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胰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艰难梭菌合并胼胝体脱髓鞘病变的护理
1
作者 腾敬 金彦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3期61-65,共5页
总结了1例胰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艰难梭菌合并胼胝体脱髓鞘病变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护理、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消毒隔离、腹泻护理、胼胝体脱髓鞘病变护理、特殊用药的护理、安全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精心治疗和采... 总结了1例胰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艰难梭菌合并胼胝体脱髓鞘病变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护理、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消毒隔离、腹泻护理、胼胝体脱髓鞘病变护理、特殊用药的护理、安全护理和心理护理。通过精心治疗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患者治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肾联合移植 艰难梭菌感染 胼胝体脱髓鞘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中DWI序列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张爱景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中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医院30例RESLES患者为RESLES组,另纳入同期医院30例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中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医院30例RESLES患者为RESLES组,另纳入同期医院30例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均接受MRI-DWI序列扫描检查,对比两组MRI表现特点及成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并绘制ROC分析ADC值对RESLES的诊断价值。结果 RESLES组患者病灶集中在胼胝体压部中线部,且在胼胝体压部中线处呈对称性排列,多为单发病灶,病灶形态相对规则,MRI扫描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对照组患者病变大都偏离胼胝体压部一侧,大都为多发病灶,病灶形态相对不规则,MRI扫描低信号,T2WI、DWI高信号;RESLES组ADC值比对照组低(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值诊断RESLES的AUC=0.767,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MRI扫描检查可清晰显示RESLES患者脑部病变数量、形态、分布情况等特征,能够为R ESLES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同时DWI序列参数对RESLES、胼胝体压部缺血性脑梗死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效能分析
3
作者 何敏 潘晓琴 +3 位作者 何伟仪 何新悦 钟雪梅 黄国旗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孕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评估胎儿胼胝体发育情况。以“金标准”(产后新生儿MR... 目的:探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孕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评估胎儿胼胝体发育情况。以“金标准”(产后新生儿MRI检查)对比超声诊断结果,通过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并探讨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效能。结果: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在45例经“金标准”确认的胼胝体发育不良胎儿中,超声准确识别43例,灵敏度达96.47%,特异度99.92%,准确度99.93%。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胼胝体形态异常、局部回声减弱、侧脑室扩张及羊水过多。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了多项危险因素,并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为91.5%。结论: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具有高效诊断能力,结合图像特征分析和危险因素评估,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和改善围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 诊断效能 图像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探究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胼胝体微观结构变化
4
作者 曹剑仓 黄刚 +3 位作者 陈晨 苏文秀 田利民 赵莲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9-546,共8页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胼胝体亚区微观结构变化及与认知、情绪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33例健康...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成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胼胝体亚区微观结构变化及与认知、情绪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9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临床信息、认知心理量表评分、扩散张量成像图像等,分析两组胼胝体亚区扩散指标的差异,并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和神经心理量表评分进行相关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各向异性分数减低,平均扩散率、径向扩散率和膝部轴向扩散率增高(P<0.01),上述扩散指标改变与认知和情绪存在相关性(r=-0.448~0.440,P=0.010~0.043),且膝部各向异性分数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77)。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存在胼胝体膝部和体部微观结构异常,两者分别与认知和情绪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甲状腺功能减退脑损害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胼胝 认知 情绪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附29例分析)
5
