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治疗大鼠9L胶质肉瘤的疗效
1
作者 洪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4-134,共1页
<正>为了评价HSV-tk基因转染加GCV治疗方案的效果,本研究采用Fischer 344大鼠9L胶质肉瘤模型,所使用的物品和实验的条件尽量同NIH研究组相同,包装细胞为G1TkSvNa 53,立体定向脑内接种4×10~4肿瘤细胞,第5天同样接种包装细胞1.... <正>为了评价HSV-tk基因转染加GCV治疗方案的效果,本研究采用Fischer 344大鼠9L胶质肉瘤模型,所使用的物品和实验的条件尽量同NIH研究组相同,包装细胞为G1TkSvNa 53,立体定向脑内接种4×10~4肿瘤细胞,第5天同样接种包装细胞1.5~6×10,第10~24天,腹腔注射GCV,15mg/kg。另外本研究还观察了体外转染tk基因后用GCV治疗的效果。结果:HSV-tk+GCV组的生存期是23.90±0.90天,HSV-tk+生理盐水组是24.0±0.4天,βgal+GCV组是24.7±1.8天,各组之间的存活期无显著差异,增加包装细胞的浓度也不能延长存活期。而体外转染tk基因(肿瘤细胞100%转染)接种于脑内后用GCV治疗可以治愈约1/4的大鼠,而同样皮下接种脑瘤模型却有约2/3的大鼠得到治愈。本研究还对“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和GCV治疗浓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基因 HSV-tk 治疗 大鼠 9L胶质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山西株胸苷激酶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樊振华 孟帆 +6 位作者 吴忻 刘文俊 姚敬明 王娟萍 韩一超 米瑞娟 雷宇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7,共6页
采用PCR方法对2011—2013年山西省分离的2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胸苷激酶(T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主要流行毒株Bartha株、Becker株、Ea株、Kaplan株、LA株、Min-A株、N... 采用PCR方法对2011—2013年山西省分离的2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胸苷激酶(T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主要流行毒株Bartha株、Becker株、Ea株、Kaplan株、LA株、Min-A株、NIA-3株、SH株、SL株和Yangsan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6%、99.8%、99.7%、99.7%、94.4%、99.1%、57.2%、99.5%、9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1%、99.7%、99.4%、99.4%、90.3%、98.1%、49.7%、98.8%、99.1%。另外在核苷酸序列中起始密码子上游有3段GC box的序列,终止密码子下游有多聚腺苷加尾信号AATAAA;TK基因均由32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序列中有疱疹病毒TK基因共同的保守序列-R*Y*DG**G*GK*T-和-FDRHP*A***C*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tk基因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琴 郭万柱 余广海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6年第3期61-64,共4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也称猪疱疹病毒I型,传染性延髓麻痹病病毒或奇痒症病毒,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流产和死产、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α-疱疹病毒。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szky首先报道了伪狂犬病,目前该病... 伪狂犬病病毒(PRV)也称猪疱疹病毒I型,传染性延髓麻痹病病毒或奇痒症病毒,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流产和死产、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α-疱疹病毒。1902年,匈牙利学者Aujeszky首先报道了伪狂犬病,目前该病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猪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和带毒者,因而对该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该病的流行有扩大趋势,成为各国当前密切注视的传染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 病毒 胸苷激酶 tk基因缺失株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8
4
作者 卢运萍 王世安 +2 位作者 周剑峰 王世宣 马丁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0,203,共4页
对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V-HSV-TK)治疗载体进行构建与鉴定。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共转染,将质粒PJM17与FPA/TK-RSV共转染入293细胞系,利用挑取单噬斑,获取单克隆的重组腺病毒,并在293... 对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V-HSV-TK)治疗载体进行构建与鉴定。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共转染,将质粒PJM17与FPA/TK-RSV共转染入293细胞系,利用挑取单噬斑,获取单克隆的重组腺病毒,并在293细胞系中进行扩增、纯化。经PCR、DNA测序,酶切鉴定,用空斑实验(plaqueassay)测定,分析病毒的活性。结果:重组病毒经PCR测序证实已携带TK片段,酶切鉴定出现特异性的酶切图谱,重组病毒具高滴度的感染活性。结论:ADV-TK基因的构建为HSV-TK基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胸苷激酶基因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胃癌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新娟 蒋罗化 +1 位作者 张蕾 蔺新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983-986,共4页
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可应用药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构建了含胸苷激酶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h)融和基因(HytK)的真核表达载体... 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导入恶性肿瘤细胞,随后可应用药物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构建了含胸苷激酶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ph)融和基因(HytK)的真核表达载体LXpsp-HytK.以脂质体(lipofectin)为介导,将这种质粒与仅含潮霉素B基因的质粒LXSH 分别转染胃癌细胞系BGC-823,用60 U/m l潮霉素B进行筛选,得到了可稳定传代的阳性克隆,分别命名为BGC-HytK 和BGC-Hy.