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薛静静 史军 +2 位作者 沈镭 彭保发 王亚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并愈演愈烈,但目前对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相关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明晰了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内涵以及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从能源"四荒&qu... 近年来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并愈演愈烈,但目前对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相关研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明晰了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概念、内涵以及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从能源"四荒"与"卖煤难-煤荒-卖煤难"怪圈、有效能源供给管理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能源供给依赖加深方面分析了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能源供给盈余、缺口和能源供给能力系数认识中国各省能源供给能力状况,提出区域能源供给安全优化的路径与策略:能源供给功能分区;分区总量调控;分区多元发展;分区能源替代;分区能源储备;分区能源外交和"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 问题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动态性评价——以西北和东北能源富集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品 张金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9,共8页
能源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又是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文中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状况,从可用性、可支付性、环境可接受性和能源技术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了影响我国区域能源供给安... 能源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区域能源供给安全又是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文中在综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状况,从可用性、可支付性、环境可接受性和能源技术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了影响我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的指标体系,以2005—2017年我国能源富集区西北5省和东北3省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基于二次加权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动态模型对上述省份的能源供给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以2010年为分界点,2010年以前西北和东北能源富集区能源供给安全水平不高,但是2010年以后均有较大提高。不同地区影响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因素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资源禀赋是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条件,但要真正实现供给安全还要取决于价格,环境,效率等其他因素。总体来看,能源资源丰富,多样化程度高,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地区,如宁夏和辽宁省能源供给安全水平相对较高一些。但是,从安全等级来看,样本区间内各省份的能源供给安全水平均不高,均处于安全等级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能源供给安全 动态评价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二次加权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3-410,共8页
能源供给安全是能源安全中的关键问题,能源供给和安全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全局。能源供给安全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结合时代特点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综合前... 能源供给安全是能源安全中的关键问题,能源供给和安全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全局。能源供给安全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结合时代特点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目前的能源发展现状和专家意见,提取出10种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1995—2014年间的统计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和岭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于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每个影响因子对于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能源自给率对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大达6.34%,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对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大,大于2%,经济环境和可再生能源产量对能源供给安全的影响不显著,低于1%.该结论符合中国实际,依据上述结论结合新时代能源发展要求从能源资源禀赋、能源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价格和能源供给多样化5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与工程 能源供给安全 因子分析 岭回归 绿色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禀赋优势区能源供给与生态安全共生效应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郝晓燕 董超 +1 位作者 薛阳 韩丽萍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4-985,共12页
文章基于共生度模型,对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供给安全与生态安全共生关系类别进行判断;并识别出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和宁夏为能源禀赋优势地区。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深入剖析能源供给安全与生态安全共生关系的演化特征与动... 文章基于共生度模型,对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供给安全与生态安全共生关系类别进行判断;并识别出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和宁夏为能源禀赋优势地区。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深入剖析能源供给安全与生态安全共生关系的演化特征与动态交互作用,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识别。结果显示,1)除浙江、湖北和广西外,其余27个省区在考察期内能源供给安全与生态安全均呈现多种共生模式,且各省区内部尚未形成稳固的共生关系类别。2)从共生关系类型来看,内蒙古和陕西整体呈反向非对称共生关系;山西整体存在寄生关系;而新疆和宁夏则展现出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3)在能源-生态共生系统的相互影响方面,陕西、新疆和宁夏的能源供给安全对生态安全影响较显著,内蒙古、陕西和宁夏在共生系数水平的均衡性上表现突出。4)影响共生系统的3个主要维度为能源可获得性、能源结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治理。文章创新地融合新能源指标于能源结构系统,并引入共生理论来构建其共生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深入探究区域能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禀赋优势区域 能源供给安全 生态安全 共生效应 影响因素 共生度模型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法》安全价值:演变脉络、立法表达与规范协同
5
作者 柯坚 李章鸿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梳理我国能源法治发展各历史阶段的演进脉络,可以发现能源安全始终是贯穿能源法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核心价值。能源供给安全价值、能源生态安全价值通过立法不断明晰并呈现出递进性、多维性特征。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能源安全形势,保... 梳理我国能源法治发展各历史阶段的演进脉络,可以发现能源安全始终是贯穿能源法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核心价值。能源供给安全价值、能源生态安全价值通过立法不断明晰并呈现出递进性、多维性特征。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国内外能源安全形势,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能源立法的核心价值和基本任务。作为我国能源法体系的基础性、引领性立法,《能源法》的颁布是我国能源法治建设在新时代发展的里程碑。通过法律文本分析可知,安全、能源安全是《能源法》中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能源安全及其相关安全法律概念的频繁出现表明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立法主基调。能源安全是《能源法》所确立的核心法律价值,具有整体性、集成性特征,包括能源供给安全与能源生态安全两个价值维度。在《能源法》确立的能源安全法律价值目标基础上,应借助《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契机,实现能源法律规范与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协同,确保我国能源安全价值目标的法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法》 安全价值 能源供给安全 能源生态安全 绿色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目标下中国能源供给的安全评估及异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品 张金锁 +1 位作者 贺琦 夏奇缘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3,共13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层次问题是能源问题。如何实现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双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安全的定义,构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指数平滑和GM(1,1)模型构建了一种...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层次问题是能源问题。如何实现能源安全与低碳发展的双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安全的定义,构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指数平滑和GM(1,1)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模型,对2030年碳达峰以前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供给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2000—2019年,中国综合能源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能源的供给都未达到安全水平,至2030年,它们的供给安全水平都将有所提高且呈现出异质性。中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很大区别。碳达峰目标下,煤炭供给安全受技术与效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水平的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供给安全 碳达峰 指数平滑模 GM(1 1) 组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