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双晶梁发电机能量转化效率研究
1
作者 闫世伟 齐姗姗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2,共5页
建立压电双晶梁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固定端受到激励时,压电双晶梁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特性对其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金属基板过厚,杨氏模量太大都不利于压电双晶梁能量转化效率的... 建立压电双晶梁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固定端受到激励时,压电双晶梁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特性对其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金属基板过厚,杨氏模量太大都不利于压电双晶梁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当使用不同的金属基板材料时,存在一个最佳厚度比(金属基板/总厚)使压电双晶梁能量转化效率最高,铜、铝、钼3种金属基板材料的压电双晶梁最佳厚度比分别为0.3、0.1、0.2;在相同厚度比(0.3)条件下,钼基板的压电双晶梁能量转化效率高于铜、铝基板。随着杨氏模量比(金属基板/陶瓷)的增大,压电双晶梁能量转化效率逐渐降低,但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梁 模型 能量转化效率 厚度比 杨氏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过程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效率 被引量:5
2
作者 牛红志 孔晓英 +4 位作者 李连华 孙永明 袁振宏 王瑶 周贤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3-729,共7页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批式中温(35℃±1℃)厌氧发酵工艺研究了稻壳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的产气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了发酵过程中C、N元素的分布情况以及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稻壳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批式中温(35℃±1℃)厌氧发酵工艺研究了稻壳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的产气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了发酵过程中C、N元素的分布情况以及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稻壳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过程的产气率和产CH4率分别为297.41和164.40 ml·(g VSRH)-1,平均CH4含量为55.28%;C元素流向分布:30.7%生物燃气,6.4%沼液,62.9%沼渣;N元素在剩余物中的流向分布:63.2%沼液,36.8%沼渣;稻壳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的物质转化效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分别为30.0%和33.7%。本研究为农业加工废弃物的资源管理和能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厌氧 发酵 生物燃气产量 甲烷 物质流分析 物质与能量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体动力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能量转化效率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清泉 许光可 房新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6-1431,共6页
为对电流体动力(EHD)等离子体发生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使用石英和聚四氟乙烯作为介质板,通过实验测量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能量消耗和产生的气流速度随背面电极宽度、电极水平间距、电源电压和频率以及放电状态等的变化曲线... 为对电流体动力(EHD)等离子体发生器进行性能优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使用石英和聚四氟乙烯作为介质板,通过实验测量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能量消耗和产生的气流速度随背面电极宽度、电极水平间距、电源电压和频率以及放电状态等的变化曲线,用气流速度与单位长度能量消耗的比值对发生器能量转化效率进行衡量。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发生器背面电极宽度为2倍正面电极宽度时气流速度最大;无间距等离子体发生器对气流加速效果并非最佳;诱导的气流速度随电压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存在气流速度的最大值;当等离子体放电在视觉上比较均匀时放电的能量转换效率最高。实验结果为EHD等离子体发生器提高能量转化效率,进行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体动力(EHD) 等离子体发生器 能量转化效率 优化设计 几何参数 气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作发 夏重志 +5 位作者 董崇智 赵春刚 王忠斌 徐杰 田丰声 刘青 《水产学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104-107,95,共5页
本文论述1991—1993年对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化效率的测定结果。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产量达4.42-8.490go2/m2,水柱年产量达574.6-1103.7go2/m2。浮游植物初... 本文论述1991—1993年对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化效率的测定结果。蛤蟆通水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日产量达4.42-8.490go2/m2,水柱年产量达574.6-1103.7go2/m2。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水温、PO4-P等有显著关系。其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0.54%,属中等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蟆通水库 初级生产力 能量转化效率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下光电电池的极限能量转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晓阳 洪延姬 金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6-411,共6页
