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研究——脂肪酸标志法
被引量:
10
1
作者
许强
杨红生
+1 位作者
王红
高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4,共7页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藻脂肪酸标志16:1/16:0(相对质量分数比,下同)从0.91降至0.45,表明扇贝硅藻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18:1n-9比值从0.31升至0.90,奇数碳、支链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从2.15%升至3.28%,表明扇贝细菌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绿藻脂肪酸标志Σ(18:2n-6+18:3n-3)质量分数从2.78%升至5.77%,表明大型绿藻来源有机质饵料比例逐渐上升。栉孔扇贝脂肪酸组成中较高比例的DHA表明扇贝摄取了富含DHA的有机质,如鞭毛藻类、微型浮游动物等。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很可能是由水体中潜在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标志法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食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脂肪酸标志法的不同海区合浦珠母贝的摄食差异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亚男
张博
+3 位作者
姜松
刘宝锁
黄桂菊
喻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南新村和黎安、广东徐闻和雷州、广西白龙和营盘6个海区养殖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或陆生植物颗粒、褐藻类及细菌等都可能是合浦珠母贝的食...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南新村和黎安、广东徐闻和雷州、广西白龙和营盘6个海区养殖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或陆生植物颗粒、褐藻类及细菌等都可能是合浦珠母贝的食物来源。其中新村的食物组成中大型绿藻或陆生植物脂肪酸标志物∑[C_(18∶2)(n-6)+C_(18∶3)(n-3)]相对质量分数高达4.64%,较其他地点差异显著。黎安的细菌脂肪酸标志物[C_(18∶1)(n-7)/C_(18∶1)(n-9)为1.29,Odd&br FAs达4.21%]优势于其他地区。雷州的硅藻脂肪酸标志物[C_(16∶1)(n-7)/C_(16∶0)=1.06和DHA/EPA=1.13]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白龙地区贝体中褐藻类脂肪酸标志物[C_(20∶4)(n-6)为9.08%]较其他地区差异显著。新村、黎安、徐闻、白龙和营盘的鞭毛藻类或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物(DHA)均高于雷州,并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饵料组成与其栖息环境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食物来源
脂肪酸标志法
珍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脂肪酸标志法研究池塘悬浮颗粒物及附着基附着物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乘
高勤峰
+1 位作者
高永刚
李卫东
《河北渔业》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着基附着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二者对刺参食物来源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悬浮颗粒物的主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硅藻、褐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附着基附着物的重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比悬浮颗粒物、附着基及刺参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附着基附着物对刺参的食物组成有重要的贡献,悬浮颗粒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附着基
刺参
生物组成
脂肪酸标志法
食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研究——脂肪酸标志法
被引量:
10
1
作者
许强
杨红生
王红
高菲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999012012)
国家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9A02)
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AA100304)
文摘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藻脂肪酸标志16:1/16:0(相对质量分数比,下同)从0.91降至0.45,表明扇贝硅藻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18:1n-9比值从0.31升至0.90,奇数碳、支链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从2.15%升至3.28%,表明扇贝细菌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绿藻脂肪酸标志Σ(18:2n-6+18:3n-3)质量分数从2.78%升至5.77%,表明大型绿藻来源有机质饵料比例逐渐上升。栉孔扇贝脂肪酸组成中较高比例的DHA表明扇贝摄取了富含DHA的有机质,如鞭毛藻类、微型浮游动物等。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很可能是由水体中潜在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所导致。
关键词
脂肪酸标志法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食物来源
Keywords
fatty acid biomarker
Chlamysfarreri
food source
分类号
Q493.5 [生物学—生理学]
Q547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脂肪酸标志法的不同海区合浦珠母贝的摄食差异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亚男
张博
姜松
刘宝锁
黄桂菊
喻达辉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3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525)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8)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1201A08,A201301A02,A201301A08,B201300B08)
文摘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海南新村和黎安、广东徐闻和雷州、广西白龙和营盘6个海区养殖的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或陆生植物颗粒、褐藻类及细菌等都可能是合浦珠母贝的食物来源。其中新村的食物组成中大型绿藻或陆生植物脂肪酸标志物∑[C_(18∶2)(n-6)+C_(18∶3)(n-3)]相对质量分数高达4.64%,较其他地点差异显著。黎安的细菌脂肪酸标志物[C_(18∶1)(n-7)/C_(18∶1)(n-9)为1.29,Odd&br FAs达4.21%]优势于其他地区。雷州的硅藻脂肪酸标志物[C_(16∶1)(n-7)/C_(16∶0)=1.06和DHA/EPA=1.13]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白龙地区贝体中褐藻类脂肪酸标志物[C_(20∶4)(n-6)为9.08%]较其他地区差异显著。新村、黎安、徐闻、白龙和营盘的鞭毛藻类或原生动物脂肪酸标志物(DHA)均高于雷州,并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饵料组成与其栖息环境息息相关。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食物来源
脂肪酸标志法
珍珠质量
Keywords
Pinctada fucata
food source
fatty acid biomarker
quality of pearl
分类号
S968.31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脂肪酸标志法研究池塘悬浮颗粒物及附着基附着物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乘
高勤峰
高永刚
李卫东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荣成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河北省唐山市海都海洋食品有限公司
出处
《河北渔业》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657
31372549)
文摘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着基附着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二者对刺参食物来源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悬浮颗粒物的主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硅藻、褐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附着基附着物的重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比悬浮颗粒物、附着基及刺参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附着基附着物对刺参的食物组成有重要的贡献,悬浮颗粒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来源之一。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附着基
刺参
生物组成
脂肪酸标志法
食物来源
分类号
S968.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研究——脂肪酸标志法
许强
杨红生
王红
高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脂肪酸标志法的不同海区合浦珠母贝的摄食差异研究
沈亚男
张博
姜松
刘宝锁
黄桂菊
喻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脂肪酸标志法研究池塘悬浮颗粒物及附着基附着物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
张乘
高勤峰
高永刚
李卫东
《河北渔业》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