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A-FAB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健 罗玉柱 +3 位作者 胡江 成述儒 杨果 刘秀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7,共6页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属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FABPs)成员,参与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内脂肪浓度,进而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IMF),因此A-FABP可作为影响IMF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Bos gr...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属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FABPs)成员,参与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内脂肪浓度,进而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IMF),因此A-FABP可作为影响IMF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A-FABP基因部分第3内含子、第4外显子及部分3'-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检测区域分子遗传特征。结果表明,3类群牦牛引物扩增区域发现5种等位基因A-E;同普通牛A-FABP基因序列比对发现6处SNPs,其中第4外显子区存在c.4222A>G的同义突变;3'-UTR区c.*94T>A只存在于牦牛群体,是其区别于普通牛的遗传特征之一。各等位基因在群体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天祝白牦牛只发现3种等位基因,而青海牦牛发现4种等位基因,这可能与牦牛类群的地域分布及选育程度有关。3类群牦牛A-FABP基因检测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PIC为0.29~0.36),有效等位基因数较高,可作为潜在的牦牛肉质性状分子标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PCR-SSCP SN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油鸡和矮脚鸡心脏型、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叶满红 曹红鹤 +3 位作者 文杰 李宏滨 陈继兰 赵桂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2-426,共5页
根据不同物种间同一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保守性及相似性,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鸡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序列;根据已经发表的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 FABP)基因m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根据不同物种间同一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保守性及相似性,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鸡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序列;根据已经发表的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 FABP)基因m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鸡A FABP基因第三内含子序列。选用HhaⅠ、HaeⅢ、HinfⅠ、BamHⅠ、EcoRⅠ、PstⅠ、XmnⅠ和HindⅢ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分别进行单酶切,发现H 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HhaⅠPCR RFLP及A FABP基因第三内含子HinfⅠPCR RF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矮脚鸡 心脏型 脂肪型 脂肪酸 蛋白基因 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特异性引物 内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颈雉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遗传特性研究
3
作者 吴琼 邢秀梅 +1 位作者 荣敏 杨福合 《特产研究》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环颈雉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多态性,探索中国环颈雉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遗传特性,为中国环颈雉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中国环颈雉群体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4个位点上均检测出多态性,存在...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环颈雉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多态性,探索中国环颈雉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遗传特性,为中国环颈雉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中国环颈雉群体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4个位点上均检测出多态性,存在3种基因型,分布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得到16种单倍型、21种复合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颈雉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龚道清 张红 +3 位作者 顾志良 张军 段修军 赵旭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6,共5页
根据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鸭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475 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包含部分外显子2、3和完整的内含子2序列,与鸡、鹅、猪的A-FABP基因分别有84%、94%和77%的... 根据鸡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鸭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475 bp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包含部分外显子2、3和完整的内含子2序列,与鸡、鹅、猪的A-FABP基因分别有84%、94%和77%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又设计3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引物P3在樱桃谷鸭、山麻鸭等品种中发现4处单碱基突变,分别为:241处“A-T”突变;243处的“T-C”突变;258处的“T-C”突变;299处的“C-T”突变。这些点突变共产生了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分布在各鸭品种间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克隆 测序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4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严丽梅 梁秋艳 +5 位作者 许金华 吴建勇 王荣姣 于潇华 徐竞鸥 欧和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 目的探讨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调节作用分子机制及其对脂肪特异性基因——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icroRNAs微阵列分析法筛选和鉴定3T3-L1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构建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的高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观察脂肪相关性microRNAs对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检测FABP4蛋白及其mR-NA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microRNA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其中35个microRNAs下调,miR-24最明显;17个microRNAs上调,miR-21最明显;用不同脂肪相关性microRNAs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并高表达后,发现miR-24明显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而miR-21则无影响;miR-24明显抑制FABP4蛋白表达,但对其mRNA无影响,miR-21对FABP4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没有影响。结论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脂肪细胞分化相关性microRNAs;miR-24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其脂肪特异蛋白FABP4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3T3-L1前体脂肪细胞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 糖尿病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在湖北白猪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梅书棋 彭先文 +4 位作者 李勇 程妮 宋忠旭 周平华 宋光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主要为dd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947;(3)在Msp Ⅰ-RFLP位点上,主要为aa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5。