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点压数字摄影在乳腺疾病X线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枫 张立娜 +1 位作者 黎庶 金安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和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琳 陈克敏 +2 位作者 陆健 张丽云 王忠敏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摄影、CT灌注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28%和88.89%,综合X线摄影和CT灌注诊断符合率为95.56%,三者之间差异有... 目的:探讨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摄影、CT灌注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28%和88.89%,综合X线摄影和CT灌注诊断符合率为95.56%,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灌注中,乳腺恶性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的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CT灌注对病变范围、乳腺癌坏死灶的判别优于X线摄影(P<0.05)。X线摄影对钙化灶的定性诊断优于CT灌注(P<0.05)。结论:X线摄影和CT灌注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乳腺肿瘤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点压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龚柳燕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2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常规乳腺钼钯摄影中发现的可疑病变区行局部区域的无放大点压摄影检查,将所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局部点压的图像,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增加,... 目的:探讨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常规乳腺钼钯摄影中发现的可疑病变区行局部区域的无放大点压摄影检查,将所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局部点压的图像,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增加,特别是病灶边缘显示更好。60例病例中,13例病灶较深或紧贴胸壁,病灶显示不佳或不完整,通过点压后显示满意。21例乳腺中的致密影、19例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及1例斑片状影通过局部点压后诊断更加明确。6例腋下病灶通过点压显示清楚。结论: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为乳腺内可疑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放射摄影术 乳房平板摄影术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届胸膜疾病诊治学习班报名通知
4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138-138,共1页
第十一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2014CSIR)将涵盖所有介入医学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包括传统领域: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肿瘤介入、非血管介入等;包括疼痛、粒子植入等边缘交叉领域;
关键词 报名 介入放射 胸膜疾病 胸膜病变 胸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燕凤 卢美萍 陈志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年,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患儿13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影像...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年,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患儿13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33例SLE患儿中并发肺胸膜病变者45例(33.83%),其中有呼吸系统表现者30例(66.67%),无呼吸系统表现者15例(33.33%);呼吸系统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55.56%),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胸痛(15.56%和11.11%);只有28.89%患儿肺部可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肺胸膜病变类型以胸腔积液/胸膜炎最多(32例,71.11%),其次为支气管肺炎样改变(21例,46.67%)和肺间质病变(13例,28.89%)。与无肺胸膜病变组比较,肺胸膜病变组患儿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异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异常,以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累及肺胸膜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可无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但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的SLE患儿肺胸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建议SLE患儿常规行胸片或HR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并发症 胸膜疾病/病因学 胸膜疾病/放射摄影术 疾病 间质性/放射摄影术 疾病 间质性/病因学 胸膜/放射摄影术 胸膜炎/病因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罗良平 张缨 +2 位作者 林志超 陈金城 王自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 目的探讨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胸膜病变(恶性79例,良性40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评价CT对良恶性胸膜病变尤其是MPM与其他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胸膜病变侵犯纵隔内结构、膈肌及胸壁等CT征象仅见于MPM与其他恶性胸膜病变(OMPD)。环绕形胸膜增厚在MPM、OMPD的发生率分别为52%、20.4%,良性胸膜病变(BPD)则无一例出现此征象。纵隔胸膜受累增厚在MPM组占92%,而OMPD和BPD分别为37%和5%,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节状胸膜增厚、胸膜增厚大于1cm在MPM与BPD之间及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MPM与OMPD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在MPM与OMPD之间以及MPM与BPD之间的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OMPD与BPD之间的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胸膜病变的形态特点及其与纵隔的关系,有助于MPM与OMPD及BPD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慧颖 张伟 +1 位作者 戴文静 韩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 cm,形态不规则...