列及其编... [目的]了解牡丹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LTP的基因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其生物功能。[方法]运用Blast、ORF-Finder、ProtParam、SignalP 4.1、ProtScale和TMHMM 2.0 Serv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牡丹nsLTP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信号肽、磷酸化位点、保守结构域等,并运用DANMAN、MEGA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牡丹nsLTP基因(NCBI登录号为:JZ840269.1)序列全长为685 bp,开放阅读框长为354 bp,编码蛋白包含11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93,为不稳定性蛋白。牡丹nsLTP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含有信号肽但不含跨膜结构域,NetPho Server预测其含有8个丝氨酸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及5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PsnsLTP蛋白具有植物LTP蛋白典型结构,即4个α-螺旋,4对二硫键,1个可结合和容纳脂质分子的疏水结构。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PsLTP蛋白与绒毛烟草LTP蛋白(XP_009608993.1)的相识度62.7%,且进化树聚为同一小分支,遗传距离较近。[结论]通过对牡丹nsLTP基因特性及蛋白结构研究,系统性研究了牡丹nsLT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为牡丹抗病抗逆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植物nsLTP基因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基因LTP 蛋白结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LTPa1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12
5
作者 郜刚 任彩虹 +2 位作者 金黎平 谢开云 屈冬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0-1517,共8页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菌防御、信号传导、胞壁松弛、蛋白酶抑制等。通过接种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3号中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菌防御、信号传导、胞壁松弛、蛋白酶抑制等。通过接种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薯3号中获得一个新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cDNA克隆StLTPa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含636bp核苷酸,编码91个氨基酸,属于I类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揭示,该基因与其他茄科nsLTP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相似性,核酸和氨基酸水平分别具75%~85%和60%~92%的同源性。对该基因在互作早期基因表达时空性分析表明,StLTPa1基因不仅受病菌的诱导,在不同抗、感病的马铃薯基因型中差异表达,而且受一定浓度外源非生物激发子如水杨酸、茉莉酸和脱落酸的诱导并产生一定时间的持续效应,其诱导表达模式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LTPa1主要在马铃薯茎、叶维管束系统的韧皮部细胞中表达。这些结果说明StLTPa1基因受病菌和非生物激发子诱导,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StLTPa1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蓼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其盐胁迫下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关君 田旭 +3 位作者 刘昌财 曲春浦 刘桂丰 杨传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0-1145,共6页
根据西伯利亚蓼地下茎抑制消减文库(SSH)中获得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具有PolyA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604bp,其5′非翻译区65bp,3′非翻译区227bp,开放阅... 根据西伯利亚蓼地下茎抑制消减文库(SSH)中获得的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nsLTP)EST序列,应用RACE技术克隆了具有PolyA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604bp,其5′非翻译区65bp,3′非翻译区227bp,开放阅读框编码103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N端信号肽,具有nsLTP家族共有的典型保守区域,属nsLTP家族基因,命名为PsnsLTPs;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nsLTPs在西伯利亚蓼叶、茎、地下茎中均有表达.在3%NaHCO3诱导表达下,该基因在地下茎中表达明显受盐胁迫的诱导,推测该基因在抵御盐胁迫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蓼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盐胁迫 基因克隆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下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孟令波 刘关君 +2 位作者 李淑敏 徐丹丹 秦智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0,共6页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抗菌防御功能。分析黄瓜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基因nsLTP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对其应用于黄瓜等农作物转基因工程,增强作物抗病...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抗菌防御功能。分析黄瓜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基因nsLTP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对其应用于黄瓜等农作物转基因工程,增强作物抗病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黄瓜叶cDNA文库中,获得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cDNA序列,命名为CsnsLTP;该基因全长566 bp,编码121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N端信号肽,具有nsLTP家族共有的典型保守区域,属nsLTP家族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snsLTP在黄瓜叶中有表达。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下,该基因在黄瓜叶中表达增高,并随浸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明显受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诱导,推测该基因在抵御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浸染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细菌性角斑病 序列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类非特异脂质转移蛋白OSDIR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灿 汪笑峰 +1 位作者 葛晓春 曹凯鸣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PCR方法从水稻(O ry za sa tiva)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一个编码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 ific lip id transfer prote in,nsLTP)类似蛋白的基因(OSd ir),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T 32a(+)中后,在BL 21(DE 3)t... 通过PCR方法从水稻(O ry za sa tiva)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一个编码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 ific lip id transfer prote in,nsLTP)类似蛋白的基因(OSd ir),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T 32a(+)中后,在BL 21(DE 3)trxB-宿主菌中实现了融合蛋白的高表达,表达产物为包涵体。利用尿素溶解包涵体并复性后,再通过Sepharose N i2+-che lating fast flow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得到重组O SD IR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构建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雪丹 魏昌赫 +3 位作者 邵欢欢 吴燕 张义正 王海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92,共10页
