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P 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由梁德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68227。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由梁德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68227。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情况更为严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期女 广东科技出版社 雌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37水平与炎症因子在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研究——评《骨质疏松性骨折》
2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I0002-I0002,共1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史晓林,吴连国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8203005。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史晓林,吴连国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308203005。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血清IL-37作为一种天然抗菌肽,具有强大(用词太过)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它能够通过与微生物细胞膜结合,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致病微生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期 致病微生物 炎症因子 免疫系统 生物标志物 多种疾病 发生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表达研究--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
3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I0003-I0003,共1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由罗毅文,方坚,王斌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71081。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变薄,使得骨骼易碎且易受损。女性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由罗毅文,方坚,王斌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71081。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骨组织变薄,使得骨骼易碎且易受损。女性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大大降低,从而加速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更高。而同型半胱氨酸是血液中一种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积累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骼健康。首先,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干扰骨细胞的正常功能,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负责骨骼的形成和修复,而破骨细胞则负责骨骼的重塑和骨量的维持。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时,这些细胞的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加,从而加剧骨质疏松的进程。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可能影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钙质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矿物质,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组织往往缺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期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广东科技出版社 骨骼疾病 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彬 高玥 +6 位作者 袁亚南 刘书玲 聂小羊 顾佳龙 易蕊 刘达 周江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CT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采用个性数字化设计辅助单侧穿刺PVP治疗(单侧组),2... 目的探讨术前CT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采用个性数字化设计辅助单侧穿刺PVP治疗(单侧组),25例采用常规双侧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各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少,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数字化辅助单侧穿刺PVP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模拟数字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小花 朱君燕 +1 位作者 孙萍 徐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干预组(2018... 目的探讨多模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干预组(2018年1—12月)、对照组(2017年1—12月)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宣教、个体指导、随访等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联合应用多模式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健康相关行为。结果干预组患者高危因素、摄钙相关知识、运动相关知识、疾病认知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饮酒、喝饮料、饮浓茶的行为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服用钙片、维生素D、牛奶、豆类、深绿色蔬菜,规律运动、经常日照的行为发生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多模式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健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P手术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镇川 童培建 +2 位作者 许超 季卫锋 周国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总结2003年4月~2005年5月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测量接受PKP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术前术后X线侧位片的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的改变情况,分析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全部病例... 目的总结2003年4月~2005年5月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测量接受PKP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术前术后X线侧位片的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的改变情况,分析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2%,Cobbs角平均纠正24.7°,没有发生严重后果。结论PK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 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有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章雪芳 杨小彬 +5 位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郑林宏 李辉 高林 张海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88-1292,共5页