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 cm,形态不规则、无血流、无后方声影,其中10个病灶边缘模糊或成角或伴后方声影,误诊为恶性,病理见纤维增生及间质硬化;超声表现正常1个。乳腺X线摄影肿块10个,主要表现为<2 c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或部分被遮蔽、等密度,病理组织成分多样,纤维组织透明变性为主,边界清楚;微钙化1个,为小圆形簇状分布;X线表现正常5个。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86%(22/29),无漏诊病例。结论: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可以提高硬化性腺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硬化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分支形态的影像学及流态功能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丽华 张文普 +1 位作者 姜卫香 钱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4-601,633,共9页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疾病 慢性阻塞性/放射摄影术 肺动脉/放射摄影术 高血压 肺性/病理生理学 肺动脉 血流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变化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东坡 杨新婷 +4 位作者 吕岩 王珏 房坤 周新华 陈步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77-681,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的CT征象及其动态演变的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研究对象中包括男16例,女22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为(35.74±11.92)岁;所有患者均在初次发病7~10d内就诊。分析研究对象发病早期的CT检查资料,提取CT表现特点及征象。结果38例研究对象中,发生于单侧胸膜病变者34例。其中,病变位于左侧胸膜者18例,位于右侧胸膜者16例,双侧同时出现病变者4例;累及纵隔胸膜者14例(累及左侧纵隔胸膜者6例,累及右侧纵隔胸膜者8例),累及叶间裂胸膜者34例;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者38例,出现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者24例,出现胸膜下条索状影者24例。CT动态随访过程中,37例患者胸膜增厚程度减轻;1例患者在开始治疗6个月复查时增厚程度加重,最厚约1.1cm,12个月再次复查增厚的胸膜较前吸收减轻。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均表现吸收减少,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吸收减少,胸膜下条索状影亦逐渐减少、减薄。另有22例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胸膜结核瘤。结论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早期行CT检查可发现单侧胸膜增厚且不光滑、叶间裂受累伴多发粟粒状改变及微结节,以及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状影等征象,可作为其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特征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的CT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娴 曾庆思 李新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P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PPSS患者共有12个病灶,其中肺内病灶共7个,胸膜病灶5个。8例为巨大肿块样病灶,2例为结节灶,1例于肺和纵隔胸膜各有1个病灶,分别为巨大...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PPS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P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PPSS患者共有12个病灶,其中肺内病灶共7个,胸膜病灶5个。8例为巨大肿块样病灶,2例为结节灶,1例于肺和纵隔胸膜各有1个病灶,分别为巨大肿块样病灶和结节灶。12个病灶内均无空洞,但可见较大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部分呈轻度或中度强化。2个肿块样病灶内出现小斑点样钙化灶。11例PPSS患者均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合并患侧胸腔积液,4个肿块样病灶周围合并阻塞性肺炎。10例(10/11,90.91%)Vim阳性,8例(8/11,72.73%)CK阳性,9例(9/11,81.82%)EMA阳性。4例PPSS患者接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均显示SYT-SSX融合基因表达为阳性。结论 PPSS多为巨大肿块,病灶内常见囊变坏死区,残留实性成分呈轻度或中度强化,较少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Vim、CK、EMA多表达阳性及SYT-SSX融合基因阳性,对滑膜肉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胸膜 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及对放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建新 王一民 +4 位作者 杨诚 黄毅 余婷婷 张昌立 刘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降低双源CTCA检查的放射剂量。方法:250例患者行双源CTCA检查,并根据心率分成慢心率组(<70bpm)、中等心率组(70~80bpm)和快心率组(>80bpm),在25%~80%R-R间... 目的:研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心率的关系,以降低双源CTCA检查的放射剂量。方法:250例患者行双源CTCA检查,并根据心率分成慢心率组(<70bpm)、中等心率组(70~80bpm)和快心率组(>80bpm),在25%~80%R-R间期内每隔3%R-R间隔依次进行重建并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收缩期(OS)和最佳舒张期(OD)的时相范围。同时比较在OS时相范围内重建、OD时相范围内重建及联合OS和OD时相范围内重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确定不同心率组最佳心电脉冲窗的范围,并探讨运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时的放射剂量。结果:慢心率组、中等心率组和快心率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分别为61%~77%R-R间期、30%~78%R-R间期和32%~49%R-R间期。运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时,如果将脉冲窗外管电流降低至标准管电流的20%时,慢心率组、中等心率组和快心率组的放射剂量将分别下降48.8%、8.0%和41.5%;如果将脉冲窗外管电流降低至标准管电流的4%时,放射剂量相应地将分别下降68.5%、21.0%和62.2%。结论:双源CTCA的最佳心电脉冲窗范围与患者心率密切相关,运用最佳心电脉冲窗技术能明显降低患者行双源CTCA检查的放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上肌出口位摄影在肩袖损伤检查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钟易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0-951,共2页