采用激光输能技术解决临近空间飞行器的能源供给问题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为研究激光辐照下的光电电池的极限性能,基于细致平衡理论,分析了激光辐照条件下光电材料禁带宽度与最佳激光波长的关系,得到了光电电池各类输出性能参数的计算... 采用激光输能技术解决临近空间飞行器的能源供给问题的研究正在广泛开展。为研究激光辐照下的光电电池的极限性能,基于细致平衡理论,分析了激光辐照条件下光电材料禁带宽度与最佳激光波长的关系,得到了光电电池各类输出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了激光波长、激光功率密度和电池温度对能量转化效率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特定材料的光电电池存在最佳的激光波长使其获得极限能量转化效率;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光电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但达到一定数值后提高不再明显;对于电池温度的影响,不同的输出性能参数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输能 光电电池 能量转化效率 细致平衡理论 临近空间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与现代化农业工程
6
作者 张建 《科学管理研究》 1982年第5期22-28,共7页
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生物,它的基本内容是使生物与自然生态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从总体上正确认识自然特征,摸清自然资源,探索客观规律,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措施建立新的生产系统,不断提高能量的转化效... 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生物,它的基本内容是使生物与自然生态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从总体上正确认识自然特征,摸清自然资源,探索客观规律,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措施建立新的生产系统,不断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农业工程学就是通过综合性的生物和工程设施改变自然过程中某些生产条件,提高能量转化效率,以获得附加能量少而产量高。质量好的农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化效率 农业工程学 生产系统 技术措施 自然生态环境 综合性 现代化畜牧业 物质循环 正确认识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虾、贝、藻混养模式能量收支及转化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贯仓 田相利 +2 位作者 董双林 王大鹏 常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906,共8页
实验采用围隔实验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wlei)、青蛤(Cyclina sines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和活菌净水剂的不同单、混养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系统接... 实验采用围隔实验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wlei)、青蛤(Cyclina sinesis)、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和活菌净水剂的不同单、混养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系统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1983.2MJ/m^2。浮游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在各处理间无差异(0.147±0.007)%,混养江蓠显著地提高了总利用效率(0.308±0.019)%。总能量的转化效率,虾藻混养(28.36%)和江蓠单养(27.65%)最高,其次是虾贝藻混养(26.70%),对虾单养(12.24%)最低。单位净产量对饲料能的消耗,对虾单养(21.24MJ/kg)最多,虾菌、虾贝混养(18.76-18.97MJ/kg)次之,而虾藻、虾贝藻混养(2.64-3.24Mj/kg)则显著地降低了饲料消耗量。实验中投喂组都有较多的能量沉积,对虾单养沉积量达到1.10MJ/m^2,虾贝混养(1.30MJ/m^2)稍高,而虾贝藻、虾菌、虾藻混养平均为0.53MJ/m^2,显著地低于对照。结果表明,混养青蛤和菊花心江蓠显著地提高了对虾养殖中的光能利用率和能量转化效率,减少了能量沉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支 能量转化效率 生态效率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青蛤和江蓠混养的能量收支及转化效率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包杰 田相利 +2 位作者 董双林 王大鹏 常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7-32,共6页
发展虾池生态系统功能,采用围隔实验方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nus vannamei)、青蛤(Cyclina sinensis)、江蓠(Gracilaria lictwooides)混养生态系统能量收支和能量转换效率。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所接受的总太阳辐射能为1... 发展虾池生态系统功能,采用围隔实验方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nus vannamei)、青蛤(Cyclina sinensis)、江蓠(Gracilaria lictwooides)混养生态系统能量收支和能量转换效率。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所接受的总太阳辐射能为1854.4 MJ·m^-2。各混养处理光合能显著高于对照。混养各处理光能利用率为0.23%~0.36%,随江蓠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显著高于对虾单养(0.14%)(P〈0.05)。各混养处理与对虾单养相比,系统总能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13.4%,94.2%,116.02%和41.91%。单位净产量耗总能则平均比对虾单养降低62.22%,但各处理饲料能转化率差异不明显(P〉0.05)。各处理底泥沉积能量为0.71~1.38MJ,分别占总输出能的3.66%~8.61%,沉积量平均比对虾单养(1.65MJ)降低20.14%。可以看出,江蓠和青蛤混养可以显著提高对虾池光能利用率和投入系统总能的转化效率,降低虾池能量的沉积,进而大幅提高系统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支 能量转化效率 混养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3~8月龄奶公犊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康 杨正德 +1 位作者 罗爱平 程春梅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为研究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生长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发育良好、体重(107.96±14.48)kg的3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27头随机分为3组,以精料补充料中不同能量饲料构成(蒸汽压片玉米、常... 