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泵多工况能量损失系数修正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凯 吴贤芳 +1 位作者 陈新响 周孝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将能量损失系数融入离心泵多工况能量性能模型中,并采用全局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从而建立了一种离心泵能量损失系数修正方法。采用Pointer优化算法修正了一比转数为92.7的离心泵性能计算模型中各损失系数,同时设计了7个不同叶片出口... 将能量损失系数融入离心泵多工况能量性能模型中,并采用全局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从而建立了一种离心泵能量损失系数修正方法。采用Pointer优化算法修正了一比转数为92.7的离心泵性能计算模型中各损失系数,同时设计了7个不同叶片出口角、出口宽度、叶片数的叶轮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扬程和效率的计算误差均小于4%,从而验证了该离心泵能量损失系数修正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离心泵多工况水力优化设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多工况 能量损失系数 系数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光滑叶片对叶栅出口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闻洁 安柏涛 赵桂林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4种具有不同几何尺寸流向微槽的非光滑叶片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非光滑叶片对叶栅出口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光滑叶片可以减少叶栅损失,相对减少最多16.5%,最少9.1%。
关键词 非光滑 叶片 叶栅损失 叶轮机械 能量损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燃烧器头部能量损失系数的确定
3
作者 秦朝葵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红外燃烧器中头部能量损失系数K1是燃烧器中引射器设计过程的关键参数 ,但迄今尚无准确的确定方法 .介绍了一种间接测量K1的方法 ,并依据这一方法对工业用红外燃烧器进行了测试 ,得到了其头部K1值 .在某一红外燃烧器上测得的结果可在结... 红外燃烧器中头部能量损失系数K1是燃烧器中引射器设计过程的关键参数 ,但迄今尚无准确的确定方法 .介绍了一种间接测量K1的方法 ,并依据这一方法对工业用红外燃烧器进行了测试 ,得到了其头部K1值 .在某一红外燃烧器上测得的结果可在结构相近的燃烧器设计中应用 .另外 ,讨论了测试过程的各种误差对所测结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燃烧器 头部能量损失系数 实验测试 设计引射器 头部流动过程 间接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缩突扩式管道消能工能量损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新 艾万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为明确突缩突扩式消能工能量损失系数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孔径比、厚径比、雷诺数等因素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比越小,能量损失系数越大;当孔径比超过0.7时,孔径比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不... 为明确突缩突扩式消能工能量损失系数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孔径比、厚径比、雷诺数等因素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比越小,能量损失系数越大;当孔径比超过0.7时,孔径比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不再明显;能量损失系数随厚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厚径比超过0.5时,能量损失系数随厚径比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变得不明显;当雷诺数大于10~5时,雷诺数对能量损失系数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缩 突扩 消能 能量损失系数 孔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气膜冷却与流阻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王子 谭晓茗 +1 位作者 韦裕恒 张镜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7-229,共13页
目的 获得涡轮导向叶片附加热障涂层后叶栅通道、气膜孔流动损失和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某型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敷设热障涂层后,热障涂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2个参数对气膜孔、叶栅通道流动特性和... 目的 获得涡轮导向叶片附加热障涂层后叶栅通道、气膜孔流动损失和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某型发动机涡轮导向叶片敷设热障涂层后,热障涂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2个参数对气膜孔、叶栅通道流动特性和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 热障涂层厚度与表面粗糙度增加,会导致气膜孔流量系数减小、叶栅通道总压损失系数与能量损失系数增大;叶片基底冷效与温度削减率随着涂层厚度增加不断增大,当陶瓷层厚度增加至0.4mm,叶片基底平均冷效提升19.1%,温度削减率高达6.5%;随着涂层表面粗糙度增加,叶片基底平均冷效与涂层表面平均冷效均下降,粗糙度为20μm时降幅分别为7.2%、8.9%;在研究范围内,温度削减率与表面粗糙度呈正相关,最大高达2.58%。结论 在研究参数范围内,附加热障涂层可以明显提升叶片表面综合冷效,但也增加了叶栅通道与气膜孔的流动损失;热障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增大不利于热障涂层的热防护和减小流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热障涂层 粗糙度 综合冷却效率 能量损失系数 流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机械力刺激感受器启发的触觉传感器用于双模态感应和人机交互
6
作者 王景辉 刘笑宇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5-235,共1页