非特异脂质转移蛋白(ns LTP)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涉及多种胁迫反应的可溶性蛋白。为了阐明甘薯中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IbLTP1和IbLTP2在盐胁迫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技术,对IbLTP1和IbLTP2基因进行了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 非特异脂质转移蛋白(ns LTP)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涉及多种胁迫反应的可溶性蛋白。为了阐明甘薯中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IbLTP1和IbLTP2在盐胁迫反应中的功能,本研究运用PCR技术,对IbLTP1和IbLTP2基因进行了克隆,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序列结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关系;利用q RT-PCR方法检测了这两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将IbLTP1和IbLTP2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对重组菌BL21(p ET32a-LTP)的耐盐性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IbLTP1和IbLTP2编码区均不含内含子并都具有等位基因。IbLTP1和IbLTP2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包括114和94个氨基酸残基并且不含色氨酸残基,蛋白序列N端含有信号肽序列。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IbLTP1和IbLTP2均含有ns LTP蛋白的保守结构域,IbLTP1属于TypeⅠ而IbLTP2属于TypeⅡ。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IbLTP1在幼叶中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而IbLTP2在茎中表达量最高,成熟叶中表达量最低。在Na Cl胁迫条件下,IbLTP1和IbLTP2表达量在根中基本无变化而在茎和叶中上调。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IbLTP1和IbLTP2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菌株对Na Cl的耐受性。因此,本研究推测IbLTP1和IbLTP2基因可能在甘薯盐胁迫反应中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非特异性转移蛋白 氯化钠胁迫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介导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10
作者 崔莉 马菲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45-1654,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记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p300上调组、p300下调组、PPAR-γ上调组、PPAR-γ下调组、空载对照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同步经玻璃体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外,各组分别经玻璃体注射pcDNA-p300、si-p300、pcDNA-PPAR-γ、si-PPAR-γ、pcDNA腺病毒溶液。每组各取5只大鼠,Evans blue法检测左眼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程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脂质[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氧化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上述各组5只大鼠取右眼视网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每组剩余大鼠断头法处死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左眼视网膜组织p300、PPAR-γ、蛋白激酶Cβ(PKCβ)、衔接蛋白p66Shc(P66Shc)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标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右眼视网膜组织上述蛋白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验证p300靶向PPAR-γ并观察定位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300、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p300下调组p300表达下降(P <0.05)、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p300上调组p300表达升高(P <0.05)、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下降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 <0.05)。p300下调组与PPAR-γ下调组、p300上调组与PPAR-γ上调组、空载对照组与模型组血-视网膜屏障损伤,脂质和过氧化反应指标,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和空载对照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可见严重病理改变,而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病理改变轻微;ChIP证实p300靶向PPAR-γ,且二者均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上调p300可正向介导PPAR-γ控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下调p300可通过抑制PPAR-γ激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乙酰化转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过氧化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CaLT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1
作者 冯冬林 赖燕 何水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84-1788,共5页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s)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从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1个nsLTPs基因,命名为CaLTP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 211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12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 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sLTPs)是植物中大量存在的小分子脂类结合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从辣椒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1个nsLTPs基因,命名为CaLTP1;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 211 bp,推测编码1个包含129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CaLTP1蛋白含有典型的脂质转移蛋白N-端信号肽,保守的AAI结构域和半胱氨酸位点。