为研究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生长期中国荷斯坦公犊牛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发育良好、体重(107.96±14.48)kg的3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27头随机分为3组,以精料补充料中不同能量饲料构成(蒸汽压片玉米、常规玉米+4%植物油、常规玉米)与复合营养调控剂(微生态制剂、复合酶制剂、甘露寡糖)为影响因子,采用2×2复合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能量饲料构成对3~8月龄奶公犊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玉米+4%植物油型日粮的ADG显著优于蒸汽压片玉米和常规玉米型日粮,分别提高16.61%(P<0.01)和9.09%(P<0.05),蛋白沉积量与能量转化效率略优于蒸汽压片玉米和常规玉米型日粮,但差异不显著(P>0.05)。3种复合营养调控剂对奶公犊ADG、DMI和饲料转化率调控效果相近(P>0.05),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对蛋白质消化利用及能量转化沉积有进一步改善趋势。结果表明,在相同蛋白质水平和粗饲料结构条件下,犊牛精料补充料中以常规玉米+4%植物油为能量饲料来源,可显著提高3~8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ADG,显著改善犊牛的饲养效果;添加0.20%微生态制剂、0.10%复合酶制剂、0.16%甘露寡糖对3~8月龄中国荷斯坦早期断奶公犊的生长性能、能量与蛋白转化效率有着相似的调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公犊 能量饲料构成 生长性能 能量转化效率 蛋白质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盛期奶牛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的营养调控 被引量:1
10
作者 帅官棋 杨正德 +3 位作者 宋大书 曾一敬 裴成江 吴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177,共4页
为奶牛的高效和健康养殖技术提供技术指导,选择体况、胎次、产犊时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盛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7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日粮干物质(DM)中中性洗涤剂纤维(NDF)、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 为奶牛的高效和健康养殖技术提供技术指导,选择体况、胎次、产犊时间、产奶量相近的泌乳盛期中国荷斯坦奶牛27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日粮干物质(DM)中中性洗涤剂纤维(NDF)、小肠可消化蛋白(IDCP)、添加过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对奶牛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的营养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营养调控优化因子组合为IDCP按《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4)推荐需要量92%、RPMet 8g/d+RPlys 32g/d、日粮NDF 37%,可有效提高泌乳盛期奶牛能量与蛋白质用于泌乳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过瘤胃保护氨基酸 小肠可消化蛋白 能量/蛋白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式波浪发电装置一级转化效率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育丰 黄焱 史庆增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7-184,共8页
一级转换装置是一个波浪能发电装置中的关键技术,而如何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一级转换过程研究的重点问题。为确定一级转换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摆板机构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了摆板模型在多种波... 一级转换装置是一个波浪能发电装置中的关键技术,而如何提高能量转化效率,是一级转换过程研究的重点问题。为确定一级转换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对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摆板机构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了摆板模型在多种波浪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参数,确定了摆板的动力输出特性及其控制因素;测试了在极限波浪作用下,摆板模型装置的受力状况。通过试验,为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式波浪发电装置 能量转化效率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吨粮田能量转化,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研究与分析
12
作者 王谦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8-11,共4页
经过3年吨粮田的实验研究,本文对农田种植系统的能量转化、物质平衡、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当前吨粮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论,并对经济效益尚待提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吨粮田 能量转化效率 经济效益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研究院合成新型高能量转化氮氢化合物
13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7-1717,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量子中心研究人员成功合成新型氮氢化合物,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能量转化效率,在能源物质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6月5日在《化学物理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Vol....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量子中心研究人员成功合成新型氮氢化合物,该材料具有优异的能量转化效率,在能源物质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成果6月5日在《化学物理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Vol.142,Issue 21)在线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能量转化效率 氢化合物 合成 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草地不同放牧密度能量转化率
