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能源-经济-环境-科技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国柱 黄琪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9-131,共3页
文章根据2006—2017年北京、天津及河北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和科技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大体上呈上升态势,各子系... 文章根据2006—2017年北京、天津及河北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和科技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大体上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发展势头良好;京津冀四元系统耦合度较好,大部分达到0.8以上;京津冀耦合协调度由轻微不协调调整到温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科技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绿证联动交易下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2
作者 刘自发 汪士钦 崔文进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37,共10页
“双碳”背景下,为提升能源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运行的碳排放水平,提出一种基于碳-绿证联动交易机制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在源侧考虑电解制氢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和余热回收,建立电解槽制氢、氢制甲烷和氢转热电的氢... “双碳”背景下,为提升能源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运行的碳排放水平,提出一种基于碳-绿证联动交易机制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在源侧考虑电解制氢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和余热回收,建立电解槽制氢、氢制甲烷和氢转热电的氢能多环节运行过程模型;其次,引入绿证交易模型,考虑绿证与碳配额的互认关系,提出碳-绿证联动交易机制,并在荷侧考虑可转移和可削减的综合需求响应模型;最后,以购能成本、碳-绿证联动交易成本和需求响应补偿成本总和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设置不同的运行场景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氢能多环节运行 -绿证联动交易机制 综合需求响应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绿证耦合机制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3
3
作者 邵振国 林勇棋 +3 位作者 陈飞雄 郑翔昊 郭奕鑫 颜熙颖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8,76,共10页
为了保护综合能源系统中不同运营主体的信息隐私,权衡系统运行低碳性和经济性,解决天然气网络鲁棒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考虑碳-绿证耦合机制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考虑天然气网络和热力网络的动态特... 为了保护综合能源系统中不同运营主体的信息隐私,权衡系统运行低碳性和经济性,解决天然气网络鲁棒模型难以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考虑碳-绿证耦合机制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鲁棒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考虑天然气网络和热力网络的动态特性、碳-绿证耦合机制,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动态低碳经济调度模型;为了保护各网络运营商的数据隐私,根据能量耦合关系对综合能源系统解耦,建立电-气-热网络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风电出力和多能负荷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一致性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鲁棒优化框架,并利用二阶锥对偶理论与交替优化方法实现含二阶锥约束和二元变量的鲁棒子问题求解。以修改的IEEE 39节点电力网络、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和15节点热力网络为算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方法能够在源荷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各网络分散自治运行,同时兼顾系统运行的低碳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综合能源系统 -绿证耦合 动态特性 鲁棒优化 低碳经济调度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高玮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8-91,共4页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四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各城市群均属于科技滞后型;(2)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得到显著提升,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耦合协调度从流域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3)各地级市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少数地区发生跃迁现象,跃迁路径存在差异,且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科技系统 耦合协调度 科技滞后型 空间相关性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下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动态QCA方法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亚玲 饶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42,共10页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 本文基于“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理论框架,以2014~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为样本,运用动态QCA方法深入探究“人才-科技-产业”复杂生态系统下各省(区、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适配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5条有效组态路径,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各显成效;产业基础、科技产出、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人才培育、“三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6个关键核心条件,其中“三链”协同是唯一一个在5条高组态路径中均未缺失的条件,表现出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本文为剖析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及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为制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提供了有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科技-产业”三链协同 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动态QCA方法 多元组态路径 复杂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子龙 薛冰 +1 位作者 陈兴鹏 鹿晨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43,共4页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是3E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深刻影响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决定3E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演化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之间还未形成协同效应,说明我国节能和减排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率指标外,更应关注环境效率指标,特别是能源消耗的环境效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演化机制 协同学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崔和瑞 王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能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中的经济和环境平面内的系统,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鉴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 能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中的经济和环境平面内的系统,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鉴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根据我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GDP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的VAR模型,对三者1995~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预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VAR模型来研究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是可行且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 预测 VAR模型 脉冲响应分析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构建方法论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继峰 张阿玲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前,国际上用于温室气体(GHG,green house gas)减排影响研究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是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融合自底向上的部门分析与自顶向下的宏观分析,构建混合模型.其中的难点是如何在一个模型里能够将2种思... 目前,国际上用于温室气体(GHG,green house gas)减排影响研究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是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融合自底向上的部门分析与自顶向下的宏观分析,构建混合模型.其中的难点是如何在一个模型里能够将2种思路协调一致.较详细地介绍构建混合模型的3种主流方法:1)在完整的自底向上的能源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块;2)在一个自顶向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之内,对能源生产部门采用自底向上的技术描述;3)将2种思路的模型使用几个变量联接起来构建混合模型,每个模型独自运转.通过这3种思路的对比分析,认为遵循第3种思路构建的混合模型应用范围更广泛,能够用于分析复杂的能源系统问题,例如GHG减排的影响及能源系统发展战略选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型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荣敏 张燕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0-131,共2页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理措施,为制定统筹兼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 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省际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晓灵 曹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0,共7页
以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STIRPAT模型等方法分析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省际生态效率水平及内外部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生... 以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STIRPAT模型等方法分析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省际生态效率水平及内外部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效率均值为0.528,整体上无效。东、中部地区逐渐迈向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技术和规模是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内部驱动因素。(3)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U”型分布;由于存在“技术回弹”效应,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未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起抑制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是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生态效率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路径的仿真研究
