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吴金川 白鹏 +1 位作者 宋宝东 屠雨恩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7-319,共3页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并研究了脂肪醇碳原子数及氧丙烯聚合数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脂肪醇烷基碳原子数或氧丙烯聚合数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减小而最低表面张力增大。当氧丙烯聚合数小于10时,烷...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并研究了脂肪醇碳原子数及氧丙烯聚合数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脂肪醇烷基碳原子数或氧丙烯聚合数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减小而最低表面张力增大。当氧丙烯聚合数小于10时,烷基碳原子数为12时润湿力最佳;当氧丙烯聚合数大于10时,润湿力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润湿力随氧丙烯聚合数的增加有一最佳值,对应的氧丙烯聚合数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随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 聚氧丙烯 表面活性剂 琥珀酸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醚磺酸盐水溶液与烷烃之间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贺伟东 葛际江 +3 位作者 仉莉 吴芳 李光辉 张贵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3,11,共5页
测定了30℃时不同条件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AES系列)和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磺酸盐(APS系列)与正辛烷、正癸烷和正十二烷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APS比AES具有更好的界面活性,用HLB值基团计算法证明了这一结论;疏水基链长的APS对于长... 测定了30℃时不同条件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AES系列)和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磺酸盐(APS系列)与正辛烷、正癸烷和正十二烷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APS比AES具有更好的界面活性,用HLB值基团计算法证明了这一结论;疏水基链长的APS对于长链烷烃有较好的选择性,疏水基链短的APS对于链较短的烷烃有较好的选择性;同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最佳盐含量与烷烃碳数ACN有明显的对应关系;APS、AES水溶液的最佳矿化度均较高,在低矿化度条件下不易与烷烃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脂肪醇聚氧乙烯磺酸盐 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磺酸盐 正构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氧乙烯脂肪醇醚磺酸盐的合成和表面活性 被引量:36
3
作者 石明理 丁兆云 王仲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341-1343,共3页
多氧乙烯脂肪醇醚硫酸盐(AES)是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末端基是硫酸酯基(C-O-SO3-),在水溶液中会慢慢水解,而磺酸基(C-O-SO3-)则不易水解,Dahanyake等制备了含有一个氧乙基的脂肪醇醚磺酸盐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本... 多氧乙烯脂肪醇醚硫酸盐(AES)是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末端基是硫酸酯基(C-O-SO3-),在水溶液中会慢慢水解,而磺酸基(C-O-SO3-)则不易水解,Dahanyake等制备了含有一个氧乙基的脂肪醇醚磺酸盐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本文研究了引入多个氧乙基的同类化合物R(OCH2CH2),SO3Na(R=C12-16烷基;n=1,2,3)的合成和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氧乙烯 脂肪醇 磺酸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醚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永民 牛金平 李秋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256,276,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工艺路线:卤化脂肪醇醚法、烯基加成法、丙烷磺内酯法、羟乙基磺酸钠法、脂肪醇醚硫酸酯盐转化法和氯乙基磺酸钠法等合成脂肪醇醚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工作,并从反应路线、产率、原料性能及工艺流程等方面进... 综述了国内外不同工艺路线:卤化脂肪醇醚法、烯基加成法、丙烷磺内酯法、羟乙基磺酸钠法、脂肪醇醚硫酸酯盐转化法和氯乙基磺酸钠法等合成脂肪醇醚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工作,并从反应路线、产率、原料性能及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讨论了各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业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磺酸盐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丙烯醚对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芳 罗辉 +3 位作者 任玉飞 范维玉 梁明 南国枝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2,共5页
