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盐酸布比卡因局部麻醉对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燕 李焕丽 +1 位作者 刘晶晶 刘曙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95-2799,共5页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LB)与盐酸布比卡因(BH)局部麻醉在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106例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H组和LB组,各53例。BH组术后切口局部...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LB)与盐酸布比卡因(BH)局部麻醉在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106例老年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H组和LB组,各53例。BH组术后切口局部注射BH并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LB组切口局部注射LB并使用PCIA。术后6、12、24、48、72 h,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P物质、前列腺素E_(2)(PGE_(2))、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水平[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比较两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LB组术后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低于BH组(P<0.05)。LB组术后6、12、24、48、72 h血清5-羟色胺、P物质、PGE_(2)、皮质醇、NE水平低于BH组,β-EP水平高于BH组(P<0.05)。LB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长于BH组,术后72 h内阿片类药总用量少于BH组(P<0.05)。LB组与BH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LB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疼痛介质水平,且对镇静程度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 布比卡因脂质体 盐酸布比卡因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右腋下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比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宝生 赵红星 +3 位作者 崔玉 付庆林 张杰 秦秀广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胸骨正中切口 右腋下小切口 手术治疗 对比观察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微创心脏外科技术 切口入路 手术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霍强 严飞 +2 位作者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点。方法在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优点。方法在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间,5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切口长7~9cm。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纵隔引流量少,输血量少,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手术,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再生纤维素在骨质疏松患者心脏外科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凤璞 安君 +2 位作者 樊纪丹 王巍 伏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4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氧化再生纤维素在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中控制骨质疏松患者胸骨出血及抑制胸骨感染的疗效。方法 72例胸骨正中劈开切口的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氧化再生纤维素组和对照组。氧化再生纤维素组使用氧化再生... 目的观察氧化再生纤维素在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中控制骨质疏松患者胸骨出血及抑制胸骨感染的疗效。方法 72例胸骨正中劈开切口的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氧化再生纤维素组和对照组。氧化再生纤维素组使用氧化再生纤维素填塞患者胸骨骨髓腔,对照组常规涂抹医用骨蜡。分析2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骨后第1天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切口拆线时间、术后持续发热时间、平均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胸骨愈合情况。结果氧化再生纤维素组较对照组术后胸骨后第1天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减少(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持续发热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平均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胸骨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再生纤维素可用于胸骨正中劈开切口的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止血效果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再生纤维素 骨质疏松 胸骨正中劈开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探讨
5
作者 郦志军 何正富 +2 位作者 叶伟文 徐勇 陈周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76-177,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 ,治疗心脏疾病。方法 :对 2 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 ,从胸骨角下缘 2 cm至剑突水平作 7.5~ 1 0 cm长切口 ,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 ,然后纵劈下端胸骨 ,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 6例 ,... 目的 :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 ,治疗心脏疾病。方法 :对 2 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 ,从胸骨角下缘 2 cm至剑突水平作 7.5~ 1 0 cm长切口 ,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 ,然后纵劈下端胸骨 ,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 6例 ,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 1例 ,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 1例 ,室缺修补 1 2例 ,室缺修补 +二尖瓣成形 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 5例。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 ,痊愈出院。术后随访 2 4例 ,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 ,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 :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 ,切口位置较低 ,切口短 ,有一定的美观功效 ,适宜于 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 ,二尖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先天性心脏缺损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剑州 马国涛 +3 位作者 刘兴荣 李晓凤 苗齐 张超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0期62-65,7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个性化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进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胸骨固定方法及胸部切口并发症等特点,并对其进...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固定闭合的个性化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进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胸骨固定方法及胸部切口并发症等特点,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3例患者中单根钢丝固定闭合胸骨169例,双根钢丝124例;Robicsek编织胸骨27例(单根钢丝固定闭合胸骨19例、双根钢丝8例);胸骨钢板固定8例(单根钢丝5例、双根钢丝3例);同种异体松质骨胸骨移植术40例(单根钢丝21例、双根钢丝18例);胸骨不稳定5例(单根钢丝4例、双根钢丝1例),浅部胸部伤口感染6例(单根钢丝5例、双根钢丝1例),深部胸部伤口感染1例(单根钢丝1例、双根钢丝0例),对这些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相关死亡患者。结论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胸骨固定闭合方法可以减少胸骨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提出了个性化的胸骨固定闭合技术选择策略,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固定 胸部伤口感染 心脏直视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9期64-65,共2页