背景目前,关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现有的调查存在数据较少、资料欠完善等不足。因此急需大数据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调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 背景目前,关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现有的调查存在数据较少、资料欠完善等不足。因此急需大数据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调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01-01至2016-12-31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住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 08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339例)、60~69岁组(1 850例)、70~79岁组(1 421例)、80~89岁组(441例)、≥90岁组(3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3 911例)和保守治疗组(1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情况、治疗情况等资料,测定骨密度T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结果男性以70~79岁高发,女性以60~69岁高发,各组女性均多于男性,<60岁组男女比例最大;平均骨密度T值为(-3.2±1.2)SD,骨密度<-3.5 SD者945例(23.14%)。3 751例患者伴至少1种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3 278例(80.28%)、糖尿病645例(15.80%)、脑卒中后遗症529例(12.96%)。高能量损伤245例(6.00%),低能量损伤3 838例(94.00%),低能量损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共4 953个椎体发生骨折,胸腰椎骨折节段大致呈单峰分布,L_1所占比例最高为29.09%(1 441/4 953);胸腰段(T_(11)~L_2)为多发节段,占77.06%(3 817/4 953);腰椎骨折所占比例为53.46%(2 648/4 953),高于胸椎骨折的46.54%(2 305/4 953)。手术患者无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共7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微创手术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T值大于保守治疗组,VAS、ODI均低于保守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卧床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于男性,骨折原因主要为低能量损伤,骨折部位以胸腰段最为多见,且腰椎多于胸椎,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腰椎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其他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詹子浩 李然 +3 位作者 傅栋铭 韩灏 周鸿猷 孟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分析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其他椎体(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KP手术的25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 目的:分析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其他椎体(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PKP手术的25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35例,女223例;年龄49~92岁(70.3±9.3岁)。骨折节段:T6~T89例,T9~T1133例,T12~L2180例,L3~L536例。随访24~48个月(36.4±6.7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出现其他椎体新发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节段、有无糖尿病、术前骨密度(BMD)、术前血钙和血磷、白蛋白值、是否合并脊柱侧凸、骨水泥注入量、是否有骨水泥渗漏、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等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8例患者中,末次随访时有21例(8.14%)出现了其他椎体新发骨折(再骨折组),237例未发生再骨折(非再骨折组)。再骨折患者中,18例(85.71%)仍为单节段骨折,再骨折节段位于胸段(T10及以上)8例(38.10%),胸腰段(T11~L2)7例(33.33%),腰段(L3及以下)3例(14.29%);3例(14.29%)为两个节段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节段、有无糖尿病、术前BMD、术前血钙和血磷、白蛋白值、骨水泥注入量、术后是否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合并脊柱侧凸、是否有骨水泥渗漏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脊柱侧凸[比值比(odds ratio,OR)=1.13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005~1.296,P=0.015]与骨水泥渗漏(OR=1.258,95%CI为1.085~1.727,P=0.023)是PKP术后其他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合并脊柱侧凸或存在骨水泥渗漏易在PKP术后发生其他椎体新发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其他椎体骨折 骨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后BMD、BGP变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浩 王文瑀 +2 位作者 王莉梅 班晓静 李贺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接受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的变化。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并检索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数据库,应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文... 目的系统评价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接受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的变化。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并检索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数据库,应用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文献中所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复方骨肽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后者(OR:7.51;95%CI:4.40~12.83;P<0.00001);其骨痛强度评分更低(WMD:-1.62;95%CI:-1.94~-1.29;P<0.00001)、骨密度值更高(WMD:0.04;95%CI:0.01~0.07;P<0.05)、血清骨钙素更高(WMD:2.01;95%CI:1.44~2.58;P<0.00001)、中度骨痛病例数更少(OR:0.32;95%CI:0.17~0.58;P<0.05)、重度骨痛病例数更少(OR:0.14;95%CI:0.06~0.32;P<0.00001),轻度骨痛病例数相对更多(OR:1.63;95%CI:0.38~6.98;P>0.05),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接受复方骨肽治疗后,其骨密度、血清骨钙素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可缓解骨痛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质疏松骨折 骨密度 骨钙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15例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增杰 张长虹 +1 位作者 陈庚 闫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0-231,238,共3页
目的总结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技巧。方法分析自2007年5月以来随访资料完整15例,进行临床效果及影像分析。结果随访6~20月,临床有效率93%,椎体压缩均有明显恢复,并发症有骨水泥渗漏,气胸,再骨折等。结论椎体成... 目的总结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技巧。方法分析自2007年5月以来随访资料完整15例,进行临床效果及影像分析。结果随访6~20月,临床有效率93%,椎体压缩均有明显恢复,并发症有骨水泥渗漏,气胸,再骨折等。结论椎体成形术为良好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方法,但需严格适应症及熟练的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置换体在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中治疗结果的中期随访
11