三种细胞的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用不同浓度的GCV 分别作用于BGC-HytK, BGC-Hy 及BGC-823,0.02~200 μg/m l 的GCV 对BGC-HytK 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IC50= 0.02 μg/m l),而对另外两种细胞几乎无毒性作用(IC50> 200μg/m l).20 μg/m lGCV 作用96 h 后,仅存在20% 的BGC-HytK 就可使周围的大部分HSV-tk- 的肿瘤细胞死亡,说明存在较显著的“旁观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激酶基因 人胃癌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联合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胶质瘤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春晖 焦保华 +3 位作者 康春生 史彦芳 郭毅 崔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25-330,共6页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后在荷瘤大鼠体内的治疗作用。方法提取1周龄大鼠骨髓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后在荷瘤大鼠体内的治疗作用。方法提取1周龄大鼠骨髓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BMSCs/tk)或白细胞介素18(BMSCs/IL-18)或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白细胞介素18(BMSCs/tk/IL-18),而后进行体内外试验检测其抗肿瘤作用。检测荷瘤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采用TUNEL方法检测胶质瘤内的凋亡细胞,抗-CD34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检测淋巴细胞的浸润,记录试验大鼠的生存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稳定转染IL-18及tk基因,BMSCs/tk和BMSCs/IL-18/tk均显示了明显的旁观者效应,荷瘤鼠移植BMSCs/IL-18或BMSCs/IL-18/tk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浓度明显增高,并且接受移植的荷瘤鼠再次受到C6细胞冲击后可诱导快速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微血管密度检测显示,BMSCs/IL-18(4.50±2.19)、BMSCs/tk/IL-18(3.65±2.13)与对照组(7.15±2.11)、PBS组(7.55±1.64)、BMSCs组(7.80±2.28)、BMSCs/tk组(7.65±1.84)比较有明显低的微血管密度(P<0.05),通过TUNEL检测、浸润淋巴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浓度及荷瘤鼠生存期比较,BMSCs/IL-18/tk比BMSCs/IL-18或BMSCs/tk显示了更加明显的抗肿瘤作用,BMSCs/IL-18/tk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和白细胞介素18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示了明显的抗恶性胶质瘤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颅内胶质瘤的基因治疗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8 胶质瘤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增强超声微泡包裹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自杀基因治疗荷肝癌裸鼠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宇 廖伟 +4 位作者 周世骥 唐勇 龚建平 刘长安 李生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12-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能否提高微泡包裹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自杀基因对肝癌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建立皮下裸鼠移植瘤模型,先检...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能否提高微泡包裹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自杀基因对肝癌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建立皮下裸鼠移植瘤模型,先检测不同剂量ATRA的抗肿瘤效应;再用ATRA联合基因治疗,实验分4组:磷酸盐缓冲液组、ATRA组、HSV-TK组、联合治疗组,各组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输注的目的基因质粒的表达,HE染色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连接蛋白Cx32的表达。结果 ATRA在1 mg/kg下无抗肝癌作用,但≥4 mg/kg即具有明显抗肝癌效应;抑瘤率在磷酸盐缓冲液组、ATRA组、HSV-TK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为0、(7.46±7.25)%、(37.65±3.87)%、(59.04±3.08)%,联合治疗组分别与磷酸盐缓冲液组、ATRA组、HSV-T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结果显示:采用ATRA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坏死细胞明显较对照组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RA处理过的组织中,Cx32蛋白表达增加,且以胞膜表达为主。结论 ATRA具有抗肝癌作用;ATRA能增强超声微泡包裹的HSV-TK自杀基因杀伤肝癌的效果,其可能机制与ATRA促进了Cx32蛋白的正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全反式维甲酸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超声微泡 连接蛋白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基因联合α-IFN治疗肾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国志 郑少斌 +1 位作者 谭万龙 刘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TK)基因联合α-IFN对肾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含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786-0,加用无环鸟苷(GCV)或联用α-IFN,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杀伤效应。建立786-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1型胸苷激酶(TK)基因联合α-IFN对肾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含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肾癌细胞株786-0,加用无环鸟苷(GCV)或联用α-IFN,用噻唑蓝(MTT)方法观察杀伤效应。建立786-0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内注射腺病毒及腹腔注射GCV(50mg/kg),联合α-IFN时行瘤内注射,用药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在对感染腺病毒的786-0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中,TK+GCV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57±1.41)%,α-IFN组的细胞存活率为(68.65±1.45)%,TK+GCV+α-IFN组细胞存活率为(35.07±1.43)%(P=0.000),两者之间有协同效应。