研究开发适于在超临界CO_2中形成稳定胶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降低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技术关键。采用下悬滴法,研究超临界CO_2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利用直线外推法计算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丙烯醚以及醇类助剂对... 研究开发适于在超临界CO_2中形成稳定胶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降低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技术关键。采用下悬滴法,研究超临界CO_2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利用直线外推法计算CO_2驱最小混相压力。考察了脂肪醇聚氧丙烯醚以及醇类助剂对CO_2/Oil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规律,并确定其最佳用量。结果表明:月桂醇聚氧丙烯醚可大幅度降低超临界CO_2/Oil最小混相压力,随着用量的增加,超临界CO_2/Oil最小混相压力先减小后略微增大,且存在最优值;助剂乙醇可以进一步降低超临界CO_2/Oil最小混相压力,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超临界CO_2/Oil之间的最小混相压力先减小后略微增大;随着醇类助剂碳链长度的增加,超临界CO_2/Oil混相压力先减小后增大,乙醇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脂肪醇聚氧丙烯 最小混相压力 醇类助剂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碱-桩西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娜 刘海涛 +2 位作者 付欣 刘高文 张贵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壬基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二壬基酚为原料,合成了氧丙烯平均链节数为5.01的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DNPPS).界面张力测定表明:DNPPS/桩西稠油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0.13mN/m,比以壬基酚为原料合成的具有相似氧乙烯链节的其他非离子... 以壬基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二壬基酚为原料,合成了氧丙烯平均链节数为5.01的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DNPPS).界面张力测定表明:DNPPS/桩西稠油的动态界面张力平衡值为0.13mN/m,比以壬基酚为原料合成的具有相似氧乙烯链节的其他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动态平衡界面张力都低.为进一步降低DNPPS/桩西稠油的界面张力,将DNPPS与碳酸钠进行了复配.发现当体系中Na2CO3与DNPPS质量比为10∶1左右时,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在Na2CO3质量分数为0.1%的复配体系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0.010%的DNPPS,可使界面张力降低到10-4mN/m以下.研究对稠油化学驱有指导意义,也为二壬基酚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壬基酚聚氧丙烯磺酸盐(DNPPS) 表面活性剂 稠油化学驱 超低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及其与脂肪醇醚磺酸盐复配体系的耐盐性能和界面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任翠翠 牛金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8-1232,共5页
通过对胜利馏分油的磺化制得一种石油磺酸盐(PS),并对其与不同碳链脂肪醇醚磺酸盐(AnESO,EO=3,n=1214,16,18)复配体系的耐盐(NaCl、CaCl2)性能和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S耐盐性能较差,当NaCl质量浓度达到30 g/L或CaCl2质量... 通过对胜利馏分油的磺化制得一种石油磺酸盐(PS),并对其与不同碳链脂肪醇醚磺酸盐(AnESO,EO=3,n=1214,16,18)复配体系的耐盐(NaCl、CaCl2)性能和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S耐盐性能较差,当NaCl质量浓度达到30 g/L或CaCl2质量浓度达到0.15 g/L时,即有沉淀生成,且与胜利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值较高(≥10-1 mN/m)。(2)将PS和AnESO以m(PS)∶m(AnESO)=9∶1复配,复配体系的耐盐性能均明显提高。其中PS/A18ESO复配性能最好,复配体系NaCl质量浓度能达到80 g/L,CaCl2质量浓度则达到2.4 g/L;而且界面张力在一定NaCl和CaCl2含量下可以降至10-2 mN/m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脂肪醇磺酸盐 耐盐性能 界面张力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醇聚氧化烯烃醚琥珀酸单酯磺酸盐的表面活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金川 何志敏 屠雨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
合成了一系列十四醇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盐,比较了其临界胶束浓度、润湿力。
关键词 脂肪醇 琥珀酸酯磺酸盐 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PPS-胺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娜 刘海涛 +3 位作者 刘晓玲 吴芳 仉莉 葛际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化学驱中加入碱会导致地层结垢等问题。为了既能发挥碱高效的协同作用,又减轻含碱复合驱油体系对地层的伤害,同时考虑到小分子有机胺碱性较强、成本较低等因素,本文报道了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DNPPS)分别与甲基胺、三甲胺和三乙胺... 化学驱中加入碱会导致地层结垢等问题。为了既能发挥碱高效的协同作用,又减轻含碱复合驱油体系对地层的伤害,同时考虑到小分子有机胺碱性较强、成本较低等因素,本文报道了二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DNPPS)分别与甲基胺、三甲胺和三乙胺有机碱复配形成的表面活性剂/碱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各DNPPS/有机碱体系与桩西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单一的有机胺或DNPPS与桩西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均较高;而在DNPPS/有机胺复配体系中,甲基胺与低浓度DNPPS复配即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且随甲基胺质量分数增加,有机胺复配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DNPPS浓度范围也逐渐增大。三甲胺体系与三乙胺体系相似,当有机胺的质量分数大于某一数值后,动态界面张力明显下降后再上升,最终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壬基酚聚氧丙烯磺酸盐 甲基胺 三甲胺 三乙胺 有机碱 复配 协同效应 超低界面张力 桩西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CO_2驱混相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芳 罗辉 +3 位作者 范维玉 梁明 钱成多 南国枝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3,284,共5页