作者 陈龙 王小阵 +1 位作者 席金涛 鲁齐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1191,共11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体置换材料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中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椎体置换术的5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或微创开腹术联...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可扩张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椎体置换材料在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中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椎体置换术的5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胸腔镜或微创开腹术联合后路短节段骨水泥增强螺钉内固定。根据置换体材料不同分为新型PEEK组及钛网Mesh组,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并评估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折节段Cobb角(local kyphotic angle,LKA)、融合节段高度D-line、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B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PVBH)。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出院,PEEK组平均手术时间(235.28±58.69)min,术中出血量(680.00±163.30)mL。随访时长(14.12±2.44)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44±0.87)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24±0.93)分,ODI评分由术前的(42.64±4.86)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1.84±3.73)分,症状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KA、D-line、AVBH较术后即刻有部分丢失(P>0.05),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3/25),末次随访融合率为100.00%。Mesh组同样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功能及椎体高度(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PEEK组的LKA、D-line、AVBH明显优于Mesh组(P<0.05)。结论基于改善疼痛及功能、维持椎体高度和畸形矫正的中期疗效,短节段骨水泥增强内固定联合新型可扩张PEEK置换体是骨质疏松胸腰椎前柱重建的一种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前后入路 前柱重建 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DKK-1、CTRP3水平对胸腰椎骨折的预测效能
12
作者 常乐 周丹微 顾小琼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907-1912,共6页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对胸腰椎骨折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24例OP患者纳入OP组,根据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将OP患者分为无骨折组(70...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对胸腰椎骨折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24例OP患者纳入OP组,根据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将OP患者分为无骨折组(70例)、骨折组(5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DKK-1、CTRP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DKK-1、CTRP3对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P组血清DKK-1水平升高,血清CTRP3水平降低(P<0.05);与无骨折组相比,骨折组血清DKK-1水平、年龄、OP病程、OP分级Ⅲ级占比均显著升高,血清CTRP3水平显著降低(P<0.05);DKK-1高表达是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3高表达是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DKK-1、CTRP3水平单独预测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AUC分别为0.790、0.75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8,优于二者单独预测(Z_(DKK-1-二者联合)=3.351、Z_(CTRP3-二者联合)=3.172,均P<0.05)。结论OP患者血清中DKK-1表达上调,CTRP3表达下调,二者均是影响OP患者发生胸腰椎骨折的因素,联合对OP患者是否发生胸腰椎骨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Dickkopf-1蛋白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干预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余翔 黄志强 +3 位作者 张鹏 姜自伟 晋大祥 谢炜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而低能量暴力冲击即可引发的脆性骨折。其常好发于老年人群体。目前除了稳定骨折局部,并无更好的方案去促进骨折愈合。而近年来,以骨碎补总黄酮为主要成...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骨量减少、骨微小结构破坏、骨脆性增高,而低能量暴力冲击即可引发的脆性骨折。其常好发于老年人群体。目前除了稳定骨折局部,并无更好的方案去促进骨折愈合。而近年来,以骨碎补总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强骨胶囊在临床上对治疗骨质疏松症和促进骨质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在促进骨折血管生成,抗氧化应激和促进骨质修复方面有良好的效应。该文将从临床疗效和起效机制两方面来论述骨碎补总黄酮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效应,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骨质疏松骨折 骨质疏松 骨碎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14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补肾汤辅助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翔 潘磊 +2 位作者 楚永杰 蔡宏帅 王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活血补肾汤治疗后功能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8年9月—2021年9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活血补肾汤治疗后功能障碍程度及神经功能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18年9月—2021年9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OVCF患者分为A组、B组,各75。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活血补肾汤。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程度、神经功能评分、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情况、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生活质量。结果B组和A组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71/75)、84.00%(63/75),与A组比较,B组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比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低,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且治疗1个月、治疗后6个月,与A组比较,B组较低(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与A组比较,B组较低;两组神经功能各项评分及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治疗前高,且与A组比较,B组较高(P<0.05);两组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情况均比治疗前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经活血补肾汤治疗后,其解剖学结构及运动障碍可得到有效恢复,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 功能锻炼 活血补肾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信息“自动抓取数据库”构建及12754例患者智能化管理应用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柯雨 刘功稳 +7 位作者 王一可 魏祺 郑苗 翁程伟 云思敏 王雄毅 张东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场景应用的结果和有效性。