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H-FABP基因在湖北白猪中的遗传变异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和该分子标记在湖北白猪育种中的应用,开展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及优质猪配套组合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湖北白猪 PCR-RFLP 肌内脂肪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立祥 邹增丁 +2 位作者 苏建明 章怀云 肖调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物种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DNA文库中扩增出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定向克隆于表达质粒载体pET32A中构建成pET32A-FABP重组... 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其他物种的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DNA文库中扩增出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定向克隆于表达质粒载体pET32A中构建成pET32A-FABP重组体,将重组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终浓度1 mmol·L-1的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与阴性对照相比,阳性克隆在分子量33 kDa处有1条明显的蛋白带,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经光密度分析可知,目的蛋白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49.5%.这为进一步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生物学特性以及FABP基因对脂肪代谢调控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编码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及克隆 被引量:8
8
作者 冯新港 余新炳 +1 位作者 李焱 刘彦文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位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位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亚克隆至中间载体pUC18中,然后走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RT-PCR特异性扩增出SjFABPc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440hp;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UC-SjFABPc和pCD-SjFABPc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RT-PCR扩增的SjFABPc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村合;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jFABPc。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DNA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脂肪酸结合蛋白 RT-PCR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石玉荣 周海艳 章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及载脂蛋白E(ApoE)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别检测T2DM并发CHD组及T2DM非CHD组FABP2、ApoE基因型,并检测T2DM并发CHD组不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及载脂蛋白E(ApoE)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技术分别检测T2DM并发CHD组及T2DM非CHD组FABP2、ApoE基因型,并检测T2DM并发CHD组不同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T2DM并发CHD组FABP2A/T突变频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TG、TC、LDL-C浓度升高,血HDL-C浓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并CH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ε4等位基因携带者与ε3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TC、LDL-C浓度升高,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BP与ApoE基因连锁分析,FABP2T基因和ApoEε4基因连锁时,T2DM并发CHD的几率增加(P<0.05)。结论FABP2T基因及ApoE/ε4等位基因增高T2DM并发CHD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载脂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凯特黑牛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仕全 董雅娟 +2 位作者 柏学进 牛召珊 杨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5-148,共4页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 肉质性状与肌内脂肪含量紧密相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作为影响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之一,成为布莱凯特黑牛分子育种改善肉质性状的研究重点。作者就H-FABP对脂肪酸转运的调控机理、H-FABP基因定位和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在不同畜禽上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为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布莱凯特黑牛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基因 肌内脂肪含量 布莱凯特黑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山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大为 赵欣 +3 位作者 赵淑颖 杨春蕾 李玉鹏 马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15,共6页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是一种15 kDa的蛋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FABP3启动子序列,通过缺失分析构建了5个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双荧...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是一种15 kDa的蛋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FABP3启动子序列,通过缺失分析构建了5个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ABP3缺失片段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从奶山羊基因组中克隆得到2109 bp FABP3基因启动子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985 bp),与牛(KJ649748.1)、猪(HM591296.1)和人(NG047049.1)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0%、75.08%。经转录因子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含有潜在的TATA框(TATA-box)、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肝X受体反应元件(LXRE)、雌激素受体(ER)及两个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1632 bp和-189 bp。缺失突变研究发现,启动子片段-1801~+124活性最高,同时这一片段含有两个CREB结合位点,而当缺失至-80位点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这一片段不包含CREB结合位点。