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珠江干流4省区资源利用分析及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璐瑶 张建兵 +3 位作者 龚慧芹 光家材 黄丽排 胡宝清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开展珠江流域资源利用时空格局、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及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揭示珠江流域内部资源消耗格局、生态补偿区与受偿区,推动全流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统一保护与治理。本文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10-2019... 开展珠江流域资源利用时空格局、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及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揭示珠江流域内部资源消耗格局、生态补偿区与受偿区,推动全流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统一保护与治理。本文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10-2019年珠江干流4省区[云南(滇)、贵州(黔)、广西(桂)、广东(粤)]的能值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承载力;综合绿色贡献系数、基尼系数和重心模型、重心距离模型,评估4省区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合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各省生态应付及社会应付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珠江干流4省区能值生态承载力呈现出滇>黔>桂>粤的格局,但资源消耗程度(能值生态足迹)与之相反;同时,下游地区(黔、桂、粤)足迹深度均大于1,呈生态赤字及不可持续状态;②流域能值生态足迹综合基尼系数超过0.5,贵、黔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经济重心、人口重心、能值生态足迹重心均偏向下游的粤,均表明流域内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失衡,需通过生态补偿进行调节;③2014-2019年,除滇为受偿区外,粤、桂、黔均为补偿区,补偿金额为粤>桂>黔,且受偿与补偿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受社会支付能力限制,桂、黔补偿区的社会应付金额低于生态应付金额。珠江流域应加快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形成生态补偿机制,以抑制流域资源过度利用、生态赤字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达到实现新时期流域协调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自然资源分配 自然资源利用率 时空格局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水生态足迹的云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
作者 张旭 马巍 +3 位作者 杨燕 韩灵新 王军亮 金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 云南省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准确评估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其水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维水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进行测算,通过脱钩模型评测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的脱钩效应,并结合对数均值迪氏指数法揭示近年来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22年云南省水生态足迹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69%左右;②水生态足迹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水生态承载力与水生态盈亏密切相关,多地呈现水生态盈余状态;④水生态足迹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资源消耗相对稳定,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效果较好,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两种状态;⑥经济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正向驱动作用,技术效应对水资源消耗起负向驱动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改善云南省的人水关系、促进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脱钩模型 对数均迪氏指数法 时空分布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的重庆市农业用水生态效率水平测度、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周小琛 赖苹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4-737,共14页
农业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农业用水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用水三维生态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纳入农业用水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集,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 农业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农业用水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用水三维生态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纳入农业用水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重庆市3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集,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对农业用水生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运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分析农业用水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重庆市农业用水三维生态足迹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主城新区最高,中心城区最低。(2)重庆市农业用水静态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态势,但未能达到有效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生态效率空间聚集性减弱,区域差异显著。(3)重庆市农业用水动态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变化,测度结果与静态效率结果一致,但数值要高于静态结果。中心城区增速最快,主城新区增速最慢。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4)重庆市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主要脱钩类型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脱钩关系并不理想。(5)重庆市农业用水生态效率主要受到经济水平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具有负向抑制作用。基于此,建议通过改良土壤与作物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 农业用水生态效率 Tapio脱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84
4
作者 赵志强 李双成 高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0-2231,共12页
对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面对的科学问题。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系统封闭性和空间互斥性等不合理假设,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加以改进,同时将人类... 对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面对的科学问题。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系统封闭性和空间互斥性等不合理假设,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加以改进,同时将人类劳务纳入系统评价。改进后的模型仍然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区域消费足迹与承载力,强调区域资源进出口,分析开放系统条件下区域发展状况,并将人类的作用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范畴。