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PD-L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邹珏 沈丽华 +1 位作者 张倩倩 张元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PD-L1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胸科医院2012~2017年手术切除的胸腺瘤上皮性肿瘤标本124例,根据WHO(2015)将TETs分成A、AB、B1、B2、B3型胸腺瘤和胸... 目的探讨PD-L1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s)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市胸科医院2012~2017年手术切除的胸腺瘤上皮性肿瘤标本124例,根据WHO(2015)将TETs分成A、AB、B1、B2、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结果 124例TETs中,39例PD-L1阳性:A型胸腺瘤1例,AB型胸腺瘤2例,B1型胸腺瘤7例,B2型胸腺瘤9例,B3型胸腺瘤10例,胸腺癌10例。PD-L1蛋白在B2、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中的表达高于A、AB、B1型胸腺瘤(P <0. 001),在Masaoka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 <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D-L1表达与TETs组织学类型有关,随着胸腺肿瘤上皮细胞增多,病理分级的增高,表达也增高,因此抗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在有些胸腺瘤及胸腺癌中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程序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分型(WHO方案) 被引量:5
2
作者 翁阳 崔岩 高子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病理学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性肿瘤中PD-L1与MM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萍 候倩 +4 位作者 蔡晓珊 徐国栋 马昊 王慧 张云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PD-L1、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TET标本60例,其中胸腺瘤46例,胸腺癌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MMR蛋白的表达。结果60... 目的探讨PD-L1、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胸腺上皮性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s,TET)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TET标本60例,其中胸腺瘤46例,胸腺癌1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和MMR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TET中PD-L1阳性率为58.33%,PD-L1在B3型胸腺瘤和胸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TET中11例MMR蛋白缺失,以MLH1和PMS2联合缺失为主。MMR蛋白缺失在A型胸腺瘤中高于其他类型胸腺瘤和胸腺癌(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特征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MMR蛋白缺失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PD-L1表达与TET组织恶性程度高相关,MMR蛋白缺失主要为A型胸腺瘤;PD-L1表达与MMR蛋白缺失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MMR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诊断在胸腺上皮性肿瘤外科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薇 潘自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利用CT诊断技术对胸腺上皮性肿瘤作出明确临床分期,帮助临床对患者行术前手术评估及为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胸腺上皮肿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结构有无侵犯及种植情况进行... 目的:利用CT诊断技术对胸腺上皮性肿瘤作出明确临床分期,帮助临床对患者行术前手术评估及为术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胸腺上皮肿瘤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方式、周围结构有无侵犯及种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Masaoka-Koga临床分期评估术中所见与CT分期的一致性。结果:在31例胸腺上皮肿瘤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14例,Ⅱ期4例,Ⅲ期4例,Ⅳ期9例,其术前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高度一致。其中肿瘤形状、轮廓、大小、肿瘤内部密度、强化方式、钙化、有或没有相邻结构(纵隔胸膜、肺、心包、纵隔血管)的侵犯与Masaoka-Koga分期均相关。结论:利用CT诊断可以对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作出准确评估,并对临床治疗包括手术方案制订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外科手术分期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肿瘤WHO病理分型与CT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玉川 孟菲 +3 位作者 张贝 李刚锋 于瀛 崔光彬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的WHO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其CT诊断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TETs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TETs)的WHO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以提高其CT诊断及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TETs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经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WHO组织病理分型,分析TETs各种组织学类型的CT特征。结果:66例TETs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77岁。病理分型:A型5例(7.6%),AB型15例(22.7%),B1型13例(19.7%),B2型10例(15.2%),B3型10例(15.2%)及胸腺癌13例(19.7%)。A、AB、B1型胸腺瘤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而80.0%的B3型胸腺瘤及92.3%的胸腺癌呈不规则形;大部分(92.4%)胸腺肿瘤呈中度强化。80.0%B3型胸腺瘤及100%胸腺癌有包膜破坏并侵犯邻近结构;40.0%的B3型胸腺瘤及61.5%的胸腺癌出现心包和(或)胸膜腔积液;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周围结构受侵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分别为15.4%(B1)、40.0%(B2)、80.0%(B3)及100%(胸腺癌)。TETs组织学分类与侵袭危险度CT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s=0.736,P〈0.01)。结论:不同WHO病理分型的TE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TETs的CT特征反映了其侵袭危险性及组织病理学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胸腺上皮性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诱导微血管生成的预后意义
6
作者 刘标 陈伟群 +2 位作者 周俊东 吴锦昌 杨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9-552,57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对其中62例患者随访16~178个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V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体积增大(≥11.0 cm)时MVD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11.0 cm)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不影响MVD值(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asaoka临床各分期之间生存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MVD值组(≥37.0)5年和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VD值组(<3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微血管生成可能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侵袭生长和临床演进的重要事件,MVD可以作为判断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将MVD、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肿瘤 微血管密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胸腺瘤的表达
7
作者 吴龙 陈启福 +1 位作者 陈春莲 李娜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7,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 P5 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P5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 42例胸腺瘤的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 目的 探讨 P5 3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特征、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P5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 42例胸腺瘤的表达情况 ,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 ( ER)、孕激素受体 ( PR)在正常胸腺和胸腺癌的表达。结果  1P5 3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 ( P<0 .0 5 ) ;良性胸腺瘤 :4.5 % ,恶性胸腺瘤 型 :3 3 .3 % ,恶性胸腺瘤 型 :10 0 %。 2 EGFR在浸润性胸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非浸润性胸腺瘤 ( P<0 .0 5 ) ;良性非浸润性胸腺瘤 :2 2 .7% ,浸润性胸腺瘤 :5 5 .0 %。 3 ER、PR在正常胸腺和胸腺癌中无表达。结论  P5 3和 EGFR在胸腺瘤的表达可作为鉴别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P53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