目的:比较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与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脏多瓣膜病变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比较胸骨正中切口手术与第3肋间小切口行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脏多瓣膜病变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更短,胸总引流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临床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肋间小切口 心脏多瓣膜病变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维国 孙寒松 +5 位作者 胡盛寿 宋云虎 许建屏 吕锋 孙立忠 朱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总结460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8月,我院共进行各类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46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0例,瓣膜手术178例,冠状动脉手术168例,动脉瘤手术12例,其它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 目的总结460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的经验. 方法 1997年1月~2003年8月,我院共进行各类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手术46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00例,瓣膜手术178例,冠状动脉手术168例,动脉瘤手术12例,其它2例.术中未使用任何特殊的手术器械. 结果院内死亡4例(0.9%),再次手术3例(0.7%),术后并发症29例(6.3%).73例非体外循环手术.387例体外循环时间25~1 115 min,中位数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64 min,(55.8±31.9) min.460例术后气管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0 h.术后胸腔引流量20~3 290 ml,中位数350 ml;按体重计算,胸腔引流量0.3~42.2 ml/kg,中位数5.8 ml/kg.术后280例需要输血,输血量(951.1±644.6) ml.术后ICU时间1~28 d,中位数2 d.术后住院1~60 d,(11.6±6.0) d.371例随访7~80个月,(59.2±29.6)月.无远期死亡,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169例,Ⅱ级135例,Ⅲ级67例,明显好于术前(Z=-12.57,P=0.000).心胸比率0.50±0.11(0.41~0.67),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t=-1.63,P=0.104).左心室射血分数0.36~0.71(0.606±0.113),明显高于术前(t=3.43,P=0.001).结论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皮肤切口小,美观;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易行,在特定病例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胸骨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征 陈保富 +2 位作者 朱成楚 叶敏华 马德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微创组较传统组少(P〈0.05)。在抗凝过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外科手术 微创 右胸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脂肪部分剔除预防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建强 谷腾飞 +6 位作者 高攀 孙永辉 李广辉 苏阳 徐亮 张杰 赵子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预防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科行胸骨正中切口的心脏手术患者539例,按切口缝合方式分为两组: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比较其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比...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预防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科行胸骨正中切口的心脏手术患者539例,按切口缝合方式分为两组: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组(对照组)和常规组,比较其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比率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组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率显著少于常规组(0比6.97%,P<0.05),术后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11.7±4.9)d比(13.54±7.3)d,P<0.05]。结论皮下脂肪部分剔除可显著降低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并缩短术后总住院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胸骨正中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脂肪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用于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康复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玉 廉洁 赵会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220-1222,共3页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用于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康复价值。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实施心脏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切口常规缝合;观...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用于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康复价值。方法: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实施心脏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密闭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切口常规缝合;观察组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生率13.33%,且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非常满意率达70.00%高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可减少心脏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部分剔除 心脏手术 胸骨正中 切口愈合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晖 孔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输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为(148.23±2.31)min、CPB时间为(54.25±7.13)min、呼吸机辅助时间为(6.54±1.33)h、术后住院天数为(7.58±0.23)d,均短于对照组的(177.25±2.69)min、(57.56±7.62)min、(7.15±1.39)h、(8.31±0.56)d,输血量为(64.58±12.36)ml、引流量为(72.56±6.58)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64±12.59)、(93.54±6.7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下段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 先天性心脏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38例报告
13
作者 窦云轲 刘子罡 +3 位作者 黄保堂 李潺溪 于晋 庄敏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86-487,共2页