以深圳市2006年发展状况为例对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具有48.08ghm2的人均潜在生态承载力;在生物生产账户上存在3.60ghm2的人均生态赤字,需进口来弥补,而在工业产品账户上3.14ghm2的人均盈余,可供出口;具有约4.87ghm2的人均净承载力出口,为其他区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力资源是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至少提供相当5.20ghm2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能耗的清洁工业,产出高能值转换率的产品,实现区域本地产品在能量系统等级的提升,是提升本地承载力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突破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偏生态的弱可持续性评价局限,成为综合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分析 开放系统 可持续性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盛业旭 刘琼 +1 位作者 欧名豪 佴伶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65hm2增长到0.90hm2,主要是由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引起的;(2)同期南通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1hm2增长到0.81hm2,这主要是由农、畜产品产量提高和水电开发力度加大引起的,而通过劳务和资金投入提高承载力的空间很大;(3)1996—2010年南通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也都在0.5以上,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进一步缩小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距,应采取以下措施:引导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高温伏旱区生态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邹聪明 胡小东 +3 位作者 张云兰 薛兰兰 Shakeel Ahmad Anjum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1-205,216,共6页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7年江津区均处于较安全等级,但是安全等级程度逐年下滑,因此需要密切关注;(2)在2002年之后,江津区一直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程度呈逐渐加深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高温伏旱区 生态安全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琳 高红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41-49,共9页
全国“两会”以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农业生产作为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成为推进农业固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0-2019年的天津... 全国“两会”以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农业生产作为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成为推进农业固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0-2019年的天津农业产投数据,按时间序列分类编制人均能值生态足迹(Eef)和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Eec)趋势图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近十年天津农业投入产出与生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分析,并针对农业碳达峰的可实现途径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天津市农业生产人均生态足迹基本维持在0.1507 hm^(2)·cap^(-1)上下浮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088 hm^(2)·cap^(-1)下降至2019年的0.0073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严重但呈下降趋势,农业可持续能力逐渐恢复。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状态平稳,生态经济协调系数趋近于1,农业生产安全不稳定。针对分析现状提出合理调用农业资源、重视发展理念培养及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的建议,促使天津市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和谐共生,促进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低碳农业 生态经济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足迹家族模型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8
作者 任黎 朱佳晨 宋姝萍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为探讨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以生态足迹、水足迹与碳足迹为基本成员的足迹家族模型,引入多个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并基于DPSIR框架,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确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随机森林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探讨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以生态足迹、水足迹与碳足迹为基本成员的足迹家族模型,引入多个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并基于DPSIR框架,运用综合集成法分析确立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由随机森林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组合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区域资源环境压力状况与可持续性状况,进而开展了基于三维足迹家族模型的南京市资源环境可持续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1年南京市水土资源均有占用存量资本,但占用情况整体呈下降趋势,碳足迹处于低压力范围,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逐年向好;2012~2019年南京市资源环境可持续状况为弱可持续,2020~2021年为强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足迹家族模型 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评价 DPSIR框架 随机森林-层次分析法组合权重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与灰色预测模型的西藏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文龙 魏巍 +4 位作者 宋瑜 刘陈立 苏文亮 许静 朱高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2-710,共9页
为清晰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改进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了西藏2005-2014年的可持续性,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西藏及其各地级市2015-2024年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为清晰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改进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了西藏2005-2014年的可持续性,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西藏及其各地级市2015-2024年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8.30hm^2减少到33.81hm^2,人均生态足迹从6.83hm^2增加到11.59hm^2,生态盈余空间缩小,但生态足迹指数一直高于65%,当前的可持续性较强;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表明西藏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在未来10年,西藏及其各地级市(除拉萨外)的可持续性持续降低,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拉萨在2020年将变为严重不可持续。本研究定量地评价了西藏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以期对高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79
10
作者 靳相木 柳乾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82-2993,共12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 生态足迹模型是土地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方法。通过将Niccolucci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中足迹深度的取值范围从大于等于1扩展到大于等于0,将生态盈余状态的分析纳入一个统一的三维模型框架,实现了自然资源消费对资源流量和资源存量占用程度在核算上的统一。以温州市为例,运用扩展后的三维模型计算了2000—2012年间温州市的生态足迹、足迹深度、生态赤字(盈余)。在此基础上,引入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建设压力指数和土地综合负担指数等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数,判断当前市域土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以及超载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温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整体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生态赤字严重且逐年上升,温州市土地承担着巨大压力;2000—2012年间温州市足迹深度在4—6之间,自然资源流量远远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存量来支撑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温州市粮食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碳汇压力指数、土地综合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水域、林地均处于超载状态,且自2000年以来,温州市土地所承载的自然资源消费压力是其承载能力的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足迹深度 扩展 土地承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张家口市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超 许月卿 +1 位作者 孙丕苓 刘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169-176,共8页
