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二氧化硅气凝胶改性中的应用性能
1
作者 石程 任真 张广良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分别对工业级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和窄分布AEO_(3)在乙醇中的表面性质进行分析,并对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在两种AEO_(3)的乙醇溶液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研究发现,脂肪醇含量对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在AEO_(3)乙... 分别对工业级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和窄分布AEO_(3)在乙醇中的表面性质进行分析,并对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在两种AEO_(3)的乙醇溶液中的润湿性和分散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研究发现,脂肪醇含量对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在AEO_(3)乙醇溶液中的润湿性有明显影响。使用两种AEO_(3)对疏水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改性后发现,可以通过改变AEO_(3)溶液中脂肪醇含量和EO分布调控改性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亲水性。脂肪醇含量越高,亲水性越好;高EO加合数的AEO含量越少,亲水性越差。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窄分布AEO_(3)改性得到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接触角更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窄分布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铝栅CMP中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
2
作者 曹钰伟 王胜利 +5 位作者 罗翀 王辰伟 张国林 梁斌 杨云点 盛媛慧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为了提高高K金属栅结构(HKMG)化学机械拋光(CMP)中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研究酸性环境下(pH=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对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EO9质量分数为0.01%时,铝和... 为了提高高K金属栅结构(HKMG)化学机械拋光(CMP)中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研究酸性环境下(pH=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对铝和多晶硅去除速率选择比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AEO9质量分数为0.01%时,铝和多晶硅的速率选择比最高,达到了3.8,并且改善了铝和多晶硅的CMP后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756、0.324 nm。电化学、XPS、接触角、表面张力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EO9可以在被抛材料Al和多晶硅晶圆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膜,从而通过影响抛光中的机械摩擦作用和化学作用,使抛光材料去除速率减小,并减小了Al和多晶硅晶圆表面的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K金属栅结构 化学机械拋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去除速率 多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配体系泡沫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晓英 台秀梅 +2 位作者 杜志平 毛雪彬 赵慧贤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4-457,共4页
利用Ross—Miles泡沫仪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C12-14E9c)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IC10 EO8)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良好的发泡力,当C12-14E9C与IC10 E08的质量比为6:4,复配体系质量浓度为2g/... 利用Ross—Miles泡沫仪对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C12-14E9c)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IC10 EO8)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良好的发泡力,当C12-14E9C与IC10 E08的质量比为6:4,复配体系质量浓度为2g/L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发泡力最强,且随质量浓度继续增加,泡沫稳定性明显变差;复配体系具有强的抗硬水能力,在水硬度为400mg/kg以下时,体系的发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不随水硬度变化;盐的加入对体系的发泡力基本没有影响,但氯化钠和柠檬酸三钠的加入质量分数为0.5%时就会大大降低体系的泡沫稳定性;温度升高,体系的发泡力增加,泡沫稳定性降低;pH增大,体系的发泡力呈增加趋势,pH〉5时发泡力基本保持不变,pH=3~9时体系的泡沫稳定性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发泡力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与双癸基羟乙基甲基氯化铵复配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英 台秀梅 +3 位作者 杜志平 王国永 赵慧贤 王天壮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1-184,共4页
分别采用表面张力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9C)与双癸基羟乙基甲基氯化铵(DEQ)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和聚集行为。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当AE9C与DEQ的质... 分别采用表面张力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9C)与双癸基羟乙基甲基氯化铵(DEQ)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和聚集行为。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当AE9C与DEQ的质量比为4∶6时,表面的饱和吸附量达到最大(2.15×10-10mol/cm2),极性头基所占的截面积最小(0.77 nm2),表面活性最强;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AE9C与DEQ的质量比大于5∶5时,即使质量分数为10.0%也能形成稳定透明的溶液,且放置1个月不分层;AE9C与DEQ的质量比为4∶6,质量分数为4.0%时,形成的溶液具有一定的黏度,TEM测试发现溶液中存在无规排列的规则棒状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双癸基羟乙基甲基氯化铵 复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永民 牛金平 李秋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4-968,共5页
