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也谈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能动的‘中介’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学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6,共4页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六期刊登刘继武同志撰写的《教育学要加强‘中介’的研究》一文,此文提出:教育理论不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理论回到实践,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不解决,就会使人感到教育学无用(或不会用)...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六期刊登刘继武同志撰写的《教育学要加强‘中介’的研究》一文,此文提出:教育理论不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理论回到实践,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不解决,就会使人感到教育学无用(或不会用)。”笔者是颇为赞同这个观点的。但此文还没有展开论述为什么需要一个‘中介’,需要一个怎样的“中介”。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必须有一个过程,不能直接搬用,即必须有一个由教育主体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实践的具体情况(条件)所建构的并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的能动‘中介’——超理论、超经验、超具体教育历史的优化模式的过程。本文仅就此看法,给以粗浅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历史
刘继武
优化模式
社科版
大学报
能动过程
现实教育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的规律”辨证谈——兼谈工艺美术的美学问题
2
作者
乐山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1期36-39,共4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关于“美的规律”的著名论述。其核心内容是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来探索“美的规律”。其中所涉及的两种尺度问题一直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关于“美的规律”的著名论述。其核心内容是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来探索“美的规律”。其中所涉及的两种尺度问题一直为学术界各执一端,焦点集中于对“内在固有尺度”这一概念有着迥然不同的定义和诠释。本文试图以辨证观来论述这样一个命题: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即掌握了“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精神生产)过程,亦是一个认识自然界和认识自身的辨证过程;主体的“内在固有尺度”与客体的“任何物种尺度”存在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转化的辨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问题
哲学手稿
辨证
过程
认识自然
辨证观
艺术精神
审美意识
能动过程
精神生产
实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权集的新方法──“五等级排序法”简介
3
作者
于信凤
邵友竹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5-108,115,共5页
一种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权集的新方法──“五等级排序法”简介于信凤,邵友竹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指向特定目标的自觉的能动过程。而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总要不时地对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活动的过程和状态、活动的结果及与目标的差异做出评价...
一种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权集的新方法──“五等级排序法”简介于信凤,邵友竹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指向特定目标的自觉的能动过程。而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总要不时地对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活动的过程和状态、活动的结果及与目标的差异做出评价,否则便难免陷于失却目标指引的盲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排序法
评价指标
能动过程
目标指引
萨蒂
权系数
命题工作
分目标
现代管理
一致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尊重个性差异 实行因材施教
4
作者
王春玲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9期62-63,共2页
一、了解学生个性,让个性充分发展教书育人就是在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培养,使学生成为充分发展个人特性和潜能的人才。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使他们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自身的个性和潜能展示出来,使他...
一、了解学生个性,让个性充分发展教书育人就是在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培养,使学生成为充分发展个人特性和潜能的人才。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使他们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自身的个性和潜能展示出来,使他们"能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例如:班里有一名学生,初一时各门功课均衡发展,非常优秀。一进入初二,就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刚开始请半天假,慢慢地是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教育
性差异
个人特性
个体差异
心理条件
沉默是金
不知道
能动过程
心理水平
长善救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谈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能动的‘中介’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学义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摘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六期刊登刘继武同志撰写的《教育学要加强‘中介’的研究》一文,此文提出:教育理论不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理论回到实践,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不解决,就会使人感到教育学无用(或不会用)。”笔者是颇为赞同这个观点的。但此文还没有展开论述为什么需要一个‘中介’,需要一个怎样的“中介”。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必须有一个过程,不能直接搬用,即必须有一个由教育主体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实践的具体情况(条件)所建构的并能直接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的能动‘中介’——超理论、超经验、超具体教育历史的优化模式的过程。本文仅就此看法,给以粗浅的阐发。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历史
刘继武
优化模式
社科版
大学报
能动过程
现实教育
辩证统一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的规律”辨证谈——兼谈工艺美术的美学问题
2
作者
乐山
出处
《艺苑(美术版)》
1994年第1期36-39,共4页
文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了关于“美的规律”的著名论述。其核心内容是从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之间的本质区别,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过程来探索“美的规律”。其中所涉及的两种尺度问题一直为学术界各执一端,焦点集中于对“内在固有尺度”这一概念有着迥然不同的定义和诠释。本文试图以辨证观来论述这样一个命题: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审美意识——即掌握了“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精神生产)过程,亦是一个认识自然界和认识自身的辨证过程;主体的“内在固有尺度”与客体的“任何物种尺度”存在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转化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
美学问题
哲学手稿
辨证
过程
认识自然
辨证观
艺术精神
审美意识
能动过程
精神生产
实用品
分类号
J501 [艺术—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权集的新方法──“五等级排序法”简介
3
作者
于信凤
邵友竹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5-108,115,共5页
文摘
一种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权集的新方法──“五等级排序法”简介于信凤,邵友竹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指向特定目标的自觉的能动过程。而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总要不时地对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活动的过程和状态、活动的结果及与目标的差异做出评价,否则便难免陷于失却目标指引的盲目...
关键词
等级排序法
评价指标
能动过程
目标指引
萨蒂
权系数
命题工作
分目标
现代管理
一致性检验
分类号
G423.0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尊重个性差异 实行因材施教
4
作者
王春玲
机构
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出处
《地理教学》
2014年第19期62-63,共2页
文摘
一、了解学生个性,让个性充分发展教书育人就是在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培养,使学生成为充分发展个人特性和潜能的人才。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使他们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自身的个性和潜能展示出来,使他们"能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例如:班里有一名学生,初一时各门功课均衡发展,非常优秀。一进入初二,就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刚开始请半天假,慢慢地是一天.
关键词
社会化教育
性差异
个人特性
个体差异
心理条件
沉默是金
不知道
能动过程
心理水平
长善救失
分类号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也谈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能动的‘中介’
王学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8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的规律”辨证谈——兼谈工艺美术的美学问题
乐山
《艺苑(美术版)》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种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权集的新方法──“五等级排序法”简介
于信凤
邵友竹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尊重个性差异 实行因材施教
王春玲
《地理教学》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