[目的]定量分析张家口市2003—2013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张家口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张家口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三维生... [目的]定量分析张家口市2003—2013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并对未来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张家口市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及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张家口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三维生态足迹,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其未来生态可持续变化趋势。[结果]2003—2013年张家口市人均生物承载力整体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与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均呈整体增加趋势;化石燃料土地、建筑用地、水域、耕地、草地与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均呈增加趋势;除草地和林地外,其他生物生产性土地人均生物承载力不断减少;建筑用地、耕地与林地表现为生态盈余,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处于自然原长;化石燃料土地、草地与水域呈生态赤字状态,草地与水域人均生态足迹深度不断增加;2014—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将逐年增加,人均生物承载力将逐年减少,张家口市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未来应采取开发新型能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增加生态用地面积等措施来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性 三维生态足迹 GM(1 1)模型 张家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以海南为例 被引量:29
12
作者 曹威威 孙才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6-227,共12页
通过对比总结现有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研究成果,从能值密度、能值生态承载力、能值生态指标分类和整合等方面分析了模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端和供给端构建足迹账户体系,并提出能值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对比总结现有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研究成果,从能值密度、能值生态承载力、能值生态指标分类和整合等方面分析了模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消费端和供给端构建足迹账户体系,并提出能值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承载力模型的改进和优化。利用改进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6年海南生态经济系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能源账户和生物产品账户足迹大幅增加。污染账户和建设用地账户足迹状态稳定。(2)生产承载力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而环境承载力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强度增加不断下降。(3)海南生态环境整体表现为生态盈余,但污染账户、能源账户盈余缩减,2011年能源账户开始出现生态赤字。通过足迹账户的构建,能够更清晰地追踪各账户和各类土地能值生态足迹、能值生态承载力以及能值生态盈余/赤字产生的变化,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改进之后能够更客观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状况,为地区有针对性开展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 模型改进 足迹账户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国刚 杨德刚 +1 位作者 张新焕 唐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2-358,共7页
运用能值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改进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78—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评价,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能值改进模型充分考虑了整个区域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所以... 运用能值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改进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78—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进行评价,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能值改进模型充分考虑了整个区域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所以量化结果较大;同时因其采用能值转换率等更稳定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能值理论 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45,共9页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3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湖南省2000—2013年的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以...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3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湖南省2000—2013年的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情况。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存在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逐年增大。2湖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压力的增大绝大部分是由于耕地供给不足和能源消耗过大造成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省对农业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是湖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湖南省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变化的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该省的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中耕地和化石能源地的足迹和人均足迹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和水域、林地对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很小。42000—2013年,湖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研究时段内,湖南省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升,湖南省因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代价在显著减小。针对湖南省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控制耕地面积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量,提高土地利用的均衡性,增加对其他地类的利用以提高生物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巩固和深化湖南省实施绿色发展的成果,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减缓生态足迹增速,增加生态容量。正确引导湖南省的人口流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并鼓励绿色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深度和广度:构建三维模型的新指标 被引量:118
15
作者 方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7-274,共8页