目的触觉是人类与周围世界互动和体验的核心。触觉由4种机械感受器产生,包括迈斯纳小体、梅克尔细胞-神经突复合体、鲁菲尼小体和帕西尼小体。其中,Pacinian小体和Meissner小体对振动和微滑移特别敏感,解剖学最近发现,这种独特的能力可... 目的触觉是人类与周围世界互动和体验的核心。触觉由4种机械感受器产生,包括迈斯纳小体、梅克尔细胞-神经突复合体、鲁菲尼小体和帕西尼小体。其中,Pacinian小体和Meissner小体对振动和微滑移特别敏感,解剖学最近发现,这种独特的能力可能源于板层细胞的不均匀分布。体外重建非均匀结构并将其发展成触觉传感器,将预期在多模态传感和人机交互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触觉传感器的导电材料由MXene和TOCNs(tempo介导的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采用液氮定向冷冻法(也称为冰模板法)制成。然后冷冻干燥以去除冰晶,留下MXene/TOCNs复合材料。安装电极后,将得到的传感器命名为MT Tac。结果MT Tac传感器在X和Y轴上具有相似的微观结构、弹性模量(~200 Pa)、能量损失系数(0.34)和电导率(43 mS/m)。然而,沿着Z轴方向,它具有明显的微纳米结构,具有更大的弹性模量(~380 Pa),更高的能量损失系数(0.51)和更高的电导率(64 mS/m)。不同轴向的不同特性意味着其对不同模态力(法向力和剪力)的响应差异。在发生滑移时,向MT Tac提供剪切力,导致不同方向的变形,从而引起电阻率的变化。结论MT Tac模拟机械感受器结构,使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双模态感知能力。这一策略的成功也支持了机械感受器的振动敏感性起源于板层细胞的生理解剖学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传感器 人机交互 机械感受器 能量损失系数 双模态 纤维素纳米纤维 神经突 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塞消能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丁天明 张敏 艾万政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洞塞消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消能工形式,已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人的关注。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种形式消能工的消能特性进行了精确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洞塞回流区是能量损失的源地。洞塞能量损失系数主要受到孔径比的影响。随着孔径比... 洞塞消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消能工形式,已引起了国内外很多人的关注。本文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种形式消能工的消能特性进行了精确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洞塞回流区是能量损失的源地。洞塞能量损失系数主要受到孔径比的影响。随着孔径比的增加,能量损失系数逐步减小,回流区长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塞 数值模拟 能量损失系数 模型 孔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渗透率水电机组的电力系统振荡参数辨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虹 勇天泽 +2 位作者 王迎丽 苏欣 代宝鑫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24,共7页
随着水电机组在电力系统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低频振荡和超低频振荡等振荡形式有时会同时存在。针对多类型振荡模态信号特征参数辨识不精准的问题,文中采用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VMD(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算法和Hilbert变换对振荡... 随着水电机组在电力系统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低频振荡和超低频振荡等振荡形式有时会同时存在。针对多类型振荡模态信号特征参数辨识不精准的问题,文中采用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VMD(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算法和Hilbert变换对振荡信号进行特征参数辨识。利用能量损失系数确定模态数量,根据惩罚因子与模态分量中心频率的映射关系确定多匹配惩罚因子,自适应地对不同频段的振荡信号进行准确的模态分解,结合Hilbert变换对每组模态进行特征参数辨识。仿真算例和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自适应性强,与Prony滑动窗算法和ESPRIT算法相比,特征参数的辨识精度具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振荡 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 能量损失系数 多匹配惩罚因子 HILBER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C标准框架下谐波和间谐波检测的最优化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金维刚 刘会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6,共7页
首先根据Parseval能量积分公式,推导了离散信号经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后时频域能量的表达公式,并且分析指出,将Hanning窗函数应用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框架下的集合概念,其前提条件是保证加窗前的时域能量与加窗(并DFT)后的频域能... 首先根据Parseval能量积分公式,推导了离散信号经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后时频域能量的表达公式,并且分析指出,将Hanning窗函数应用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框架下的集合概念,其前提条件是保证加窗前的时域能量与加窗(并DFT)后的频域能量相等,同时提出引入"能量损失修正系数"来达到该条件。而后,利用能量损失修正系数,得出了加Hanning窗时集合概念的表达公式,该公式与IEC标准框架下的集合概念完全兼容。接着,对IEC推荐的谐波和间谐波检测方法进行了扩展,扩展方法将谐波和间谐波的检测细化为4种测量环境和5个衡量指标。最后,详细分析了每种测量环境下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并且多方位比较与该测量环境相对应的5个衡量指标的综合性能,从5个指标中选出性能最优的一个作为该测量环境下的最优衡量指标。在实际测量时,根据具体的测量环境,选择对应的最优衡量指标,可以得到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标准框架 集合 谐波/间谐波检测 Hanning窗函数 能量损失修正系数 测量环境 最优衡量指标 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