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楚君 王斌 +2 位作者 王康 肖晓鹤 杨明兴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4期60-61,共2页
目的:探究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72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选择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 目的:探究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72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数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选择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对照组选择经皮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伤椎恢复及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脊柱生理弯曲、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但两组术后伤椎恢复情况、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皮跨伤椎内固定联合PVP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单节段椎体骨折 临床疗效 经伤弓根钉内固定 经皮跨伤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与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2
作者 黄云中 朱寅 +1 位作者 王黎明 葛建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两组均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6个月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s角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胸腰椎骨折复位,从而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 过伸牵引弹性按压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联合主被动训练仪对煤矿井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3
作者 张延红 买宁 平梦瑶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联合主被动训练仪对煤矿井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义煤集团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煤矿井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联合主被动训练仪对煤矿井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义煤集团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煤矿井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2例。A组进行悬吊运动训练,B组进行主被动训练仪训练,C组进行悬吊运动联合主被动训练仪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法测定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采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评估患者步行能力,采用Bra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C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3组患者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C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3组患者Br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评分最高(P<0.05)。结论将悬吊运动联合主被动训练仪应用于煤矿井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可改善患者肌力,提升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主被动训练仪 悬吊运动 肌力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4
作者 李振肃 曹玮 +1 位作者 宫金涛 秦晓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组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胸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2.31±5.49)ml少于对照组的(66.89±7.21)ml,手术时间(82.43±6.21)min、住院时间(8.06±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75±8.97)min、(10.59±1.88)d(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63±2.38)°、(13.31±1.69)mm,术后分别为(10.36±1.39)°、(20.37±2.72)mm;观察组患者术前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71±2.20)°、(13.65±1.31)mm,术后分别为(10.21±1.30)°、(20.45±2.76)mm。术前、术后,两组组间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分别为(5.31±1.02)、(32.49±2.57)分,术后分别为(2.95±0.63)、(15.59±1.42)分;观察组患者术前VAS、ODI评分分别为(5.40±0.97)、(32.63±2.21)分,术后分别为(2.24±0.38)、(15.67±1.35)分。术前,两组VAS、OD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可减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其术后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经皮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后凸Cobb角 前缘高度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建刚 沈宏达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腰椎后凸Cobb角均比术前小,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比术前低(P<0.0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旁肌间隙入路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椎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冬 王晓乐 黄跃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对患者椎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商丘市立医院骨科接诊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该次研究病例数。并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分组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病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A组: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B组: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所有组病患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B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B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s角度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ASI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相比,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缩短切口长度,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锥体功能,降低疼痛程度,但其手术时间长、X线透视次数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入路 经肌间隙入路 弓根螺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董文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伤椎影像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两组手术指标,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P>0.05)。(2)手术后,观察组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3)手术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效果优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及伤椎影像学指标,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Wiltse入路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置钉 单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改良置钉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8
作者 陈绪彪 邱雪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改良置钉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路... 目的探究分析后路改良置钉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后路改良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后凸Cobb角、Cobb角矫正丢失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和Cobb角矫正丢失度均小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后路改良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爆裂性骨折 后路改良置钉 治疗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伟健 谢炜星 +4 位作者 晋大祥 温龙飞 李钺 肖增林 丁金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2期55-58,共4页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对1例女性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T_(11)~L_2椎体节段进行连续扫描,所得数据经Mimics17.0、Geomagic Studio2013及Solid Works201...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机对1例女性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T_(11)~L_2椎体节段进行连续扫描,所得数据经Mimics17.0、Geomagic Studio2013及Solid Works2012等软件处理,采用实体建模的方法重建椎体三维图形,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17.0进行设置材料属性、接触类型、模拟韧带、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施加载荷等处理,构建胸腰段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限元模型和无骨折的正常胸腰段椎体有限元模型。对无骨折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有限元模型T11椎体垂直加载400 N直立载荷的同时,于T11椎体上表面施加方向分别是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旋转的力矩7.5 N/m,观察模型的角位移,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成功构建胸腰段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限元模型及无骨折的正常胸腰段椎体有限元模型,得到的模型与人体脊柱几何外形高度相似。无骨折的正常胸腰段椎体有限元模型T11椎体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和右旋转4种载荷下的角位移分别为7.11°、5.09°、7.98°、3.77°,与既往报道相同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实验和尸体生物力学实验中的角位移数据接近,与实际临床结果吻合。结论成功构建了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限元模型及无骨折的正常胸腰段椎体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卢公标 李咸周 +3 位作者 杜琳 邢宝华 权正学 安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等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测量Beck指数及Cobb角、椎管内骨块占位率,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内骨块位置变化。