14
作者 S.TAKAHASHI M.SHIYOMI +2 位作者 T.AKIYAMA T.OKUBO 卫智军 《内蒙古草业》 1989年第2期51-54,52,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地上放牧密度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经八年,在试验期间里,年放牧密度为117-523日家畜单位(AUD)/公顷。在植物生长季节(从3月末到11月末)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牧草净初级生产量及放牧牛的...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地上放牧密度对能量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经八年,在试验期间里,年放牧密度为117-523日家畜单位(AUD)/公顷。在植物生长季节(从3月末到11月末)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牧草净初级生产量及放牧牛的采食量,测定家畜日增重,并根据ARC饲养标准计算畜体贮存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放牧密度 能量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混养生态系统能量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颀 田相利 +2 位作者 董双林 王芳 张振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5-51,共7页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鲤鱼(Cyprinus carpio)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共设置7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GS)...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鲤鱼(Cyprinus carpio)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共设置7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GS)、草鱼和鲤鱼二元混养(GC)以及草鱼、鲢鱼和鲤鱼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GSC1、GSC2、GSC3和GSC4)。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系统接收的总太阳辐射能为4 970MJ.m-2;光能利用率在0.25%~0.33%之间,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光合能转化效率以草鱼单养组最低,且与GS、GSC2、GSC3和GSC4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混养组与草鱼单养组相比,总能量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43.51%、11.62%、30.16%、64.30%、38.49%和61.90%,其中,以GSC2为最高,GSC4次之;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以单养草鱼组最高,显著高于GS、GSC2和GSC4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沉积能量在3.42~17.73MJ.m-2之间,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沉积能量占总投入能量的比例分别为30.92%、12.18%、39.08%、29.43%、28.90%、28.87%和29.80%。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性鱼类混养系统能够提高光合能转化效率和总能量利用率,降低沉积能量,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对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支 能量转化效率 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勇 赵渊 黄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24-3540,共17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创新的材料设计和优化的器件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单结OSC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界面工程是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修饰OSC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性质和提高电荷... 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其创新的材料设计和优化的器件结构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目前单结OSC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界面工程是一种提高器件效率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修饰OSC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性质和提高电荷传输效率来实现,已成为推动器件性能提升的重要部分。理解界面层的内在工作机制以及与器件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相关的物理化学过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了阴极界面工程在开发高性能OSC中的多方面应用和研究进展,着重于界面材料、界面处理技术和后处理工艺。首先,总结了阴极界面层(CIL)的特定功能及其相应的设计原则。然后,从单结OSC的CIL分类出发讨论了界面工程对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提升的作用机理,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阴极界面传输材料的开发设计工作。最后,针对界面工程大面积、高性能和低成本器件制备应用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阴极界面层 界面工程 界面性质 能量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多级次形貌调控实现效率突破
17
作者 李永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4,共2页
