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调肝方对NASH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姬爱冬 李军祥 +1 位作者 李立 余轶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2期2642-2644,共3页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预防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相关因子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对SD大鼠造模10周,同时用益肾调肝方及易善复进行预防10周,然后检测各组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预防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相关因子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的调控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对SD大鼠造模10周,同时用益肾调肝方及易善复进行预防10周,然后检测各组大鼠脂质代谢相关因子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以及肝指数和肝炎分级。结果:益肾调肝方可以使PPARα、PGC-1α下降幅度减小(17.66±1.53、17.44±1.57vs模型组7.79±1.06、7.70±0.44,均P<0.01),使SREBP-1c、SCAP上升幅度降低(12.38±0.78、14.41±1.16 vs模型组18.32±1.12、25.55±1.29,均P<0.01),肝脏重量较模型组明显减轻(13.44±1.18vs16.56±2.48,P<0.01),肝指数也明显低于模型组(2.84±0.30vs3.65±0.50,P<0.01),还明显降低了肝脏病理炎症等级。结论:益肾调肝方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过程中,对脂质代谢相关因子有明显影响,对PPARα、PGC-1α及SREBP-1c、SCAP的调控是益肾调肝方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调肝方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相关因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聚堆法拟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及作用机理的实验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姬爱冬 李军祥 +1 位作者 余轶群 李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验证熵聚堆法所拟方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以明确其可行性。方法:对近10年文献中治疗NASH的方剂进行熵聚堆方法处理,确立熵聚堆系列方;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熵聚堆1号方、2号方、1+2号方组、模型组、易善... 目的:验证熵聚堆法所拟方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以明确其可行性。方法:对近10年文献中治疗NASH的方剂进行熵聚堆方法处理,确立熵聚堆系列方;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熵聚堆1号方、2号方、1+2号方组、模型组、易善复组,用高脂饲料进行NASH造模,并用熵聚堆系列方及易善复治疗10周,最后检测各组肝组织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线粒体DNA修复酶,以及肝功能、血脂、病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结果:熵聚堆系列方组PPARα、PGC-1α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SREBP-1c、SCAP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熵聚堆系列方组线粒体DNA修复酶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熵聚堆系列方可以降低肝脏酶谱,降低血脂,减少肝脂比(P<0.01),改善肝脏病理损害。结论:熵聚堆系列方对NAS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干预脂质代谢相关因子从而调节脂质代谢,提高线粒体DNA修复酶促进受损肝细胞自身修复,减轻脂肪在肝脏的沉积,因此,熵聚堆法创立方剂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聚堆 非酒精性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相关因子 线粒体DNA修复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