在786-0裸鼠移植瘤模型中,TK+GCV联合α-IFN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腺病毒为载体的自杀基因TK加前体药GCV联合α-IFN应用对人肾癌细胞的体内、外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基因疗法 胸苷激酶基因 干扰素Α 肾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伟 薛采芳 +1 位作者 甄荣芬 樊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研究TK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已构建和表达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HSV 1TK)融合蛋白免疫兔制备抗HSV 1TK血清 ,并以免疫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 ,以免疫荧光法检测HSV 1TK基因在转染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 目的研究TK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已构建和表达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HSV 1TK)融合蛋白免疫兔制备抗HSV 1TK血清 ,并以免疫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 ,以免疫荧光法检测HSV 1TK基因在转染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免疫印迹显示 ,自制和国外提供的抗TK兔血清 ,均能特异性地识别Mr 约为97000的TK融合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得到的结果满意 ,而且自制抗血清的效价和染色强度均优于国外提供的免疫血清。结论原核表达的HSV 1TK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学活性 ;自制抗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基因治疗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A酸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旁观者效应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光琦 宋毅 +3 位作者 陆燕蓉 张洁 肖林 杨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全反式维A酸 (ATRA )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 (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 3表达的关系 ,为提高TK自杀基因的疗效及探索增强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 PC... 目的 通过研究全反式维A酸 (ATRA )对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结合更昔洛韦 (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及与Cx4 3表达的关系 ,为提高TK自杀基因的疗效及探索增强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Polybrene转染、荧光定量RT PCR等技术 ,观察ATRA对宫颈癌细胞ME180 ,ME180 /TK转化细胞旁观者效应及诱导Cx4 3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 ME180 ,ME180 /TK不同比例的混合细胞随ATRA浓度的增加而存活率降低。ME180 +ME180 /TK混合细胞的存活率随ME180 /TK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在 2mg·L- 1更昔洛韦 (GCV)作用下 ,以 10 - 8mol·L- 1ATRA与不加ATRA (0mol·L- 1)的作用相比较 ,在ME180与ME180 /TK不同比例混合的各组中 ,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 (P <0 .0 5 )。并观察到10 - 8及 10 - 10 mol·L- 1ATRA对GCV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RT PCR结果表明 ,经ATRA处理的ME180细胞 ,其Cx4 3mRNA的相对拷贝数比值增高约 1.84倍及 2 .6 5倍。结论 宫颈癌ME180细胞中 ,ATRA在10 - 8~ 10 - 10 mol·L- 1范围内 ,具有明显增强HSV tk/GCV旁观者效应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ATRA在转录水平诱导Cx4 3mRNA表达上调 ,导致旁观者效应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 旁观者效应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基因表达 细胞 ME1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疮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和更昔洛韦系统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美定 顾雅玲 +1 位作者 范伟萍 蔡如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和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TK)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结合羟甲基无环鸟苷(GCV)系统治疗(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方法在人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 目的探讨和观察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TK)逆转录病毒载体生产细胞(PLTKcSN/VPC)结合羟甲基无环鸟苷(GCV)系统治疗(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方法在人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19例患者接受该治疗后产生一些轻微的毒副作用,包括发热、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及消化系统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可控制。结论通过密切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治疗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疗 胸苷激酶基因 护理 治疗后 脑恶性胶质瘤 临床观察 患者 结论 方法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祥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3-376,共4页
Herpes simplex virus-I type thymidine kinase gene is a drug sensitivity gene. It is still not very clear about how it kills tumor cells, the article reviewed in short in a few aspects such as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K... Herpes simplex virus-I type thymidine kinase gene is a drug sensitivity gene. It is still not very clear about how it kills tumor cells, the article reviewed in short in a few aspects such as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K gene, TK enzyme,bystander effect,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cell apoptosis and phagocytosis,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 reaction, and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K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肿瘤 胸苷激酶 单纯疹疹病毒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苷激酶基因部分缺失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13