13
作者 翁异静 刘星辰 +1 位作者 郑新跃 杜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7-2430,共14页
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包含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科技子系统5个系统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结构框架,并通过分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动力学结... 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包含经济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科技子系统5个系统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结构框架,并通过分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选定15个变量作为灵敏政策干预点,经政策干预点的不同组合设定了自然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经济发展型、平衡发展型和绿色低碳型5种不同建设发展方案,并通过系统仿真得出了不同发展方案下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在2018—2030年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协调发展路径。仿真结果显示:加大外来人才引进的力度,同时控制外来人口总数;扩大新能源汽车比例,同时控制机动车总量;加大环境投资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减少污水和废物排放,降低工业能耗,是最适合浙江省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社会-经济-自然系统 系统动力学 建设方案 灵敏政策干预点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侧管理与碳排放的综合能源系统光-储设备优化配置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靖 李勇 +3 位作者 曹一家 林锦杰 胡斯佳 张志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197,共9页
合理调整综合能源系统(IES)的配置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其低碳经济运行水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计及需求侧管理与碳排放的IES光-储设备优化配置方法。基于IES典型拓扑及供能设备的工作机理,建立其冷-热-电-气能流模型;根据不同柔性负荷特点,... 合理调整综合能源系统(IES)的配置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其低碳经济运行水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计及需求侧管理与碳排放的IES光-储设备优化配置方法。基于IES典型拓扑及供能设备的工作机理,建立其冷-热-电-气能流模型;根据不同柔性负荷特点,从不同维度构建用能体验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一种考虑用户综合满意度的需求侧能量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低碳性能,设计了一种计及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在同时考虑所提需求侧管理与碳交易机制的前提下,以设备全寿命周期内创造的总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构建了从运行到规划层面的源-网-荷-储多环节协同的光-储设备优化配置模型及运行方案;基于某真实IES开展算例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避免设备冗余配置、减碳与提高经济运行水平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储设备 优化配置 需求侧管理 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 低碳经济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连云港为例 被引量:47
16
作者 史亚琪 朱晓东 +2 位作者 孙翔 李杨帆 魏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4119-4128,共10页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协调评价的模型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应用方面多集中在现状评价,预测的案例较少;另外现有的研究多以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协调性评价,...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协调评价的模型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应用方面多集中在现状评价,预测的案例较少;另外现有的研究多以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协调性评价,忽略了发展潜力这一重要变量。以连云港为分析案例,把发展潜力作为重要变量与发展水平变量相结合计算得到的综合发展指数纳入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模型中,并尝试根据系统历史与现状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协调发展状态。现状评价与未来的预测结果表明:(1)1996—1999年连云港经济与环境系统从低级共生向环境资源的粗放利用转变;(2)2000—2006年,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入快速调整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不断增强,协调程度较上一阶段变化稳定;(3)到2007—2009年,环境对经济的限制作用将又逐渐显现;(4)2010—2015年,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都相应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综合来看,1999年以后连云港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度均处于0°以下,说明连云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往往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应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速度和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环境系统 GM模型 协调发展 动态评价 连云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 被引量:94
17
作者 吴跃明 张翼 +1 位作者 王勤耕 朗东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技术和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3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经济系统指标体系。模型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功效函数中的上下... 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技术和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3个部分: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经济系统指标体系。模型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功效函数中的上下限值和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这两项因子的确定可以参照应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因子数据的可获得性来确定。最后应用此模型分析了某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现状及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度 环境-经济系统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效应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何波 殷旅江 +1 位作者 贾静 付雅琴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9,共11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 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推动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物流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经济-环境系统(简称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其耦合发展时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则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LEES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减弱,区域间差异越来越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LEES耦合协调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性逐年下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作用开始减弱,负向作用开始增强。因此,应结合长江经济带实际情况,逐步完善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的互动作用和良性价值循环机制,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同创新发展,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同时加强各省级政府的统领引导作用,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LEES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物流-经济-环境系统 空间集聚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分时间尺度平衡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经济调度 被引量:33
19
作者 朱承治 陆帅 +4 位作者 周金辉 张雪松 赵波 顾伟 王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3,151,共7页
综合能源系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已成为能源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何实现多能源的联合规划、协同运行是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在热电联供型综合能源系统中,电能可实现实时调度;而热能具有热惯性,其供需... 综合能源系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已成为能源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如何实现多能源的联合规划、协同运行是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重要问题。在热电联供型综合能源系统中,电能可实现实时调度;而热能具有热惯性,其供需可能不满足实时平衡,可依据某一调度时段内的总量平衡进行调度。基于此,提出了考虑电-热分时间尺度平衡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寻求最优热调度时间尺度以满足用户舒适度及系统运行经济性双重要求。所提模型中电能为实时平衡,热能为调度时间尺度内的总量平衡,通过电-热分时间尺度平衡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灵活性。用户舒适度采用国际ISO标准热舒适模型,可更加人性化地反映供热效果。以某省某区域冬季典型日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得到最优的热调度平衡时间尺度与调度计划,在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热电联合优化 -热分时间尺度平衡 协同运行 最优时间尺度 热舒适度模型 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质-量调节的综合能源系统供能管网管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管霖 江泽涛 唐宗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3,共9页
供能管网的投资和运行损耗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套基于集中质-量调节运行模拟的综合能源系统供能管网管径优化设计方法。运行调节根据当前时刻负荷比最大的用户的负荷情况调节综合能源站的供水... 供能管网的投资和运行损耗对综合能源系统的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套基于集中质-量调节运行模拟的综合能源系统供能管网管径优化设计方法。运行调节根据当前时刻负荷比最大的用户的负荷情况调节综合能源站的供水流量和温度,较好地贴近总负荷曲线;优化设计方法以等年值总投资最小为目标选择最优管径组合,综合考虑了系统初始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用,提高了总体经济性。选择广州中新知识城某商住混合区作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供能调节下的运行成本和综合能源系统供能半径对管网规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供能管网 集中质量-流量调节 管径优化设计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