在临床上,慢性疼痛性疾病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及肩关节疼痛最为常见。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肩袖疾病有关,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袖损伤最早是在1834年由Smith发现并命... 在临床上,慢性疼痛性疾病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及肩关节疼痛最为常见。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肩袖疾病有关,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肩袖损伤最早是在1834年由Smith发现并命名的。但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肩关节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肾结核放射学检查方法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芝豹 郭小蓝 赖文雄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04-505,共2页
目的:分析中晚期肾结核放射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肾结核24例,分析并比较其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肾逆行造影及CT表现。结果:对于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 目的:分析中晚期肾结核放射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肾结核24例,分析并比较其泌尿系统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肾逆行造影及CT表现。结果:对于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符合率,KUB及IVP为41.7%(10/24),肾逆行造影为62.5%(5/8),CT为100%(24/24)。CT特点为断面上聚集成花瓣状的多发低密度区。结论:CT扫描对于中晚期肾结核(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放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DS分类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娟娟 孔祥泉 吴红英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6例患者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检查,并根据第四版 BI-RADS 分类标准进行图像分析。将 BI-RADS 分类评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6例患者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检查,并根据第四版 BI-RADS 分类标准进行图像分析。将 BI-RADS 分类评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86例患者的 FFDM 检查共发现60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340个,恶性病灶261个。与病理结果比较,BI-RADS 分类评估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2.9%,敏感度为92.0%,特异度75.9%,阳性预测值为74.5%,阴性预测值为92.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71(P <0.001),95%可信区间为0.842~0.900。结论:BI-RADS 分类标准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数字化乳腺摄影术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乳腺疾病 乳腺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士正 黄文鑫 +1 位作者 郑伟良 章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 :评价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 Seldinger氏法股动脉径路 ,对 30例脑血管病变及 1 1例脑膜瘤患者作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然后将同轴微导管经 6 F引导导管作超选择性插管 ,送入颅脑靶血管内... 目的 :评价介入神经放射学用于颅内及血管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 Seldinger氏法股动脉径路 ,对 30例脑血管病变及 1 1例脑膜瘤患者作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然后将同轴微导管经 6 F引导导管作超选择性插管 ,送入颅脑靶血管内。结果 :成功地栓塞治疗了大脑动静脉畸形1 1例 ,脊髓硬膜动静脉瘘 2例 ,脑动脉瘤 6例 ,脑膜动脉静脉瘘 3例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7例 ,脑膜瘤 1 1例 ,以及将血管内支架置入 1例颈内动脉狭窄伴慢性脑梗塞患者的病灶处。结论 :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技术可有效治疗颅内血管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膜瘤 脑动脉瘤 颈动脉疾病 海绵窦瘘 介入性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标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人源单链抗体在荷瘤裸鼠模型的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倩 刘琼 +4 位作者 李文波 许璐 周静 刘影 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测定^(131)I标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人源单链抗体(scFv)的放射性纯度与比活度,并探讨其在荷瘤裸鼠模型的体内分布情况和放射免疫显像特点,以期为AT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材料与方法接种ATC细胞构建荷人ATC裸鼠模型。... 目的测定^(131)I标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人源单链抗体(scFv)的放射性纯度与比活度,并探讨其在荷瘤裸鼠模型的体内分布情况和放射免疫显像特点,以期为AT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材料与方法接种ATC细胞构建荷人ATC裸鼠模型。采用氯胺T法实现scFv的^(131)I标记,Sephadex G25M柱纯化标记抗体,采用三氯醋酸法测定其标记率,采用纸层析法测定^(131)I标记scFv的放化纯度、室温稳定性及血清稳定性。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scFv后12、24、48、72 h取各组织器官分析^(131)I-scv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生物分布情况,另取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scFv后12、24、48、72 h进行SPECT静态显像,观察瘤内放射性浓聚,待肿瘤清晰显影,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结果纯化后的^(131)I-scFv标记率为91.64%,放化纯度为(93.3±0.3)%;^(131)I-scFv放于室温及血清孵育1、6、12、24 h后所测得放射性化学纯度均高于90%。^(131)I-scFv在肿瘤组织、肝、肾、肠、血液中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SPECT显示^(131)I-scFv能够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浓聚,肿瘤组织靶/非靶比值在48 h时达最高为4.38,且显影最清晰。