表明CREB可能参与调控FABP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FABP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 启动子 基因克隆 西农萨能奶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单体中 汪以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7-28,共2页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是肌内脂肪的候选基因,它能影响肌内脂肪(IMF)的含量,对畜禽的肉质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畜禽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对非诺贝特降血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晓彤 王振辉 +5 位作者 杜欣 董明纲 侯丽娟 刘洁 王健 周建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A54T多态性对非诺贝特降血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47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HhaⅠ酶切、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IFABP基因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血清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基因A54T多态性对非诺贝特降血脂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47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HhaⅠ酶切、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IFABP基因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4周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酯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FABP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为:A/A0·47,A/T0·37,T/T0·16;54A、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5,0·35。服药前各组基因型携带者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服药4周后,A54A、A54T基因型携带者TC、TG、LDL-C、apoB水平显著下降(P<0·01),HDL-C、apoAⅠ水平显著升高(P<0·01),总有效率达97%、95%;T54T基因型携带者TG水平显著降低(P<0·05),TC、LDL-C、HDL-C、apo AⅠ、apo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38%。T54T与A54A、A54T基因型相比,非诺贝特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54A、A54T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F-ABP基因多态性与非诺贝特降血脂作用的疗效有关,纯合子T54T基因型可能对非诺贝特疗效有较强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多态性 高脂血症 非诺贝特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杰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热休克蛋白 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基因表达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分析
15
作者 陈小波 廖国周 +1 位作者 花群义 葛长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8-380,共3页
根据GeneBank发表的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 bindingprotein,H-FAB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腰大肌中提取总RNA,对H-FABP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124bp的条带,回收纯... 根据GeneBank发表的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acid bindingprotein,H-FAB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腰大肌中提取总RNA,对H-FABP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124bp的条带,回收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质粒载体中,然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与GeneBank中报道的H-FABP基因比较后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它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100%,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RT-PCR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凯特黑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16
作者 赵仕全 董雅娟 +3 位作者 柏学进 牛召珊 杨莉 张新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5,共4页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 利用PCR-SSCP方法测定96头布莱凯特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内含子2的部分序列多态性,并对含有多态序列的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引物1、3的扩增序列不存在多态性,引物2、4的扩增序列存在多态性;引物2在内含子第323位点处存在G→A突变,在群体中产生了AA、A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48、0.146、0.40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5,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经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引物4在内含子2第872位点处存在C→G的突变,产生了HH、Hh、hh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4、0.417、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7,为中度多态(0.25<PIC<0.5),经χ2检验该位点基因型频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凯特黑牛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新星 连林生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年第4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主效基因 猪心脏 H-FABP基因 肉质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肌内脂肪 I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
18
作者 吴洁 钟敏 邹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针对3T3-L1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microRNA表达载体,研究沉默A-FABP基因的表达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A-FABP基因的microRNA表达载体转染3T3-L1脂肪细胞后... 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针对3T3-L1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microRNA表达载体,研究沉默A-FABP基因的表达对脂肪细胞合成甘油三酯及脂联素分泌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A-FABP基因的microRNA表达载体转染3T3-L1脂肪细胞后,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 FABP mRNA及蛋白表达。建立A-FABP基因沉默细胞模型,0.5 mmol/L游离脂肪酸和成熟脂肪细胞共孵育24 h,分为对照组、脂肪酸组、RNAi组、RNAi+脂肪酸组。ELISA法分别检测甘油三酯及脂联素水平,RT PCR法检测脂肪细胞A-FABP及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 microRNA表达载体转染脂肪细胞后,能显著抑制A-FABP mRNA和蛋白表达。随着脂肪酸浓度的升高,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合成明显增加,脂联素分泌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和脂肪酸组比较,RNAi组和RNAi+脂肪酸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阻断A-FABP基因有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脂细胞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甘油三酯类 脂联素 基因表达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基因与肌内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姜增固 王敏奇 洪作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20-21,24,共3页
关键词 心脏 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 肌内脂肪含量 生物学功能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芮铭 孟博 +1 位作者 曹中赞 栾新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2,共4页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或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能结合多种疏水性化合物,在脂肪和卵巢组织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作用于卵巢组织中,对于禽类产蛋中脂肪酸的沉积...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或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能结合多种疏水性化合物,在脂肪和卵巢组织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作用于卵巢组织中,对于禽类产蛋中脂肪酸的沉积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调控禽类产蛋过程中蛋的脂肪酸营养沉积,提高产蛋优良性能。该蛋白又与肌间脂肪(IMF)含量有关,保证了肉质的良好品质,这让AFABP在禽类养殖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论文就该蛋白的生理功能和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