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高温伏旱区生态安全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邹聪明 胡小东 +3 位作者 张云兰 薛兰兰 Shakeel Ahmad Anjum 王龙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1-205,216,共6页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 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区域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高温伏旱区的生态安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利用基于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重庆市江津区2002-2007年的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2002-2007年江津区均处于较安全等级,但是安全等级程度逐年下滑,因此需要密切关注;(2)在2002年之后,江津区一直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程度呈逐渐加深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高温伏旱区 生态安全 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带定西市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陆燕花 闫丽娟 +2 位作者 李广 马维伟 梁赟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5,共9页
为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安全问题,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代表区域定西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研究。研究发现:1995—2019年间定西市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0.61 hm^(2)·人^(... 为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安全问题,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代表区域定西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长时间序列研究。研究发现:1995—2019年间定西市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0.61 hm^(2)·人^(-1)增加到0.75 hm^(2)·人^(-1),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1.22 hm^(2)·人^(-1)增加到1.60 hm^(2)·人^(-1)。从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的构成组分来看,耕地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对定西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草地人均能值生态足迹。25年间,定西市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从11.92 hm^(2)·万元^(-1)下降到1.09 hm^(2)·万元^(-1),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由0.92变化到1.44,生态协调系数从1.34变化到1.33,生态压力指数由2.01上升到2.15,发展能力指数由1.12变化到2.32,生态安全等级在危险和不安全之间变化,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安全评价 北方农牧交错带 定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泰安市生态安全研究
3
作者 周慧 郑昭佩 +1 位作者 梁兴军 王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164-1167,共4页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5612hm2增至7.9506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1.4826增至25.5964,生态安全状态从“轻度不安全”过渡到“中度不安全”,在2012年已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泰安市2013~202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加22年,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将变为0.2137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高达10.1461hm2,生态压力指数将增至47.4848,泰安市的生态安全将持续为“极度不安全”状态,可见,泰安市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泰安市 生态安全 灰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藏东南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4
作者 张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界自然演化同步推进的一条理想路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定量的测算模型为决策提供参考。文章选取藏东南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藏东南生态旅游区2004-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界自然演化同步推进的一条理想路径,为了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定量的测算模型为决策提供参考。文章选取藏东南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藏东南生态旅游区2004-2016年间的发展状态进行定量测评。研究显示:(1)藏东南生态旅游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由2004年的31.48hm2/cap增加至2016年的44.71 hm2/cap,年增长率为2.97%;(2)2004-2016年,藏东南生态旅游区人均生态盈余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由2004年的49.11hm2/cap减少至2016年的39.88hm2/cap,年递减率为1.75%;(3)2004-2016年期间区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几乎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藏东南生态旅游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与灰色预测模型的西藏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文龙 魏巍 +4 位作者 宋瑜 刘陈立 苏文亮 许静 朱高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2-710,共9页
为清晰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改进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了西藏2005-2014年的可持续性,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西藏及其各地级市2015-2024年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为清晰地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改进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了西藏2005-2014年的可持续性,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西藏及其各地级市2015-2024年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2005-2014年,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8.30hm^2减少到33.81hm^2,人均生态足迹从6.83hm^2增加到11.59hm^2,生态盈余空间缩小,但生态足迹指数一直高于65%,当前的可持续性较强;万元GDP生态足迹、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表明西藏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是产业结构单一;在未来10年,西藏及其各地级市(除拉萨外)的可持续性持续降低,但整体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拉萨在2020年将变为严重不可持续。本研究定量地评价了西藏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可持续性,以期对高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灰色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湖南省生态赤字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7-45,共9页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3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湖南省2000—2013年的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以... 为更好地了解湖南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应用能值分析和本地生态足迹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3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湖南省2000—2013年的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情况。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存在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逐年增大。2湖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压力的增大绝大部分是由于耕地供给不足和能源消耗过大造成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省对农业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是湖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3湖南省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呈波动变化的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该省的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其中耕地和化石能源地的足迹和人均足迹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和水域、林地对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很小。42000—2013年,湖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表明研究时段内,湖南省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升,湖南省因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代价在显著减小。针对湖南省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控制耕地面积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量,提高土地利用的均衡性,增加对其他地类的利用以提高生物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巩固和深化湖南省实施绿色发展的成果,努力提升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减缓生态足迹增速,增加生态容量。正确引导湖南省的人口流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并鼓励绿色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盛业旭 刘琼 +1 位作者 欧名豪 佴伶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 在系统分析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人工投入指标,统一能值密度以及引入折能/折标系数对其进行了修正,并采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江苏省南通市1996—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1996—2010年间南通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65hm2增长到0.90hm2,主要是由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引起的;(2)同期南通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1hm2增长到0.81hm2,这主要是由农、畜产品产量提高和水电开发力度加大引起的,而通过劳务和资金投入提高承载力的空间很大;(3)1996—2010年南通市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数也都在0.5以上,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为进一步缩小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差距,应采取以下措施:引导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继续提高农产品产量;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南通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态足迹模型在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丽 谢世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87,共6页