为揭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油/CO_2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MMP)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界面流变仪,采用下悬滴法,研究了温度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超临界CO_2/油界面张力和MMP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_2/油界... 为揭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油/CO_2界面张力和最小混相压力(MMP)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界面流变仪,采用下悬滴法,研究了温度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超临界CO_2/油界面张力和MMP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_2/油界面张力和MMP逐渐增大,月桂醇聚氧丙烯醚(C12PO6)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的幅度先增大后减小,60℃时的降幅最大(25.6%)。直链脂肪醇碳数由12增至18时,超临界CO_2/油MMP逐渐增加,C12PO6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的效果最好。聚氧丙烯醚基团(亲CO_2端)降低界面张力和CO_2驱混相压力的效果好于聚氧乙烯醚基团。随聚氧丙烯醚聚合度增加,超临界CO_2/油MMP先降低后增加,聚合度为6时的MMP最小(13.22 MPa)。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效果最好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为碳十二醇聚氧丙烯醚-6(C12PO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丙烯 最小混相压力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沉积抑制剂和清除剂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赵凤兰 鄢捷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2,309,共4页
根据溶液对350nm紫外光的相对吸收率测定加入抑制剂引起的渤海SZ36 1油田稠油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的浓度变化,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率。加量为8mg/L时的室温抑制率,YZ 06高达52%,油酸正丁酯为18%,其余(十二烷基苯磺... 根据溶液对350nm紫外光的相对吸收率测定加入抑制剂引起的渤海SZ36 1油田稠油沥青质甲苯/正庚烷溶液中沥青质的浓度变化,评价抑制剂对沥青质沉积的抑制率。加量为8mg/L时的室温抑制率,YZ 06高达52%,油酸正丁酯为18%,其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丙三醇、DA 80)在30%左右;抑制率随加量增大而增大,DA 80在加量24mg/L时达80%,YZ 06在加量32mg/L时达100%。YZ 06和DA 80为工业品抑制剂,分别含有正电性聚醚多元醇和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在60℃用正庚烷沉淀出含胶质的沥青质,与去油油砂粉混合,模拟井下沥青质沉积物。在室温下,甲苯和二甲苯在2h内可将其中的沥青质完全溶解;L 01的室温溶解率随用量增大而增大,用量为200mL/g(含胶质沥青质)时达83 8%,用量75mL/g时溶解率随温度升高(20~80℃)而增大。在室温下甲苯和二甲苯的溶解率最高(78 1%和74 7%),L 01和L 02分别为53 5%和40 4%。L 01和L 02为工业品有机垢清除剂,除甲苯二甲苯混合物和分散剂外,还含有降粘剂、石油磺酸盐(L 01)或盐酸、乳化剂(L 02)等,综合性能良好。图2表5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 抑制剂 清除剂 十二烷基苯磺酸 木质素磺酸盐 油酸正丁酯 聚氧丙烯 多元醇 石油磺酸盐 抑制率 溶解率 浓度变化 聚氧乙烯 温度升高 综合性能 正庚烷 工业品 二甲苯 增大 室温 吸收率 紫外光 丙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欠平衡泡沫钻井液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留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共3页
针对欠平衡泡沫钻井时可能遇到的高温、高浓度地层盐水和油类物质污染问题,研究出了高性能泡沫钻井液体系,并评价了该体系的泡沫性能以及抗高温、耐盐和油类物质污染性能。该体系是以抗高温、耐盐和起泡能力强的烷基甘油基醚磺酸盐类表... 针对欠平衡泡沫钻井时可能遇到的高温、高浓度地层盐水和油类物质污染问题,研究出了高性能泡沫钻井液体系,并评价了该体系的泡沫性能以及抗高温、耐盐和油类物质污染性能。该体系是以抗高温、耐盐和起泡能力强的烷基甘油基醚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AGS-8、AGS-10和茶皂素按质量比为4∶6∶5复配得到的AGSS起泡剂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加入2%的黏土和0.3%FA367-Ⅱ而得。实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泡沫钻井液体系具有起泡能力强、泡沫稳定的性能,并表现出良好的抗高温、耐盐和抗柴油污染能力强的特点,可有效阻止欠平衡泡沫钻井时因事故停泵而引起钻屑沉降卡钻等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钻井液 起泡剂 欠平衡钻井 脂肪醇甘油基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