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AmBL)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性能。方法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再与羊膜胶联,制备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将药膜置于生理盐水中,连...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AmBL)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性能。方法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再与羊膜胶联,制备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将药膜置于生理盐水中,连续10d置换浸出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兔右眼眼表行药膜移植,考察房水中药物浓度变化,左眼滴入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液作为对照。结果药物-纤维蛋白胶与羊膜基底面贴合紧密,药物附着在胶原纤维网状孔隙内。浸出液中前3d药物浓度分别为59.9、34.1、27.9μg/ml,以后逐渐减少,第10天为0.78μg/ml。兔眼表药膜移植后,前2d房水中药物浓度较高,分别为113.1、61.2ng/ml,以后逐渐降低;对照组房水中药物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值为26.1ng/ml。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是一种较好的药物缓释系统。展开更多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B-DOC)是首个用于临床的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临床应用已超过50年,也是应用最久的抗真菌药,但是其会产生不可逆的肾损伤、输液反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2]。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AmBL)胶联羊膜药膜的体内外缓释性能。方法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与纤维蛋白胶混合,再与羊膜胶联,制备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将药膜置于生理盐水中,连续10d置换浸出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兔右眼眼表行药膜移植,考察房水中药物浓度变化,左眼滴入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液作为对照。结果药物-纤维蛋白胶与羊膜基底面贴合紧密,药物附着在胶原纤维网状孔隙内。浸出液中前3d药物浓度分别为59.9、34.1、27.9μg/ml,以后逐渐减少,第10天为0.78μg/ml。兔眼表药膜移植后,前2d房水中药物浓度较高,分别为113.1、61.2ng/ml,以后逐渐降低;对照组房水中药物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值为26.1ng/ml。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胶联羊膜药膜是一种较好的药物缓释系统。
文摘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B-DOC)是首个用于临床的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临床应用已超过50年,也是应用最久的抗真菌药,但是其会产生不可逆的肾损伤、输液反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