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别应用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中,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具体的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分别存在4... 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别应用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中,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作为研究区域,对其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具体的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出研究区分别存在4.35hm2/cap和1.846hm2/cap的生态赤字,这说明三峡库区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并简要讨论了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三峡库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珠江干流4省区资源利用分析及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璐瑶 张建兵 +3 位作者 龚慧芹 光家材 黄丽排 胡宝清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开展珠江流域资源利用时空格局、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及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揭示珠江流域内部资源消耗格局、生态补偿区与受偿区,推动全流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统一保护与治理。本文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10-2019... 开展珠江流域资源利用时空格局、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及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揭示珠江流域内部资源消耗格局、生态补偿区与受偿区,推动全流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统一保护与治理。本文基于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2010-2019年珠江干流4省区[云南(滇)、贵州(黔)、广西(桂)、广东(粤)]的能值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承载力;综合绿色贡献系数、基尼系数和重心模型、重心距离模型,评估4省区自然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合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各省生态应付及社会应付生态补偿金额。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珠江干流4省区能值生态承载力呈现出滇>黔>桂>粤的格局,但资源消耗程度(能值生态足迹)与之相反;同时,下游地区(黔、桂、粤)足迹深度均大于1,呈生态赤字及不可持续状态;②流域能值生态足迹综合基尼系数超过0.5,贵、黔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经济重心、人口重心、能值生态足迹重心均偏向下游的粤,均表明流域内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失衡,需通过生态补偿进行调节;③2014-2019年,除滇为受偿区外,粤、桂、黔均为补偿区,补偿金额为粤>桂>黔,且受偿与补偿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受社会支付能力限制,桂、黔补偿区的社会应付金额低于生态应付金额。珠江流域应加快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形成生态补偿机制,以抑制流域资源过度利用、生态赤字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失衡,达到实现新时期流域协调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自然资源分配 自然资源利用率 时空格局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琳 高红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41-49,共9页
全国“两会”以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农业生产作为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成为推进农业固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0-2019年的天津... 全国“两会”以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农业生产作为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成为推进农业固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利用2010-2019年的天津农业产投数据,按时间序列分类编制人均能值生态足迹(Eef)和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Eec)趋势图以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近十年天津农业投入产出与生态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分析,并针对农业碳达峰的可实现途径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天津市农业生产人均生态足迹基本维持在0.1507 hm^(2)·cap^(-1)上下浮动,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10年的0.0088 hm^(2)·cap^(-1)下降至2019年的0.0073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严重但呈下降趋势,农业可持续能力逐渐恢复。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状态平稳,生态经济协调系数趋近于1,农业生产安全不稳定。针对分析现状提出合理调用农业资源、重视发展理念培养及保障政策落实到位的建议,促使天津市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和谐共生,促进天津市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低碳农业 生态经济 碳达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能值⁃生态足迹的耕地休耕规模研究--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2 位作者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47-5763,共17页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县的贵州省松桃县为案例区,修正了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EC和EF,简称“修正模型”)与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ESIcl),测算了松桃县2016年休耕面积范围值。结果表明:(1)耕地能值生态盈亏可以作为乡镇是否应该休耕的判定标准,基于此测算的最大休耕面积关键在于测算生态耕地面积。总体来看,全县耕地能值生态赤字,应该安排耕地休耕;从分乡镇来看,有3个乡镇可以不休耕、25个乡镇应该休耕。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和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最大休耕面积分别19558.62hm^(2)和17673.83hm^(2)。最大休耕面积中等及以上等级的乡镇散布于4个区域的8个乡镇。(2)ESIcl可以作为休耕乡镇时序的判定标准,其优先休耕乡镇的最大休耕面积之和即为全县最小休耕面积。全县ESIcl偏低,应该适度休耕。优先休耕、适度休耕和暂不休耕的乡镇分别有2个、23个和3个。全县最小休耕面积1396.10hm^(2),占耕地面积的1.88%。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全县休耕面积范围值1396.10-19558.6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6.34%;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休耕面积1396.10-17673.8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3.8%。修正模型和ESIcl为测算区域休耕规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其他类似区域开展休耕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规模 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 贵州省松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现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超 胡小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方法,而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缺点.该研究利用能值足迹模型对重庆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2007年实际可利用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为1.602hm2/cap,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为6.331hm2/cap,生态赤字为5.729hm2/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重庆市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甘肃的生态安全时空演化格局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晓芬 陈兴鹏 +4 位作者 逯承鹏 庞家幸 张子龙 赵林 薛冰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165-172,共8页
基于区域能值密度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结合GIS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甘肃省的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赤字从1980年的0.42 hm^2·cap^(-1)增加到2015年的4.00 hm^2... 基于区域能值密度改进的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结合GIS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甘肃省的人均生态赤字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人均生态赤字从1980年的0.42 hm^2·cap^(-1)增加到2015年的4.00 hm^2·cap^(-1),且以年均6.70%的速度增长,生态赤字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中心向两极扩散的演变格局。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等级逐渐升高,近年来生态安全状况出现恶化趋势,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基于上述结论从降低人类环境负荷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生态安全状况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时空格局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景辉 张戈 王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7-193,共7页
该文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山西省2000-2016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与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选择生态赤字/盈余、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定量评估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2000-2016年山西省人均能值生... 该文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山西省2000-2016年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与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选择生态赤字/盈余、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协调系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等指标,定量评估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2000-2016年山西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逐年升高;研究期间,山西省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生态足迹压力指数逐年升高,生态协调系数逐渐趋近于1,万元GDP生态足迹数值在逐年降低。2000-2016年山西省一直处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山西省因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越来越差,但资源利用率却在逐年提高,能源富集区山西省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仍然相当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富集区 能值-生态足迹模型 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