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下游农业生态区CO_2通量的观测试验
被引量:
16
1
作者
卞林根
高志球
+2 位作者
陆龙骅
汪瑛
谌志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834,共7页
利用2001 年6月10日~7月20日在安徽省全椒县稻田和2002年6月10日~7月20日在肥西县农作物混作区观测的近地层 CO2和能量通量资料,对农作物混作区和稻田CO2通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观测期内稻田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
利用2001 年6月10日~7月20日在安徽省全椒县稻田和2002年6月10日~7月20日在肥西县农作物混作区观测的近地层 CO2和能量通量资料,对农作物混作区和稻田CO2通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观测期内稻田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55.16 g·m-2(14.19 g·m-2);农作物混作区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22.67 g·m-2(12.40 g·m-2);稻田白天吸收的CO2通量随水稻生长而逐渐增加,夜间放出的CO2在拔节期最高;农作物混作区CO2通量在整个观测期并没有显著改变;稻田和农作物混作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对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分析表明:白天稻田吸收的CO2通量与到达地面的光合有效辐射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中结果为数值模拟稻田与近地层大气CO2交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农业生态区
CO2
通量
能量通量资料
光合有效辐射
农业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下游农业生态区CO_2通量的观测试验
被引量:
16
1
作者
卞林根
高志球
陆龙骅
汪瑛
谌志刚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气象局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8-83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5007)
中国气象局2003年气候变化专项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2001 年6月10日~7月20日在安徽省全椒县稻田和2002年6月10日~7月20日在肥西县农作物混作区观测的近地层 CO2和能量通量资料,对农作物混作区和稻田CO2通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观测期内稻田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55.16 g·m-2(14.19 g·m-2);农作物混作区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22.67 g·m-2(12.40 g·m-2);稻田白天吸收的CO2通量随水稻生长而逐渐增加,夜间放出的CO2在拔节期最高;农作物混作区CO2通量在整个观测期并没有显著改变;稻田和农作物混作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对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分析表明:白天稻田吸收的CO2通量与到达地面的光合有效辐射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中结果为数值模拟稻田与近地层大气CO2交换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农业生态区
CO2
通量
能量通量资料
光合有效辐射
农业气象
Keywords
Lower basins of the Yangtze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homogeneous crop surface Eddy covariance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下游农业生态区CO_2通量的观测试验
卞林根
高志球
陆龙骅
汪瑛
谌志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