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互联网系统用户侧冷热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陈飞翔 胥建群 +2 位作者 王晨杨 宋震 刘明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678-3684,共7页
发展能源互联网系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用户侧负荷预测是能源互联网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础。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非工业生产建筑为研究对象,依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将影响建筑负荷的因素分为运行属性和自有属性两... 发展能源互联网系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用户侧负荷预测是能源互联网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基础。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非工业生产建筑为研究对象,依据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将影响建筑负荷的因素分为运行属性和自有属性两类,以运行属性参数为基准,自有属性参数为修正,依据主元解耦方法,建立了典型建筑冷热负荷计算快速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快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能源互联网系统用户侧的能量管理、调节和输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分布式能源 非工业生产建筑 冷热负荷 能源负荷预测模型 Energy 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分公司能耗预测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苑安民 张娣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共3页
在对能源使用状况的现场调研、各类相关参数实地测试的基础上,建立能源预测模型。用建立模型的物流方式和计划方式预测分公司各种能源与能源介质的消耗量,模型运行精度误差>|2%,满足了实际应用的要求。
关键词 能源预测模型 能源管理 清洁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我国能源系统演化趋势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宝东 张军 +3 位作者 韩一杰 春雨童 张健赟 吴璘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0期1-15,共15页
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 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回答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供给情况、“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预计在2029年前后达峰,峰值为109亿t左右,到2060年降至22亿t左右,届时可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林地碳汇共同作用实现能源活动碳中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在2033-2035年达峰,相比碳排放达峰要晚4~6 a,峰值为52亿~54亿t标煤(电热当量法),较2020年有6亿~8亿t标煤增长空间,到2060年逐步降至32亿t标煤左右;煤炭消费量预计在2028年达峰,峰值为45亿t商品煤,2035年前始终保持在40亿t商品煤以上,仍然发挥着能源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到2060年降至8亿~10亿t,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化工。煤电装机和年利用小时数预计在2040年前分别维持在13.5亿kW和4000 h以上,基础电源功能依然突出;至2060年,煤电主要发挥调峰和应急备用功能,装机预计保留8亿~9亿kW,年利用小时数降至不足1000 h。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发展和零碳负碳技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双引擎”,预计到2035年非化石电源发电量达到6.7万亿kW·h(装机28亿kW),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到2060年将达到16.7万亿kW·h(装机74亿kW),成为绝对主体电源。对于必要留存的化石能源,CCUS将作为重要兜底手段发挥碳中和平衡作用,预计到2060年CCUS固碳能力达到13亿t/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安全 低碳转型 能源系统 演化趋势 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LEAP modeling method for long-term energy demand forecasting of regions with limited statistical data 被引量:4
4
作者 CHEN Rui RAO Zheng-hua LIAO Sheng-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136-2148,共13页
An accurate long-term energy demand forecasting is essential for energy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However, due to the immature energy data collecting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available data are usually limited i... An accurate long-term energy demand forecasting is essential for energy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However, due to the immature energy data collecting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available data are usually limited in many regions.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we proposed a hybrid model based on the long-range alternative energy planning (LEAP) model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nergy demand forecasting in these regions. By taking Hunan province, China as a typical case,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 was applied to estimating the possible future energy demand and energy-saving potentials in different sectors. The structure of LEAP model was estimated by Sankey energy flow, and Leslie matrix and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IMA)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opul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turnover, respectively. Monte-Carlo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uncertainty of forecast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brid model combined with scenario analysis provided a relatively accurate forecast for the long-term energy demand in regions with limited statistical data, and the average standard error of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in 2030 energy demand was as low as 0.15. The prediction results could provide supportive references to identify energy-saving potentials and energy development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demand forecasting with limited data hybrid LEAP model ARIMA model Leslie matrix Monte-Carlo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