作者 李莎莎 姚艳粉 +1 位作者 孙文英 张亚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RESLE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儿中男15例、女14例、发病年龄3天~12岁9月,其中婴幼儿期发病18例、学龄前期及... 目的总结儿童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9例RESLE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儿中男15例、女14例、发病年龄3天~12岁9月,其中婴幼儿期发病18例、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发病11例;临床表现为惊厥23例、急性发热19例、语言障碍2例等;血生化检查血清钠<135 mmol/L者21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有核细胞数升高3例,脑电图检查全导联弥漫性慢波10例、局灶起源发作3例及局灶性放电2例等,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均可见胼胝体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FLAIR均呈高信号及DWI弥散受限。29例患儿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颅脑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诊断为RESLES,其中Ⅰ型RESLES 25例、Ⅱ型RESLES 4例,发病原因为感染19例、非感染10例。29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神经系统症状均在出院前消失。结论儿童RESLES多于婴幼儿期发病,最常见病因为感染,主要表现为惊厥、发热、低钠血症,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可见胼胝体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DWI弥散受限。多数儿童RESLES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感染 惊厥 低钠血症 颅脑核磁共振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反应相关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病例1例
6
作者 韦红伟 陈罕 张颖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45-147,共3页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SLES)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感染、代谢紊乱、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的应用、高原性脑水肿等。其中感染原因引起的胼胝体压部病变较常见,而关于高原性脑水肿导致的胼胝体压...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SLES)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感染、代谢紊乱、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的应用、高原性脑水肿等。其中感染原因引起的胼胝体压部病变较常见,而关于高原性脑水肿导致的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病例国内外报道较少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例高原反应导致的胼胝体压部病变,且患者患有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胼胝体压部病变。特此对本病例进行分析与报道,探讨导致胼胝体压部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病病因及相关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反应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维生素B12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胼胝体体积和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老年改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瑲 杨姝 +3 位作者 李琛 张伟 卢伟 唐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9,173,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大脑胼胝体体积及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新的体视学方法分别对年轻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雌性Long-Evans大鼠胼胝体体积及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与年轻组比较,...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大脑胼胝体体积及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新的体视学方法分别对年轻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雌性Long-Evans大鼠胼胝体体积及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与年轻组比较,中老年和老年的胼胝体体积和胼胝体额区体积均存在显著性降低,胼胝体额区体积的老年性改变出现更早,老年改变程度更大。老年大鼠胼胝体额区有髓神经纤维总体积较年轻大鼠有下降趋势;有髓神经纤维总长度较年轻大鼠下降19.5%,直径在0.4~0.6μm范围的有髓神经纤维长度下降28.1%。结论:胼胝体存在显著性老年萎缩,老年胼胝体额区具有选择易损性,胼胝体额区的老年改变可能与老年大脑额叶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胼胝体额区 有髓神经纤维 老年改变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依赖患者胼胝体纤维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洪珊珊 赵中 +4 位作者 韩伯军 王庆广 姜歧涛 郑勇强 刘定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3期11-14,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纤维跟踪技术,观察分析酒依赖患者胼胝体纤维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方法酒依赖患者(病例组)48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部T1加权三维磁共振成像及弥散... 目的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纤维跟踪技术,观察分析酒依赖患者胼胝体纤维数量及结构的变化。方法酒依赖患者(病例组)48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头部T1加权三维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检查,计算并比较两组胼胝体纤维数目及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面扩散系数(ADC)。结果病例组总胼胝体纤维数为(2 587±654)条,对照组为(2 875±758)条,两组相比,P<0.05;病例组胼胝体前1/3部纤维数目为(782±254)条,对照组为(987±244)条,两组相比,P<0.01。病例组总胼胝体FA值为0.61±0.02,对照组为0.62±0.02,两组相比,P<0.05;病例组胼胝体前1/3部FA值为0.59±0.03,对照组为0.61±0.03,两组相比,P<0.01。病例组总胼胝体ADC值为(0.94±0.07)×10^(-3)mm^2/s,对照组为(0.91±0.07)×10^(-3)mm^2/s,两组相比,P<0.05;病例组胼胝体前1/3部ADC值为(0.94±0.06)×10^(-3)mm^2/s,对照组为(0.87±0.08)×10^(-3)mm^2/s,两组相比,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胼胝体纤维数目及结构异常,这种异常在胼胝体前1/3部纤维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胼胝 胼胝体纤维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跟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标记定位昆诺藜中的胼胝质和胼胝质降解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云琴 王华 +1 位作者 谢礼 洪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58-563,共6页
