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脂质异位沉积的效果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欢 何玉秀 +3 位作者 刘静芹 冯然 刘涛 李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3-1020,共8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脏脂质异位沉积的改善效果,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对照组,其余DCM造模.DCM造模成功大鼠24只,随机分为DCM组、低剂量利拉鲁肽治疗组(LL组)及高剂...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脏脂质异位沉积的改善效果,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对照组,其余DCM造模.DCM造模成功大鼠24只,随机分为DCM组、低剂量利拉鲁肽治疗组(LL组)及高剂量利拉鲁肽治疗组(HL组),每组各8只.LL组[0.2 mg/(kg·d)]和HL组[0.4 mg/(kg·d)]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每日1次,干预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后麻醉处死大鼠.心脏采血检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比色法测定心肌游离脂肪酸(FFA)和二酰甘油(DAG)含量;实时PCR检测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叉头框转录因子1(FOXO1)、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B型利钠肽(BNP)基因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AMPK)、FOXO1和CD3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比值(E/A)明显升高,等容舒张时间显著延长且心脏重量指数增加;心肌细胞线粒体旁和肌丝间存在大量脂滴,心肌组织中FFA和DAG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DCM组相比,LL组和HL组大鼠脂质异位沉积减少,心肌中AMPK mRNA和p-AMPK/AMPK蛋白表达均增加,FOXO1、CD3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PARα和BNP的mRNA表达水平也降低(P均<0.05).结论:利拉鲁肽通过激活AMPK-FOXO1-CD36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脂质异位沉积,从而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利拉鲁肽 脂质异位沉积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噬在糖尿病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宿家铭(综述) 郭燕 柳红芳(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2-778,共7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及肾脏脂质异位沉积是DN发病及进展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脂噬是一种新发现的选择性自噬形式,通过溶酶体介导选择性降解细胞内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脂滴,从而...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脂质代谢紊乱及肾脏脂质异位沉积是DN发病及进展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脂噬是一种新发现的选择性自噬形式,通过溶酶体介导选择性降解细胞内储存中性脂质的细胞器脂滴,从而减轻脂质异位沉积,维持能量代谢稳态。现有证据表明,脂噬激活可以减轻DN状态下脂毒性和肾损伤,成为DN研究的新靶点。文章主要从脂噬途径、主要调控因子及其在DN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脂质异位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雁凌 席建军 曹中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6期585-588,共4页
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FA的检测对于CVD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而针对FFA代谢的治疗,或将成为CVD干预治疗的新途径。因此,本文从FFA的生物特性、FFA与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FF... 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FA的检测对于CVD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而针对FFA代谢的治疗,或将成为CVD干预治疗的新途径。因此,本文从FFA的生物特性、FFA与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FFA参与CVD的发病机制及FFA在CVD诊疗中的前景展望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肪酸 心血管疾病 脂质异位沉积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胰岛素抵抗探讨有氧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淑凡 崔凯茵 +1 位作者 黎超洋 房国梁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4,共14页
通过梳理有氧运动基于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延缓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IR可导致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糖代谢紊乱、脂质异位沉积、内质网应激障碍、血管系统... 通过梳理有氧运动基于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延缓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IR可导致脑内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糖代谢紊乱、脂质异位沉积、内质网应激障碍、血管系统损伤,协同促进了AD发生。有氧运动可通过以下机制改善IR,进而延缓AD:有氧运动增强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提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调节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提高大脑糖代谢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神经突触损伤;增强机体的脂代谢水平,减少脑内脂质异位沉积;降低IR和AD引起的内质网应激,激活神经元自噬,减少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沉积,改善突触可塑性;诱导血管抗氧化路径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改善大脑血液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胰岛素 糖代谢 脂质异位沉积 内质网应激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因子新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被引量:3
5
作者 马谨 张靓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9-303,共5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在体内代谢旺盛的组织和细胞大量表达,尤其在骨骼肌的慢肌纤维。机体营养状况、运动训练调节VEGFB的mRNA表达。其通过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在体内代谢旺盛的组织和细胞大量表达,尤其在骨骼肌的慢肌纤维。机体营养状况、运动训练调节VEGFB的mRNA表达。其通过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VEFG受体1和NRP1,上调脂肪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刺激骨骼肌脂肪酸摄入,导致脂肪的异位沉积,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此外,VEGFB与心肌缺血性疾病及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将着重对其新发现的生物学功能及病理生理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脂质异位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