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车在重度烧伤病人能量代谢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秦启红 钮丹叶 +3 位作者 刘军 钱雪峰 吴允孚 金钧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病人能量代谢特点,并分析疾病严重程度和手术等因素对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的20例重度烧伤病人,通过代谢车测定REE,并将伤后第1、3、7、14和28天测得的REE(m REE)与H-B公式计算所得REE(p REE...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病人能量代谢特点,并分析疾病严重程度和手术等因素对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治疗的20例重度烧伤病人,通过代谢车测定REE,并将伤后第1、3、7、14和28天测得的REE(m REE)与H-B公式计算所得REE(p REE)相比较。同时,比较APACHEⅡ评分≥15分与<15分组、手术前1 d与术后24 h的m REE。结果:1伤后第1、3、7、14和28天时,m REE值介于p REE 1.5与p REE 2.0之间。2APACHEⅡ≥15分组的m REE高于APACHEⅡ<15分组(P<0.05)。3术后24 h的m REE水平较术前1 d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度烧伤病人应用代谢车测定的REE介于p REE 1.5与p REE 2.0之间。病情危重程度和手术可能对REE水平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病人 代谢测定 能量代谢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杨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IC)由于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势,其检测结果已成为临床上明确病人实际能量消耗和营养素利用情况的金标准。随着IC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要求临床医师懂得简单的使用方法,而且还应深入了解IC的工作特... 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IC)由于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势,其检测结果已成为临床上明确病人实际能量消耗和营养素利用情况的金标准。随着IC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要求临床医师懂得简单的使用方法,而且还应深入了解IC的工作特性及其测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局限性,以期更好的使用IC,避免操作不当带来的数据偏差。以下就IC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能量代谢测定 临床应用 营养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能量代谢的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思彤 王新颖 彭南海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4,共2页
病人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治疗、康复和预后。临床各类疾病病人的代谢均存在着改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代谢也不相同,因而在临床上提供以个体化基础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为了尽量精准地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的量,我们采用间接能量代... 病人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治疗、康复和预后。临床各类疾病病人的代谢均存在着改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代谢也不相同,因而在临床上提供以个体化基础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为了尽量精准地给予病人营养支持的量,我们采用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明确病人的实际能量消耗。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由营养小组护士进行操作和仪器的维护工作,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减少和避免了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对数据结果的影响,在提高监测的通过率以及准确率上起到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能量代谢测定 护理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监测下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金周 江华 曾俊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比较在能量代谢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监测指导下,早期采用不同营养方式及能量组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1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61)、肠外营养组(PN... 目的:比较在能量代谢测定系统(简称:代谢车)监测指导下,早期采用不同营养方式及能量组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18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61)、肠外营养组(PN,n=62)和混合营养组(PN+EN,n=61)。采用代谢车每天清晨测定病人静息能量消耗值(REE,kcal/d)连续2周,根据REE提供适宜的能量供给病人。监测病人第1、7和第14天的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清蛋白(PA)和氮平衡(NB)的变化以及伤后1个月时GOS评分;同时观察病人在营养治疗期间肺炎、呕吐、误吸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N+EN组病人ALB、Hb、PA和NB变化、早期肺炎与入住ICU时间等指标均优于EN组或PN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PN组病人消化道出血、呕吐、误吸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周后病人病死率比较,PN组发生率最高,且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后早期采用代谢车测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指导营养供给的模式更为科学准确。采用PN+EN混合营养供给模式更适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 静息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测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