预测CaLTP1蛋白含有多种功能位点,包括3个CK2磷酸化位点,3个N-豆蔻酰化位点和1个PKC磷酸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表明,CaLTP1在辣椒茎、叶、花中表达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转移蛋白(nsltps)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iLT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凡花 李臻 +1 位作者 王庆国 刘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植物脂质转移蛋白(LTP)是一类含量丰富并且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小分子碱性蛋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谷子中克隆得到一个LTP基因,命名为SiLTP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354 bp,编码117个氨基酸。对其核苷酸及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 植物脂质转移蛋白(LTP)是一类含量丰富并且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小分子碱性蛋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谷子中克隆得到一个LTP基因,命名为SiLTP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354 bp,编码117个氨基酸。对其核苷酸及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qRT-PCR方法分析了SiLTP1在各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LTP1具有脂质转移蛋白家族共有特性,即N端的信号肽结构、跨膜螺旋区、8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基序;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主要是由4个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qRT-PCR结果显示,盐、干旱、ABA及MeJA均可诱导SiLTP1表达,其中盐胁迫诱导最为明显,显示SiLTP1可能参与谷子逆境胁迫响应过程,尤其在耐盐品质形成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深入解析谷子中SiLTP1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转移蛋白 基因克隆 胁迫响应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在肝组织中的缺陷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及肝癌 被引量:8
13
作者 LI XJ LI QL +1 位作者 JU LG 吴旻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8-1308,共1页
【据Hepatology 2021年5月报道】题: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在肝组织中的缺陷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及肝癌(作者Li XJ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所催化的H3K36me3是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都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SETD2可以抑制肿瘤发生且在多种... 【据Hepatology 2021年5月报道】题: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在肝组织中的缺陷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及肝癌(作者Li XJ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所催化的H3K36me3是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都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SETD2可以抑制肿瘤发生且在多种癌症中频繁发生突变。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的Li等利用SETD2肝脏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发现,SETD2缺失可导致自发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异常 蛋白甲基转移 表观遗传修饰 抑制肿瘤 小鼠模型 前沿科学 肝癌 肝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境胁迫下柽柳脂质转运蛋白基因(ThLTP)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琳 李健 +2 位作者 李慧玉 穆怀志 姜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2-499,共8页
从以刚毛柽柳为材料构建的NaCl胁迫的根cDNA文库中测序得到1条LTP基因序列,其全长为635 bp、编码116个氨基酸,命名为ThLTP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对0.2 mol.L-1NaCl、150μmol.L-1CdCl2、20%(W/V)PEG6000、100μmol.L-... 从以刚毛柽柳为材料构建的NaCl胁迫的根cDNA文库中测序得到1条LTP基因序列,其全长为635 bp、编码116个氨基酸,命名为ThLTP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对0.2 mol.L-1NaCl、150μmol.L-1CdCl2、20%(W/V)PEG6000、100μmol.L-1ABA及4℃下ThLTP基因在柽柳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hLTP基因除了在4℃条件下根组织中为下调表达外,在其它处理中均表现为上调表达。将ThLTP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对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BL21(pET32a-LTP)的抗旱耐盐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8%(W/V)NaCl和20%(W/V)PEG6000条件下,对照菌E.coli BL21(pET32a)无对数生长期,而重组菌E.colii BL21(pET32a-LTP)经过3 h的延迟生长后,进入到对数增长期,表明ThLTP可受盐、碱、低温诱导并能提高重组菌的抗旱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毛柽柳 转移蛋白 抗旱耐盐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障碍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王超 吴丹 +3 位作者 王宏宇 胡建红 张勇 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 目的探讨影响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信号通路导致烧伤后骨骼肌脂质沉积(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s)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小鼠模型,将5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MPK激活剂(acadesine,AICAR)组、烧伤组、烧伤+AICAR组,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肉碱脂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1,CPT1)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腓肠肌中AMPK-α、p-AMPK-α、ACC及p-ACC表达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测定法评估各组小鼠腓肠肌IMCLs情况。结果烧伤后小鼠腓肠肌中ACC表达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5),而AMPK-α、p-AMPK-α、p-ACC以及CPT1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在AICAR作用下,正常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表达显著升高[(1.16±0.08)vs(2.38±0.22),P<0.05],p-ACC表达显著升高[(1.74±0.10)vs(3.72±0.18),P<0.05],CPT1活性显著升高[(2.95±0.39)nmol/(min·mg)vs(6.35±0.68)nmol/(min·mg),P<0.05],TG含量显著降低[(3.88±0.40)mmol/g vs(2.89±0.54)mmol/g,P<0.05]。