对合成的不同碳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nESO,EO=3,n=14,16,18)的应用性能及与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的复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AnESO的γcmc分别为36.16mN·m^-1,35.47mN·m^-1和34.85mN·m^-1,A14... 对合成的不同碳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nESO,EO=3,n=14,16,18)的应用性能及与重烷基苯磺酸钠(HABS)的复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AnESO的γcmc分别为36.16mN·m^-1,35.47mN·m^-1和34.85mN·m^-1,A14ESO发泡性较好,A18ESO稳泡性较强,耐钙稳定性分别达到了8700mg/L,9500mg/L和10000mg/L,耐盐性为A18ESO〉A16ESO〉A14ESO;(2)A。ESO与HABS复配可以改善HABS的耐盐性,A。ESO/HABS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ω(AnESO):ω(HABS)约为3:7时最低,达到了3.9×10^-1mN·m^-1,1.4×10^-2mN·m^-1和4.3×10^-3mN·m^-1,A18ESO/HABS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在NaCI含量为0~15000mg·L^-1下均达到10^-3mN·m^-1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重烷基苯磺酸钠 界面张力 耐盐性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复配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樊文俊 杨秀全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37,341,共5页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相对单一组分均有显著提高;当n(AEC... 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复配体系的表面性能、稳定性、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及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相对单一组分均有显著提高;当n(AEC-9)∶n(1231)=1∶1时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γcm c(27.0 mN/m)和cm c(0.140 mmol/L)要明显低于单一组分AEC-9(35.5 mN/m,0.196 mmol/L)和1231(37.0 mN/m,8.77 mmol/L),起泡力(425 mL)、稳泡性(0.99)和润湿性(1.2 min)均显著优于单一组分AEC-9(355 mL,0.89,17.2 min)和1231(365 mL,0.90,2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复配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改性纳米氢氧化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大鹏 杜志平 +1 位作者 赵永红 张广良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7,共3页
以六水硝酸镁、氢氧化钠为原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为改性剂,采用直接沉淀法一步合成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用沉降体积实验确定改性剂的最佳用量为氢氧化镁质量的0.2%,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表观密度对... 以六水硝酸镁、氢氧化钠为原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为改性剂,采用直接沉淀法一步合成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用沉降体积实验确定改性剂的最佳用量为氢氧化镁质量的0.2%,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表观密度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改性剂吸附在氢氧化镁颗粒表面,使氢氧化镁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提高了氢氧化镁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与未改性的氢氧化镁样品相比,改性后纳米氢氧化镁衍射峰主峰强度提高,结晶性更好,团聚程度降低,表观密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表面改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复合体系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龙 宫厚健 +2 位作者 李亚军 张青茹 董明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3,437,共6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5)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并与AES/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SNF)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2 g/LSNF、1.2 g/LAPP5、2.0 g/... 通过室内物理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APP5)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并与AES/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SNF)复合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2 g/LSNF、1.2 g/LAPP5、2.0 g/LAES、50℃条件下,模拟地层水、SNF、APP5、SNF/AES和APP5/AES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50.1%、60.0%、61.2%、64.9%和70.7%,APP5/AES复合体系的稠油采收率最大。AES体系与所用稠油不能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加入0.1 g/LAPP5或SNF后,APP5/AES、SNF/AES复合体系的最低界面张力也未能得到改善,分别为1.40 mN/m和1.43 mN/m。AES加量为2.0 g/L时,复合体系的黏度高于单一聚合物体系,APP5/AES复合体系黏度最大。在50℃、7.34 s-1下,1.6 g/LAPP5/2.0 g/LAES的黏度为32.42 mPa·s。通过界面张力和黏度测定分析发现:与范德华相互作用相比,分子间疏水作用对增强APP5/AES复合体系的黏度贡献更大。APP5/AES复合体系提高稠油采收率主要是通过提高体相黏度,降低油水流度比,而非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分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晓兰 吴惠勤 +2 位作者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烷基碳链分布 乙氧基数(EO数)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钠对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H_2O体系相行为和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红霞 陆用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了Na2 CO3 对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H2 O (LAS/Neodol2 5-9/H2 O)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确认了L1+La与L1+La相界面的存在 ,并得到了不同Na2 CO3 浓度下体系的相图。结果表明 :碳酸钠的加入使L1相和La相缩小 ,H缩小至消失 ,... 研究了Na2 CO3 对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H2 O (LAS/Neodol2 5-9/H2 O)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确认了L1+La与L1+La相界面的存在 ,并得到了不同Na2 CO3 浓度下体系的相图。结果表明 :碳酸钠的加入使L1相和La相缩小 ,H缩小至消失 ,层状分散相扩大 ,但其分散稳定性下降。LAS/Neodol2 5-9混合体系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纯的LAS或Neodo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烷基苯磺酸钠 醇醚 液晶 溶液流变性 相行为 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宏 孙永强 +4 位作者 周婧洁 刘瑜琦 梁慧斌 孙晋源 刘冠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是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丙烯酸通过酯化反应直接合成的,使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物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是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丙烯酸通过酯化反应直接合成的,使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反应物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催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丙烯酸)=1∶3,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用量为1%(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 h,阻聚剂对苯二酚的用量为0.05%(占丙烯酸的质量分数),酯化反应的转化率可达9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已基磺酸钠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42,共4页