目的总结38例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4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皮肤小切口,自剑突上缘1—2cm起,向上长7~10cm止于第3肋,全胸骨切开行择期心脏手术38例。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175~359min,平均84mi... 目的总结38例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2004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采用皮肤小切口,自剑突上缘1—2cm起,向上长7~10cm止于第3肋,全胸骨切开行择期心脏手术38例。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175~359min,平均84min;引流量110~760ml,中位数380ml;术后住院7~32d,平均10d。术后早期并发症3例,其中1例心律失常,2例发热,均治愈;无开胸止血,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38例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0.45-0.73,平均0.62。结论小切口全胸骨切开心脏手术安全,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操作简单,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切口 胸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蓝斌 马陈声 +3 位作者 陈恕 陈天博 李木泉 高舜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创伤情况。方法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全组50例,年龄8个月至14岁。手术主要病种:ASD、VSD、VSD+PDA、ASD+PS... 目的探讨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创伤情况。方法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全组50例,年龄8个月至14岁。手术主要病种:ASD、VSD、VSD+PDA、ASD+PS、PS。与近年相同年龄组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比较。结果①切口长度明显缩小。②小切口的上端未超过胸骨角,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美容需求。③术后胸廓的稳定性较好,术后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减轻。④应用小切口能较好完成房间隔缺损,膜部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手术;但部分心内手术结构的显露受到一定影响。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应用倒“J”形胸骨下段小切口,并不影响手术安全性;可取得创伤小、术后胸廓畸形轻和较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儿童 住院 心内直视手术 倒“J”形 胸骨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上段“J”形小切口胸腺瘤手术
15
作者 邵仲凡 潘引鹏 +1 位作者 董淑敏 张剑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75-375,380,共2页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手术方式较多,以往常采用胸骨正中完全劈开径路,但创伤较大。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发展,各种微创小切口应用于临床。2007年9月~2009年5月,我们在纵隔解剖特点的基础上,探索采用胸骨上段部分劈开即"J"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 胸骨上段 手术方式 胸腺瘤 2009年 胸骨正中 外科手术 解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小切口支架象鼻置入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辉 刘宇 +4 位作者 杨忠路 葛玉光 王璐 周恩涛 王辉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支架象鼻置入手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共14例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53(41,65)岁。采用心脏不停...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支架象鼻置入手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共14例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53(41,65)岁。采用心脏不停跳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07(94,145)min,选择性心脏灌注时间26(23,32)min,下半身停循环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3(19,26)min,呼吸机辅助23(18,33)h,ICU停留3(2,3)d。结论心脏不停跳胸骨上段小切口型支架象鼻置入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心脏手术 胸骨上段切口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草原 马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CHD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输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疾病儿童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脏疾病和治疗问题、对身体外貌感受、认知问题、交流、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CH D患儿,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先天性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黄梦玲 丁晔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析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无锡市儿童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右侧组。对常规组33例患儿实施... 目的:探析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无锡市儿童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右侧组。对常规组33例患儿实施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对右侧组33例患儿实施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术后体征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右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右侧组患儿的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均少于常规组患儿,其术后辅助通气时间、术后体征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较好,具有创伤小、患儿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 小儿先天性心脏 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段冰松 张桂敏 +5 位作者 蔡冰 白向峰 李家宇 李丽娜 李俊明 刘曼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11例患者为微创组(A组),同期经标准胸骨正中切口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78例... 目的观察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11年10月~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11例患者为微创组(A组),同期经标准胸骨正中切口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78例患者为传统组(B组)。两组术者、年龄、性别、BMI、心功能NY-HA分级、LVEF、瓣膜病因、瓣膜病变等术前资料匹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LVEF、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疼痛度、切口长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死亡,无低心排综合征、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微创组所有患者均未因手术问题扩大切口或改成正中切口;无术后出血再开胸。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L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尖瓣均未见瓣周漏。所有患者伤口均I/甲愈合。两组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均<0.05),术后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均<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较传统组少(P均<0.05),切口长度较传统组短(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未出现感染。结论经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行微创瓣膜手术安全有效,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较标准胸骨正中切口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前外侧微创切口二尖瓣置换术 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志鹏 陈铁男 +2 位作者 刘志刚 闫英群 李明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107-108,共2页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之一。2013年1-12月,至今,我院开展胸骨下段小切口CABG10例(含2例杂交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下段小切口 非体外循环 胸部正中切口 微创技术 外科实践 外科技术 杂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