有机本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质轻和可大面积印刷柔性器件等优势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小分子给体具有分子量明确、易于纯化和批次差异小等优点。此外,小分子较强的结晶性可以获得更高的相纯度和更低的能量无序度,从而可制备高... 有机本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质轻和可大面积印刷柔性器件等优势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小分子给体具有分子量明确、易于纯化和批次差异小等优点。此外,小分子较强的结晶性可以获得更高的相纯度和更低的能量无序度,从而可制备高电荷迁移率、低能量损失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到目前为止能量转化效率仍然低于对应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控制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纳米互穿网络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本体异质结 能量转化效率 形貌调控 相纯度 柔性器件 无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三疣梭子蟹混养系统能量收支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奉杰 田相利 +2 位作者 董双林 张凯 董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7,共9页
采用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实验法,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研究。本研究共设置梭子蟹单养对照(C)... 采用海水池塘陆基围隔实验法,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研究。本研究共设置梭子蟹单养对照(C)、蟹贝混养(CB)、虾蟹混养(CS)和虾蟹贝混养(CSB1、CSB2、CSB3和CSB4)7个处理组。其中,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5和6ind/m^2,CB中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为15ind/m^2,CSB1、CSB2、CSB3和CSB4中菲律宾蛤仔放养密度分别为7.5、15、30和60ind/m^2。整个实验期间养殖水体表面接受的总太阳光辐射能为1 550 MJ/m^2,光能利用率变动在0.16%-0.38%之间,以蟹单养为最高,CB混养为最低,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中,初级生产力和养殖生物饵料是系统能量输入的主要部分。实验最后收获的养殖生物中净产出量最高的是CSB3和CSB4两个处理组,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整个实验中总沉积物能量在1.71-5.43 MJ/m^2之间,其中CSB3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各处理能量沉积量占总投入能量比例在25.57%-33.47%之间,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各处理组中光合能转化效率以CSB3最高,CSB4其次,CB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能量转化效率以CBS3和CSB4最高,显著高于CSB1,CS,CB和单养对照组(P〈0.05);饲料能转化效率以单养对照组最高,CSB4组其次,显著高于除CSB3和CB组外的其它各处理组(P〈0.05);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和单位净产量耗总能均以单养对照最低,但与CBS4处理组差异不大(P〉0.05)。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和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5、6和30-60ind/m^2时,混养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和能量总产出最高,具有更好的综合效益,为本研究获得的优化混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支 能量转化效率 混养 三疣梭子蟹 凡纳滨对虾 菲律宾蛤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分级转化热电油天然气多联产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扬洋 林伟荣 +4 位作者 肖平 李开坤 高洪培 时正海 王勤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6,共9页
以华能平凉煤作为设计煤种,构建了一套由煤热解单元、燃烧炉与汽水系统、煤气冷却净化单元、焦油加氢单元、水气变换单元以及甲烷化单元等组成的2×350 MW循环流化床(CFB)热解燃烧分级转化多联产系统。煤由给煤装置送至流化床热解炉... 以华能平凉煤作为设计煤种,构建了一套由煤热解单元、燃烧炉与汽水系统、煤气冷却净化单元、焦油加氢单元、水气变换单元以及甲烷化单元等组成的2×350 MW循环流化床(CFB)热解燃烧分级转化多联产系统。煤由给煤装置送至流化床热解炉,迅速升温至700℃并发生一系列热解反应,生成煤气、焦油和热解半焦。其中,热解煤气经加工合成煤制天然气;焦油经加氢提质合成清洁燃料油;半焦输送至CFB燃烧炉中燃烧发电。利用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整个流程进行了详细模拟并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达50.02%,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21.63%,动态投资回报期为8.29 a,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分级转化 热解 多联产 循环流化床 合成天然气 ASPEN PLUS软件 流程模拟 能量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量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郭宏 秦鹏 计成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共3页
选取 462只 46周龄海兰褐蛋鸡,根据体重随机分为 2个处理,低能组和高能组,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不同 10.49MJ/kg和 11.28MJ/kg,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 15.57%和 15.60%的两种日粮。每个处理重复 5组,鸡只数分别为 44只、 48只、 48只、 4... 选取 462只 46周龄海兰褐蛋鸡,根据体重随机分为 2个处理,低能组和高能组,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不同 10.49MJ/kg和 11.28MJ/kg,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 15.57%和 15.60%的两种日粮。每个处理重复 5组,鸡只数分别为 44只、 48只、 48只、 47只、 44只和 46只、 47只、 46只、 45只、 47只。饲养期从 46周龄到 52周龄。试验结果低能组和高能组分别为:产蛋率 79.54%, 82.82%;采食量 124.0g, 129.3g;蛋重 65.16g, 65.70g;体增重 40.8g, 56.0g;料蛋比 2.39, 2.38;能量转化效率 25.08kJ/g, 26.88kJ/g。蛋白质转化效率 0.372g/g, 0.371g/g。经方差检验:蛋重、体增重差异不显著( P>0.05),产蛋率和采食量差异显著( P<0.05)。在试验期的 44d内低能组盈利 807.24元,高能组盈利 633.14元。说明低能饲料的经济效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能量水平 生产性能 能量转化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