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能源空间配置的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飏
周永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147-151,共5页
"西电东送"作为跨区域能源合作工程,引发了区域间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日益突显出区域环境利益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从能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环境效应与社会效益三方面,以珠江流域"西电东...
"西电东送"作为跨区域能源合作工程,引发了区域间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日益突显出区域环境利益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从能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环境效应与社会效益三方面,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测算跨区域能源合作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即总体净福利。研究结果表明西电东送工程建设改善了西部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缓解了东部即广东省的电力紧缺局面,优化广东的能源结构,已产生减排SO2、缓解酸雨危害等环境效应。针对西部电能输出区大规模开发水电可能改变地质构造引发地震、产生水库移民以及高耗能产业向西部聚集形成新的污染源等环境问题,提出以提高社会总体净福利作为能源配置合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观点,所探讨的跨区域能源合作多方共赢的动力机制,如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建议期望能对跨区域能源合作提示有益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电东送
能源空间配置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消费总量控制下的能源空间配置路径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冰
孙作人
孙华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6,共11页
本文尝试性将能源集中化配置模型引入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研究框架,使用规模报酬不变与可变DEA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5—2015年的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进而结合各地市的边际节能成本(边际能源贡献)分析对能源进行优化配置,找出...
本文尝试性将能源集中化配置模型引入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研究框架,使用规模报酬不变与可变DEA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5—2015年的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进而结合各地市的边际节能成本(边际能源贡献)分析对能源进行优化配置,找出最优能源利用路径。研究发现:(1)山东省工业并未出现能源利用的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各地市实现了工业发展与能源优化利用的同步。(2)济南、青岛、烟台工业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能够为其它地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经验与资金支持,形成技术扩散效应。(3)位于省区边界的滨州、聊城、临沂、枣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其靠近内陆且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有关。(4)各地市最优消费路径比较实际消费路径,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偏移。偏移最大的为能源效率较高的青岛、烟台、威海等与能源效率较低的枣庄、日照、淄博与莱芜,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上述四地市,必须缩减原始能源消费量20%以上,此分配结果与这些地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表现相一致。据此可知,经济发达地区实际能源消费量普遍低于最优能源消费量,为负向偏离,可采用持续宽松的能源消费约束;经济次发达地区实际能源消费量相对最优能源消费量偏离较小,应维持现有能源消费量,保持能源消费低速增长的路径;经济不发达地区实际能源消费量普遍高于最优能源消费量,为正向偏离,应改变其能源依赖的发展模式,形成规制型的能源消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消费总量控制
能源
利用效率
能源
集中化
空间
配置
模型
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飏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分析了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基础,即东西部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能源效益。根据未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4省区电力能源供需预测,从理论上分析能源规划的动态性...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分析了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基础,即东西部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能源效益。根据未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4省区电力能源供需预测,从理论上分析能源规划的动态性与风险性,指出西电东送对于输出区即西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未来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跨省区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在于参与方均能获得双方认可的等价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电东送
能源空间配置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能源空间配置的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飏
周永章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能源地理空间配置的环境效应研究》(2007B070900061)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06-YZ10-22)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西电东送"作为跨区域能源合作工程,引发了区域间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日益突显出区域环境利益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从能源配置的经济效益目标、环境效应与社会效益三方面,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测算跨区域能源合作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即总体净福利。研究结果表明西电东送工程建设改善了西部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缓解了东部即广东省的电力紧缺局面,优化广东的能源结构,已产生减排SO2、缓解酸雨危害等环境效应。针对西部电能输出区大规模开发水电可能改变地质构造引发地震、产生水库移民以及高耗能产业向西部聚集形成新的污染源等环境问题,提出以提高社会总体净福利作为能源配置合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的观点,所探讨的跨区域能源合作多方共赢的动力机制,如生态补偿的市场化建议期望能对跨区域能源合作提示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西电东送
能源空间配置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Keywords
West-to-east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Project
energy configuration
environmental effect
economic effect
分类号
F20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消费总量控制下的能源空间配置路径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冰
孙作人
孙华臣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
逐步标杆路径及技术预测研究"(批准号:71704095)
文摘
本文尝试性将能源集中化配置模型引入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研究框架,使用规模报酬不变与可变DEA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5—2015年的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度,进而结合各地市的边际节能成本(边际能源贡献)分析对能源进行优化配置,找出最优能源利用路径。研究发现:(1)山东省工业并未出现能源利用的规模报酬递减趋势,各地市实现了工业发展与能源优化利用的同步。(2)济南、青岛、烟台工业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能够为其它地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经验与资金支持,形成技术扩散效应。(3)位于省区边界的滨州、聊城、临沂、枣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与其靠近内陆且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有关。(4)各地市最优消费路径比较实际消费路径,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偏移。偏移最大的为能源效率较高的青岛、烟台、威海等与能源效率较低的枣庄、日照、淄博与莱芜,特别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上述四地市,必须缩减原始能源消费量20%以上,此分配结果与这些地区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表现相一致。据此可知,经济发达地区实际能源消费量普遍低于最优能源消费量,为负向偏离,可采用持续宽松的能源消费约束;经济次发达地区实际能源消费量相对最优能源消费量偏离较小,应维持现有能源消费量,保持能源消费低速增长的路径;经济不发达地区实际能源消费量普遍高于最优能源消费量,为正向偏离,应改变其能源依赖的发展模式,形成规制型的能源消费路径。
关键词
能源
消费总量控制
能源
利用效率
能源
集中化
空间
配置
模型
DEA
Keyword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energy use efficiency
energy centralized allocation model
DEA
分类号
F206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飏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出处
《热带地理》
200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能源地理空间配置的环境效应研究》(2007B070900061)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06–YZ10–22)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文摘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以珠江流域"西电东送"为案例,分析了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基础,即东西部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能源效益。根据未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4省区电力能源供需预测,从理论上分析能源规划的动态性与风险性,指出西电东送对于输出区即西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未来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跨省区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在于参与方均能获得双方认可的等价交换。
关键词
西电东送
能源空间配置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Keywords
west-east power transfer project
energy scheme
environmental benefit
economical benefit
分类号
F129.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能源空间配置的综合效益分析
李飏
周永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消费总量控制下的能源空间配置路径及优化策略
刘冰
孙作人
孙华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珠江流域“西电东送”跨区域能源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
李飏
《热带地理》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