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酸甲酯类生长调节剂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及脂氧合酶代谢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冶楠 张珍 +3 位作者 吕转转 杜建明 张生祥 李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6,共9页
以‘蛇龙珠’葡萄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筛选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类物质最适浓度,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MeJA类物质响应的挥发性关键代谢物及关键酶活性,探究... 以‘蛇龙珠’葡萄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筛选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类物质最适浓度,同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MeJA类物质响应的挥发性关键代谢物及关键酶活性,探究采前MeJA类物质处理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中绿叶挥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1 mmol/L MeJA和5 mmol/L二氢茉莉酸甲酯处理可显著提高‘蛇龙珠’葡萄果实百粒质量、总糖质量浓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pH值、总酚及总花色苷含量,在采收期时分别提高了10.24%、27.83%、28.24%、4.80%、77.63%、85.29%和9.15%、24.01%、24.41%、8.30%、69.21%、71.57%,果实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分别降低40.0%及30.24%,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此浓度处理后,‘蛇龙珠’葡萄果实C6类化合物含量明显提高,更加突出其果实香气的典型性。同时,LOX代谢途径中各个关键酶活性与代谢产物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较适浓度的MeJA类物质处理对‘蛇龙珠’葡萄果实中绿叶挥发物的积累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茉莉酸甲酯 二氢茉莉酸甲酯 葡萄品质 脂氧合酶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红单端孢侵染和苯并噻重氮诱抗对甜瓜脂氧合酶代谢及特征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妍芸 李霁昕 +4 位作者 王雨 王博 陈继华 张国祥 蒋玉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7,共9页
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是甜瓜果实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本研究以‘玉金香’甜瓜(Cucumis melo L.cv.Yujinxiang)为材料,分析甜瓜采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 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是甜瓜果实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不饱和脂肪酸的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本研究以‘玉金香’甜瓜(Cucumis melo L.cv.Yujinxiang)为材料,分析甜瓜采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和苯并噻重氮(benzothiadizaole,BTH)诱抗对其LOX代谢酶活力和C6、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释放的影响,探讨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粉红单端孢侵染可增加对照组(蒸馏水处理)和BTH处理组果实的LOX代谢酶活力,且峰值出现时间较未侵染果实提前;对于BTH处理组,果实果皮和果肉的LOX、醇脱氢酶活力峰值分别比对照组高3.49%、3.93%和5.13%、7.21%,而醇酰基转移酶活力受到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9.03%和14.79%。粉红单端孢侵染可促进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释放量与LOX代谢酶活力呈正相关;而BTH处理组的C6和C9醇醛类挥发性物质释放量低于对照组,释放量与LOX酶活力无明显相关性。诱抗剂BTH可提高甜瓜果实采后的抗病性,并抑制挥发性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单端孢 苯并噻重氮 脂氧合酶代谢 特征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空气处理的草莓果实采后挥发性成分稳定化规律动态分析
3
作者 刘兵 张婷婷 +6 位作者 马飞洋 张祎佳 王田田 田辰 周丹丹 丁超 刘强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6-216,共11页
本实验以新鲜的‘红颜’草莓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草莓果实生理品质、游离态与结合态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究基于热空气处理的草莓果实采后挥发性成分稳定化机制。... 本实验以新鲜的‘红颜’草莓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贮藏过程中草莓果实生理品质、游离态与结合态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探究基于热空气处理的草莓果实采后挥发性成分稳定化机制。结果显示,45℃热空气处理4.5 h为最佳处理条件,与对照组相比,在贮藏中后期(4~7 d)该条件处理后草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并且整个贮藏期间硬度保持较好,贮藏7 d时果实硬度较未处理组提升95.3%,在贮藏后期腐烂指数最高为85.1%,贮藏前中期(0~5 d)腐烂指数的上升速率更为缓慢,第5天腐烂指数相对于对照组降低了32.5%。贮藏期间内,共检出41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13种结合态挥发性物质;此外,经热空气处理后,以酯类为代表的草莓香气组分含量更加稳定,而与腐败性气味相关的醇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结合LOX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分析表明,贮藏0 d热空气处理组的LOX和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AAT)活性分别提升48.12%和104.71%,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活性降低10.25%。热空气处理通过适度提升草莓果实贮藏期内LOX、AAT活性,显著促进了挥发性醇、醛、酯类物质的生成,赋予草莓更浓郁的果香,同时延迟了游离态香气的过早释放,并通过抑制与调控贮藏前期果实中β-葡萄糖苷酶、ADH的活性,延缓了贮藏期间关键香气成分的释放,使风味更加平衡,延长了果实香气的持久性,保持了贮藏期间挥发性组分的含量稳定,从而显著提升了贮藏期间草莓果实的挥发性成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空气 草莓果实 贮藏品质 挥发性成分 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青机械力对乌龙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子维 游芳宁 +3 位作者 刘彬彬 邓婷婷 赖钟雄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2-59,共8页
做青是乌龙茶香气品质形成的核心工艺,为明确做青过程中摇青机械力对茶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毛蟹(Camellia sinensis cv. Maoxie)的鲜叶、摇青叶及未摇青等时间摊放叶(简称摊放叶)为供试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做青是乌龙茶香气品质形成的核心工艺,为明确做青过程中摇青机械力对茶叶脂肪族类香气形成的影响,以乌龙茶品种毛蟹(Camellia sinensis cv. Maoxie)的鲜叶、摇青叶及未摇青等时间摊放叶(简称摊放叶)为供试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脂肪族香气前体物质亚油酸、亚麻酸及愈伤酸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摇青机械力能显著降低鲜叶中的亚麻酸及亚油酸含量(P<0.05),摊放处理仅能显著降低鲜叶中亚油酸的含量(P<0.05),摊放叶中愈伤酸的含量虽然较鲜叶有所降低,但仍旧显著高于摇青叶(P<0.05)。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脂肪族类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摇青叶的C6醛类相对含量明显降低,C6醇类和叶醇酯类衍生物相对含量增多;而摊放叶中C6醛类、C6醇类和叶醇酯类的衍生物相对含量均远低于摇青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表明,LOX1、ADH基因在摇青叶中表达量最高,LOX2、LOX3、HPL基因在摊放叶中表达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叶态中LOX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C6醛类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C6醇、叶醇酯类衍生物含量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ADH基因表达水平与叶醇酯类衍生物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而LOX2、HPL基因表达水平与脂肪族类香气含量间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LOX1、ADH基因在做青过程中的上调表达可能与乌龙茶花果香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摇青机械力 肪族类香气 脂氧合酶代谢途径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