追踪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流量占用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国际上新近提出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概念与计算方法,重点对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两个指标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模型的主要优势,并通过引入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 追踪自然资本存量消耗与流量占用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国际上新近提出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概念与计算方法,重点对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两个指标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模型的主要优势,并通过引入资本流量占用率和存量流量利用比两个新指标对模型作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1961—2006年的中国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中国自1978年步入生态赤字时代以来,足迹深度增长了近2倍,足迹广度减少了11.84%,因自然资本流量不足导致资本存量大幅消耗已成为社会发展常态。到2006年时,中国需要2.9倍的国土才能持续支撑其资源消费量。研究表明,三维模型分别从时空两方面表征了人类对资本存量的消耗(足迹深度)和对流量的占用(足迹广度),增强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之间的可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经典模型的评估缺陷。最后指出了三维模型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吕越 陈忠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0-1127,共8页
传统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因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而导致"生态偏向"的弱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以新疆为例,引入社会经济间接生态承载力以改进传统模型,使其计算结果更科学合理。结果表明:2005-2014年新疆的(1)生态足迹呈波浪上升趋... 传统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因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而导致"生态偏向"的弱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以新疆为例,引入社会经济间接生态承载力以改进传统模型,使其计算结果更科学合理。结果表明:2005-2014年新疆的(1)生态足迹呈波浪上升趋势,年均值为4.9 hm2·人^(-1),低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主要土地类型所占比重大小依次为:草地、耕地、石化能源用地、林地。(2)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年均值为4.5 hm2·人^(-1),和西北地区相比,新疆的生态承载力处于中低水平。(3)生态赤字为0.4 hm2·人^(-1),是西北地区的33.9%。综上所述,新疆产生生态赤字的核心原因是过大的农牧业生产和重工业能耗,其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弱导致生态安全存在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理论 生态足迹 改进模型 可持续发展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 被引量:83
17
作者 方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66-3777,共12页
自然资本利用评估是可持续发展量化领域的重要课题。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首次实现了流量资本与存量资本的分类测度,为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类利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从探讨模型缺陷入手,通过细致追踪各地类载体上的流量资本... 自然资本利用评估是可持续发展量化领域的重要课题。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首次实现了流量资本与存量资本的分类测度,为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人类利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从探讨模型缺陷入手,通过细致追踪各地类载体上的流量资本与存量资本变化,克服了地类间赤字转移问题,明确了适用于区域尺度和地类尺度的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和三维足迹等指标的计算方法。运用改进后的模型,分析了1999—2008年全球11个国家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自然资本利用的国际格局中,美国、法国和德国(后6年)为流量资本与存量资本双高型;印度(前2年)为双低型;英国、德国(前4年)、意大利、日本、印度(后8年)和中国为流量资本低、存量资本高型;加拿大、巴西和俄罗斯为流量资本高、存量资本低型。研究表明:各国的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是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发达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强度总体仍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流量资本占用与存量资本消耗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资源富足型国家的人均区域足迹广度一般较高,区域足迹深度相对较低,资源贫乏型国家则相反。针对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优先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三维模型 国际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莉莎 赵先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四川省生态安全现状与趋势,本文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006年-2010年的生态安全态势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今后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5... 为研究四川省生态安全现状与趋势,本文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006年-2010年的生态安全态势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今后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人均生态承载力在0.5239 hm^2上下波动,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7975 hm^2增长到2010年的6.7821 hm^2,生态赤字由5.3234 hm^2增至6.2348 hm^2、生态压力指数在10.4036-12.4466之间波动,生态多样性系数在1.2561-1.3084之间波动,生态协调系数在1.0763-1.0910之间波动,生态安全状态持续为"轻度不安全",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阈值。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四川省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587 hm^2,人均生态足迹增至9.7121 hm^2,生态赤字增至9.1534 hm^2,生态压力为17.3828,生态协调系数降至1.0558,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能值-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黑龙江省2000~2007年生态足迹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景伟 韩毅强 王海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122-8124,共3页
在分析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以黑龙江省为例,计算了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0~2007年生态足迹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 在分析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衡量研究区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以黑龙江省为例,计算了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0~2007年生态足迹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分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以甘肃省武威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新才 马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利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EEF),计算了2011年甘肃省武威市生态承载力和消费足迹,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得出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大于传统模型的值,原因在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引进了更多... 利用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EEF),计算了2011年甘肃省武威市生态承载力和消费足迹,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得出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大于传统模型的值,原因在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引进了更多可更新资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使得最终计算结果较大。另外,武威市当归、党参等资源项目数据的缺失导致最终生态足迹计算比实际消费较小。最后通过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的计算,都证实了武威市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较低,生态压力指数的状况处于极不安全等级,需要引起当地各方面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