运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了感染蚕豆萎蔫病毒2号以及健康昆诺藜细胞中胼胝质和胼胝质降解酶的分布情况。电镜观察发现胶体金特异性标记在含有VP37小管的胞间运动通道周围,其余区域感病和健康细胞的胼胝质及胼胝质降解酶分布差别不大,胼... 运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了感染蚕豆萎蔫病毒2号以及健康昆诺藜细胞中胼胝质和胼胝质降解酶的分布情况。电镜观察发现胶体金特异性标记在含有VP37小管的胞间运动通道周围,其余区域感病和健康细胞的胼胝质及胼胝质降解酶分布差别不大,胼胝质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的大块电子致密物质以及细胞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域,胼胝质降解酶主要分布于筛板、维管束细胞紧贴细胞壁区域的大块电子致密物质上,在细胞壁结构发生较大改变的区域也有胼胝质降解酶的分布。推测胼胝质在昆诺藜细胞中的积累和降解可能与细胞壁结构成分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D-葡聚糖(胼胝质) 胼胝质降解酶 蚕豆萎蔫病毒2号 昆诺藜 免疫胶体金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胼胝体梗塞临床表现与MRI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艳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4期60-61,共2页
胼胝体是由连合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组成,位于半球间裂底,胼胝体的功能主要是连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皮质中枢。由于胼胝体的血液供运比较丰富,其梗塞在临床上很少见,受损后的临床表现依部位不同而异,经过治疗预后良好。现对我院2002~200... 胼胝体是由连合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组成,位于半球间裂底,胼胝体的功能主要是连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皮质中枢。由于胼胝体的血液供运比较丰富,其梗塞在临床上很少见,受损后的临床表现依部位不同而异,经过治疗预后良好。现对我院2002~2009年胼胝体梗死31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梗塞 临床表现 MRI分析 右大脑半球 皮质中枢 胼胝体梗死 2009年 治疗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胼胝体出血1例报告
11
作者 种衍军 张宗元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胼胝体出血 外伤性 精神症状 胼胝体损伤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畸形 综合治疗 持续性头痛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chiafava-Bignami病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杰 王学建 +5 位作者 宋玲玲 张体江 肖辉 眭贺 吴忠纯 刘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诊断MBD患者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结果 68例患者中,28例急性起病,17例亚急性起病,23例慢性起病.68例MRI均可见胼胝体对称性病灶合并大脑半球白质... 目的分析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诊断MBD患者合并胼胝体外病灶的MRI表现。结果 68例患者中,28例急性起病,17例亚急性起病,23例慢性起病.68例MRI均可见胼胝体对称性病灶合并大脑半球白质、桥臂、皮质、内囊、前连合异常信号灶,胼胝体病灶与胼胝体外病灶MRI信号类似,DWI胼胝体与大脑半球白质同时发现局部高亮信号。结论 MBD患者发病可累及胼胝体及胼胝体外,胼胝体外病灶可能是MBD急性加重的一种起病形式,及时治疗可以缓解。MRI能准确显示和发现病灶,对早期诊断及治疗、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胼胝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罡 苏治国 +3 位作者 颜荣 王维 陈聪 刘振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室出血患者58例,其中行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25例(A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33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颅内压、1周时GCS、带管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3周... 目的观察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室出血患者58例,其中行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25例(A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33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颅内压、1周时GCS、带管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3周时GOS。结果 A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术后1周GCS及3周时GOS高于B组,P均<0.05。结论经胼胝体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显微外科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 胼胝体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宛四海 张雪林 +1 位作者 张兴华 熊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方法:对3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CT、MRI、MR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均为单侧,按范围可分腔隙性和弥漫性。腔隙性梗死灶位于胼胝体膝部6例,体部4例,压...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方法:对3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CT、MRI、MR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均为单侧,按范围可分腔隙性和弥漫性。腔隙性梗死灶位于胼胝体膝部6例,体部4例,压部14例,弥漫性梗死同时累及单侧胼胝体膝、体部5例,单侧膝、体、压部1例。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条带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像呈低信号,T2WI及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后无或轻度不均匀强化。MRA对弥漫性梗死可显示供血动脉不规则狭窄或闭塞。结论:CT、MRI和MRA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斑病菌诱导大豆叶片胼胝质沉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玉梅 潘满华 +3 位作者 赵正龙 杨敏 李成云 何霞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0,共5页