结果术中骨水泥渗漏3例,一过性血压降低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天及3个月VAS从术前8.29±0.56降至2.43±0.49、1.93±0.40(t=12.812,14.292,P均=0.000),Beck指数从0.49±0.06升至0.62±0.07、0.61±0.08(t=2.501,P=0.015,t=2.219,P=0.031),Cobb角从19.14±3.60降至11.49±2.36、11.98±2.30(t=2.693,P=0.009,t=2.538,P=0.014)。术后3个月椎管内骨块占位率从术前17.39%±5.04%降至9.29%±4.87%(t=2.015,P=0.048),ODI评分从78.29%±7.71%降至31.96%±6.75%(t=7.363,P=0.001)。结论通过全面术前评估,合理把握适应证,改进手术操作,该术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纠正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不会显著增加椎管内骨块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后凸成形术 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曦 雷云坤 +1 位作者 孟增东 胡建华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还是6钉3椎体固定,均为双节段固定,术后易发生脊柱运动节段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1,2]。为尽量减少固定融合节段,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还是6钉3椎体固定,均为双节段固定,术后易发生脊柱运动节段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1,2]。为尽量减少固定融合节段,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们对部分压缩爆裂型及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采用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固定 骨折 固定治疗 弓根螺钉 疗效观察 弓根钉内固定术 固定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利宾 袁鑫 +2 位作者 鲁世保 陈学明 张衍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92-95,99,共5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对照组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分别于术后3 d开始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评分、伤椎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矫正度保持方面。结果随访结束后试验组有28例,对照组有25例。末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迟发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无螺钉及钛棒弯曲断裂,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对照组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出现螺钉松动。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均可使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得到满意恢复。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在术后畸形矫正、保持及手术时间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单节固定 短节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从明 徐宏光 +2 位作者 王弘 张涛 张书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24-326,336,共4页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 目的:比较长节段跨伤椎内固定和短节段伤椎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人62例,按手术节段数分为长节段内固定和短节段内固定两组,以下简称A组和B组。A组行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B组行经伤椎置钉联合上、下邻椎三椎6钉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6月和1年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佳。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和椎体压缩率恢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随访影像学参数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压缩率和脊柱后凸Cobb角的矫正有所丢失(P〈0.05);短节段内固定组矫正丢失大于长节段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内固定方案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可靠。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短节段组,但在随访期间脊柱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压缩率矫正丢失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长节 短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直接锤顶复位法结合经椎弓根植骨AF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段、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挺 王培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3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椎体锤顶直接复位、AF钉间接复位,同时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在治疗胸腰段、腰椎骨折的作用及疗效评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鲜胸腰段、腰椎骨折病例17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后路骨折椎锤顶复位、AF钉间接复位、经椎弓根植骨、椎板后外侧植骨.术前、术后摄X片,测量伤椎的高度、Cobb角,并比较术前、术后的变化,末次的测量值与手术后的测量值比较来确定有无矫正的丢失,同时比较伤椎临近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以明确椎间盘是否有损伤性退变.结果 随访8~44个月,平均25个月.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伤椎高度及邻椎Cobb角即刻矫正率良好,远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出现椎间隙高度出现变化时为明显.固定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64.71%;伤椎上下椎间盘总退变率23.53%.全部病例在随访末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断棒.结论 通过锤顶直接复位与AF钉间接复位技术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技术,可以减少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败率,能有效地恢复椎体的高度,术后在早期就能避免后凸畸形的发生.强调MRI扫描在创伤早期及创伤处置后的应用,应重视骨折椎临近的椎间盘损伤在发生胸腰段、腰椎创伤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复位 弓根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昭华 汤勇智 +3 位作者 杨立群 王贵清 利洪艺 卿勇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21例(B组),并均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效果。结果 A... 目的观察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21例(B组),并均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obb角纠正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多裂肌较术前显著萎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A组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肌间隙入路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露 张磊 张会久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9月之间,我科共收治单纯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共42个椎体,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3岁,随机分为经皮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9月之间,我科共收治单纯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共42个椎体,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3岁,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7例20个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19例22个椎体。术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后凸畸形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明显低于椎体成形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后凸畸形矫正率无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9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继锋 王晓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爆裂骨折 固定术治疗 弓根螺钉 单节 2009年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PVP联合治疗老年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晓林 季晓萍 蒋翰双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5期44-45,共2页
总结了23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和方法。包括术前做好早期准备工作,术后切实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认为PKP+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 总结了23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和方法。包括术前做好早期准备工作,术后切实做好预防并发症护理。认为PKP+PVP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切实做好病情观察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多节骨折 经皮成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敏 严晓玲 +2 位作者 薛华伟 王震 施俊峰 《巴楚医学》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为Wiltse组(n=40)和经皮组(n=40)。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为Wiltse组(n=40)和经皮组(n=40)。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6月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和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Wilts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的VAS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经皮组(均P<0.05)。结论:Wiltse组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轻的优点,有利于术后伤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斌 孟莉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023-2026,共4页
目的 浅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 目的 浅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对脊椎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参数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 d、1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ODI评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影像学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影像学参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过程中,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脊柱 压缩性骨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