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被引量:8
1
作者 黄晓兰 吴惠勤 +2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烷基碳链分布 乙氧基数(EO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复合体系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龙 宫厚健 +2 位作者 李亚军 张青茹 董明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3,437,共6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5)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并与AES/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SNF)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2 g/LSNF、1.2 g/LAPP5、2.0 g/...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5)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并与AES/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SNF)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2 g/LSNF、1.2 g/LAPP5、2.0 g/LAES、50℃条件下,模拟地层水、SNF、APP5、SNF/AES和APP5/AES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50.1%、60.0%、61.2%、64.9%和70.7%,APP5/AES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最大。AES体系与所用稠油不能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加入0.1 g/LAPP5或SNF后,APP5/AES、SNF/AES复合体系的最低界面张力也未能得到改善,分别为1.40 mN/m和1.43 mN/m。AES加量为2.0 g/L时,复合体系的黏度高于单一聚合物体系,APP5/AES复合体系黏度最大。在50℃、7.34 s-1下,1.6 g/LAPP5/2.0 g/LAES的黏度为32.42 mPa·s。通过界面张力和黏度测定分析发现:与范德华相互作用相比,分子间疏水作用对增强APP5/AES复合体系的黏度贡献更大。APP5/AES复合体系提高稠油采收率主要是通过提高体相黏度,降低油水流度比,而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明慧 孙永强 +2 位作者 刘伟 郭建国 刘晓东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7-399,403,共4页
分别对工业化的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2)和窄分布AEO_2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对以2种AEO_2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润湿性能以及倾点等进行研究。通过对2种AEO_2的气相色谱分析... 分别对工业化的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2)和窄分布AEO_2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对以2种AEO_2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润湿性能以及倾点等进行研究。通过对2种AEO_2的气相色谱分析发现,窄分布AEO_2中游离脂肪醇含量更低,EO加合数为1~4的组分含量更高。将2种AES产品的性能进行对比后发现,窄分布AES在倾点、盐增稠能力、泡沫性能、润湿力等方面较常规AES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窄分布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在静态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溶液与纯水搅拌条件下生成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郝成名 刘德俊 +1 位作者 李存磊 李文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09-2114,共6页
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大量生成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此,对其动力学促进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温度为(2±0.1)℃,压力为(6.6±0.1)MPa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60~1350m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 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大量生成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此,对其动力学促进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温度为(2±0.1)℃,压力为(6.6±0.1)MPa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60~1350m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及不同搅拌转速0~800r/min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对两种方式的促进效果进行了对比,并从水合物生成动力学角度对AES及搅拌的促进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ES与搅拌都可以促进液相气过饱和,加速单核生长和多核聚结过程,显著缩短诱导期,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及气体消耗量,但不同的是在水合物生长阶段搅拌仅能促进气相向液相单向移动,AES能够使气液交叉移动,显著降低了气液传质阻力,增加了成核位置,因此AES比搅拌进一步提高了水合物生成速率及气体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搅拌 生成速率 气体消耗量 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益 钱飞 +3 位作者 方银军 张永金 胡学一 夏咏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221,共7页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水生毒性而亟需开发其替代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由于安全性较高,且理化性能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近,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的替代物。以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氯磺酸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了壬基...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水生毒性而亟需开发其替代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由于安全性较高,且理化性能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近,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的替代物。以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氯磺酸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了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其中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5)硫酸钠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9)硫酸钠(5和9分别为其环氧乙烷加成数)的酯化率分别可达90.91%和91.06%。结果表明,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5)硫酸钠水溶液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AES)具有相近的表界面活性。合成产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相当的润湿及泡沫性能,比AES具有更好的润湿、泡沫及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表界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中甲醇
6
作者 余慧 李琼 +3 位作者 武晓剑 杜高裴 王珊 石露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9-1250,共2页
甲醇具有神经毒性,易在人体蓄积,人体过量摄人会造成呕吐、脑水肿,严重者视力衰竭或死亡,日化产品中甲醇多从原料中带人或人为加入,我国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化妆品中甲醇为限用物质,含量不得超过2000mg·kg^-1。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气相色谱法 甲醇 快速测定 《化妆品卫生规范》 神经毒性 日化产品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生产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伟 孙建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作原料,用BALLESTRA SO_3连续硫酸化装置,生产浓度为70%脂肪醇聚氯乙烯醚硫酸钠(简称AES)的工艺过程。对其中的磺化、中和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生产实践证明BALLESTRA SO_3连续硫酸化装置...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作原料,用BALLESTRA SO_3连续硫酸化装置,生产浓度为70%脂肪醇聚氯乙烯醚硫酸钠(简称AES)的工艺过程。对其中的磺化、中和技术作了详细介绍。生产实践证明BALLESTRA SO_3连续硫酸化装置用于生产AES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 硫酸钠 aes
