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崔和瑞 王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能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中的经济和环境平面内的系统,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鉴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 能源是环境资源的一种,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是在可持续发展空间中的经济和环境平面内的系统,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鉴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常用于相关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根据我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总量、GDP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的VAR模型,对三者1995~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预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VAR模型来研究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动态关系是可行且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 预测 VAR模型 脉冲响应分析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曹瑞瑞 蒋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12个准则层、35个指标层。运用上海地区2000~2012年的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上海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并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 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12个准则层、35个指标层。运用上海地区2000~2012年的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上海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并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 3e系统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凤岩 雷涯邻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2-48,共7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索取持续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当今世界的关注。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索取持续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备受当今世界的关注。多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国内外关于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探讨以及模型的构建上。文章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3E系统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 可持续发展 关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子龙 薛冰 +1 位作者 陈兴鹏 鹿晨昱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43,共4页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 基于协同学理论,运用哈肯模型,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energy—economy—environment,3E)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30个省份为样本,分别对我国3E系统在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两个阶段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是3E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深刻影响着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是决定3E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演化过程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的降低之间还未形成协同效应,说明我国节能和减排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中,除了关注经济效率指标外,更应关注环境效率指标,特别是能源消耗的环境效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演化机制 协同学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荣敏 张燕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0-131,共2页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理措施,为制定统筹兼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 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敏 刘学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138,共6页
能源、环境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经济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约束,... 能源、环境与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经济发展在带来区域经济快速繁荣的同时,往往造成当地社会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陕西作为我国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在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受到脆弱生态环境的约束,本文以此为例进行可持续发展预警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通过设计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出可持续发展预警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编写出计算运行程序,运用Matlab7.1软件中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将有关数据信息和预警模型有机结合,探讨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与应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能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在2000-2014年间分别处于重警、中警、轻警和无警四种状态,基本符合陕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所设计的预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出能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预警方法具有较强的仿真能力,能提高可持续发展预警的准确性,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环境-经济 BP人工神经网络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模型构建方法论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继峰 张阿玲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前,国际上用于温室气体(GHG,green house gas)减排影响研究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是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融合自底向上的部门分析与自顶向下的宏观分析,构建混合模型.其中的难点是如何在一个模型里能够将2种思... 目前,国际上用于温室气体(GHG,green house gas)减排影响研究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是在一个模型中同时融合自底向上的部门分析与自顶向下的宏观分析,构建混合模型.其中的难点是如何在一个模型里能够将2种思路协调一致.较详细地介绍构建混合模型的3种主流方法:1)在完整的自底向上的能源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块;2)在一个自顶向下的宏观经济模型之内,对能源生产部门采用自底向上的技术描述;3)将2种思路的模型使用几个变量联接起来构建混合模型,每个模型独自运转.通过这3种思路的对比分析,认为遵循第3种思路构建的混合模型应用范围更广泛,能够用于分析复杂的能源系统问题,例如GHG减排的影响及能源系统发展战略选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型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许珊 范德成 +1 位作者 王韶华 张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5,共5页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笔者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的要求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发展规划、环境等3个维度,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运用SPSS16.0对每个要素进行单样本T检验,确定了1...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笔者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的要求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发展规划、环境等3个维度,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运用SPSS16.0对每个要素进行单样本T检验,确定了15个测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能源-经济-环境模型,并以此模型对2002年~2008年我国能源结构合理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此阶段我国能源结构合理度变化趋势呈"U"状,即先降后升;能源结构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上的得分呈上升趋势,而在能源发展规划执行力度、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得分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能源-经济-环境模型” 能源结构合理度 测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及绿色税费核算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雷明 《东南学术》 2001年第4期64-74,共11页
本文在199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活动(资源恢复,污染治理)从传统产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新的虚拟的环保产业部门(资源恢复部门,污染治理部门),通过搜集计算产生新设计的两行(资源使用,污染物排放)两列... 本文在199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基础上,将环境保护活动(资源恢复,污染治理)从传统产业部门分离出来,形成新的虚拟的环保产业部门(资源恢复部门,污染治理部门),通过搜集计算产生新设计的两行(资源使用,污染物排放)两列(资源恢复,污染治理)数据,具体构造了一张相对完整的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绿色税费(环境税费)价格效应进行了核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 绿色税费 价格效应 理论价格计 算表 产品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省际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晓灵 曹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4-650,共7页
以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STIRPAT模型等方法分析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省际生态效率水平及内外部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生... 以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模型、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STIRPAT模型等方法分析基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下省际生态效率水平及内外部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中国生态效率均值为0.528,整体上无效。东、中部地区逐渐迈向规模报酬递减阶段。(2)技术和规模是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内部驱动因素。(3)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U”型分布;由于存在“技术回弹”效应,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未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起抑制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是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生态效率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水平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高玮浓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8-91,共4页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 推动黄河流域多系统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文章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能源-经济-环境-科技四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四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各城市群均属于科技滞后型;(2)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得到显著提升,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耦合协调度从流域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减;(3)各地级市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少数地区发生跃迁现象,跃迁路径存在差异,且数字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推动区域能源-经济-环境-科技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科技系统 耦合协调度 科技滞后型 空间相关性 数字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评估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鹏 陈芬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113,共7页