结论成功制备^(131)I-scFv,^(131)I-scFv在荷瘤裸鼠模型中有较好的显像效果,为进一步开展ATC的诊断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性同位素 单链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造影CT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姚金龙 王筝 +2 位作者 吴伟 包义红 邹国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 报道乳腺造影CT扫描 (CTSialogralhy ,CTS)检查乳腺疾病 ,评估该方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乳腺疾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良性疾病 2 5例、癌 7例 ,CT平扫 32例 ,CTS检查 18例。结果 良性病变CTS检查表现肿块周围组织... 目的 报道乳腺造影CT扫描 (CTSialogralhy ,CTS)检查乳腺疾病 ,评估该方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乳腺疾病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良性疾病 2 5例、癌 7例 ,CT平扫 32例 ,CTS检查 18例。结果 良性病变CTS检查表现肿块周围组织推移受压、形态规则。恶性病变表现肿块周围组织破坏、狭窄或截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放射照像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MRI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8
18
作者 唐晓雯 赵玉年 +1 位作者 庄姗 尹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DWI-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在良恶性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灶,所有病例均完成乳腺X线钼靶检查、MRI常规(T1增强、STIR、T2加权)及DWI检查... 目的:探讨DWI-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在良恶性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和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灶,所有病例均完成乳腺X线钼靶检查、MRI常规(T1增强、STIR、T2加权)及DWI检查,并测量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单独应用MRI及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总符合率;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成良、恶性两组分别测量其平均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非参数检验(非正态资料)比较两组ADC均值有无差别,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结果:72例病例经病理证实21例为良性,51例为恶性。单独应用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1.8%、78.3%、88.2%;MRI联合X线钼靶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94%、81.8%、92.1%;经χ^2检验,后者诊断效率高于前者(χ^2=15.967,P<0.05)。测得良性组ADC均值(单位:×10^-3 mm^2/s)约为1.374±0.309,恶性组约为0.871±0.149,两组ADC均值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4.903,P<0.05),最佳ADC截断阈值为1.243×10-3 mm2/s,对应的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5.5%,总符合率为90.2%。结论:DWI-MRI及其量化参数ADC值联合乳腺X线钼靶检查,能有效融合两种技术的优势,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可在乳腺癌术前鉴别诊断中作为常规应用加以推广,以有效减少活检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胸膜结核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磊 周衍慧 +6 位作者 何燕 赵广成 李景英 王俊英 刘佳 王乐峰 贾素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61-26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瘤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省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2年11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肺穿刺细胞学和(或)病理及随访证实的35例胸膜结核瘤(单发26例,多发9例,共53个病灶),全部经CT平扫,1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瘤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山东省滨州市结核病防治院2002年11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肺穿刺细胞学和(或)病理及随访证实的35例胸膜结核瘤(单发26例,多发9例,共53个病灶),全部经CT平扫,16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为紧贴胸膜向肺内突出的结节或团块影,乳头状结节13个,半圆形15个,类圆形21个,椭圆形2个,扁平状1个,不规则形1个;密度较均匀39个,不均匀13个,见条状钙化灶1个。增强扫描,共26个病灶,无明显强化8个,边缘强化15个,明显均匀强化3个。结论CT检查对胸膜结核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胸膜/放射摄影术 结核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粒子定位与金属丝定位引导切除隐匿性乳腺病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云 胡大卫 +2 位作者 戚元刚 李云凌 李万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性粒子定位(RSL)与金属丝定位(WL)引导切除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效果,探讨RSL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2例女性隐匿性乳腺病变患者,对其中34例行RSL(于术前5天内进行定位,RSL组)、38例行WL(于手术当日完成定位,WL组),而后均以...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性粒子定位(RSL)与金属丝定位(WL)引导切除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效果,探讨RSL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2例女性隐匿性乳腺病变患者,对其中34例行RSL(于术前5天内进行定位,RSL组)、38例行WL(于手术当日完成定位,WL组),而后均以手术切除病灶。对比2组定位准确率、首次切缘阴性率、病灶再切除率及定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定位准确,乳腺X线片示病灶均完整切除。RSL组首次切缘阴性率为91.18%(31/34),病灶再切除率为5.88%(2/34);WL组分别为65.79%(25/38)和28.95%(11/3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WL组术中出现金属丝移位2例、迷走神经反应1例,RSL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RSL、WL均可准确定位并引导切除隐匿性乳腺病变;与WL比较,RSL不受手术时间影响,不易移位,切缘阴性率低,定位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房X线摄影术 放射性粒子 金属丝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