全文增补中
十二烷基硫酸钠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6501复配体系表面活性及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刚森 蔡立芳 +2 位作者 王培义 陈帅 王瑞娟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1-57,共7页
将十二烷基硫酸钠(K_(12))分别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这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不同质量比复配,研究所得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和动态表面张力(DST).结果表明:当K12-... 将十二烷基硫酸钠(K_(12))分别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这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不同质量比复配,研究所得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γ)和动态表面张力(DST).结果表明:当K12-AEO9和K12-6501复配体系质量比分别为1∶1和3∶7时,cmc值最小,分别为0.14 mmol·L^(-1)和0.30 mmol·L^(-1)),此时体系协同效应最好;当K12-AEO9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1时,平衡时间t*最小(1.42 s),表面张力降低速率R1/2最大(14.47 m N·m^(-1)·s^(-1)),此时体系动态表面活性最好;当K12-6501复配体系质量比为3∶7时,R1/2最大(14.25 m N·m^(-1)·s^(-1)),此时体系更易于达到介平衡态,动态表面活性最好.其规律是: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两种复配体系在水表面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减小,表面张力降低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协同效应 动态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贮藏期间AES中二噁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坤华 屈小妮 +3 位作者 葛赞 雷小英 陶华东 李伏益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3-648,660,共7页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中二噁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AES产品中的二噁烷含量与EO数、温度、pH值和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EO数的增加,温度的升高,pH值的增大和时间的...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中二噁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AES产品中的二噁烷含量与EO数、温度、pH值和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EO数的增加,温度的升高,pH值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AES中的二噁烷含量均增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二噁烷含量的影响,影响程度为:EO数>pH值>时间>温度;光照对二噁烷含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二噁烷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AEO15-CTAB微乳模板制备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秦英月 邰燕芳 王传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体系中,正丁醇(NBA)为助剂作用下由过硫酸钾(KPS)引发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共聚,得到粒径在20 nm,分散性较好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微...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微乳体系中,正丁醇(NBA)为助剂作用下由过硫酸钾(KPS)引发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共聚,得到粒径在20 nm,分散性较好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微球。通过乳液的外观、固含量、耐水性、接触角和粒度以及胶膜的红外(IR)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考察了(CTAB/AEO15/SDS)/NBA质量比、CTAB/NBA质量比、St/BA质量比以及KPS用量对乳液及胶膜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最优条件下粒子的形貌、大小和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丙烯酸酯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油乙氧基化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陶永铎 张辉 李秋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对椰子油乙氧基化物-30EO(COE-30)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2)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5)复配的二元体系进行研究,运用非理想溶液理论计算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的组成及二者在混合胶束和混... 对椰子油乙氧基化物-30EO(COE-30)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2)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5)复配的二元体系进行研究,运用非理想溶液理论计算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的组成及二者在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协同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在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显示出较强的协同作用,混合胶束中作用参数|βm|=2~6,混合吸附层中作用参数|βσ|=2~6。3个复配体系在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同时COE-30/AES-2和COE-30/AEC-5体系在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也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乙氧基化物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表面化学性质 协同作用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发泡-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莫来石发泡陶瓷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娜 王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0-333,共4页
以氧化铝微粉为原料,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发泡剂,氯化铵为固化剂,硅溶胶为硅源和结合剂,采用发泡-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莫来石发泡陶瓷。探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发泡剂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以氧化铝微粉为原料,聚丙烯酰胺为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为发泡剂,氯化铵为固化剂,硅溶胶为硅源和结合剂,采用发泡-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莫来石发泡陶瓷。探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发泡剂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5%、3%、3.5%和5%)和烧结温度(1450、1500、1550、1600和1700℃)对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耐压强度、显气孔率以及显微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AES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先降低后增加,显气孔率先升高后降低。当发泡剂加入量为3%(w)时,烧结温度为1450℃时,莫来石相基本未形成。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刚玉和方石英原位反应生成莫来石。发泡剂AES的添加量3%(w)、烧结温度1550℃为发泡陶瓷最优的制备条件。此时,体积密度为0.25 g·cm-3,耐压强度为4.7 MPa,显气孔率为56.4%,800℃下的热导率为0.095 W·m-1·K-1,满足T/CECS 480—2017《发泡陶瓷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中规定的发泡陶瓷保温隔热板Ⅳ型主要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法 溶胶-凝胶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莫来石 发泡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