采用不加相转移催化剂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反应的新方法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己基磺基琥珀酸混合双酯钠。最佳工艺条件为: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n(顺酐)=1.00∶1.20,于140℃下单酯化反应2.0h,得到产率为100.0%的单酯化产物;n(己醇)... 采用不加相转移催化剂在敞开体系中进行反应的新方法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己基磺基琥珀酸混合双酯钠。最佳工艺条件为:n[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n(顺酐)=1.00∶1.20,于140℃下单酯化反应2.0h,得到产率为100.0%的单酯化产物;n(己醇)∶n(顺酐)=5.0∶1.0,于170℃下双酯化反应2.5h,得到产率为95.4%的双酯化产物;n(亚硫酸氢钠)∶n(顺酐)=1.10∶1.00,加热介质温度为180℃下磺化反应2.75h。测定了所得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表面张力30.5×10-3N/m、临界胶束浓度7.943×10-5mol/L、乳化率3.0min、渗透率3.7s、分散力71.7%、耐硬水性能17min。与磺基琥珀酸双己酯钠盐(DHS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磺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AESS)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在DHSS中引入乙氧基,分散力、乳化力和耐硬水性能均得到了改善,并较单酯钠盐AESS相比,渗透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己基磺基琥珀酸混合双酯钠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合成及性能
13
作者 汪学良 赵地顺 +1 位作者 刘猛帅 任培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27-528,共2页
实验室以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为原料,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醇醚钠中间体,再与2-氯乙基磺酸钠反应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ESO-3)。实验重点优化了磺化反应条件:AEO-3为起始剂,磺化时间4h,反应温度85℃,最终产物收率可达71.5%... 实验室以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3)为原料,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醇醚钠中间体,再与2-氯乙基磺酸钠反应合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AESO-3)。实验重点优化了磺化反应条件:AEO-3为起始剂,磺化时间4h,反应温度85℃,最终产物收率可达71.5%。提纯后产物纯度达98.63%,采用IR光谱和质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ESO-3在25℃时临界胶束浓度为5.43×10-4 mol/L,相应的表面张力为30.26mN/m,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并具有优异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合成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良树 聂长明 +1 位作者 郑裕显 彭国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4,17,共4页
以脂肪醇为原料 ,通过Williamson合成法合成了聚氧乙烯醚加成数n =2、 3、 4的均质醇聚氧乙烯醚 ,并利用羧甲基化法合成了聚氧乙烯醚加成数n =2、 3、 4的均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经减压蒸馏提纯 ,薄层色谱显示均为单一斑点。综合... 以脂肪醇为原料 ,通过Williamson合成法合成了聚氧乙烯醚加成数n =2、 3、 4的均质醇聚氧乙烯醚 ,并利用羧甲基化法合成了聚氧乙烯醚加成数n =2、 3、 4的均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经减压蒸馏提纯 ,薄层色谱显示均为单一斑点。综合表面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当脂肪基的碳链长度相同时 ,随着聚氧乙烯醚加成数的增加 ,均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盐的表面活性增加 :当聚氧乙烯醚加成数相同时 ,随着脂肪基的碳链长度的增加 ,均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盐的表面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 均质 威廉森合成法 羧甲基化法 性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的合成及性能
15
作者 郑帼 赵爽 吴波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6,共7页
为探究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AECNa)的最佳合成工艺,采用羧甲基化法,以十二醇聚氧乙烯醚(AEO)、氯乙酸钠、氢氧化钠为反应物在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合成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AEO转化率和A... 为探究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AECNa)的最佳合成工艺,采用羧甲基化法,以十二醇聚氧乙烯醚(AEO)、氯乙酸钠、氢氧化钠为反应物在催化剂催化的条件下合成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AEO转化率和AECNa产率的影响,并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仪对反应产物进行表征。得到AECNa合成的最优化条件为:第1步碱化反应的原料摩尔比n(AEO)∶n(NaOH)=1∶0.9,温度为110℃,时间为1.5 h;第2步羧甲基化的摩尔比n(AEO)∶n(ClCH2COONa)=1∶1.5,反应温度为90℃,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投入总质量的0.05%,最终产物收率为93.7%。对AECNa乳液粒径、润湿性、分散性和抗静电性的测试结果表明:AECNa的乳液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0.073μm,乳液的表面张力为23.9 mN/m;AECNa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抗静电性,可明显改善短切高强高模维纶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性;同时,其可将涤纶短纤维的比电阻降低至9.8×10^6Ω·cm,说明AECNa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性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醇聚氧乙烯醚乙酸钠 羧甲基化 催化剂 分散性 抗静电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分布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明慧 孙永强 +2 位作者 刘伟 郭建国 刘晓东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7-399,403,共4页
