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耦合及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淑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2)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3)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俱乐部趋同”特征,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考虑空间因素后,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并存。(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差异的构成主因。(5)耦合协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在东中部地区,碳减排效应更明显。针对以上研究发现,认为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落实“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协同共振,有效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四军 戴思琪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根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本文构建长江经济带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内11个省市为样本,通过稀疏主成分分析得到反映能源发展条件、能源-生产协调、能源清洁低碳的3个稀疏主成... 根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本文构建长江经济带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内11个省市为样本,通过稀疏主成分分析得到反映能源发展条件、能源-生产协调、能源清洁低碳的3个稀疏主成分,测算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TOWA算子加权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聚类分析进行地理分区。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能源高质量发展逐年上升,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明显,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格局,上海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江苏、浙江、重庆和四川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一般,湖南、江西、贵州和云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重庆和四川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较高但能源发展条件较低,江苏和浙江清洁低碳能源发展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能源高质量发展 稀疏主成分分析 TOWA算子 聚类分析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随机性收敛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四军 胡锐玲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6,共11页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清洁低碳、经济节能、绿色投资、安全稳定四个维度构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对我国地...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清洁低碳、经济节能、绿色投资、安全稳定四个维度构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对我国地区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随机性收敛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而言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考虑到我国的地域差异,分地区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存在随机性收敛,中部地区则存在随机性收敛。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能源政策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东部地区在清洁低碳维度上的差距较大,需要在缩小差距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水平;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则是在经济节能维度上较为落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水平,调整能源结构,减小差距,提高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高质量发展 熵权TOPSIS 随机性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异质性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四军 刘奥恋 +1 位作者 胡锐玲 郭金琦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基于结构异质性对能源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中国和八大经济区域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结构异质性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20年中国能源高质... 基于结构异质性对能源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使用稀疏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中国和八大经济区域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结构异质性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20年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西部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更高。产业结构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能源消费结构、资本配置结构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异质性 能源高质量发展 稀疏主成分分析 面板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关系管理研究——基于区域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汤瑞丰 锁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5-191,共7页
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关系对于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体系尤为重要。基于区域视角对云南省1995—2017年能源消费数据和主要大气排放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能源... 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关系对于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体系尤为重要。基于区域视角对云南省1995—2017年能源消费数据和主要大气排放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和大气保护动态关系区域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短期看,天然气和一次电消费的增加会减少环境污染,但长期看,这种影响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性和固化,不能产生持久性的作用。据此为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产业调整、环境保护动态关系管理提供较为精准的量化依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 动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代红才 张运洲 +1 位作者 李苏秀 张宁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6,共10页
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行业,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能源高质量发展概念提出后,当前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在内涵理论和路径分析等方面亟待探索。首先构建中国能源中长期展望分析的模型体... 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行业,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能源高质量发展概念提出后,当前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在内涵理论和路径分析等方面亟待探索。首先构建中国能源中长期展望分析的模型体系,突出体现电力系统的有关特性及其对能源转型发展的影响;其次,进行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的情景设置;再次,剖析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主要的刻画指标;最后,在两种情景下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路径进行展望,并基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评价指标开展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高质量发展 能源转型 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电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高质量发展下中国电力供需格局演变趋势 被引量:21
7
作者 单葆国 冀星沛 +3 位作者 姚力 马捷 吴陈锐 段金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8,共10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要求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电力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提炼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愿景,要求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这将对中国电力供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提炼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其次,从消费侧、供给侧、技术、体制等角度研判能源高质量发展下电力行业的转型发展方向;最后,通过构建多区域“能源-经济-电力”分析预测模型体系,从电力需求、电力供应、跨区电力流、电力系统形态、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研究中国中长期电力供需格局的演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高质量发展 电力供需格局 电力系统形态 演变趋势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月 陈大恩 庞昌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CRITIC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测度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多种计量方式考察中国新能源产... 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CRITIC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测度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多种计量方式考察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后为中部地区。各子维度中,新能源产业绿色的贡献程度最高,其余依次为新能源产业创新、新能源产业共享、新能源产业协调、新能源产业开放。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反马太效应”,省际差距逐年缩小。人力资本和金融支持是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汇率波动和进口关税则会抑制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质量发展 能源供应安全 能源产业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 被引量:5
9
作者 曲申 宋怡藩 +6 位作者 张薇 谢笑梅 刘洲屹 王千姿 林瑾 刘丹诺 周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亟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围绕安全可靠、绿色清洁、高效节能、能源共享、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六个维度构建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亟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围绕安全可靠、绿色清洁、高效节能、能源共享、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六个维度构建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特征变化,并利用基于产品空间的复杂网络量化了不同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之间的协同关系,为推动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确定能源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优先事项和政策一致性提供了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2—2022年全国整体及各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中南、西南地区各省份能源发展较为迅速,华东、中南地区整体能源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整体能源发展水平较低。(2)相比2012年,全国整体能源安全稳定性有所下降,技术创新性提升明显,省间能源共享水平差异大幅度缩小,广东、湖北、安徽等东中部省份技术创新水平明显增强,山东、四川等东部沿海及西南省份的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贵州、青海、河南、湖北减污降碳成效显著,但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宁夏与山西等煤炭大省“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问题依然凸显。(3)终端电气化水平、绿色能源投资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与大量能源指标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将在未来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协同发展 产品空间 邻近度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