烧伤+AICAR组小鼠腓肠肌中p-AMPK-α、p-ACC、CPT1活性及甘油三酯含量较烧伤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和AICAR组正常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未见明显脂质沉积,而烧伤组和烧伤+AICAR组烧伤小鼠腓肠肌组织切片油红O染色均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两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中AMPK磷酸化障碍是烧伤后IMCLs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骨骼肌沉积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肉碱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静 李宏云 +1 位作者 杨闪闪 郭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72-407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1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与112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的血清NGAL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1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与112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的血清NGAL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血清NGA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血清NGAL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GAL与肺癌(OR=2.942,P=0.021)及肺癌远处转移(OR=5.603,P=0.035)有关。结论:血清NGAL是肺癌的危险因子,且与肺癌的侵袭性及远处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两家系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7
作者 操基清 张成 +9 位作者 李亚勤 杨娟 梁颖茵 冯善伟 张旭 利婧 张惠丽 朱瑜龄 耿嘉 杨丽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 目的分析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和基因型,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结果两家系3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肌、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油红O染色肌纤维内可见脂肪滴沉积。3例患者均存在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别为c.250G>A(Ala84Thr)纯合突变和c.250G>A(Ala84Thr)、c.524G>A(Arg175His)复合杂合突变。维生素B2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治疗10个月后呼吸肌和四肢近端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运动功能;1例治疗2个月后行走、跑步如常,颈部肌肉恢复至正常状态;1例治疗2个月后可参加剧烈运动且无疲劳感。结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虽然以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以及运动不耐受为主要表现,但也需注意少数以呼吸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病例,避免漏诊和误诊。维生素B2单药治疗效果极佳,症状可明显好转或痊愈。因此,临床疑似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可尝试维生素B2诊断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AMPK-PPARα信号通路的作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赛庆彬 马延超 朱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1-1086,1108,共7页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脂质沉积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组)、心梗安静组(MI-Sed组)和心梗运动组(MI-Ex组)。MI-Ex组进行为期8周的跑台运动,Sham组和MI-Sed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结束后,左心室导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左心室收缩期压力(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比色法测定心肌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甘油三酯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总AMPKα、磷酸化的AMPKα(p-AMPKα)、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I-Sed组LVSP、±dp/dtmax显著性下降(均为P<0.01),LVEDP则显著性升高(P<0.01);血浆FFA、心肌FFA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及蛋白显著降低(均为P<0.01),p-AMPKα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MI-Sed组比较,MI-Ex组LVSP、±dp/dtmax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LVEDP则显著性下降(P<0.01);血浆FFA、心肌FFA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均为P<0.01);心肌PPARα和CPT-1 mRNA和蛋白以及p-AMPKα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结论:长期有氧运动活化AMPK-PPARα信号通路,上调CPT-1表达,促进心肌对FFA的氧化利用,从而减轻HF后心脏脂质过度沉积、改善脂毒性心脏异常并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力衰竭 沉积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α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前后肌肉病理比较: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陈定邦 吴超 +6 位作者 冯黎 莫桂玲 廖冰 刘大伟 吴金浪 吴强 李洵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观察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前后肌肉组织变化。方法对1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随访10年,比较左卡尼汀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变化,并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脂质沉积性... 目的观察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治疗前后肌肉组织变化。方法对1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随访10年,比较左卡尼汀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变化,并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患者具有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主要表现,四肢乏力、抬头费力、吞咽困难等;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观察可见大量脂质沉积;ETFDH基因突变分析呈杂合突变。经左卡尼汀治疗数年后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肌肉组织活检呈正常形态。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经适当治疗后,不仅临床症状可完全缓解,而且可逆转肌肉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积病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 肉碱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主要过敏原蛋白Pru p 3的分离纯化及质谱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康文瀚 张九凯 +2 位作者 邢冉冉 孙秀兰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8-44,共7页
选取水蜜桃、油桃、蟠桃及黄桃4种桃为原料,以ZipTipC18微量层析柱为纯化工具快速分离纯化果皮及果肉中的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纯化方法获得的产物为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蛋白纯度为95... 选取水蜜桃、油桃、蟠桃及黄桃4种桃为原料,以ZipTipC18微量层析柱为纯化工具快速分离纯化果皮及果肉中的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纯化方法获得的产物为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蛋白纯度为95%。该方法为桃过敏原蛋白Pru p 3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转移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