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耦合及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淑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7,共13页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 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可夫链、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2)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3)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俱乐部趋同”特征,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考虑空间因素后,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并存。(4)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差异的构成主因。(5)耦合协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在东中部地区,碳减排效应更明显。针对以上研究发现,认为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落实“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能源高质量发展协同共振,有效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减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立足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
作者 《学术前沿》编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8,共1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策。多重国家发展战略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为多重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落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布局 多重国家发展战略 叠加效应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久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共4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战略部署,特别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战略部署,特别提出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发挥区域战略的叠加效应,培育新增长极,是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叠加效应 增长极 区域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战略部署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战略叠加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玲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6,共12页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重战略叠加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于通过多重战略在空间上的有机对接、协同与增强,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布...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重战略叠加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于通过多重战略在空间上的有机对接、协同与增强,促进区域间融通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叠加优势的实现,有赖于我国多层次区域战略体系的科学构建及其功能定位的精准化和协同性。未来需进一步发挥战略叠加优势,通过“战略目标-政策机制-行动路径”的有机协同,确保战略、政策、行动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增强多重战略叠加的系统性、衔接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叠加 区域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决策——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赵媛 梁中 +1 位作者 袁林旺 管卫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以江苏省为实际背景 ,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 ,对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进行研究 。
关键词 能源结构 协调发展 多目标决策 社会经济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段海燕 肖依静 +1 位作者 丁哲 王宪恩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6,共10页
探究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设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准情景、稳定情景和协调情景,建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模型,对吉林省2030年人口—经... 探究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设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准情景、稳定情景和协调情景,建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预测模型,对吉林省2030年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和稳定情景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U型趋势,其中基准情景在2025年降至最低点0.439,稳定情景在2020年降至最低点0.477,这表明,在能源环境改善不力的情景下,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极易出现U型曲线,协调发展度最低点出现时间越晚,其数值越低,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系统要实现耦合协调发展的难度越大。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合理控制城市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用非化石能源等可促进人口—经济—能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能源环境 协调发展战略 耦合模型 情景预测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0
7
作者 赵媛 沈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7-561,共5页
建立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变化:1995-1997年协... 建立能源系统、经济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能源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模型,利用1995-2009年江苏省能源与经济相关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变化:1995-1997年协调度虽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两系统各自的发展均处在较低水平;1998年江苏经济系统发展快于能源系统,出现短暂地协调度下降现象;1999-2004年两系统发展速度同步加快,呈现出短暂的"和谐"状态;2005年协调度略微回落,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政府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积极措施,2006-2009年两系统协调度出现回升态势。"十二五"期间,江苏应进一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全民节能降耗意识等四方面实现优化升级,并将解决环境问题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健康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协调度模型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的我国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安贵鑫 张在旭 吕威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52,共2页
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关系一个国家全局的战略课题,本文期望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模型,以解决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能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能源环境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动力学 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曹瑞瑞 蒋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12个准则层、35个指标层。运用上海地区2000~2012年的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上海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并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 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12个准则层、35个指标层。运用上海地区2000~2012年的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上海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并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 3E系统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能源-工业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灰色决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磊 宁大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以区域能源、工业经济与环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系统GM(1,1)中的基本参数之一──发展系数作为系统要素发展特征的定量表征,从发展的角度,着重在理论上探讨了旨在促进系统协调发展的灰色发展决策方法,从而为区域工业... 以区域能源、工业经济与环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系统GM(1,1)中的基本参数之一──发展系数作为系统要素发展特征的定量表征,从发展的角度,着重在理论上探讨了旨在促进系统协调发展的灰色发展决策方法,从而为区域工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并对山西介休市作了实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 灰色发展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能源与环境-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金辉 田林 +2 位作者 李思源 白云龙 李濮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9,共7页
为了推进黄河流域能源与环境、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黄河流域九省(区)能源与环境-经济-生态四元系统耦合的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CRITIC法研究了黄河流域能源、环境、... 为了推进黄河流域能源与环境、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黄河流域九省(区)能源与环境-经济-生态四元系统耦合的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CRITIC法研究了黄河流域能源、环境、经济和生态单因素的发展水平;通过建立二元系统及四元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能源分别与环境、经济、生态二元系统耦合及四元系统耦合的时空维度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4个因素发展度变化规律在时间上呈现3个阶段性特征,总体以较慢增速逐年提升。以能源-环境为代表的二元系统耦合协调等级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河南、山东下游省份二元系统耦合协调情况良好,而宁夏、陕西等中部省份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黄河流域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耦合协调度中、上游较高而下游最低,研究后期差异逐渐缩小。据此,提出推进产业转型、促进清洁电能消费、差别化推进区域发展、从顶层设计上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等优先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能源 环境 经济 生态 耦合协调 CRITIC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桦 杨婷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等3个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和有效利用资源等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园区 能源 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能源战略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刚强 余瑞祥 贾凤珍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3,共5页
进入21世纪,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显突出,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能源战略格局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角度,阐述内蒙... 进入21世纪,我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显突出,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能源战略格局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的能源优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角度,阐述内蒙古未来能源发展战略,实现内蒙古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经济发展 能源战略 洁净煤战略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荣敏 刘力军 王国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1-234,共4页
近年来,河北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趋加剧。本文根据3E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基于河北省3E系统间的协调状况,对河北省的3E协调度水平作了客观评价分析,认为河北省能源—经济—环... 近年来,河北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趋加剧。本文根据3E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基于河北省3E系统间的协调状况,对河北省的3E协调度水平作了客观评价分析,认为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综合协调度低,制约了河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 协调发展 对策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肖光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
基于珠三角九城市1999-2008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了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内旅游收入、海外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总体变化,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性,近年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在旅游规模位... 基于珠三角九城市1999-2008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了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内旅游收入、海外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总体变化,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性,近年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在旅游规模位序、旅游发展状态方面的变化特点;最后提出缩小珠三角城际旅游经济差异的协调发展战略,包括深化城际合作,调整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三大旅游圈和八大旅游板块;加快边缘地区的旅游发展步伐;将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与周边城市的自主发展相结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城市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协调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申振东 杨保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乏的重要资源。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能源循环经济成为... 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乏的重要资源。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能源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冯德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4期15-20,共6页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类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三农问题由此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文章从县域经济的特点、作用出发,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战...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中一种特殊的类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三农问题由此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文章从县域经济的特点、作用出发,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战略问题,对县域经济进行了定位。文章认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三农问题,发展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制定政策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应允许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宏春 《管理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633-636,641,共5页
从循环经济内涵及实质入手,讨论了能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重点环节,认为通过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多联产、提高能源转化率等手段,可以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要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等,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政... 从循环经济内涵及实质入手,讨论了能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重点环节,认为通过依靠技术进步、发展多联产、提高能源转化率等手段,可以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要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标准等,为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政府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能源 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多二并”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和元 李国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36,共7页
实施梯度发展战略之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然而,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见解纷呈。着眼于中国未来20—30年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网状”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战略 一多二并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示范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齐祥 尚红敏 江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9期50-53,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示范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战略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