中国十大城市群在不断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同时,在"能源-环境-经济"这一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构建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中国十大城市群在不断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其政治、经济、文化职能的同时,在"能源-环境-经济"这一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构建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出中国十大城市群不同发展程度的差距和类型,结合"能源-环境-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尽快缩小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距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城市群 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模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3
作者 邓玉勇 杜铭华 雷仲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模型构建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模型有MARKAL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CGE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为使模型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3E系统模型将更...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模型构建上,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模型有MARKAL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CGE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为使模型能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服务,3E系统模型将更加综合化,更注重不同模型间结果,同时深层次、地区性、应用性的研究成果将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 模型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能源-经济-环境-科技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国柱 黄琪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29-131,共3页
文章根据2006—2017年北京、天津及河北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和科技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大体上呈上升态势,各子系... 文章根据2006—2017年北京、天津及河北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和科技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大体上呈上升态势,各子系统发展势头良好;京津冀四元系统耦合度较好,大部分达到0.8以上;京津冀耦合协调度由轻微不协调调整到温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科技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政策的经济-能源-环境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姜洪殿 杨倩如 董康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40,共11页
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分析单一电力能源低碳政策,而很少对比分析多种低碳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基于此,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详细电力技术模块的可计算... 作为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分析单一电力能源低碳政策,而很少对比分析多种低碳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基于此,该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详细电力技术模块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从全局经济角度评估了在实现相同碳减排目标情形下利用碳定价收益补贴电力部门三种减排方式(包括补贴CCS技术,水电和核电,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经济、能源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补贴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是相对最优的碳定价收益利用方式。该方式在达到相同减排目标时所需要的碳价最低,对于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对重点用电部门利润造成的损失最小;同时,该方式也可以较明显地促进可再生能源份额和电气化率的提高,且对于SO_(2)和NO_(X)的协同减排效果最佳。②补贴水电和核电的方式次优,该方式对整体宏观经济和重点用电部门利润的负面冲击相对适中,且较好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份额、电气化率以及SO_(2)和NO_(X)的协同减排效果。③补贴CCS技术在这三种方式中最不占优势。该方式对于整体宏观经济增长和重点用电部门利润造成的损失最大;同时对可再生能源份额、电气化率以及SO_(2)和NO_(X)协同减排效果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因此,给出如下建议:①短期内,中国电力行业应率先大力发展清洁电力,尤其需优先考虑将碳定价收益用于补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②从长远来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大规模部署CCS,在补贴CCS与碳定价相结合方式下,若辅以降低生产间接税,则能较好地减缓对GDP的负面影响;③短期内可适度降低对SO_(2)和NO_(X)的减排措施力度;但长远来看,针对SO_(2)和NO_(X)的措施力度仍不可放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行业 低碳转型政策 经济-能源-环境影响 可计算一般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能源、经济与环境(3E)系统绿色发展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志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评价模型,测算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3E)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并引入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7年能源、经...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建立评价模型,测算河南省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3E)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并引入协调度模型对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7年能源、经济与环境各系统绿色发展水平值总体呈现着上升发展的趋势,系统间协调发展状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1年不协调发展阶段,二是2012—2017年的基本协调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间的协调度不断上升,河南省绿色发展趋势逐渐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 主成分分析法 熵值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元栋 李亚静 《中国煤炭》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以矿区循环经济为基础,基于产业共生的角度对矿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测算系统协调度水平。测算了准能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以矿区循环经济为基础,基于产业共生的角度对矿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测算系统协调度水平。测算了准能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并进行分析,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该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发展阶段建设重点及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准能集团所属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处于第二阶段,验证了发展产业共生模式、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理技术对提高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水平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协调度 矿区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动态协整关系研究——基于VEC模型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杰鲲 贾江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52,共7页
利用我国1981~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GDP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3E系统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经济... 利用我国1981~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GDP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3E系统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经济、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对三对协整关系综合分析表明,长期内能源与环境、环境与经济具有良性发展趋势;短期内,面对结构性冲击。我国3E系统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在消化冲击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长期协调发展的态势,表明我国3E系统的长期协整趋势和短期动态调整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系统 长期协整 短期调整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雪薇 杜凤莲 +1 位作者 申晓燕 宗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45-2556,共12页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地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借助...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地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借助ArcGIS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多数省份经济-能源-生态-科技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河南、四川综合发展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其他省份;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处于中高水平,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在空间权重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目标层指标中生态和能源是影响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级指标中经济质量、能源消费、环境治理、环境破坏和科技产出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黄河流域 经济-能源-生态-科技 耦合协调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主要产品服务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兴 袁杰 +3 位作者 李文霞 张兴文 张殿光 杨凤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4期81-86,共6页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能耗寿命周期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主要产品中间生产和最终服务经济—能源—环境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计算模型;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八家酒店主要产品服务系统进行了计算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酒店之间投入产出指标值最...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能耗寿命周期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主要产品中间生产和最终服务经济—能源—环境系统投入产出综合计算模型;对国内有代表性的八家酒店主要产品服务系统进行了计算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酒店之间投入产出指标值最大相差2倍以上,具有巨大的改进潜力;酒店内部餐饮服务系统是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突出代表,应进行营业规模调整、合理配置能源种类和消耗比例、重点实施清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店经济-能源-环境系统 投入产出 能源消耗系数 污染物产生系数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