分别对工业化的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2)和窄分布AEO_2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对以2种AEO_2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润湿性能以及倾点等进行研究。通过对2种AEO_2的气相色谱分析... 分别对工业化的常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2)和窄分布AEO_2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对以2种AEO_2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润湿性能以及倾点等进行研究。通过对2种AEO_2的气相色谱分析发现,窄分布AEO_2中游离脂肪醇含量更低,EO加合数为1~4的组分含量更高。将2种AES产品的性能进行对比后发现,窄分布AES在倾点、盐增稠能力、泡沫性能、润湿力等方面较常规AES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窄分布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在静态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溶液与纯水搅拌条件下生成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成名 刘德俊 +1 位作者 李存磊 李文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09-2114,共6页
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大量生成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此,对其动力学促进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温度为(2±0.1)℃,压力为(6.6±0.1)MPa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60~1350m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 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快速大量生成是天然气水合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此,对其动力学促进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温度为(2±0.1)℃,压力为(6.6±0.1)MPa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60~1350mg/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以及不同搅拌转速0~800r/min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对两种方式的促进效果进行了对比,并从水合物生成动力学角度对AES及搅拌的促进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ES与搅拌都可以促进液相气过饱和,加速单核生长和多核聚结过程,显著缩短诱导期,提高水合物生成速率及气体消耗量,但不同的是在水合物生长阶段搅拌仅能促进气相向液相单向移动,AES能够使气液交叉移动,显著降低了气液传质阻力,增加了成核位置,因此AES比搅拌进一步提高了水合物生成速率及气体消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搅拌 生成速率 气体消耗量 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复配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宏伟 张炜婕 +4 位作者 郭洺伽 杜琳娟 王锋涛 张彩霞 石晓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7-519,524,共4页
考察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复配体系的稳定性、表面性能、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稳定性良好,在28%质量浓度范围内为均匀透明的溶液;复配体系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在m(CAB-35)∶m(AE... 考察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AEC-9)复配体系的稳定性、表面性能、泡沫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稳定性良好,在28%质量浓度范围内为均匀透明的溶液;复配体系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在m(CAB-35)∶m(AEC-9)=8∶2时,临界胶束浓度为最小值52.95 mg/L,最小表面张力26.4 mN/m,表面的饱和吸附量达到最大(7.19×10^(-6)mol/m^2),极性头基所占的截面积最小(0.23×10^(-18)m^2)。在此比例下,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最高,同时发泡能力、稳泡性和润湿性也达到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复配体系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中甲醇
19
作者 余慧 李琼 +3 位作者 武晓剑 杜高裴 王珊 石露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49-1250,共2页
甲醇具有神经毒性,易在人体蓄积,人体过量摄人会造成呕吐、脑水肿,严重者视力衰竭或死亡,日化产品中甲醇多从原料中带人或人为加入,我国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化妆品中甲醇为限用物质,含量不得超过2000mg·kg^-1。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酸钠 气相色谱法 甲醇 快速测定 《化妆品卫生规范》 神经毒性 日化产品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β-CD降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紫外光谱的影响
20
作者 姜怡 石东坡 +3 位作者 吴浩 李赓 朱生华 王齐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30,共6页
在SLDED(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与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合水溶液中,AEO-7可对紫外光谱法检测SLDED产生明显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水溶液中AEO-7的浓度为1.000 mmol/L时,0.200 mmol/L SLDED的吸光度由1.527降为1.409。同时,... 在SLDED(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与AEO-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复合水溶液中,AEO-7可对紫外光谱法检测SLDED产生明显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当复合水溶液中AEO-7的浓度为1.000 mmol/L时,0.200 mmol/L SLDED的吸光度由1.527降为1.409。同时,AEO-7还会降低SLDED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_(cmc)),当AEO-7的浓度分别为0.400、1.000 mmol/L时,SLDED的c_(cmc)由纯水中的0.320 mmol/L分别降低至0.317、0.289 mmol/L。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HP-β-CD(羟丙基-β-环糊精)能有效消除AEO-7对SLDED检测结果的干扰作用,在复配体系中按n(SLDED)∶n(HP-β-CD)=1∶2加入HP-β-CD后,复配体系中SLDED的检测准确度明显提高。综合红外光谱表征与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的结果,可推测出SLDED分子进入HP-β-CD分子空腔,并形成n(SLDED)∶n(HP-β-CD)为1∶2的包结物,是HP-β-CD消除AEO-7对SLDED的干扰以及阻断SLDED分子形成胶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羟丙基-Β-环糊精 紫外光谱 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