作者 甄荣芬 喻启桂 +2 位作者 陈伟 樊荣 薛采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构建HSV1 型胸苷激酶基因部分缺失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以p UC18/ TK 重组质粒DNA 为模板,用PCR 方法扩增TK5′端503bp 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 UC18 中(p UC1... 目的:构建HSV1 型胸苷激酶基因部分缺失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以p UC18/ TK 重组质粒DNA 为模板,用PCR 方法扩增TK5′端503bp 基因片段,并将扩增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 UC18 中(p UC18/TK1) ;用Pst I 和Hind Ⅲ双酶切pUC18/ TK, 获得TK3′端383bp 片段, 将此酶切片段克隆入pUC18/ TK1 中, 并进行测序。结果: 构建成重组质粒pUC18/ TK- 。经酶切鉴定获得1 条约900 bp 的基因片段; 序列测定证实, HSV117syn + TK 基因缺失了第493 ~744 位251 对碱基。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部分缺失的HSV1/TK- 基因重组质粒,为研制其突变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基因缺失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激酶基因联合阿昔洛韦对细胞杀伤机制的研究
14
作者 吴多斌 王鲁宁 +1 位作者 田时雨 张英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 了解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tk)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阿昔洛韦 (ACV)的作用下细胞周期及微形态的变化 ,研究细胞死亡的原因。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向原代培养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转移tk ,给予ACV ,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 目的 了解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tk)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阿昔洛韦 (ACV)的作用下细胞周期及微形态的变化 ,研究细胞死亡的原因。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向原代培养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转移tk ,给予ACV ,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 ,电镜观察细胞微形态的改变。结果 转基因细胞在ACV的作用下 ,出现增生抑制或细胞死亡。非转基因细胞不受影响 ,存活的转基因细胞大部分停留在合成期和分裂前期。电镜发现细胞核染色质浓集 ,核破碎。结论 推测转基因细胞死亡在合成期 ,死亡原因是DNA的大量无功能复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激酶基因 细胞周期 阿昔洛韦 流式细胞术 细胞死亡 A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缺失TK基因毒株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玉哲 任善会 +10 位作者 姚威 龚真莉 张红强 柳民意 尤婷 王相伟 李积雲 殷相平 孙跃峰 陈豪泰 万学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17-4529,共13页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及Cre-LoxP系统平台,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缺失TK基因毒株,为研制出安全、高效的LSD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备选毒株。以TK基因为靶基因,利用Cre-LoxP系统平台,红色荧光蛋白(RFP)为筛选标...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及Cre-LoxP系统平台,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缺失TK基因毒株,为研制出安全、高效的LSD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备选毒株。以TK基因为靶基因,利用Cre-LoxP系统平台,红色荧光蛋白(RFP)为筛选标记,采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左、右同源臂以及RFP基因表达框并进行融合,将其克隆至pUC19T载体,构建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UC19T-LSDV-ΔTK-RFP。将转移载体重组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并感染LSDV/CHA/FJ/2021毒株,构建LSDV-ΔTK-RFP重组病毒。采取蚀斑法、有限稀释法纯化LSDV-ΔTK-RFP。然后,利用Cre-LoxP系统,在MDBK-Cre细胞中从病毒基因组中切除RFP标签,采取蚀斑法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并纯化LSDV-ΔTK毒株。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重组毒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缺失TK基因的重组毒株(LSDV-ΔTK),重组毒株复制力略低于野生毒株。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的缺失TK基因LSDV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复制生长特性,为后续LS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毒株,同时拓展了Cre-LoxP系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tk基因 CRE/LOXP系统 重组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16
作者 乔慧 丘钜世 +1 位作者 李扬 张惠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及其底物丙氧鸟苷 (GCV)的基因治疗系统对骨肉瘤细胞株SAOS 2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DOTAP将含有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tgCMV HyTK导入骨肉瘤细胞株SAOS 2 ;提取阳性转染细胞 (SAOS 2TK)的...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及其底物丙氧鸟苷 (GCV)的基因治疗系统对骨肉瘤细胞株SAOS 2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DOTAP将含有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tgCMV HyTK导入骨肉瘤细胞株SAOS 2 ;提取阳性转染细胞 (SAOS 2TK)的总RNA ,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HSV TK基因的表达 ;用MTT比色法测定SAOS 2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结果 :SAOS 2TK细胞能产生稳定的TK基因的转录产物 ;SAOS 2TK细胞在GCV的作用下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 ,且观察到强效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肉瘤 基因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克隆
