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九歌》释词
- 1
-
-
作者
李大明
-
机构
四川师大古代文学研究所
-
出处
《云梦学刊》
1991年第2期45-47,13,共4页
-
文摘
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蕙肴蒸”,言以蕙草为柴烤祭祀所用之牲体,使香气上升,以享食于天帝太一。“肴”,祭祀牲,字又作“殽”。《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引本句皆作“殽”,同。“蒸”,洪兴祖《楚辞考异》谓“一作蒸”。“蒸”为本字。《说文·火部》云:“烝,
-
关键词
《九歌》
楚辞考异
东皇太一
能改斋漫录
蕙草
吴曾
桂酒
湘夫人
云中君
疏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耳中人》臆解
- 2
-
-
作者
李伟
-
机构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3期90-94,共5页
-
文摘
《耳中人》是《聊斋志异》的第二篇小说,其主人公谭晋玄,据考证是真实的淄川人。他既是儒生,又学习道家气功,还用个佛家的姿势,终至走火入魔,发生幻听。其耳中小人之语,或许是其隐秘之潜意识的反映。蒲松龄的创作灵感,或来自宋人笔记“应声虫”的故事。
-
关键词
耳中人
谭晋玄
能改斋漫录
应声虫
-
Keywords
“the Man in the Ear”
Tan Jinxuan
record of modifiable studio
echo insect
-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吴曾的杜诗研究
- 3
-
-
作者
黄威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09年第1期51-57,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101001505
-
文摘
吴曾的《能改斋漫录》是南宋笔记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吴曾对此书中所论杜诗涉及的史实与用典出处做了大量考证,对杜诗的文字作了勘定。他的意见多为后世注杜者所采用,对理解、鉴赏、研究和学习杜诗有着很高的价值。
-
关键词
吴曾
《能改斋漫录》
杜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柳永和他的《煮海歌》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凌
-
出处
《盐业史研究》
1989年第1期53-55,共3页
-
文摘
柳永是北宋初期著名的词人。提起他,人们总认为是一个终日混迹秦楼楚馆,为歌妓们作曲填词的风流浪子,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他在早年考进士不第时,写过一首《鹤冲天》,就垣率地承认这一点:
-
关键词
柳永词
煮海歌
鹤冲天
北宋初期
偎红倚翠
能改斋漫录
才子词人
黄金榜
吴曾
首词
-
分类号
TS3-09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一字千金——郭沫若为《胡笳十八拍》“拍”字进一解
- 5
-
-
作者
肖武
-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4-44,共1页
-
文摘
五十年代末,郭沫若仅用七天时间便写出了轰动剧坛的历史剧《蔡文姬》。在为剧本写的序里,郭沫若慷慨地说:“蔡文姬就是我!”的确,蔡文姬(名琰)是汉末的一位才女,能诗文,善音律,有琴曲歌辞名作《胡笳十八拍》传世,写她被掳流落匈奴,后来又被曹操赎回而与亲子别离的苦难经历。这些很像郭老二三十年代被迫东逃和离亲归国的遭遇。然而,近代学者大都认为《胡茄十八拍》是托名的伪作。郭沫若经过精心研究。
-
关键词
蔡文姬
琴曲歌辞
近代学者
胡茄
五十年代
苦难经历
真伪问题
乐府诗集
能改斋漫录
匈奴语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春”、“秋”
- 6
-
-
作者
刘志基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8期15-16,共2页
-
文摘
"春"、"秋"二字,在今人语言中一般只是两种季节的名称。但在古代文献里,它们的意义却要丰富得多。而联系人们语言交际的思维规律,探寻有关文化背景,则不难将其梳理成为一个具有明显逻辑联系的意义演变系统,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
关键词
二字
逻辑联系
思维规律
春事
秋径
魏公子列传
能改斋漫录
秋卿
吴兰修
忠义传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试论苏词在音律方面的革新
- 7
-
-
作者
陈丽琳
-
机构
重庆师专中文系
-
出处
《阴山学刊》
1988年第3期22-28,54,共8页
-
文摘
苏轼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的创新得到了众人的交口赞誉。的确,题材、内容的博大深厚是东坡词这块瑰宝耀人眼目、光照后代的主要原因。但是,词,作为一种合乐文学,只注意题材、内容行吗?东坡词的一些不合律现象应怎样解释呢?它在音律方面有没有创新呢?最初有人认为他的词不协律、不入腔、不可歌。
-
关键词
苏词
东坡词
合律
自然天成
柳词
渔父词
江城子
能改斋漫录
词律
诗乐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