利用菌丝染色和胼胝质特异性染色技术,研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与非寄主植物大豆互作时,能否诱导大豆产生胼胝质沉积相关的防御反应。将玉米小斑病菌接种到大豆叶片3 h后即可观察到孢子能在大豆叶片上萌发,12 h后能诱导大豆... 利用菌丝染色和胼胝质特异性染色技术,研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与非寄主植物大豆互作时,能否诱导大豆产生胼胝质沉积相关的防御反应。将玉米小斑病菌接种到大豆叶片3 h后即可观察到孢子能在大豆叶片上萌发,12 h后能诱导大豆叶片细胞中胼胝质沉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表达有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作为玉米小斑病菌的非寄主植物,可受玉米小斑病菌诱导而产生胼胝质沉积的防御反应,为进一步探明作物多样性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非寄主抗性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诱导 大豆 胼胝 非寄主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胼胝体发育的超声监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原 陈文娟 +3 位作者 张号绒 何静波 杨芳 陈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对早产儿胼胝体生长发育进行监测,评价早产对胼胝体发育的影响。方法: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5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于0~6周龄和相当于足月龄颅脑检查测量胼胝体和小脑蚓部的长度。所有早产儿... 目的:应用超声对早产儿胼胝体生长发育进行监测,评价早产对胼胝体发育的影响。方法: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5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于0~6周龄和相当于足月龄颅脑检查测量胼胝体和小脑蚓部的长度。所有早产儿于纠正年龄6月时接受中国儿童智能发育量表(CDCC)检查,分析胼胝体生长率与神经运动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出生时的胼胝体平均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周早产儿组胼胝体生长率慢于足月儿组。小脑蚓部的长度与胼胝体的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早产儿神经运动检查异常组(14例)和正常组(36例)2~6周异常组的胼胝体生长率慢于正常组,6周龄后直至相当于足月龄时,早产儿异常组胼胝体生长率慢于正常组。结论:对于小于34周的早产儿,超声至少在6周龄时能检测出早产对胼胝体发育的影响,早产儿神经运动发育迟滞可能与2~6周胼胝体生长率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小脑 超声检查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正常发育及老化的MRI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少琼 姚志彬 +1 位作者 全显跃 温志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 :探索国人胼胝体在生长发育及老化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材料与方法 :对 2 3 3例 2 80正常人进行磁共振检查 ,采用AUTOCAD软件对大脑正中矢状面的胼胝体进行总面积及分区面积的测量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 1 8岁... 目的 :探索国人胼胝体在生长发育及老化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材料与方法 :对 2 3 3例 2 80正常人进行磁共振检查 ,采用AUTOCAD软件对大脑正中矢状面的胼胝体进行总面积及分区面积的测量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 1 8岁其间胼胝体总面积和分区面积随增龄而增大 ,1 9~ 5 0岁期间保持不变 ,5 0岁以上C2 分区面积减少。男性胼胝体大于女性。结论 :发育期间胼胝体随增龄而增大 ,国人胼胝体最快增长期较外国人提前 ;成年后保持不变 ,5 0岁以上C2 分区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发育 老化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梗死的MRI诊断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士奎 陈俊清 +2 位作者 谢宗玉 桑道乾 路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53.8岁。全部病例均以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 目的:探讨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和临床表现资料,男14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53.8岁。全部病例均以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或反应迟钝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MRI平扫,3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治疗后复查了MRI。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胼胝体梗死,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及FLAIR为高信号,局限或弥漫性分布,波及胼胝体全层。病灶位于压部11例、膝部3例、体部1例;同时累及膝部及体部4例、体部及压部1例;单侧胼胝体全程受累5例。梗死灶沿胼胝体偏侧性分布(22例)明显多于对称性分布(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260,P〈0.05)。3例梗死灶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2例治疗后复查MRI提示病灶明显缩小。结论:胼胝体梗死是临床急症之一,MRI可直观反映梗死灶部位及范围,是临床诊断胼胝体梗死最客观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变性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2
19
作者 宛四海 是德海 傅森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胼胝体变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分步全切病人左右侧命名的不对称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达人 陈霖 +3 位作者 谭启富 何生 施红霄 谢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以一位第一次进行胼胝体前部切开,第二次作后部切开的胼胝体全切断患者为被试,在第二次手术前后进行了Ⅰ。左右单侧操作检查,和Ⅱ。两半球之间感觉信息传递两类神经心理学实验。结果提示:后部切断前,左右侧操作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视... 以一位第一次进行胼胝体前部切开,第二次作后部切开的胼胝体全切断患者为被试,在第二次手术前后进行了Ⅰ。左右单侧操作检查,和Ⅱ。两半球之间感觉信息传递两类神经心理学实验。结果提示:后部切断前,左右侧操作没有明显的差异。同时,视觉和触觉的感觉信息的传递基本正常。在后部切断后,命名作业呈右视野和右手优势,图形临摹左手似乎较好,这时视觉和触党的感觉信息的传递发生了障碍。左视野和左手命名高于随机水平,讨论了这一结果与右脑语言的关系。方位比较等多个实验提供了支持两半球协同活动理论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 裂脑人 语言功能 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