17
作者 郝顺祖 马涧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10-13,共4页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现已证实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低分化的鼻咽癌在病原学上有密切的关系[1、2],本实验构建了两种EB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的重组体,为研究TK在EB病毒复制和致癌过程中的作...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现已证实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低分化的鼻咽癌在病原学上有密切的关系[1、2],本实验构建了两种EB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的重组体,为研究TK在EB病毒复制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胸苷激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胞嘧啶脱氨酶和胸苷激酶双自杀基因杀伤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曹慧青 孟宪敏 +2 位作者 刘冬青 赵秀文 丁金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研究共表达胞嘧啶脱氨酶 (CD)和胸苷激酶 (TK)双自杀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杀伤机制。方法 :将表达CD和 (或 )TK的单、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分为 4组即Ad EF1α CD组、Ad CMV TK组、Ad EF1α CD CMV TK组和Ad lacZ组。... 目的 :研究共表达胞嘧啶脱氨酶 (CD)和胸苷激酶 (TK)双自杀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杀伤机制。方法 :将表达CD和 (或 )TK的单、双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分为 4组即Ad EF1α CD组、Ad CMV TK组、Ad EF1α CD CMV TK组和Ad lacZ组。感染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感染复数为 2 0。给予相应的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和脱氧鸟苷后 ,用四甲基偶氮挫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死亡率。荧光染料Hoechst 3 3 3 42核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降解。结果 :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被重组腺病毒有效感染 ( 70 % )。MTT检测发现Ad EF1α CD CMV TK组双自杀基因及其前体药物 [5 氟胞嘧啶 ( 3 0 μg/ml)和脱氧鸟苷 ( 0 3 μg/ml) ]的细胞毒效应可达 91% ,高于Ad CMV TK组 ( 68% )和Ad EF1α CD组 ( 63 % )单自杀基因组。流式细胞仪分析Ad CMV TK组和Ad EF1α CD CMV TK组的杀伤作用是以细胞毒性坏死和凋亡为主。凋亡细胞荧光染色显示Ad EF1α CD CMV TK组和Ad CMV TK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11 0 %和 12 0 % ,高于Ad CMV LacZ组 ( 1 2 % )和Ad EF1α CD组 ( 5 0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在Ad CMV TK组和Ad EF1α CD CMV TK组的基因组DNA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自杀基因 CMV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鼠 胸苷激酶 胞嘧啶脱氨酶 凋亡细胞 共表达 鸟苷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杰 郭玉忠 +1 位作者 谢华 薛乐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构建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tk) ,并观察能否在食管癌细胞株中表达。方法 :将HSV -tk的cDNA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 ,构建pcDNA3-tk。后者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a - 1 0 9,... 目的 :构建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tk) ,并观察能否在食管癌细胞株中表达。方法 :将HSV -tk的cDNA亚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 ,构建pcDNA3-tk。后者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食管癌细胞株Eca - 1 0 9,通过高剂量的G4 1 8选择培养 ,筛选出抗性克隆。经RT -PCR检测确定HSV -tk基因是否能在转染细胞内转录。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k ,并且在pcDNA3-tk转染的食管癌细胞内发现tk基因的mRNA。结论 :含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因治疗 tk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苷激酶基因在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凌凌 张婷婷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研究人胸苷激酶 (humanthymidinekinase ,hTK)基因在复制衰老细胞及早衰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 ,构建了含hTK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转染结果显示 ,复制衰老细胞与早衰细胞中hTK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年轻细胞中下降了近 3倍 ... 为研究人胸苷激酶 (humanthymidinekinase ,hTK)基因在复制衰老细胞及早衰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分子机制 ,构建了含hTK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 .转染结果显示 ,复制衰老细胞与早衰细胞中hTK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比年轻细胞中下降了近 3倍 ,表明转录水平的调控是hTK在衰老细胞中表达下降的主要调控机制 .定点突变的结果显示 ,转录因子Sp1、NF Y结合位点的突变可使hTK启动子活性降低近 5 0 % ,而E2F结合位点的突变可使其活性升高 2倍多 ,提示Sp1和NF Y是hTK基因的转录活化因子 ,而E2F为转录抑制因子 .电泳迁移率变更实验发现 ,与年轻细胞相比 ,Sp1、NF Y与hTK启动子的DNA结合活性在复制衰老细胞和早衰细胞中无明显改变 ,提示转录活化因子Sp1、NF Y并非hTK在衰老细胞中下调的主要因素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 ,在细胞内Rb结合在hTK启动子上 ,且同年轻细胞相比 ,复制衰老细胞及早衰细胞中的hTK启动子结合着更多的Rb ,这提示细胞衰老过程中Rb的去磷酸化可能与hTK基因在衰老过程中的下调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胸苷激酶基因 表达调控 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