方法构建院内封闭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数据库接口可后台对接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固有数据平台,并自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识别及整合OF患者相关信息。运用该数据库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岁以上、4部位骨折(椎体、髋部、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12754例患者,并对患者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应用分析。结果该数据库可按照纳入条件自动获得12754例患者数据,并自动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历或影像检查的骨折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实时治疗方案等407个结构化字段信息。数据库可自动完成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数据识别(骨折部位、骨密度值、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骨质疏松药使用)、院内转科及经治医生追踪、院内多次骨折记录检索。当患者确定纳入管理,数据库可实现本次骨折后2年档案构建、辅助宣教、智能随访、院内门诊电脑同屏显示等智能化管理功能。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拥有便捷的OF患者信息抓取功能,可实时了解相应管理的基础数据,可自动完成规定时间内设定管理的指导及提醒。该数据库有院内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特点,为OF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骨折 专病数据库 智能化管理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云思敏 王雄毅 +5 位作者 谢伊代·如则 朱柯雨 翁程伟 郑苗 魏祺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8,共13页
目的运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93例)和非骨折组(196例)... 目的运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93例)和非骨折组(196例)。采用R语言开展相关研究。运用拉索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3种机器学习方法平行评估“变量”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3种机器学习方法“重叠覆盖”的风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方法验证结果的独立预测性。基于机器学习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果3种机器学习方法各自筛选到不同风险因素,经过“重叠覆盖”分析得到6项共同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重要风险因素:年龄、甘油三酯、Ca、血清25羟维生素D、股骨颈T值、血清白蛋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5个因素是脆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75,95%CI:1.017~1.136,P=0.011)、甘油三酯(OR=0.207,95%CI:0.103~0.415,P<0.001)、Ca(OR=0.010,95%CI:0.000~0.602,P=0.028)、股骨颈T值(OR=0.443,95%CI:0.245~0.800,P=0.007)、血清25羟维生素D(OR=0.902,95%CI:0.830~0.980,P=0.015)。基于5个预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训练集AUC值为0.934(95%CI:0.897~0.972),内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893(95%CI:0.802~0.984),外部验证集的AUC值为0.849(95%CI:0.792~0.905),预测效能良好。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理想曲线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训练集:χ^(2)=9.842,P=0.276;内部验证集:χ^(2)=5.174,P=0.739;外部验证集:χ^(2)=12.828,P=0.118)表明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DCA表示该模型临床效能表现良好。结论3种机器学习方法共同指出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因素有6项,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高龄、低甘油三酯、低Ca、低血清25羟维生素D、低股骨颈T值为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低甘油三酯、低血清25羟维生素D危险因素以往报道较少。基于3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便捷性、准确性,可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有益实施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机器学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瘀续骨方联合地舒单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IL-6、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斌 胡伟 +4 位作者 谈荣珍 杨盼盼 胡俊 袁忠 江共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益肾化瘀续骨方治疗,方剂水煎取汁300 mL,分为两份,早晚餐后温服,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D-dimer,D-D)为5.02±0.6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为(53.68±5.47)、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为(0.37±0.0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69.38±8.27)低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为2.69±0.31、25羟基维生素D为(58.93±7.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309.81±51.49)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6、12周时两组骨密度(BMD)T值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Cobb角、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更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81/85),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续骨方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有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改善腰椎功能,促进病情好转,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瘀续骨方 地舒单抗 老年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骨折 肾虚血瘀 因子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常见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黄靖 王兵 +1 位作者 周子然 龚志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的压缩骨折[1]。椎体强化术在缓解OVCFs症状方...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的压缩骨折[1]。椎体强化术在缓解OVCFs症状方面已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然不可忽视,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残余腰背痛、骨水泥渗漏和再发椎体骨折,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4]。因此,如何识别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开发了多种预测模型,以期更好地评估并发症风险。在这些模型中,既有基于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的经典预测模型,也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各有特点,共同为医疗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笔者对OVCFs椎体强化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测模型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关预防并发症的参考思路,以建立更符合临床实际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原发骨质疏松 轻微外伤 医疗决策 骨水泥渗漏 腰背痛 压缩骨折 骨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